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产业集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已经成为21世纪区域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对各地区城市化发展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1]从十七大报告可以明确看出,城市化已经纳入“五化”之列,并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产业集聚和城市化概述
(一)关于产业集聚
国外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是从分工的角度初步描述了集聚现象的存在。马歇尔(1920)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认为在产业集聚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企业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单纯的存在,而是因为各自特有的优势及不同的经营能力担当某一种角色。迈克尔·波特以竞争优势理论为研究基点,进一步分析产业集聚问题。他认为,在某一个特定领域,大量的联系比较密切的企业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中心,与其相关的机构在空间上集中,进而形成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生活生产区域的现象。
产业集聚一般是指同一种产业在某个地理空间上的相对集中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区域内生产力在空间格局上的优化的过程与现象。在这样的区域范围内,存在不同规模和等级的企业、组织和机构,同时又有丰富的生产要素在这个区域内大量持续的聚集,便形成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聚体。
(二)关于城市化
关于城市化,各个研究领域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1)城市化在社会学范围内可以理解为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及地域范围由乡村逐步转向城市的过程;2)就经济学家而言,城市化的则是引起区域内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发生改变的转化过程与机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管理水平和社会组织程度的重要标志。
究其本质而言,城市化内涵是指,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以及空间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就是这三方面相互联系、制约和协调的过程。
二、武汉经济圈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黄冈、鄂州、孝感、潜江、仙桃、咸宁、天门等8个城市所构成的区域经济综合体。虽然面积约占全省30%的武汉城市圈,却集中了湖北省约半成以上的人口、60%以上的GDP 总量。
(一)武汉经济圈内的产业集聚
武汉经济圈截至2008年,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雏形。突出表现在四大产业集群:汽车业产业集群、光电子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和冶金产业集群。
虽然武汉经济圈内产业集聚规模近年来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主要以产业集聚规模较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两个问题为主。经济圈内产业集聚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其必须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武汉经济圈内的比较有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带仅有几个,其余的产业群规模性对较小。在产业结构方面,武汉经济全面内的第三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支持,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武汉经济圈内的产业发展结构主要还是二、三、一的结构,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
(二)武汉经济圈城市化现状
2001年,由于武汉经济地位急剧下滑,武汉市领导提出“大武汉集团城市”。2002年,武汉和周边8市联合在武汉早开了经济协作联合座谈会,会议确定了需要加强协作与规划的重点经济领域。武汉经济圈便随着这项决议的敲定而形成。
2007年,武汉经济圈内土地总面积大5800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达到3139.79万人。根据我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得知,2000年,武汉经济圈城镇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城镇化率约为48%左右。至2007年底,武汉经济圈的城镇化率水平已经达到50%以上。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武汉经济圈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良好的发展时期。
三、武汉经济圈发展中的问题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但是由于城市面积较大,造成了城市区域内发展的失衡现象。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经济圈内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二,行政区域发展水平失衡问题。三,城市化水平较低。
武汉经济圈近年来,第二产业的产业集聚度得到较高提升。从整体来看,第二产业中纺织业、冶金业、交通运输及电子设备等行业的集中程度较高。从其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来看,武汉、黄冈、黄石和孝感这四个城市的制造业集中程度最高,而经济圈内其它城市的产业集聚度则相对较低。
在產业集聚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的过程中,武汉经济圈内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给出合理的发展建议,希望对武汉经济圈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对策建议
首先,鼓励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群。武汉经济圈的第二产业的集聚度比其他产业的集中程度偏高。我们必须重视那些正在发展中的产业群,鼓励这些产业的持续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圈内产业群的健康发展,对圈内城市化的发展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应该对武汉经济圈内的各个城市加强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对各个城市的科学管理,使城市化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经济圈内成本的节约和竞争力的增强。
最后,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投入。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是科技与人才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扩大接受教育的群体,加大对产业集聚过程中人才的投入。同时,产业内企业还应该重视本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激励制度,有效的培养企业内部人才,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并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庞仁芝,张少军.改革开放与中国国情[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10.
