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学生作文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为此,写作教学必须加强指导,教给方法。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的那样:“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1?郾选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选取材料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选材时,常常选择“做饭”、“帮助同学解难题”、“妈妈背我上医院”这类的内容,似乎这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其实,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是由于观察事物的局限性,造成了对熟悉生活素材的熟视无睹。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作文时自然不会选材。为此,每次习作我就尽可能地布置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要求学生自由选材,结果发现学生选择“洗碗、洗衣、做饭”等题材仍占绝大多数。于是,我进行引导:“老师看了大家所选的材料,‘洗碗、洗衣、做饭’这些活儿老师天天干,你们也几乎天天干,你不讲大家也都知道,就好比吃腻了猪肉硬逼着你吃,你吃得下吗?”学生似有所悟。我接着说:“能不能换换口味,吃点野菜?野菜并不贵,而且到处都有,只要你细心找就能找到。作文也一样,要选择你有而别人没有的,别人所不知道的事来写。”我列举了生活中以小见大的典型事例后说:“希望这次作文大家都能给老师端上一盘鲜嫩可口的野菜!”学生从我的打比方中悟出了选材的道道,兴趣浓厚,思路也打开了。于是,便出现《第一次被人误解》、《第一次流泪》、《第一次领奖》等一篇篇既有内容又有新意的好文章。
2?郾构思
如何把选择好的材料组织成一篇感人的文章呢?这就要进行构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布局谋篇。学生常犯的毛病是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这就需要弄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怎么过渡,如何照应。这些方法的掌握非一日之功,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渗透。
3?郾表达
表达包括起草和加工。这里重点说起草。
(1)开好头。
古人把好的开头称为“凤头”。是指一篇文章好的开头就像凤头一样鲜明、美丽。在小学阶段,可选择如下的开头方法:①开门见山。写人、写事,清清楚楚、简明扼要。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开头:“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直接写出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②渲染气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在大海中永生》开头:“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这情景、氛围,让读者立即会猜想将要出场的人物、将会发生的事情。③创设悬念。布疑设悬,引人入胜。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让人一看就很想知道李大钊怎样被难。
(2)结好尾。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也是这样,有了吸引人的开头,充实的主体,还要有精彩的结尾才能给人完美的印象。古人把好的结尾称为“豹尾”,是指优秀文章的结尾像豹尾一样响亮、有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以下结尾的方法:①水到渠成,自然结尾。习作记叙完毕,文章也就结尾,不要再画蛇添足。这样让人感觉自然、利落。②借景抒情式结尾。作者受到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感染,结尾由衷地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抒情式结尾,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③点中心结尾。这样的结尾一般用来总结全文,升华文章的主题,即我们常说的画龙点睛。④含蓄性结尾。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文章的主旨不是明白的“点”出,而是隐藏在背后,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自己去联想,去体会。
另外,不妨教学生学会“偷”优秀范文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开头或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3)一定把内容写具体。
“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是对学生习作的首要要求,在叙述事情的过程时,不能干巴巴地说个大概,应该围绕中心,适当地进行具体的描写。比如:描写事件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事件过程的细节并进行合理的想象。有时,为了突出中心的需要还可以进行合理的“添油加醋”。为了让学生更明白,我举了一篇学生习作《我敬爱的一位老师》的一个片段:“一天晚上,我做不出算术题,跑到朱老师家。朱老师正在和一个人下棋。他给我讲了那道题后,才又接着下棋。”我启发学生分析:“这段话本来是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可小作者却写得太简单。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应该有哪些细节?”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许多思路:①晚上做不出题就能去老师家吗?这里地点没交代清楚。②进了老师家,谁都没说话吗?③朱老师是怎样给你讲题的?④当你照老师讲的把这道题做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后来有位学生修改成为这样一段话:“一天晚上,我正在家里做算术作业,一道题难住了我。到对门找朱老师问问吧,嗨,都8点多了,老师上课累了一天……可是,为了完成当天的作业,我还是走进了朱老师家。屋里,朱老师正在和一位叔叔下棋。我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朱老师见我来了,把报纸递给那位叔叔,回头对我说:‘有题不会算了吧?’听到他那和蔼的声音,我真后悔上午为什么没专心听讲呢!朱老师耐心地给我讲,并画图给我看,我终于懂了。临走时,我觉得耽误了老师下棋,很不应该。而朱老师却对那位叔叔说:‘这个孩子,从来不落作业,真好!’回到家,我计算那道题只用了几分钟,而朱老师那和蔼的面孔,亲切的话语,却使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这些话写得具体而生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老师的敬爱。可见,只要用心引导,学生很快就能在趣味盎然中领悟到“内容要具体”的表达方法。
