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面习题作业向创造性作业的扩展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wen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书面习题作业是建立在分科教学基础上的,它强调的是学科知识的掌握效率、偏重于记忆和理解,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难以与学生日常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为了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许多老师会布置很多的作业,选用大量的练习册、习题集来让学生抄、写、做,可学生往往表现为消极地对待作业,要么偷懒少做,要么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干脆不做。如果我们仅仅把作业理解为书面习题,则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也很容易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学生的作业需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我们应该实现从书面习题作业向创造性作业扩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说,教师如何理性地认识和有效地设计创造性作业,将是在课程资源视野下重新审视练习开发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
  一、设计创造性作业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突破学科中心,实现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社会发展变化相联系;改变对知识的简单掌握,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变化,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创造性作业的提出与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书面习题作业的不足,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创造性作业的设计,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创造性作业的目的在于使作业成为学生自我体验和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发生根本性转变。创造性作业的设计,使作业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而是学生聪明才智的展现。学生的作业是在不断生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是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是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自觉完成的。因此,作业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人生需要,学生也就在作业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和享受到幸福与快乐。
  2.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等等。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业压力大,忽视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的地位。创造性作业能够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并不要求有绝对的标准性答案,而是保持一种开放性品格,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创新,学生有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对所学知识的“生吞活剥”、“疲于应付”中解脱出来,在对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其学习的热情和乐趣,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得以展现。
  3.促进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养成。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训练和培养的过程。创造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和探究意识,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种学科知识,在综合分析、辨证思考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养成。
  4.促使教师提高自我的专业权威。创造性作业的提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书面习题作业往往有一些标准的答案,教师可以依照答案的正误来评判学生的作业好坏。创造性作业往往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一种思想表达和探究行动过程的基本体现。对于教师来说,依靠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规范学生作业已经变得不再可能,要想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作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权威。
  二、创造性作业的基本特征
  创造性作业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作业。与书面习题作业相对照,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生活化和个性化等基本特征。
  1.作业的开放性。书面习题作业往往注重答案的标准化,这种对固定结论的追求很容易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迫使学生“按部就班”地机械练习。在这种作业的长期训练下,学生也早已习惯于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就做什么作业,习惯于无条件地接受教科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想质疑也不能质疑;不想创新也不能创新。而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冷落了。创造性作业不拘泥于固定答案的寻求,而是鼓励学生不同思想的积极表达,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都不失为“正确”的。创造性作业的开放性品格,无论在作业的具体内容,还是在作业的表现形式上都体现了这种特性,使学生的思维就像打开水闸的流水一样,持续不断地流淌,在作业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2.作业的探究性。与作业的开放性相联系,创造性作业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移植”,而是学生在预先设定的问题情境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并对结果进行有效的表达。创造性作业的探究性特质,意味着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和形成。创新始于问题,尽管有问题不一定有创新,但没有了问题就肯定不会有创新。而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问题解决过程,就是不断自主探究的过程。
  3.作业的综合性。以往分门别类的、学科边界强烈的书面习题作业,只需要凭借某一孤立的“知识点”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然而,创造性作业的有效完成,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各种知识储备,积极发挥学生各种潜能。因为这种作业和所学“知识点”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利用某一知识点就解决或回答一个问题,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甚至是不同学科知识间的相互交融,并要投入相当多的智力活动。只有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才有可能完成高质量的作业任务。
  4.作业的生活化。创造性作业则尝试将作业形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现实生活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或“有用性”。实现作业的生活化,一方面能够使作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并在尝试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作业的个性化。创造性作业的设计,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这种作业不是一种外在的控制性任务,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它不仅是运用知识解决某个问题的认知过程,而且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作业的过程中都渗透其中。创造性作业的完成,往往都体现出某个学生的独特个性,都可以看做是学生具体生活和思想观念的个性化展现,使得每一份作业都凝聚着学生自己的心血,它是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解剖、自我分析的过程。
  三、创造性作业设计的策略选择
  教师怎样才能科学设计出创造性作业呢?我们认为,教师在充分考虑创造性作业的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生活化、个性化等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作业观”的同时,还可以选择与利用以下一些基本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创造性作业的一个首要问题就在于让学生形成这种问题意识。正是这种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带着富有价值和趣味的疑难问题进行学习,活跃思维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主动思维。
  2.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社区(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状况联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一条基本理念和经验,也是创造性作业“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通过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学科知识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有机联结。这样的作业设计,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就会形成各具特色与个性的作业成果。至于如何实现二者的具体联系,有研究指出,加强家庭作业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需要学校和教师在认识和操作两个层面上着手努力[1]:在认识层面上,教师要重视作业的情意性,主要体现在兴趣性、发展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在操作层面上,教师要重视作业的准备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
  3.作业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自主编制。实际上,许多优秀的创造性作业大多数都是教师自编的,那些从习题集或练习册上照搬的作业,大部分对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教学辅导材料都是为了“应试”的根本目的,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是极其有限的。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实现其专业自主权,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状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自主地编制作业题目。同时,由于作业的对象是学生,主体也是学生,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项任务的大致框架和设想,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主设计与编制作业题目。因为在自主设计与编制作业题的过程本身,也就包含着学生如何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贾保方.生活世界视野中的家庭作业问题探析.当代教育科学,2008(2).
  (责任编辑任洪钺)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合金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附件、X射线衍射仪、动态显微硬度系统等测试方法表征了合金层的组织形貌、化
目的观察使用灯盏细辛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数字式电秒表415按规范中方法测量一型号为DH48S的数字式通电延时型时间继电器的整定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
虚拟制造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可制造性评价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在虚拟制造中进行合理有效的可制造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可制造性评价是与制造资源密切相关的,脱离具体的制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