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处,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优越的地理环境使重庆不仅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点,而且也是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空交通枢纽地。近几年,重庆市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居民普遍感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各个领域的消费需求也在增加。
根据市统计年鉴数据可知,重庆市的消费价格指数总的呈上升趋势,从1989年的294.9(以1950年为基期)上升到2009年的814.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从1989年的317.1上升到2009年的624.0。但是,居民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却并不理想,重庆市消费者的满意指数普遍低于预期指数。因此,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如何提高其消费需求的长效性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经济学理论,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物价指数、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政府的消费政策等。下面,笔者将就以上几个方面讨论提高消费需求长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消费者收入水平方面
第一,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就业率。在我国,目前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就业,增加就业岗位,能够减少失业者,增加劳动者家庭的收入,进而促使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就业的具体做法可以有:加大对就业方面的投资,施行对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支持政策,鼓励其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吸纳能力。
第二,增加居民的财政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对于农村居民,可以采取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措施,在稳定农民对承包土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流。对于城镇居民,可以采取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措施,拓展居民的投资渠道,提高股利、利息、红利等财政性收入,鼓励居民进行金融投资理财。
第三,合理调节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不仅会影响消费需求,还可能滋长民众的不公平感和不满情绪,最终导致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合理措施调节收入差距。具体做法可以有: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加大二次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对高收入者的征税程度,减小对低收入者的征税程度;缩小垄断行业从业人员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制,帮助其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和薪酬制度;加快城镇化的进程,缩小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差距。
二、消费习惯方面
由于消费习惯主要由消费者的主观因素所影响,所以政府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改善其消费习惯,例如改善服务业营业场所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合理披露企业内部经营信息以促进企业间的竞争,从而提高商品质量,促进消费需求等。
三、物价指数方面
第一,发展农业生产。重庆是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不能忽略了对于农业的发展。应该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财政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第二,减少流通环节以及在流通环节中所花费的成本。很多时候,商品的价格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浪费在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上,比如交通运输、路费、燃油费等。因此,可以建立卖方和买方直接交易的机制,尽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或者在必要的流通环节中减少相应的收费,进一步支持商品的流通,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第三,给予一定财政补贴。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市内的低保户以及优保对象等发放财政补贴,同时对各地区的贫困家庭、学生、学校等发放一定的补贴。
第四,采取相应的限价措施,禁止囤积居奇、炒物价、进行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加强市场经济的价格监管,对于涨价超过合理范围的商品采取限价措施,将其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方面
第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交通体系既不利于市民出行,也不利于物资流通,进而增大该地区招商引资难度。因此,应当从公路、铁路、水运三方面加强渝两翼的交通建设,努力缩短两翼到主城区的距离,减小物流成本,为两翼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基本保障。
第二,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渝东南翼应当充分发挥自然生态条件好且无污染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适合山区发展的生猪、蚕桑、烤煙三大特色产业;渝东北翼应继续以柑橘为优势产业建设,积极推进林果、草食牲畜、中药材基地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壮大行业发展。各区域打造自己的特色农业,并使之规模化标准化,逐步向现代农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现代服务业包括改造后的传统服务业和信息、物流、金融、会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应当抓住建设两江新区的机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寸滩港、铁路、空港三大枢纽性物流园以及沿江物流基地建设,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和长江上游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
[2]伊志宏.消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杨斯琦 (1990-),女,汉族,重庆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责任编辑:唐荣波)
根据市统计年鉴数据可知,重庆市的消费价格指数总的呈上升趋势,从1989年的294.9(以1950年为基期)上升到2009年的814.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从1989年的317.1上升到2009年的624.0。但是,居民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却并不理想,重庆市消费者的满意指数普遍低于预期指数。因此,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如何提高其消费需求的长效性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经济学理论,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物价指数、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政府的消费政策等。下面,笔者将就以上几个方面讨论提高消费需求长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消费者收入水平方面
第一,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就业率。在我国,目前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就业,增加就业岗位,能够减少失业者,增加劳动者家庭的收入,进而促使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就业的具体做法可以有:加大对就业方面的投资,施行对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支持政策,鼓励其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吸纳能力。
第二,增加居民的财政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对于农村居民,可以采取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措施,在稳定农民对承包土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流。对于城镇居民,可以采取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措施,拓展居民的投资渠道,提高股利、利息、红利等财政性收入,鼓励居民进行金融投资理财。
第三,合理调节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不仅会影响消费需求,还可能滋长民众的不公平感和不满情绪,最终导致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该采取合理措施调节收入差距。具体做法可以有: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加大二次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对高收入者的征税程度,减小对低收入者的征税程度;缩小垄断行业从业人员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制,帮助其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和薪酬制度;加快城镇化的进程,缩小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差距。
二、消费习惯方面
由于消费习惯主要由消费者的主观因素所影响,所以政府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改善其消费习惯,例如改善服务业营业场所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合理披露企业内部经营信息以促进企业间的竞争,从而提高商品质量,促进消费需求等。
三、物价指数方面
第一,发展农业生产。重庆是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不能忽略了对于农业的发展。应该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在财政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第二,减少流通环节以及在流通环节中所花费的成本。很多时候,商品的价格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浪费在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上,比如交通运输、路费、燃油费等。因此,可以建立卖方和买方直接交易的机制,尽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或者在必要的流通环节中减少相应的收费,进一步支持商品的流通,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第三,给予一定财政补贴。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市内的低保户以及优保对象等发放财政补贴,同时对各地区的贫困家庭、学生、学校等发放一定的补贴。
第四,采取相应的限价措施,禁止囤积居奇、炒物价、进行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加强市场经济的价格监管,对于涨价超过合理范围的商品采取限价措施,将其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方面
第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交通体系既不利于市民出行,也不利于物资流通,进而增大该地区招商引资难度。因此,应当从公路、铁路、水运三方面加强渝两翼的交通建设,努力缩短两翼到主城区的距离,减小物流成本,为两翼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基本保障。
第二,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渝东南翼应当充分发挥自然生态条件好且无污染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适合山区发展的生猪、蚕桑、烤煙三大特色产业;渝东北翼应继续以柑橘为优势产业建设,积极推进林果、草食牲畜、中药材基地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壮大行业发展。各区域打造自己的特色农业,并使之规模化标准化,逐步向现代农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现代服务业包括改造后的传统服务业和信息、物流、金融、会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应当抓住建设两江新区的机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寸滩港、铁路、空港三大枢纽性物流园以及沿江物流基地建设,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和长江上游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
[2]伊志宏.消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杨斯琦 (1990-),女,汉族,重庆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责任编辑: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