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目标
引导幼儿在超市的体验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观察过程
“昨天我去了大润发,那里的玩具真多呀!”“大润发比新华都超市还大”“大润发里东西可真多呀!东西摆的比我都高了。”“在大润发我感觉都会迷路。”近期,孩子们都在讨论着一个热门的话题——大润发超市,学校附近新开张的一家大型购物超市。他们对大润发感到很新鲜,把自己去超市的购物经验和所见所闻告诉同伴们。顺着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超市探究活动。
于是,老师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尽情地讨论着超市里的物品,超市里有什么?和新华都有什么不一样。并记录下他们对超市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用心去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问题1:我喜欢的物品摆在超市的什么地方?
问题2:怎样在超市里快快买到想要的东西?
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孩子们提议,我们去超市吧。大家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可是什么时候去?怎么去呢?去超市要准备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开始忙碌起来。
什么时候去呢?有的说白天,因为白天看得见,超市里人比较少,有的说晚上,晚上比较热闹,于是,分别请出了2个代表分别来说一说,选择白天的好处,和选择晚上的好处,其余的小朋友们投票看谁的票数多,最终大家同意选择“白天”去。
“可是我们没有校车,走哪一条路线去超市更安全?”孩子们带着问题回到家中,与爸爸妈妈一同商量,有的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还去熟悉了一下路线。并将路线记录下来。
“去超市要准备什么?”孩子们分成4组,互相商量着。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去超市要准备的东西有钱、手机、包包、袋子、推车等
去超市买什么呢?小朋友们把自己小组的购物清单都“写”了下来,做成了购物清单。
第二阶段――深入探究
一切准备就绪,小朋友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揣着money出發了,开始第一次逛超市。
到了超市,孩子们带着问题开始找购物清单上的物品。
咦!东西在哪里呀?小组成员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满超市逛,眼看时间快到了,有的东西找到了,可清单上还有东西没有找到。
带着扫兴的心情,小朋友回到班级,老师和小朋友们分享着自己去超市的收获和发现,当孩子们讨论:“超市里东西那么多,为什么会找不到购物清单上的物品呢?”“怎么办?”教室里的声音变得安静了,一个小朋友说:可以找工作人员帮忙,另一个小朋友说,可以一格一格的找。
有一个声音出现了:“景区里有路线图,大润发如果有路线图就好了。”
于是,孩子们分成4个小组,在家委和老师的带领下,再次来到超市里到大润发去看看。超市里过道2边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回到班级后,大家把各自在相应区域中的记录拼接组合成了导购图,了解了超市物品是按照类别分类摆放的,将上次的绘画的超市里有什么的图片进行分类整理,分成了食品、日常用品、玩具三大类。
带着自制的导购图,孩子们第三次来到超市继续完成购物清单上的采购,这次,幼儿不仅用眼睛看,还就不明白的问题询问工作人员。他们终于顺利的找到了自己想要买的物品,买单时,钱不够,怎么办?他们想出了把大家的钱合在一起买。回到班级后,小朋友们讨论着此次超市的收获时,他们觉得下次去超市钱要多带点,或者要记得带手机,然后还对超市里的物品摆放区域进行汇总,并设计了区域标识,完善导购图。
在“超市”主题探究活动中的第三阶段,教师和幼儿经过讨论后决定建构一个超市,孩子们首先明确超市需要准备的设施设备,比如商品、货架、价格、收银机等。开放的第一天,超市里物品摆放有序,超市里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顾客。
“超市”的主题还未结束,我们的探索还在继续,小朋友的深度学习也在后续的活动中、游戏中,继续流转,“超市里的商品从哪里来?”这一问题,已悄然在幼儿的游戏中生成,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问题深究,运用猜测、统计、讨论等方法引导,使幼儿在自己的操作验证中得到答案。
观察分析与反思
1.超市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对超市的认识和经验相较于其他方面,显得更熟悉,从幼儿的讨论和记录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超市的认识仅停留在描述超市中个别事物上,还没有形成对超市整体的认识,因此,教师要调动幼儿以往对超市的经验认识,补充新的超市知识,帮助幼儿进行联系与建构,形成对超市整体与各个部分布局的认识。
2.幼儿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并过“画设计图”这一新事物解决问题;幼儿在学习这一新事物时,需要有计划、沟通、表征、空间思考、转换能力。以上两点说明幼儿正以发现新问题的主动态度进行的富有意义的学习。
3.第二次逛超市这个项目发起的过程中,儿童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立者”。因为是儿童的自由选择,才可能是儿童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也才可能以此为前提,促发儿童的深度学习。
4.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尚处于具体形式思维阶段,教师用鹰架式的学习形式,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通过一次,二次的超市体验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学习的支撑。同时,教师给予幼儿积极的引导,探索的空间,促进幼儿不断探索、思考、想象和创造。
反思:
这整个探究过程,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分类、数概念——对物品价格的预计,还发展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并通过寻求帮助、小组协商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自信心和创造力。我们可以看出,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运用了讨论、实地参观、表达、调查研究和展示等策略进行学习。它们贯穿于活动的三个阶段中,使得充满了幼儿自主导向的探究活动又具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我们“相信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相信儿童有学习的可能,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可能”,只有用“儿童立场”的视界,通过“在儿童中”落实,才能达成“为了儿童”的教育目标。让我们回归儿童立场,促发儿童的深度学习。
引导幼儿在超市的体验活动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观察过程
“昨天我去了大润发,那里的玩具真多呀!”“大润发比新华都超市还大”“大润发里东西可真多呀!东西摆的比我都高了。”“在大润发我感觉都会迷路。”近期,孩子们都在讨论着一个热门的话题——大润发超市,学校附近新开张的一家大型购物超市。他们对大润发感到很新鲜,把自己去超市的购物经验和所见所闻告诉同伴们。顺着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超市探究活动。
于是,老师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尽情地讨论着超市里的物品,超市里有什么?和新华都有什么不一样。并记录下他们对超市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用心去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问题1:我喜欢的物品摆在超市的什么地方?
