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轻信小偏方
笔者发现,人们在日常护肤中常使用一些“小偏方”,例如红霉素药膏治痘痘。对于处于急性炎症期的痤疮,我们认为可以服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抑制痤疮丙酸杆菌,首选米诺环素。局部外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药膏,不仅效果差,而且还容易产生耐药性,故不宜使用。对于轻、中度痤疮的治疗,主要是讲究生活控制和饮食控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使用药物治疗。笔者建议,如果出现痤疮,应该到医院寻求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诊治,制定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些消费者用了某些美容院的护肤产品后,面部呈现发红、脱皮现象,而且停止使用后觉得瘙痒难耐、发烫肿胀。这些情况,与目前流行的激素美容有很大关系。
所谓激素,即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液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美容护肤品中添加的激素,大部分为类固醇激素,主要为雌激素。雌激素有维持女性第二性征、促进排卵、促进水钠潴留、促进骨钙沉积等作用,还能使女性肌肤饱满、滋润、有光泽。而凝脂样的皮肤和一头秀发,是女性具有青春活力的标志。因此,国家并未将雌激素列为禁止添加入美容护肤品的成分,市场上销售的美容产品中,有一些就含有雌激素。但是盲目使用雌激素也有弊端。患有某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使用雌激素,会使疾病复发或加重;雌激素还能增加罹患妇科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等)的风险,故绝经后的女性补充雌激素仍需谨慎。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食品,如新鲜蜂王浆、燕窝、亚麻籽、谷类、葵花籽、芝麻、洋葱、葡萄酒、花生酱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消费者可以适量食用。但对于已经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妇科肿瘤的患者,则应尽量少食用或不食用。
另一类类固醇激素为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等)的治疗。糖皮质激素虽也有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脂肪沉积的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大,不能作为美容产品。而且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所以不仅不能“美容”反而会“毁容”。
上述消费者使用美容院内护肤品后出现瘙痒难耐、发烫肿胀,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可能是消费者对特定护肤品过敏。对于容易过敏或者有过敏性体质的消费者,使用任何美容产品均需谨慎,可以先在耳后或前臂内侧皮肤少量使用该护肤产品,如出现风团、丘疹或水疱,则立即清洗,必要时去医院就诊;如无过敏则可使用。笔者在此提醒读者,某些迟发型变态反应,可能要24~48小时后才能显示结果。其二,可能是某些不法商家為追求短期美容效果,在美容护肤品中加入了糖皮质激素。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出现上述症状者均需到医院找专业的皮肤科医师诊治。
现代医学美容技术主要包括微晶磨面术、面部化学剥脱术、皮肤磨削术、组织注射填充术、美容冷冻术、肉毒素注射技术、激光美容等,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蓬勃发展的激光美容技术,由于其副作用少、安全有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某些色素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多毛症及光子嫩肤等方面。至于激素美容,并不是现代医学美容的主流,因此,消费者应该到正规的医院或美容院进行美容,不要轻易采用激素美容。使用护肤品时,要认准国家“卫字号”或“妆字号”。按照国家规定,所有护肤品的添加成分均需写在产品说明书中,消费者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再确定是否使用,千万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美容护肤品”。如果使用护肤品后出现问题,应该去医院进行诊治,不要因为怕麻烦、贪小便宜去小诊所、无证美容院或相信“小偏方”,这样往往会将问题扩大,最终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笔者发现,人们在日常护肤中常使用一些“小偏方”,例如红霉素药膏治痘痘。对于处于急性炎症期的痤疮,我们认为可以服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抑制痤疮丙酸杆菌,首选米诺环素。局部外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药膏,不仅效果差,而且还容易产生耐药性,故不宜使用。对于轻、中度痤疮的治疗,主要是讲究生活控制和饮食控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使用药物治疗。笔者建议,如果出现痤疮,应该到医院寻求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诊治,制定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些消费者用了某些美容院的护肤产品后,面部呈现发红、脱皮现象,而且停止使用后觉得瘙痒难耐、发烫肿胀。这些情况,与目前流行的激素美容有很大关系。
所谓激素,即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液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美容护肤品中添加的激素,大部分为类固醇激素,主要为雌激素。雌激素有维持女性第二性征、促进排卵、促进水钠潴留、促进骨钙沉积等作用,还能使女性肌肤饱满、滋润、有光泽。而凝脂样的皮肤和一头秀发,是女性具有青春活力的标志。因此,国家并未将雌激素列为禁止添加入美容护肤品的成分,市场上销售的美容产品中,有一些就含有雌激素。但是盲目使用雌激素也有弊端。患有某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使用雌激素,会使疾病复发或加重;雌激素还能增加罹患妇科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等)的风险,故绝经后的女性补充雌激素仍需谨慎。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食品,如新鲜蜂王浆、燕窝、亚麻籽、谷类、葵花籽、芝麻、洋葱、葡萄酒、花生酱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消费者可以适量食用。但对于已经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妇科肿瘤的患者,则应尽量少食用或不食用。
另一类类固醇激素为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等)的治疗。糖皮质激素虽也有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脂肪沉积的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大,不能作为美容产品。而且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所以不仅不能“美容”反而会“毁容”。
上述消费者使用美容院内护肤品后出现瘙痒难耐、发烫肿胀,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可能是消费者对特定护肤品过敏。对于容易过敏或者有过敏性体质的消费者,使用任何美容产品均需谨慎,可以先在耳后或前臂内侧皮肤少量使用该护肤产品,如出现风团、丘疹或水疱,则立即清洗,必要时去医院就诊;如无过敏则可使用。笔者在此提醒读者,某些迟发型变态反应,可能要24~48小时后才能显示结果。其二,可能是某些不法商家為追求短期美容效果,在美容护肤品中加入了糖皮质激素。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出现上述症状者均需到医院找专业的皮肤科医师诊治。
现代医学美容技术主要包括微晶磨面术、面部化学剥脱术、皮肤磨削术、组织注射填充术、美容冷冻术、肉毒素注射技术、激光美容等,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适应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蓬勃发展的激光美容技术,由于其副作用少、安全有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某些色素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多毛症及光子嫩肤等方面。至于激素美容,并不是现代医学美容的主流,因此,消费者应该到正规的医院或美容院进行美容,不要轻易采用激素美容。使用护肤品时,要认准国家“卫字号”或“妆字号”。按照国家规定,所有护肤品的添加成分均需写在产品说明书中,消费者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再确定是否使用,千万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美容护肤品”。如果使用护肤品后出现问题,应该去医院进行诊治,不要因为怕麻烦、贪小便宜去小诊所、无证美容院或相信“小偏方”,这样往往会将问题扩大,最终贻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