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品德渗透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52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品德渗透问题,着重从三方面进行探析:师生平等对话,营造德育氛围;挖掘德育素材,丰富情感积淀;加强阅读写作,提升品德修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德育 品德渗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任。那么,在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向学生渗透品德教育呢?
  1.师生平等对话,营造德育氛围
  德育中的平等对话需要道德情感来支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 教师饱含情感的平等对话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催化剂,可以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融中实现精神的自由生长。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创设一种“尊重、信任、理解、关爱”的课堂德育气氛。师生间平等对话关系的构建,取决于教师平等对话意识的树立及自身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把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视为一种责任,努力塑造自己的道德人格,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
  2.挖掘德育素材,丰富情感积淀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思想中明确指出:“……在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有着无穷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然后在教学中找准适宜的机会进行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品德教育,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积淀。
  2.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课文。如,《木兰诗》、《最后一课》、《纪念白求恩》、《谁是最可爱的人》、《邓稼先》等。对于这些课文在教学中我们要主动去琢磨、去思考、去挖掘,把教材、学生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实践,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例: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教者可借助投影仪打出赵州桥外形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我国古代建造的赵州桥的外形,看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石拱桥的外形。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训练了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深切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伟大成就和杰出贡献之时,激发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2渗透环保主义教育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丰富环保主义教育内容的课文,如《大自然的语言》、《白蝴蝶之恋》、《向沙漠进军》、《气候的威力》、《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秋魂》等。环保主义教育是生态意识的核心,有了环保的意识,保护环境的行为才有更持久的精神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应站在环境伦理的高度来认识、体悟文章内涵,让学生在人性的升华中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例: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在学生诵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赖、共存共融,人类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精神关系,人类与自然生命的休戚与共无处不在。试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受到真情感动、环保熏陶,课后怎还会随意采摘花朵、捕捉鸟儿呢?
  2.3渗透审美教育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被誉为“语文的图画”、“生活的教科书”,是“真”与“善”相结合的美的世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中蕴含着自然美、社会美、建筑美、艺术美。如,《春天》、《皇帝的新衣》、《观天看云识天气》、《丑小鸭》、《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凭借语文教材中一篇篇优秀课文,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把传授语文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情感的“善”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满足学生的审美心理的需求,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
  此外,我们还可结合课文内容的教学,渗透其它品德教育,从而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如,通过对《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们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引导他们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身边的人,从而培养他们敬老爱幼的中华美德;通过对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明确“磨难”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坚强的性格;通过对杨朔《荔枝蜜》一文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等。
  3.加强阅读写作,提升品德修养
  课外阅读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等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自读课本及针对中学生而列出的一些重要书籍,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得到自我教育,培养道德情感。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训练过程。针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倾向,最好是让学生通过写作文来分析、探讨是与非、好与坏的界限。然后选出具有真情实感,又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作文让同学们欣赏。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能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就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例:有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我就组织他们去读励志方面的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并让他们写《一本书给我的启示》或《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等读后感。一位学生在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的读后感中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有意义,如何给自己的生命添彩,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开花,是我们每个中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学生文章的字里行间闪耀的是道德的色彩,自信的光芒。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运用艺术,把握分寸,切不可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从而真正达到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该文介绍了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UTSI)制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的空中接口方案,重点分析了W-CDMA的关键技术特性、物理信道结构的相关技术。
中国的语言文字可谓是浩淼无边,对于文章情感的理解,学生也不是很容易就能感悟出来的。刘国正先生在《我的语文工具观》一文中指出:“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而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方面。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过程。要在重视原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语言艺术的再加工。朗读有助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
摘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这里指: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社会生活中美的蕴含;开放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向现代化、电教化、现实化方向发展;开放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开放师生关系,稳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 开放
本课题依据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重申的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理念,依据
该文介绍了宽带Internet的发展,包括以下几种方案:IP overATM:IP overSDH:IP overDWDM,以及宽带的接入方式;讨论了在Internet宽带化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新动向、新发展,其中着重讨论了
本文介绍了PPTP、L2F、LSTP等隧道协议,并对ContextVPN、MPLSVPN技术以及实现宽带IP-VPN实际应用作了说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土体是由矿物颗粒、水溶液和气体组成的三相体系,具有弹性、塑性和黏滞性。由于土体是由分散颗粒组成的组合体,颗粒之间没有紧密的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或在自然条件下遇到浸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