问题2:怎样在超市里快快买到想要的东西?
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孩子们提议,我们去超市吧。大家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可是什么时候去?怎么去呢?去超市要准备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开始忙碌起来。
什么时候去呢?有的说白天,因为白天看得见,超市里人比较少,有的说晚上,晚上比较热闹,于是,分别请出了2个代表分别来说一说,选择白天的好处,和选择晚上的好处,其余的小朋友们投票看谁的票数多,最终大家同意选择“白天”去。
“可是我们没有校车,走哪一条路线去超市更安全?”孩子们带着问题回到家中,与爸爸妈妈一同商量,有的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还去熟悉了一下路线。并将路线记录下来。
“去超市要准备什么?”孩子们分成4组,互相商量着。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去超市要准备的东西有钱、手机、包包、袋子、推车等
去超市买什么呢?小朋友们把自己小组的购物清单都“写”了下来,做成了购物清单。
第二阶段――深入探究
一切准备就绪,小朋友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揣着money出發了,开始第一次逛超市。
到了超市,孩子们带着问题开始找购物清单上的物品。
咦!东西在哪里呀?小组成员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满超市逛,眼看时间快到了,有的东西找到了,可清单上还有东西没有找到。
带着扫兴的心情,小朋友回到班级,老师和小朋友们分享着自己去超市的收获和发现,当孩子们讨论:“超市里东西那么多,为什么会找不到购物清单上的物品呢?”“怎么办?”教室里的声音变得安静了,一个小朋友说:可以找工作人员帮忙,另一个小朋友说,可以一格一格的找。
有一个声音出现了:“景区里有路线图,大润发如果有路线图就好了。”
于是,孩子们分成4个小组,在家委和老师的带领下,再次来到超市里到大润发去看看。超市里过道2边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回到班级后,大家把各自在相应区域中的记录拼接组合成了导购图,了解了超市物品是按照类别分类摆放的,将上次的绘画的超市里有什么的图片进行分类整理,分成了食品、日常用品、玩具三大类。
带着自制的导购图,孩子们第三次来到超市继续完成购物清单上的采购,这次,幼儿不仅用眼睛看,还就不明白的问题询问工作人员。他们终于顺利的找到了自己想要买的物品,买单时,钱不够,怎么办?他们想出了把大家的钱合在一起买。回到班级后,小朋友们讨论着此次超市的收获时,他们觉得下次去超市钱要多带点,或者要记得带手机,然后还对超市里的物品摆放区域进行汇总,并设计了区域标识,完善导购图。
在“超市”主题探究活动中的第三阶段,教师和幼儿经过讨论后决定建构一个超市,孩子们首先明确超市需要准备的设施设备,比如商品、货架、价格、收银机等。开放的第一天,超市里物品摆放有序,超市里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顾客。
“超市”的主题还未结束,我们的探索还在继续,小朋友的深度学习也在后续的活动中、游戏中,继续流转,“超市里的商品从哪里来?”这一问题,已悄然在幼儿的游戏中生成,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问题深究,运用猜测、统计、讨论等方法引导,使幼儿在自己的操作验证中得到答案。
观察分析与反思
1.超市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对超市的认识和经验相较于其他方面,显得更熟悉,从幼儿的讨论和记录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超市的认识仅停留在描述超市中个别事物上,还没有形成对超市整体的认识,因此,教师要调动幼儿以往对超市的经验认识,补充新的超市知识,帮助幼儿进行联系与建构,形成对超市整体与各个部分布局的认识。
2.幼儿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并过“画设计图”这一新事物解决问题;幼儿在学习这一新事物时,需要有计划、沟通、表征、空间思考、转换能力。以上两点说明幼儿正以发现新问题的主动态度进行的富有意义的学习。
3.第二次逛超市这个项目发起的过程中,儿童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立者”。因为是儿童的自由选择,才可能是儿童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也才可能以此为前提,促发儿童的深度学习。
4.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尚处于具体形式思维阶段,教师用鹰架式的学习形式,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通过一次,二次的超市体验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学习的支撑。同时,教师给予幼儿积极的引导,探索的空间,促进幼儿不断探索、思考、想象和创造。
反思:
这整个探究过程,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分类、数概念——对物品价格的预计,还发展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并通过寻求帮助、小组协商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自信心和创造力。我们可以看出,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运用了讨论、实地参观、表达、调查研究和展示等策略进行学习。它们贯穿于活动的三个阶段中,使得充满了幼儿自主导向的探究活动又具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我们“相信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相信儿童有学习的可能,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可能”,只有用“儿童立场”的视界,通过“在儿童中”落实,才能达成“为了儿童”的教育目标。让我们回归儿童立场,促发儿童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