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确实考验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们的智慧。良好的劳动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并抓住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我想孩子心中最亲近的人就是父母,他们也想做点“高大上”的事情,得到家长的认可,可是他们又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得到认可。面对本学期的劳动教育课,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思考的。
后来我看了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了启发,于是我把本学期的劳动教育课主题确定为:我为父母种蔬菜。
我首先在班会上做了动员:介绍了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人和个别菜农乱用农药等不良行为,每个家庭都希望每餐都吃到新鲜、健康、无污染的蔬菜,可是居民们有时很难分清哪些蔬菜是被污染的哪些蔬菜是健康无害的。“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吃上我们给他们种植的真正的绿色无污染的蔬菜,那应该是多么令父母高兴的一件事啊。”
种菜?我发现孩子们有点激动,因为平时的生活起居都由父母负责,很多孩子很少主动了解有关饮食健康这些事,而且对于生活在县城的孩子们来说,种菜可是件新鲜事,但更多的是疑惑:这是县城,到哪里种菜?
我没有马上告诉学生们如何解决“土地”的问题,而是把事先分好的劳动小组公布出来,按男女同学比例以及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劳动能力和组织能力方面尽量均衡分组,张贴在墙上。因为学生们对自己的体能、劳动能力等方面缺乏认识,所以,教师分组的效果要比自主分组要好得多。
于是,我开始着手制定并颁布小组人员分工、劳动规则、劳动成果分配方案等,每三人一组,每组使用1—2个泡沫箱或厚纸箱(内铺塑料,防止因浇水毁坏纸箱),每组自主选择种植的蔬菜品种,每个箱子长宽不要超过一米。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自己种菜的土地,而且这些“菜地”就布置在教室里。为了教室装点美观,尽量避免重复种植,箱子上可以绘制图画或装饰,在教室的后面简单制作了箱架。由我提供学生需要的种子和秧苗,学生网上查询或向生物老师咨询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虽然还是前期准备阶段,但孩子们显示出了高度的热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并可以得到认可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是抱着感恩的心去做;孩子们的分工协作也是历次活动中最好的,查资料、商量怎样撒种、浇水,如何施肥,怎样松土等等,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在精心打理、装点着自己的小“菜园”,在大人看来几乎用不到任何劳力的事情,孩子们却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
移植的西红柿秧、茄子秧、黄瓜秧开始扎根生长,豆角、芹菜也开始出土发芽了,窗台、箱架上错落有致的小菜园里生机盎然,各种装饰的小菜园显示出孩子的不同性格爱好,伴着朗朗的读书声,别有一番情趣。
课下,除了正常的活动以外,平时无所事事、闲谈怪话、追逐打闹的少了,违纪的少了,团结协作、相互关注的多了。孩子们互相比较着谁的蔬菜长势好、谁的菜园水浇得多了,如何间苗、打杈,对别人的菜园管理提出意见,讲解一下自己了解的蔬菜的生长要求等等,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学生们获得的知识比通过生物课老师讲解掌握得还要好,各个都成了专业的小菜农。
最早收获的是第三组,三位同学种植的小白菜(当地有吃小白菜的习惯,等到小白菜长到20厘米左右就可以收获)已经长成,孩子们决定收获了白菜后改种香菜。下午活动时间里,同学们搞了一个简单的收获仪式,组长还简单地讲了几句话,谈了心得和劳动感受。在孩子们的注视下,三位同学开始动手用剪刀从根部剪下白菜,整理、打捆、装袋。我大致估计了一下,每人能有三斤多的劳动收获。
在第三天班会课上,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分享三个孩子的家长们享受自己孩子种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蔬菜的情况:有的家里做的是清炒小白菜,有的是小白菜汤,还有的是小白菜蘸酱(当地有用生的绿色蔬菜直接蘸酱吃的习惯),有位家长用孩子的劳动成果做了六道菜,虽然食材较少量不是很大,但几乎每位孩子的母亲都发挥了自己的厨艺,竭尽所能,并放在餐桌最中间的位置,为了表示庆祝和愉悦的心情,有位家长还特意倒了一杯红酒。孩子们主动动手夹菜,让父母品尝了第一口。三个家庭其乐融融、欢乐祥和。
我发现“我给父母种蔬菜”这个做法,确实是一个给予孩子良好劳动教育的策划,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能被家长认可的“大事”。
有位家长对着镜头说了这样一番话:感谢老师对孩子多方位的教育,感谢自己孩子的劳动成果,感谢孩子为父母种的蔬菜;平时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没想到居然让父母吃上了亲手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蔬菜。他非常感慨,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非常高兴,孩子跟自己的心更近了。平时由于父母与孩子缺少共同话题,加上彼此各忙各的,很少能坐在一起很好地交流、谈心,自从班里开展了“我为父母种蔬菜”活动,孩子在家里明显话多了,有啥事也愿意和父母谈了:谈种菜、谈食品安全、谈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珍惜粮食的意义等等,感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最后对自己的孩子再一次表示了感谢。
