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蕻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同学夹起一条绿叶蔬菜问我:“雪里红为什么不是红色的?”我笑了,正如红树林不是红色的,而是绿色的,这雪里红也不能望文而义。与红树林不同的是,红树林以前是红色的,只因人们为了提取红色染料把红色灌木砍光了,现在培植的就只剩绿色的了。这雪里红本名叫雪里蕻,不是红绿的红,我用食指在空中比划着字形,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放肆的肆左半部分,右边一个共同的共。同学问那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一种野菜的统称,我们的先民们很早就开始观察自然界中哪种野菜可吃,并不断培育改良它们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由此我想起去年夏天去北京看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事来。一大早我们从天津滨海新区乘城际高铁到达北京南站,经过多次倒车和中途堵车,来到延庆园区外已是中午了。诺大的园区宛若迷宫,各个国家在此布展,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生活。来到中国馆,看了各省各具地方特色的园艺、花卉,花香四溢,色彩缤纷,让人美不胜收。
  作为热爱文学的文艺青年,不虚此行的是我看到了《诗经》里的植物特展。幽暗的环境中,人们仿佛走过一条时光走廊,左右墙上嵌着一个个带背光的小方块,最显眼的是那一个个植物名,有的我认识,比如蒹葭,有的我不认识,一看下面的标本又覺得熟悉,就是叫不上名字。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我心无旁骛,完全沉浸于春秋先民们咏物托志、击节有声的诗意生活中。震撼,绝对的震撼,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么璀璨的文化成果,而这可以远溯到西周初年的诗歌典籍正是来自于山野水乡零星散布的小小植物啊!它的触动,它的生发,它的摇曳,它的荣枯,怎不令我心旌摇荡,思归旷野?我迈不开步,踟蹰着,盘桓着,仰望着,嗟叹着,吟诵着,这短小华章令人齿颊留香,仿佛咀嚼着来自大自然的恩物了。这精神食粮喂饱了我们的脑袋,填充了我们的心灵,与我们的肠胃一起,构成了炎黄子孙的食物记忆和文化图腾。
  转过几个弯,来到了唐宋时期,布展方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让苏轼来到我们身边,我知道他除了文化巨匠这个标签,还是吃货一枚呢,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他给弟弟讲过一个笑话,讲述了他流放到边远之地,没有银钱,只能捡当地人不怎么爱吃的带皮肥猪肉,回去用瓦罐慢慢煨,没想到异香扑鼻,软糯酥香,滴滴汁水入味,块块肉脔方正,肥肉似水晶,瘦肉如层云。在黄州发明了东坡肉,在惠州他把没人要的羊脊骨做成了羊蝎子,调皮的苏轼说你可别告诉那些在朝中做官的人啊,让他们知道了,非争着抢着要求流放不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苏轼一路向南,在西湖留下了苏堤,在惠州留下了小西湖,在澹州留下了书院,治理水利,美化环境,教书育人,苏轼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利用暑假,我到过杭州,泛舟西子湖,穿过柳浪闻莺、三潭印月,抬头看到了西泠印社、楼外楼。在惠州的小西湖畔,我漫步于苏轼的诗碑排列成行,一步一景,一步一诗。苏轼多么勤奋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得让身处中原的皇帝老儿、朝中佞臣多么生气啊!我们是让你受苦去了!谁让你享受去了?爱嘚瑟的东坡老人不出意外,跨过琼州海峡,接着往南贬,再往南,过了曾母暗沙,他就要出国留洋了啊!
  《富春山居图》活起来了,山泉淙淙,飞瀑喧腾,百鸟争鸣,翎飞翅动,草木潜滋暗长,几度枯荣。我们知道这幅画的命运暗合着海峡两岸的命运,前半卷剩山图藏在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藏于中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在这里活过来了,祖国统一还会远吗?这幅画展现的勃勃生机,不正喻示着历经战火造成分裂、终将合二为一走向光明的美好明天吗?黄公望会欣慰,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会欣慰,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会欣慰,诗经里的植物会欣慰,这就是炎黄子孙的共同企愿。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从中山南朗翠亨村的中山故居而来,在天安门广场,仰望孙中山和毛泽东的画像,两个伟人之间,是百年的风云激荡,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其他文献