一、产业集聚和城市化概述
(一)关于产业集聚
国外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是从分工的角度初步描述了集聚现象的存在。马歇尔(1920)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认为在产业集聚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企业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单纯的存在,而是因为各自特有的优势及不同的经营能力担当某一种角色。迈克尔·波特以竞争优势理论为研究基点,进一步分析产业集聚问题。他认为,在某一个特定领域,大量的联系比较密切的企业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中心,与其相关的机构在空间上集中,进而形成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生活生产区域的现象。
产业集聚一般是指同一种产业在某个地理空间上的相对集中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区域内生产力在空间格局上的优化的过程与现象。在这样的区域范围内,存在不同规模和等级的企业、组织和机构,同时又有丰富的生产要素在这个区域内大量持续的聚集,便形成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聚体。
(二)关于城市化
关于城市化,各个研究领域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1)城市化在社会学范围内可以理解为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及地域范围由乡村逐步转向城市的过程;2)就经济学家而言,城市化的则是引起区域内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发生改变的转化过程与机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管理水平和社会组织程度的重要标志。
究其本质而言,城市化内涵是指,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以及空间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就是这三方面相互联系、制约和协调的过程。
二、武汉经济圈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现状
武汉经济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黄冈、鄂州、孝感、潜江、仙桃、咸宁、天门等8个城市所构成的区域经济综合体。虽然面积约占全省30%的武汉城市圈,却集中了湖北省约半成以上的人口、60%以上的GDP 总量。
(一)武汉经济圈内的产业集聚
武汉经济圈截至2008年,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雏形。突出表现在四大产业集群:汽车业产业集群、光电子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和冶金产业集群。
虽然武汉经济圈内产业集聚规模近年来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主要以产业集聚规模较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两个问题为主。经济圈内产业集聚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其必须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武汉经济圈内的比较有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带仅有几个,其余的产业群规模性对较小。在产业结构方面,武汉经济全面内的第三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支持,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武汉经济圈内的产业发展结构主要还是二、三、一的结构,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
(二)武汉经济圈城市化现状
2001年,由于武汉经济地位急剧下滑,武汉市领导提出“大武汉集团城市”。2002年,武汉和周边8市联合在武汉早开了经济协作联合座谈会,会议确定了需要加强协作与规划的重点经济领域。武汉经济圈便随着这项决议的敲定而形成。
2007年,武汉经济圈内土地总面积大58002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达到3139.79万人。根据我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得知,2000年,武汉经济圈城镇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城镇化率约为48%左右。至2007年底,武汉经济圈的城镇化率水平已经达到50%以上。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武汉经济圈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良好的发展时期。
三、武汉经济圈发展中的问题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但是由于城市面积较大,造成了城市区域内发展的失衡现象。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经济圈内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二,行政区域发展水平失衡问题。三,城市化水平较低。
武汉经济圈近年来,第二产业的产业集聚度得到较高提升。从整体来看,第二产业中纺织业、冶金业、交通运输及电子设备等行业的集中程度较高。从其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来看,武汉、黄冈、黄石和孝感这四个城市的制造业集中程度最高,而经济圈内其它城市的产业集聚度则相对较低。
在產业集聚与城市化相伴而生的过程中,武汉经济圈内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给出合理的发展建议,希望对武汉经济圈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对策建议
首先,鼓励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群。武汉经济圈的第二产业的集聚度比其他产业的集中程度偏高。我们必须重视那些正在发展中的产业群,鼓励这些产业的持续发展。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圈内产业群的健康发展,对圈内城市化的发展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应该对武汉经济圈内的各个城市加强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对各个城市的科学管理,使城市化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经济圈内成本的节约和竞争力的增强。
最后,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投入。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是科技与人才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扩大接受教育的群体,加大对产业集聚过程中人才的投入。同时,产业内企业还应该重视本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激励制度,有效的培养企业内部人才,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并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庞仁芝,张少军.改革开放与中国国情[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