以后,其他小组也陆续收获了自己的西红柿、豆角、茄子等,也同样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由此制作的美味佳肴。每一次展示都是对孩子们的一次深刻的劳动教育课。
其实劳动教育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劳动,也不是教师人为赋予某次劳动多深多大的意义,这种人为赋予的意义是苍白的、空洞的,是不会触动到孩子内心世界的。如果单纯设置具体的课节,不但学生就是家长也会仅仅当做是一节干活课,除了感觉累,好像没啥提上大面的教育意义,如果生硬地让学生去感受则完全是靠教师渲染出来的教育氛围,这样的劳动教育是不真实的。真正的劳动教育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学生明显地感受出自己周围所具有的浓烈的教育气息,教育的意义是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能够真正自己体味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另外,教育的本身是潜移默化的,一件小事的影响是暂时的,只有保持经常的、真正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对学生们的影响才是长久的、深刻的。
通过种菜,学生们切身感受了劳动的过程,劳动的体验和获得劳动成果的成就感是真实的,激动、喜悦的心情是在劳动过程中得到的,劳动意义是通过成果的比较以及老师、同学、父母的认可和赞美而切身体会到的。劳动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真正体会出劳动的意义和快乐,收获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而且这样的劳动也让学生体会出自己具有的、自己平时都没有意识到的价值,这个价值甚至颠覆了家长对孩子的认知,这个认知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自己也是能为家庭做出实际贡献的“人物”。同时孩子们也能发现自己的潜能:自己并不是一个只会学习的人,一个只会把自己的价值放在未来的人,其实自己也是一个会为家里为父母着想并做出分担的人。很多孩子意识到: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其实,劳动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不但关乎一个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也会让孩子逐渐养成一个朴实、务实、善良、博爱、能吃苦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勞动观念的形成甚至能决定孩子们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每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要系统、耐心,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世界,让更多的“小公主”“小王子”们真正成长起来。
后来我看了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了启发,于是我把本学期的劳动教育课主题确定为:我为父母种蔬菜。
我首先在班会上做了动员:介绍了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人和个别菜农乱用农药等不良行为,每个家庭都希望每餐都吃到新鲜、健康、无污染的蔬菜,可是居民们有时很难分清哪些蔬菜是被污染的哪些蔬菜是健康无害的。“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吃上我们给他们种植的真正的绿色无污染的蔬菜,那应该是多么令父母高兴的一件事啊。”
种菜?我发现孩子们有点激动,因为平时的生活起居都由父母负责,很多孩子很少主动了解有关饮食健康这些事,而且对于生活在县城的孩子们来说,种菜可是件新鲜事,但更多的是疑惑:这是县城,到哪里种菜?
我没有马上告诉学生们如何解决“土地”的问题,而是把事先分好的劳动小组公布出来,按男女同学比例以及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劳动能力和组织能力方面尽量均衡分组,张贴在墙上。因为学生们对自己的体能、劳动能力等方面缺乏认识,所以,教师分组的效果要比自主分组要好得多。
于是,我开始着手制定并颁布小组人员分工、劳动规则、劳动成果分配方案等,每三人一组,每组使用1—2个泡沫箱或厚纸箱(内铺塑料,防止因浇水毁坏纸箱),每组自主选择种植的蔬菜品种,每个箱子长宽不要超过一米。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自己种菜的土地,而且这些“菜地”就布置在教室里。为了教室装点美观,尽量避免重复种植,箱子上可以绘制图画或装饰,在教室的后面简单制作了箱架。由我提供学生需要的种子和秧苗,学生网上查询或向生物老师咨询种植方式和注意事项。
虽然还是前期准备阶段,但孩子们显示出了高度的热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并可以得到认可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是抱着感恩的心去做;孩子们的分工协作也是历次活动中最好的,查资料、商量怎样撒种、浇水,如何施肥,怎样松土等等,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在精心打理、装点着自己的小“菜园”,在大人看来几乎用不到任何劳力的事情,孩子们却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
