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教研部门为中小学作文教师搭建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学习比较、同题授课、换位体验等方式增进对彼此教学状况的了解,达成教学的共识;也需要中小学作文教师改进各自的教学,共同建构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形成梯形过渡,有效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 作文教学 有效 衔接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为中小学教学的真正衔接提供了可能,新课标实验教材的使用,为中小学教学的真正衔接提供了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究竟还存在着哪样的问题呢?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中小学教师对彼此教学的状况并不很了解;第二,中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实践的层面上,六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七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之间跨度较大;第三,中小学作文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小学的作文教学比较关注自由表达,倡导我手写我心,缺少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初中教学则紧紧围绕考试这一指挥棒,老师的作文训练 “指向明确”;第四,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小学作文教师教法活泼,步子小、引导多,课堂提问难度低;初中作文课堂密度大,相对注重思维的培养,注重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第五,中小学教师在作文评价标准上存在差异:小学生的作文多数喜欢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进行表达,这样的作文,在小学老师看来觉得亲切,觉得符合少年儿童的特征,富有儿童情趣,于是作文给分较高。而初中教师对于这样的作文,觉得平淡、乏味、无文学气质,判分则较低。第六,中小学老师在评价习惯上存在差异: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求过宽,以鼓励为主;而大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则要求过严,以求好为主。
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要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最需要做以下工作。
一、搭建平台,增进了解,达成共识
缩小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差异需要中小学教师参与到对方的教学、研究中去,熟悉对方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部门需要搭建中小学教师沟通的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互相了解。
1.资源共享
中小学语文教师间要互通有无,保证每所中小学校至少有一套《语文课程标准》和对方学段的教材。中小学教师分别将本学段优秀课例等材料上传到局域网彼此分享。
2.学习比较
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梳理教材中作文教学的安排,解读各年段中各次作文的要求,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异同和联系心中有数,对六年级与七年级的作文教学衔接的内容和要求有整体宏观的认识;观察对方学段的日常作文教学,联系自己的教学进行比较:对方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自己学生有什么不同?对方学段的教学目标与自己学段有什么不同?对方教学方法与自己学段有何不同?对方教师“扶”与“放”的度合适吗?在自己学段的教学中该如何把握“扶”与“放”的度?等等。
3.同题授课
同一文体、同一题目的作文,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均可写,但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到六年级阶段和七至九年级阶段的要求和重点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同题授课”的形式进行比较式课例研究。即由中小学语文教师从本学段教材中选择中小学作文共同的教学内容,根据本学段的要求进行授课,在课例中比较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异同,并针对以课例中暴露出来的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提炼出一些有利于教学衔接的策略。
4.换位体验
可以试着让中小学教师执教对方学段的课,通过亲身体验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学生差异、教材差异、课堂差异,丰富教师们对双方学段教学不同特点的理解。
二、改进教学,梯形过渡,有效衔接
1.建构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形成梯形过渡
现行的课标版语文教材都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编排的,作文训练主要体现的是读写结合的思想,这种编排应该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形成。但这种编排在实际教学时没能体现写作训练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建议中小学教师在作文训练体系上进行大胆尝试。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读写结合的体系外,也有必要尝试一下读写分开的训练体系。在构建适合自己学生的作文教学体系的时候,可以从目标、内容及形式、思维训练、写作方法四方面来进行构建,可以对本学段教材中的作文安排进行调整、重组、删减,也可以根据学段之间的差异进行填补性的系列训练。我们力争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较为严谨的区域中小学作文教学训练体系,改变中小学作文教学无序训练状态,切实保证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
2.改进小学作文教学,落实学段目标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标、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抓住教材的灵魂,深挖教材潜力,精心设计教学架构,以便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尽力使学生切实掌握教材内容,达到新课标要求。
小学教师要注意渗透写作技巧,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表达,在指导学生写熟悉的或想象中的人、事、景、物的同时,逐步向第四学段目标靠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指导作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小学生在口语形式书面表达,还要不断引导学生多采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在作文教学及日常的管理当中,要逐步增大放手力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
3.放宽初中习作要求,逐步引导提升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由于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习作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初中教师要首先抓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态,在开学之初就要以各种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摸底和测试,对其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并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好记录并进行分析,将来在教学中以此为依据,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衔接计划。
七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以过高的要求、过急的方法扼杀学生的作文兴趣,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在学生一开始作文的时候,要允许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允许暂时性的记流水帐,罗列现象的纪实作文。然后再加以逐步加以引导,以达到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目标。
