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关乎新一代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主要手段。中小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打牢中小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既是教学的要求,更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迅速兴起,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使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既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美好的前景,也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
一、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方向
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学习深层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呢?前一种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后,将来如何应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所以,这些浅显的理论并无实用价值。后一种方式是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与前几年一些书籍中曾提到过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概念不同,后者只是将几种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集成在一起,不仅能双向传送微机数据,还能双向传送声频和视频信号,使同一信息同时用图形、文字、数据、表格、声音等多种方式显示出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习内容、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传统的教育很难做到的。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验和研究。然而,市場上的多媒体课件大多并不适合我们教学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开发符合教学要求、能反映教学思想的多媒体课件。
面对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该学科在教学中只能充当考查的对象,学校给安排的课时也很有限,一周只安排一两节课,因此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必须注重45分钟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安排每节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搜寻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运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对参差不齐的学生采用快慢不同教学方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辅导,鼓励学生多问;对那些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去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完每个内容后留一定时间给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有时也可将某一学生作品予以展示,加以评讲,同时每节课结束前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现实中,一些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学生,家里早就购置了计算机,学生已经在家长的引导下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甚至有的学生还参加过计算机培训班的学习,他们在学习内容上有较高的要求,而更多的学生则只是有一些零星的概念,他们的需求是浅显的、初步的。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一定要有所不同,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其次要形象教学,举一反三。计算机教学中,许多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作基础,要迅速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形象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习环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要做到举一反三,反复实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要为学生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要求和问题。比如在网页制作时,可事先搜集一些内容健康、声图并茂、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网页,演示给学生观看,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设计网页,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时,会表现得极为兴奋和浓厚的更深层次的求知欲望。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民众的生活更加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从而要求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迅速提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努力把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有用人才。
一、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方向
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为将来学习深层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呢?前一种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后,将来如何应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所以,这些浅显的理论并无实用价值。后一种方式是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与前几年一些书籍中曾提到过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概念不同,后者只是将几种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今天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集成在一起,不仅能双向传送微机数据,还能双向传送声频和视频信号,使同一信息同时用图形、文字、数据、表格、声音等多种方式显示出来,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习内容、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传统的教育很难做到的。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验和研究。然而,市場上的多媒体课件大多并不适合我们教学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开发符合教学要求、能反映教学思想的多媒体课件。
面对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该学科在教学中只能充当考查的对象,学校给安排的课时也很有限,一周只安排一两节课,因此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必须注重45分钟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安排每节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搜寻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运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对参差不齐的学生采用快慢不同教学方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辅导,鼓励学生多问;对那些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去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完每个内容后留一定时间给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指导,有时也可将某一学生作品予以展示,加以评讲,同时每节课结束前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现实中,一些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学生,家里早就购置了计算机,学生已经在家长的引导下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甚至有的学生还参加过计算机培训班的学习,他们在学习内容上有较高的要求,而更多的学生则只是有一些零星的概念,他们的需求是浅显的、初步的。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一定要有所不同,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其次要形象教学,举一反三。计算机教学中,许多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作基础,要迅速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形象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习环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要做到举一反三,反复实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要为学生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要求和问题。比如在网页制作时,可事先搜集一些内容健康、声图并茂、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网页,演示给学生观看,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设计网页,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时,会表现得极为兴奋和浓厚的更深层次的求知欲望。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民众的生活更加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从而要求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迅速提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努力把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