移植的西红柿秧、茄子秧、黄瓜秧开始扎根生长,豆角、芹菜也开始出土发芽了,窗台、箱架上错落有致的小菜园里生机盎然,各种装饰的小菜园显示出孩子的不同性格爱好,伴着朗朗的读书声,别有一番情趣。
课下,除了正常的活动以外,平时无所事事、闲谈怪话、追逐打闹的少了,违纪的少了,团结协作、相互关注的多了。孩子们互相比较着谁的蔬菜长势好、谁的菜园水浇得多了,如何间苗、打杈,对别人的菜园管理提出意见,讲解一下自己了解的蔬菜的生长要求等等,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学生们获得的知识比通过生物课老师讲解掌握得还要好,各个都成了专业的小菜农。
最早收获的是第三组,三位同学种植的小白菜(当地有吃小白菜的习惯,等到小白菜长到20厘米左右就可以收获)已经长成,孩子们决定收获了白菜后改种香菜。下午活动时间里,同学们搞了一个简单的收获仪式,组长还简单地讲了几句话,谈了心得和劳动感受。在孩子们的注视下,三位同学开始动手用剪刀从根部剪下白菜,整理、打捆、装袋。我大致估计了一下,每人能有三斤多的劳动收获。
在第三天班会课上,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分享三个孩子的家长们享受自己孩子种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蔬菜的情况:有的家里做的是清炒小白菜,有的是小白菜汤,还有的是小白菜蘸酱(当地有用生的绿色蔬菜直接蘸酱吃的习惯),有位家长用孩子的劳动成果做了六道菜,虽然食材较少量不是很大,但几乎每位孩子的母亲都发挥了自己的厨艺,竭尽所能,并放在餐桌最中间的位置,为了表示庆祝和愉悦的心情,有位家长还特意倒了一杯红酒。孩子们主动动手夹菜,让父母品尝了第一口。三个家庭其乐融融、欢乐祥和。
我发现“我给父母种蔬菜”这个做法,确实是一个给予孩子良好劳动教育的策划,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能被家长认可的“大事”。
有位家长对着镜头说了这样一番话:感谢老师对孩子多方位的教育,感谢自己孩子的劳动成果,感谢孩子为父母种的蔬菜;平时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没想到居然让父母吃上了亲手种的绿色、环保、无污染蔬菜。他非常感慨,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非常高兴,孩子跟自己的心更近了。平时由于父母与孩子缺少共同话题,加上彼此各忙各的,很少能坐在一起很好地交流、谈心,自从班里开展了“我为父母种蔬菜”活动,孩子在家里明显话多了,有啥事也愿意和父母谈了:谈种菜、谈食品安全、谈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珍惜粮食的意义等等,感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最后对自己的孩子再一次表示了感谢。
以后,其他小组也陆续收获了自己的西红柿、豆角、茄子等,也同样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由此制作的美味佳肴。每一次展示都是对孩子们的一次深刻的劳动教育课。
其实劳动教育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劳动,也不是教师人为赋予某次劳动多深多大的意义,这种人为赋予的意义是苍白的、空洞的,是不会触动到孩子内心世界的。如果单纯设置具体的课节,不但学生就是家长也会仅仅当做是一节干活课,除了感觉累,好像没啥提上大面的教育意义,如果生硬地让学生去感受则完全是靠教师渲染出来的教育氛围,这样的劳动教育是不真实的。真正的劳动教育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学生明显地感受出自己周围所具有的浓烈的教育气息,教育的意义是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能够真正自己体味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另外,教育的本身是潜移默化的,一件小事的影响是暂时的,只有保持经常的、真正有意义的劳动教育,对学生们的影响才是长久的、深刻的。
通过种菜,学生们切身感受了劳动的过程,劳动的体验和获得劳动成果的成就感是真实的,激动、喜悦的心情是在劳动过程中得到的,劳动意义是通过成果的比较以及老师、同学、父母的认可和赞美而切身体会到的。劳动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真正体会出劳动的意义和快乐,收获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而且这样的劳动也让学生体会出自己具有的、自己平时都没有意识到的价值,这个价值甚至颠覆了家长对孩子的认知,这个认知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自己也是能为家庭做出实际贡献的“人物”。同时孩子们也能发现自己的潜能:自己并不是一个只会学习的人,一个只会把自己的价值放在未来的人,其实自己也是一个会为家里为父母着想并做出分担的人。很多孩子意识到: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其实,劳动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不但关乎一个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也会让孩子逐渐养成一个朴实、务实、善良、博爱、能吃苦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勞动观念的形成甚至能决定孩子们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每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要系统、耐心,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世界,让更多的“小公主”“小王子”们真正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