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锻炼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60~70年代锻炼心理学兴起以来,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已成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我概念作为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受到心理学家、社会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而身体自我价值感作为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它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一系列身心活动。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是否存在关系,什么样的身体锻炼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本人通过1430名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自我价值感的问卷调查,对身体锻炼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关系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一、身体锻炼自觉程度对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在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上是否存在差异,本人做了项“除了上体育课外是否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回答“否”的,确定为不锻炼组。回答“是”的,确定为锻炼组,对两组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水平进行考察。经过T检验表明,身体锻炼自觉程度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有显著差异(P<0.01)。从对变量两个水平的均值比较来看,锻炼组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均值(3.5054)明显高于不锻炼组(2.9338)。
  
  二、身体锻炼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综观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锻炼类型、锻炼强度、锻炼频率、每次锻炼的时间和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学生自觉进行的身体锻炼几乎都是有氧锻炼类型。因此,对考察什么样的身体锻炼才能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时,只以衡量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每次锻炼的时间的身体锻炼量和锻炼的持续时间作为自变量。研究中将“除了上体育课外是否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条目中,回答“是”的被试,根据以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一次锻炼的时间来衡量身体锻炼量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所测得的得分分为3组,分值≤19分为小锻炼量组,分值在20~42分之间为中等锻炼量组,分值≥43分为大锻炼量组;将“您参加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已经持续多长时间了”的调查条目中,回答8周以下的为“1”组,8~12周的为“2”组。12周以上的为“3”组。对不同身体锻炼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1”“2”“3”三个组的锻炼持续时间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值越来越大;中等锻炼量和大锻炼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值呈现“V”型的曲线,小锻炼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值呈现倒“V”型的曲线;大锻炼量在第3组锻炼持续时间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均值是所有组别中最大的;而小锻炼量在第1组锻炼持续时间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均值是所有组别中最小的。
  从身体锻炼量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来看,身体锻炼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就越大,其均值也就越大。而且,由小锻炼量到中等锻炼量的斜率(身体自我价值感增大幅度,下同)要明显大于由中等锻炼量到大锻炼量的斜率,这说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一开始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由小锻炼量到中等锻炼量),它的增大幅度较快,然后随着身体锻炼量的继续增大(由中等锻炼量到大锻炼量),它的增大幅度趋于平缓。
  同时,从锻炼持续时间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来看,身体锻炼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加对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也越大,其均值也就越大。而且,由锻炼持续时间1组(8周以下)到锻炼持续时间2组(8周到12周)的斜率要远远小于由锻炼持续时间2组(8周到12周)到锻炼持续时间3组(8周到12周以上)的斜率。这说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一开始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加(由锻炼持续时间1组到锻炼持续时间2组),它的增大幅度较慢,然后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继续增加(由锻炼持续时间2组到锻炼持续时间3组),它的增大幅度明显提高。
  
  三、结论
  
  1.参与身体锻炼的学生比不锻炼的学生有更高的身体自我价值感。
  2.身体锻炼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越大;同时,身体锻炼随着身体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也越大。
  3.锻炼持续时间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逐渐加深;中等锻炼量的身体锻炼和大锻炼量的身体锻炼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呈现“V”型曲线状。
其他文献
留白——预约“生成”    对教学预设而言,环节太多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展示机会和多向的交流互动,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讨论。环节太细,则可能造成教师寸步不离牵着学生小心翼翼地走在预设的轨道上,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自由探索。浅显、细碎的问题更要尽量减少,使预设有更多、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这好比中国画中的“留白”,令人有想象与发挥的空间。    【片段1】《梯形的
期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课文的词语盘点,事关基础,甚为紧要。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课后,首次出现了词语表,把每课中的重点词语整理罗列。这是“词语盘点”的初级阶段,即按课回放。真正意义上的“词语盘点”四年级露脸,教师通过对本单元课文词语进行集中的回顾,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的新词,自查自测;教师也可通过“词语盘点”检查学生词语掌握的情况。然而,当前不少教师对“词语盘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之形同虚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下面结合《古诗三首》的教学,谈谈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美激智的尝试。    一、创设情景,营造美的氛围,充分感知诗歌情境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
期刊
中小学每册都选有古诗或现代诗,这些诗风格流派各异,有哲理诗、写景诗,也有咏物诗,大多入选诗歌描写的事物、人物或景物,往往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教学中如何运用形象思维,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创造能力,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形象思维在翻译诗句中的作用。    跳跃性是诗所特有的语言特征,古诗自然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我
期刊
“指导——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域。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低年级学生限于心理和生理的状态,完全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这是低年级进行“指导——自主学习”教学的最大瓶颈。    一、“导学提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
期刊
精心预设,做好充分准备    一、现象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教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时,先让学生操作并回答: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接着再让学生继续操作并回答:摆两个三角形,最少要用几根?学生开始摆了……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摆法(用4根、用5根、用6根)。汇报交流时,学生意见不一,争论不休,花了近20分钟的时间还没进入本课的主要内容。  案例二 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
期刊
一、借助文本,领会诗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仅三十来首,每首诗的字数,也不过二十来字。这些古诗有的描写田园景色、高山流水,有的描写生活情趣、儿童嬉戏的,有的抒发情怀、表达爱憎感情,可谓包罗万千。这些诗语言精炼、意境含蓄、感情丰富、韵味优美,读懂它,首先得亲近文本。我们要依靠文本中的图画、语言、背景资料等,让学生去领会诗意。  1.从插图入手感知诗意。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找出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棒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中发现图
期刊
教学目标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期刊
一、巧设情境,词语教学更直观    利用小学生形象的思维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赏词、悟词、学文,给学生以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单调沉闷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枯燥无味的词语学习变得趣味盎然。如有位教师执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一课,课文中有一句话是:“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他发现“圣洁”这个词语学生难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圣洁”?对文章出现的文字描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