中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习惯逐步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初一起始阶段要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在作文评价方面,中学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给学生鼓励,要敢于给学生的作文高分。在此基础上在进一步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表达的独特性、创新性。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山海关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中小学 作文教学 有效 衔接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为中小学教学的真正衔接提供了可能,新课标实验教材的使用,为中小学教学的真正衔接提供了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衔接究竟还存在着哪样的问题呢?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中小学教师对彼此教学的状况并不很了解;第二,中小学作文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实践的层面上,六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七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之间跨度较大;第三,中小学作文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小学的作文教学比较关注自由表达,倡导我手写我心,缺少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初中教学则紧紧围绕考试这一指挥棒,老师的作文训练 “指向明确”;第四,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小学作文教师教法活泼,步子小、引导多,课堂提问难度低;初中作文课堂密度大,相对注重思维的培养,注重写作知识与写作技巧的指导。第五,中小学教师在作文评价标准上存在差异:小学生的作文多数喜欢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进行表达,这样的作文,在小学老师看来觉得亲切,觉得符合少年儿童的特征,富有儿童情趣,于是作文给分较高。而初中教师对于这样的作文,觉得平淡、乏味、无文学气质,判分则较低。第六,中小学老师在评价习惯上存在差异: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求过宽,以鼓励为主;而大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则要求过严,以求好为主。
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要实现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最需要做以下工作。
一、搭建平台,增进了解,达成共识
缩小中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差异需要中小学教师参与到对方的教学、研究中去,熟悉对方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部门需要搭建中小学教师沟通的平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互相了解。
1.资源共享
中小学语文教师间要互通有无,保证每所中小学校至少有一套《语文课程标准》和对方学段的教材。中小学教师分别将本学段优秀课例等材料上传到局域网彼此分享。
2.学习比较
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梳理教材中作文教学的安排,解读各年段中各次作文的要求,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异同和联系心中有数,对六年级与七年级的作文教学衔接的内容和要求有整体宏观的认识;观察对方学段的日常作文教学,联系自己的教学进行比较:对方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自己学生有什么不同?对方学段的教学目标与自己学段有什么不同?对方教学方法与自己学段有何不同?对方教师“扶”与“放”的度合适吗?在自己学段的教学中该如何把握“扶”与“放”的度?等等。
3.同题授课
同一文体、同一题目的作文,中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均可写,但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到六年级阶段和七至九年级阶段的要求和重点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同题授课”的形式进行比较式课例研究。即由中小学语文教师从本学段教材中选择中小学作文共同的教学内容,根据本学段的要求进行授课,在课例中比较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异同,并针对以课例中暴露出来的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提炼出一些有利于教学衔接的策略。
4.换位体验
可以试着让中小学教师执教对方学段的课,通过亲身体验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学生差异、教材差异、课堂差异,丰富教师们对双方学段教学不同特点的理解。
二、改进教学,梯形过渡,有效衔接
1.建构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形成梯形过渡
现行的课标版语文教材都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编排的,作文训练主要体现的是读写结合的思想,这种编排应该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形成。但这种编排在实际教学时没能体现写作训练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建议中小学教师在作文训练体系上进行大胆尝试。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读写结合的体系外,也有必要尝试一下读写分开的训练体系。在构建适合自己学生的作文教学体系的时候,可以从目标、内容及形式、思维训练、写作方法四方面来进行构建,可以对本学段教材中的作文安排进行调整、重组、删减,也可以根据学段之间的差异进行填补性的系列训练。我们力争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较为严谨的区域中小学作文教学训练体系,改变中小学作文教学无序训练状态,切实保证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
2.改进小学作文教学,落实学段目标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标、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抓住教材的灵魂,深挖教材潜力,精心设计教学架构,以便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尽力使学生切实掌握教材内容,达到新课标要求。
小学教师要注意渗透写作技巧,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表达,在指导学生写熟悉的或想象中的人、事、景、物的同时,逐步向第四学段目标靠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指导作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小学生在口语形式书面表达,还要不断引导学生多采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在作文教学及日常的管理当中,要逐步增大放手力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
3.放宽初中习作要求,逐步引导提升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由于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习作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初中教师要首先抓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态,在开学之初就要以各种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摸底和测试,对其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并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好记录并进行分析,将来在教学中以此为依据,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衔接计划。
七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以过高的要求、过急的方法扼杀学生的作文兴趣,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在学生一开始作文的时候,要允许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允许暂时性的记流水帐,罗列现象的纪实作文。然后再加以逐步加以引导,以达到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的目标。
中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习惯逐步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初一起始阶段要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在作文评价方面,中学教师要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给学生鼓励,要敢于给学生的作文高分。在此基础上在进一步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表达的独特性、创新性。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山海关教育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