◇责任编辑:刘岭南◇
1?郾选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选取材料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选材时,常常选择“做饭”、“帮助同学解难题”、“妈妈背我上医院”这类的内容,似乎这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其实,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是由于观察事物的局限性,造成了对熟悉生活素材的熟视无睹。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作文时自然不会选材。为此,每次习作我就尽可能地布置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要求学生自由选材,结果发现学生选择“洗碗、洗衣、做饭”等题材仍占绝大多数。于是,我进行引导:“老师看了大家所选的材料,‘洗碗、洗衣、做饭’这些活儿老师天天干,你们也几乎天天干,你不讲大家也都知道,就好比吃腻了猪肉硬逼着你吃,你吃得下吗?”学生似有所悟。我接着说:“能不能换换口味,吃点野菜?野菜并不贵,而且到处都有,只要你细心找就能找到。作文也一样,要选择你有而别人没有的,别人所不知道的事来写。”我列举了生活中以小见大的典型事例后说:“希望这次作文大家都能给老师端上一盘鲜嫩可口的野菜!”学生从我的打比方中悟出了选材的道道,兴趣浓厚,思路也打开了。于是,便出现《第一次被人误解》、《第一次流泪》、《第一次领奖》等一篇篇既有内容又有新意的好文章。
2?郾构思
如何把选择好的材料组织成一篇感人的文章呢?这就要进行构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布局谋篇。学生常犯的毛病是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这就需要弄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怎么过渡,如何照应。这些方法的掌握非一日之功,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渗透。
3?郾表达
表达包括起草和加工。这里重点说起草。
(1)开好头。
古人把好的开头称为“凤头”。是指一篇文章好的开头就像凤头一样鲜明、美丽。在小学阶段,可选择如下的开头方法:①开门见山。写人、写事,清清楚楚、简明扼要。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开头:“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直接写出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②渲染气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如《在大海中永生》开头:“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这情景、氛围,让读者立即会猜想将要出场的人物、将会发生的事情。③创设悬念。布疑设悬,引人入胜。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让人一看就很想知道李大钊怎样被难。
(2)结好尾。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也是这样,有了吸引人的开头,充实的主体,还要有精彩的结尾才能给人完美的印象。古人把好的结尾称为“豹尾”,是指优秀文章的结尾像豹尾一样响亮、有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以下结尾的方法:①水到渠成,自然结尾。习作记叙完毕,文章也就结尾,不要再画蛇添足。这样让人感觉自然、利落。②借景抒情式结尾。作者受到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感染,结尾由衷地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抒情式结尾,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③点中心结尾。这样的结尾一般用来总结全文,升华文章的主题,即我们常说的画龙点睛。④含蓄性结尾。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文章的主旨不是明白的“点”出,而是隐藏在背后,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自己去联想,去体会。
另外,不妨教学生学会“偷”优秀范文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开头或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3)一定把内容写具体。
“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是对学生习作的首要要求,在叙述事情的过程时,不能干巴巴地说个大概,应该围绕中心,适当地进行具体的描写。比如:描写事件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事件过程的细节并进行合理的想象。有时,为了突出中心的需要还可以进行合理的“添油加醋”。为了让学生更明白,我举了一篇学生习作《我敬爱的一位老师》的一个片段:“一天晚上,我做不出算术题,跑到朱老师家。朱老师正在和一个人下棋。他给我讲了那道题后,才又接着下棋。”我启发学生分析:“这段话本来是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可小作者却写得太简单。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应该有哪些细节?”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许多思路:①晚上做不出题就能去老师家吗?这里地点没交代清楚。②进了老师家,谁都没说话吗?③朱老师是怎样给你讲题的?④当你照老师讲的把这道题做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后来有位学生修改成为这样一段话:“一天晚上,我正在家里做算术作业,一道题难住了我。到对门找朱老师问问吧,嗨,都8点多了,老师上课累了一天……可是,为了完成当天的作业,我还是走进了朱老师家。屋里,朱老师正在和一位叔叔下棋。我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朱老师见我来了,把报纸递给那位叔叔,回头对我说:‘有题不会算了吧?’听到他那和蔼的声音,我真后悔上午为什么没专心听讲呢!朱老师耐心地给我讲,并画图给我看,我终于懂了。临走时,我觉得耽误了老师下棋,很不应该。而朱老师却对那位叔叔说:‘这个孩子,从来不落作业,真好!’回到家,我计算那道题只用了几分钟,而朱老师那和蔼的面孔,亲切的话语,却使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下来。”这些话写得具体而生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老师的敬爱。可见,只要用心引导,学生很快就能在趣味盎然中领悟到“内容要具体”的表达方法。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