秋 日  落叶是秋天献给大地的毯子  從树梢飘落完成着皈依的仪式  我踩在一条时间修筑的河流  吱吱声传递到每一根神经末梢  群山和大地袒露它的原初本色  枝头的野果颜色火红  带着只属于秋天的静穆和沉着  野板栗早已绽开金黄的芒刺  榛子的果实饱满蕴藏着童年的记忆  在故乡的山间  我愿做一棵挺拔苍翠的杉树  守护大地山川,见证四季轮替  我的心中有一头小兽  我的心中有一头小兽  它左冲右突渴
期刊
花 事  春风轻轻地吹几天  屋后的索瑪就会开得漫山遍野  若是亲情的花可以这么容易开  爱情的花可以这么容易开  友情的花可以这么容易开  天下所有有情的花都可以这么容易开  那么,我们何必小心翼翼地  摸索着石头过日子这条河  乡村路上  两匹马驮着洋芋  上坡的时候  父亲在后面不停地吆喝  两匹马一颠一颠地前进  父亲在一步一步跟上  走在山坡上的父亲和两匹马  远远望去,多像三只蜜蜂  
期刊
要拥有一种具象,才可形容  比如一枝梨花。一尊菩萨  为了描摹这种形状  我向万物探询。  低声交谈,而后缄默不语  梨花有雪的白,菩萨有人间的善心  可是从未有人告诉我  这一切是如何而来  模 仿  为了得到那些赞誉  我张牙舞爪出许多文字  天分。是他们口中常用的名词  构思。手法。布局  他们称赞,我腆脸而对  愧怍。一种心理活动  面对春秋,我无地自容  模仿。只是欺世盗名的一种方法  
期刊
1  老父83,僅剩残缺的牙,犹如被岁月冲刷后磨损、松动的小石子。  曾经,以牙为刀,为枪,为撬,为铲,打江山。  而今开始脱落,如江山崩塌。  埋藏近一个世纪沧桑的脸,也在岁月之风扯皱下,五官松垮,嘴唇凹憋。  张嘴就是江山。即使山河破碎,依然逼仄出刀霜血剑的气息。  似乎牙在,英雄气概就在,江山就在,日子就有盼头。  2  老父的江山,其实一直被一条时间之绳牵引着。用一生的牙紧紧咬住绳子的一端
期刊
一  阿姝的生日是四月十五号,而我却什么也做不了。我有的只是一个只能接进却不能打出的号码——来自陌生异乡的封闭式学校里的一台公共电话。纵然是这样,我也常常因事而漏接她的电话。我看着错过的号码——却什么也做不了。  那个夏天,我高考大失利,原以为就此沉入谷底,已经着手复读,却捡了个狗屎运在本地的一所还说得过去的学校里,读了自己最想读的专业。可是这大半年我常在半梦半醒的恍惚间,觉得我和阿姝的人生像是在
期刊
钓 鱼  我常常选择一个晴好的日子  在一片平靜的水面  放下钓具……  紧握钓竿 屏住呼吸  开始钓鱼  在很深的水下  我看不见的地方  有大鱼或小鱼  在经受诱惑  我静静等待着  那跳出水面的收获  一生中  我有很多的时候  都把自己伪装成钓者  看似平静的表面  总隐瞒虚假之意  我的期许  总埋在深不可见的心底  一场雨  一场雨就是你一次委屈的泪  从你紧锁的眉头  穿透心灵的阴云
期刊
一道残阳晕染了天边,留下一片赤红。落日的余辉将远山映衬得朦胧而又有些壮美,渐渐的只能见到一点儿轮廓。我走在街头,看那建筑工地早已没有了白日的喧闹,寂静下来的马路上只有被风吹落的黄叶在漫无目的地游荡,冷风倏地钻入衣领,让人感到透彻心扉的凉意。  我家住在小镇的一角,比较偏远。平日里很少见到有人在这里卖东西,今天竟然有一个卖烤串的小摊。一个50岁左右的阿姨站在那儿,马尾随意的扎在脑后,或许是怕风吹乱了
期刊
六月十日晚  在遇见咖啡与你聊天  从诗聊到了父母,生死  从生到死  这长长的距离  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都由梦串起  时光沿着墙壁悄悄地溜走  灯光下  你像一尊佛  心口绽放莲花  几朵闲云由窗户飘入  给你穿上袈裟  你吐出的一个个词语  成为一枚枚菩提  让人向善皈依  再见,普者黑  回家了  坐在动车上  一阵欣喜  忽然想到  妈妈已经走了  我已成了无家可归的小孩  
期刊
1  江,一直在流逝。  雪,一直在飘落。  2  垂钓是文人的宿命。  钓竿长在骨头里,钓线长在血脉里,钓钩长在灵魂里。  鱼儿,长在别人的戏说里。  3  骨头很硬,扔在哪儿都可以铮铮有声。  既可以伴奏长安城的朝歌夜弦,也可以和鸣江湖间的风鸣水响。  有一丝隐约的旋律,把疼痛和抑郁嵌在休止符的雪下,醒着,却不发芽。  4  借一些动物的故事骂人。有的口沫飞溅,有的又口水自咽。  永州那几个小
期刊
外婆去世时,正是酷夏,我家屋后卡坡下的罗布麻花儿开得烂漫如云,蜜蜂、蝴蝶成群结队地嘤嗡,就连最不出彩的红柳花儿,都艳丽得像理了红妆的新娘,繁花夭夭,一片流光溢彩。这年天气也格外异常——白昼日光如炬,灼得大地颤颤微微,地平线望之几乎眩晕,裸露的肌肤仿佛再多晒一会儿,便会皮开肉绽,到了夜里,十有八九惊雷如怒,闪电凄厉,暴雨噼噼啪啪如两军鏖战般激烈。只是,这雨维持的时间极短,还不及细细体昧,十数分钟便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