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教育应为毕业生站稳讲台奠好基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heng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确有相当部分的高师毕业生站不稳三尺讲台。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分高师毕业生本来的理想并不在三尺讲台上;二是在校期间没有学到站稳讲台所需要的本领与技能。下面笔者对第二个原因谈点看法。
  1995年前后,我们即将完成对小学(含民办)教师中师学历补偿性教育的历史使命,教育部适时对小学教师提出了逐步达到专科学历的要求,于是我们开始了针对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以成人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专科学历教育试点工作。因为当时这是一新生事物,所以里边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时,笔者曾针对这些问题写过一篇《关于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的文章,里面主要谈了三点:1.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专科教育应水平相当但有所区别;2.小学教师大专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的确定;3.建立一套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上升制度。在谈第二点时,首先就小学教师大专教育提出了两种编班模式:一是综合大专班。该模式是原中等师范教育模式的延伸,要让学员对从事小学教育的各门课程、各种基本功与技能等样样都学,培养出来的是“多才多艺”型人才。当他们毕业后,能够“围着桌子转一圈”,适合去各种各样办学条件下的小学任教,尤其在布局较为分散、师资配备不尽完善的农村、山村小学,大有用武之地。二是分学科大专班。比如,高师院校可以设置大专文科班、大专理科班、大专艺体班、大专管理班等。各专业班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侧重,除开设必需的公修课外,对本专业内的教学内容要向纵深发展。此模式培养出的大专生有所主攻,属于“一专多能”型人才,很适合去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城镇学校任教,起学科带头作用。
  这篇文章还就小学教育大专班的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必须强调专业基础知识;二是必须突出教学研究课程。前者强调必须开全师范教育的基础性文化课;后者强调必须突出本专业的教材教法与研究课。比如,大专理科班不只要开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与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可适当浅一点),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开设上述各学科的“教学大纲(现在改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分析与教学法”等课程,还要有足够的实践环节。
  或许笔者孤陋寡闻,这些年来对小学教育的大专学历教育(含成人),在编班形式上曾听说过所谓的“大文”班、“大理”班、“小学管理”班等,却未曾听到过“大艺”班、“大体”班,更没有听到过能够体现原来师范模式延伸的“综合大专班”。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明显的失策。要知道,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山村地区,由于办学资金、各种条件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学校的各科师资配置要想齐全、比例结构达到合理,那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再等若干年也是办不到的。像这些学校,特别需要各门小学课程的教学都能拾得起来——“多才多艺”型、复合型的教师。笔者认为,我国在更加广泛、长远的义务教育时空中,对“多才多艺——样样通”型小学教师的需求,应该大于对“一专多能”型小学教师的需求。因此,为了尽快地、更多地培养“多才多艺”的复合型教师,高师院校应该有所作为,开设好类似的“综合大专班”,使之满足教学一线的师资之需。
  诚然,上文探讨的一些问题是在上世纪末的成人高师学历教育领域进行的,其中的某些提法、做法等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全日制的普通高师教育,然而无论如何,二者的教育目标应当一致——培养能够站稳三尺讲台、师德技能“双好”的教师。如果从这一点出发,去反思我们现在的高师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乃至教学内容的话,可以发现目前的高师教育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甚至在某些方面偏离了师范教育的主旨。
  总之,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些年来高师教育取得的成绩,还要正视失误或失策之处,尽快改进、调整好下一步高师教育的办学模式、专业布局及课程设置方式等,具体安排好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加大教育教学实践的力度,加强在读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与敬业教育,让我国的高师教育走出一条正确的路子。[e]
  
  (山东省章丘市明水街道办事处吕家小学250200)
  (山东省章丘市教师进修学校250200)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试卷讲i评课是在考试之后,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反馈-矫正-提高”的过程.它对学生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起
法制新闻学rn一门建立在密切关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将新闻学和法学融合渗透的边缘性应用学科.rn热点概要:rn二十一世纪,“以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战略决策.信息将主宰社会,中
寝室,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德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我校已形成了一个具有2500名师生的规模型初中,住校生达1300多人,占在校生的一半以上。作为住校生的家长,他们有许多担忧,怕孩子离开父母后独立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缺少亲情和关爱,生活自理能力匮乏,在学校中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和发展。  如何让家长放心,做好寝室育人这一文章,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对学生
期刊
一、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    有人曾统计过,世界上6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并非对自己研究的东西特别钟爱或特别感兴趣,但问其成功的缘由,答曰责任心。当然,我们无法与这些大师们相比,但这至少会使我们晓得一个道理:高度的责任心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刚参加工作时,笔者与部分教师一样并非特别热爱教育,但既然选择了教师,从事了教育,做了班主任,就要顶起一份比天还大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
针对传统的锚索测力计存在测量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测量结果无法自动上传、分析和处理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巷道锚索测力传感器。重点介绍了传感器
“留守学生”是我国当前教育所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出国谋生或经商而自己需要留守在家乡,并寄宿在学校中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当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寻求解决途径,让他们在爱的阳光哺育下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充分掌握这些学生的心理,运用情感教育,以情动人,能起到春
大家一定忘不了1998年夏季那惊心动魄的日子:一次高过一次的洪水涌出三峡,直逼湖北、江西,几百万军民奋战在长江大堤严防死守,但远远超出警戒线的水位还是让大堤多处出现险情
班级是班主任工作的舞台,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课堂纪律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走上讲台,面对嘈杂喧闹、嬉戏顽皮的学生,我们脸上写满无奈和疲惫,恨不得时间飞逝,好早点离开这些令我们恼火的学生,离开这令我们烦躁的课堂。而那些课桌整齐划一、地面清爽洁净、课堂秩序井然、学生乖巧懂事的班级,便成为我们的最爱!在这样的班级授课,我们的面容是舒展的、心情是愉悦的、情绪是高昂的、神采是飞扬的,进而会取得极大的心理
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如“和稀泥”、“挂羊头卖狗肉”、“不管三七二十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等,它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理解。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和俗语。高考对熟语的考查是很重视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把原来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成了“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