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县乡财政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直面县乡财政困难,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关键词 县乡 财政 困难 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县乡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从近几年财政运行情况看,县乡财政运行仍然比较困难。本文以湖北省沙洋县为例对县乡财政困难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一、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运行中结构、质量、效益方面的问题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观。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从微观经济运行的实际看,县域经济尚处于扩张阶段,经济运行中结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观,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
二是税源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开发区企业税收贡献不大,规模企业数量较少,乡镇企业税源整体下降,缺乏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而且一些企业由于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竞争力不强以至经营效益不佳,利润较低,因而造成税源整体规模较小,税收增长缺乏有力支撑。
三是收入总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由于县级财政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增支减收等因素同步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收入规模远低于支出规模,如果没有上级补助,县级财政运转将难以维持。
四是税收比重偏低,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十一五”期间,沙洋县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一直处于60%左右,由国税、地税征收的来自第二、三产业的工商税收不足一般预算收入的70%,超过30%的财政收入来自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及其他收入等非税收入。
五是保障水平偏低,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十一五”期间,沙洋县地方财政支出年均增长32.5%,高于同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个百分点,基本保证了工资发放、民生、惠农政策和社会稳定等支出需要,但与全省及荆门市周边地区相比,财政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且由于法定支出过多,县级财政支出自由度低。形成了“上级请客,下级买单”的怪圈,财政支出压力非常巨大。
六是债务包袱沉重,财政运行风险日益加剧。沙洋县2011年政府债务(含政策性挂账)余额110256万元,是全县财政总收入41606万元的2.65倍,占GDP的7.2%,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8.8%。随着政府债务的不断增长,债务风险不断积累,并逐步转为财政风险,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二、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夯实财政基础。
发展县域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保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第一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通过综合运用各项财政政策和资金,对全县重点企业加强财务跟踪监控,实行分类管理,随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依托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所掌握的信息及客商资源情况,对有可能引进的项目进行逐一对接,争取引进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
(二)加大收入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
加强税源分析、预测、监控工作,全面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认真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组织收入的可预见性。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行业最低税赋制度,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治税思想,通过税收政策的适度调节和征管办法的有效实施,逐步提高地税收入的比重。努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努力优化纳税环境。
(三) 逐步完善财政体制,增强县级财力。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扩大财力性补助的比重。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占比,减少专项性转移支付比重,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观能力性,将支出空间下移。切实发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作用。加强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限制开发区的定位,加大对弱势地区的财力性补助,缩小地区之间的分配差异。改变以“法定支出”形式肢解地方财力的现状,在支出管理上真正体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在保证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和权威性的同时,尊重地方政府的管辖权限,将预算安排权真正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四) 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升支出效益。
加强财政管理可以提高资金效率,这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法制化和透明化的财政支出管理是财政管理中最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整合专项资金,将分散于各部门管理的“三农”资金、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分别进行集中整合,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使用,形成资金合力,完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增加政府会计信息透明度。
(五)严控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
要成立债务管理机构,建立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锁定旧债,严控新债。对原有债务,通过财政、审计部门清理认定后予以锁定,对新增债务,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规模挂钩。同时,建立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和惩戒机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工作情况纳入领导任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超范围使用债务资金、借债搞形象工程等行为予以严惩。□参考文献:[1]朱治刚.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王军.县乡财政困难政策措施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文献标识码:A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县乡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从近几年财政运行情况看,县乡财政运行仍然比较困难。本文以湖北省沙洋县为例对县乡财政困难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一、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运行中结构、质量、效益方面的问题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观。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从微观经济运行的实际看,县域经济尚处于扩张阶段,经济运行中结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观,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
二是税源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开发区企业税收贡献不大,规模企业数量较少,乡镇企业税源整体下降,缺乏能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而且一些企业由于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竞争力不强以至经营效益不佳,利润较低,因而造成税源整体规模较小,税收增长缺乏有力支撑。
三是收入总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由于县级财政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增支减收等因素同步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收入规模远低于支出规模,如果没有上级补助,县级财政运转将难以维持。
四是税收比重偏低,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十一五”期间,沙洋县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一直处于60%左右,由国税、地税征收的来自第二、三产业的工商税收不足一般预算收入的70%,超过30%的财政收入来自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及其他收入等非税收入。
五是保障水平偏低,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十一五”期间,沙洋县地方财政支出年均增长32.5%,高于同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个百分点,基本保证了工资发放、民生、惠农政策和社会稳定等支出需要,但与全省及荆门市周边地区相比,财政保障水平明显偏低。且由于法定支出过多,县级财政支出自由度低。形成了“上级请客,下级买单”的怪圈,财政支出压力非常巨大。
六是债务包袱沉重,财政运行风险日益加剧。沙洋县2011年政府债务(含政策性挂账)余额110256万元,是全县财政总收入41606万元的2.65倍,占GDP的7.2%,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8.8%。随着政府债务的不断增长,债务风险不断积累,并逐步转为财政风险,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二、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夯实财政基础。
发展县域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保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第一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通过综合运用各项财政政策和资金,对全县重点企业加强财务跟踪监控,实行分类管理,随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依托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所掌握的信息及客商资源情况,对有可能引进的项目进行逐一对接,争取引进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
(二)加大收入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
加强税源分析、预测、监控工作,全面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认真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组织收入的可预见性。完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行业最低税赋制度,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治税思想,通过税收政策的适度调节和征管办法的有效实施,逐步提高地税收入的比重。努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努力优化纳税环境。
(三) 逐步完善财政体制,增强县级财力。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扩大财力性补助的比重。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占比,减少专项性转移支付比重,积极发挥地方政府管理地方财政的主观能力性,将支出空间下移。切实发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作用。加强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限制开发区的定位,加大对弱势地区的财力性补助,缩小地区之间的分配差异。改变以“法定支出”形式肢解地方财力的现状,在支出管理上真正体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在保证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和权威性的同时,尊重地方政府的管辖权限,将预算安排权真正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四) 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升支出效益。
加强财政管理可以提高资金效率,这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法制化和透明化的财政支出管理是财政管理中最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整合专项资金,将分散于各部门管理的“三农”资金、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分别进行集中整合,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使用,形成资金合力,完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增加政府会计信息透明度。
(五)严控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
要成立债务管理机构,建立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锁定旧债,严控新债。对原有债务,通过财政、审计部门清理认定后予以锁定,对新增债务,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规模挂钩。同时,建立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和惩戒机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工作情况纳入领导任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超范围使用债务资金、借债搞形象工程等行为予以严惩。□参考文献:[1]朱治刚.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王军.县乡财政困难政策措施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