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60~70年代锻炼心理学兴起以来,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已成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我概念作为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受到心理学家、社会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而身体自我价值感作为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它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一系列身心活动。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是否存在关系,什么样的身体锻炼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本人通过1430名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自我价值感的问卷调查,对身体锻炼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关系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一、身体锻炼自觉程度对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在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上是否存在差异,本人做了项“除了上体育课外是否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回答“否”的,确定为不锻炼组。回答“是”的,确定为锻炼组,对两组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水平进行考察。经过T检验表明,身体锻炼自觉程度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有显著差异(P<0.01)。从对变量两个水平的均值比较来看,锻炼组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均值(3.5054)明显高于不锻炼组(2.9338)。
二、身体锻炼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综观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锻炼类型、锻炼强度、锻炼频率、每次锻炼的时间和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学生自觉进行的身体锻炼几乎都是有氧锻炼类型。因此,对考察什么样的身体锻炼才能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时,只以衡量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每次锻炼的时间的身体锻炼量和锻炼的持续时间作为自变量。研究中将“除了上体育课外是否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条目中,回答“是”的被试,根据以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一次锻炼的时间来衡量身体锻炼量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所测得的得分分为3组,分值≤19分为小锻炼量组,分值在20~42分之间为中等锻炼量组,分值≥43分为大锻炼量组;将“您参加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已经持续多长时间了”的调查条目中,回答8周以下的为“1”组,8~12周的为“2”组。12周以上的为“3”组。对不同身体锻炼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1”“2”“3”三个组的锻炼持续时间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值越来越大;中等锻炼量和大锻炼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值呈现“V”型的曲线,小锻炼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值呈现倒“V”型的曲线;大锻炼量在第3组锻炼持续时间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均值是所有组别中最大的;而小锻炼量在第1组锻炼持续时间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均值是所有组别中最小的。
从身体锻炼量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来看,身体锻炼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就越大,其均值也就越大。而且,由小锻炼量到中等锻炼量的斜率(身体自我价值感增大幅度,下同)要明显大于由中等锻炼量到大锻炼量的斜率,这说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一开始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由小锻炼量到中等锻炼量),它的增大幅度较快,然后随着身体锻炼量的继续增大(由中等锻炼量到大锻炼量),它的增大幅度趋于平缓。
同时,从锻炼持续时间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来看,身体锻炼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加对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也越大,其均值也就越大。而且,由锻炼持续时间1组(8周以下)到锻炼持续时间2组(8周到12周)的斜率要远远小于由锻炼持续时间2组(8周到12周)到锻炼持续时间3组(8周到12周以上)的斜率。这说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一开始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加(由锻炼持续时间1组到锻炼持续时间2组),它的增大幅度较慢,然后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继续增加(由锻炼持续时间2组到锻炼持续时间3组),它的增大幅度明显提高。
三、结论
1.参与身体锻炼的学生比不锻炼的学生有更高的身体自我价值感。
2.身体锻炼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越大;同时,身体锻炼随着身体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也越大。
3.锻炼持续时间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逐渐加深;中等锻炼量的身体锻炼和大锻炼量的身体锻炼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呈现“V”型曲线状。
一、身体锻炼自觉程度对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在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上是否存在差异,本人做了项“除了上体育课外是否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回答“否”的,确定为不锻炼组。回答“是”的,确定为锻炼组,对两组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水平进行考察。经过T检验表明,身体锻炼自觉程度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有显著差异(P<0.01)。从对变量两个水平的均值比较来看,锻炼组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均值(3.5054)明显高于不锻炼组(2.9338)。
二、身体锻炼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综观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锻炼类型、锻炼强度、锻炼频率、每次锻炼的时间和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学生自觉进行的身体锻炼几乎都是有氧锻炼类型。因此,对考察什么样的身体锻炼才能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时,只以衡量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每次锻炼的时间的身体锻炼量和锻炼的持续时间作为自变量。研究中将“除了上体育课外是否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条目中,回答“是”的被试,根据以锻炼强度、锻炼频率和一次锻炼的时间来衡量身体锻炼量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所测得的得分分为3组,分值≤19分为小锻炼量组,分值在20~42分之间为中等锻炼量组,分值≥43分为大锻炼量组;将“您参加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已经持续多长时间了”的调查条目中,回答8周以下的为“1”组,8~12周的为“2”组。12周以上的为“3”组。对不同身体锻炼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1”“2”“3”三个组的锻炼持续时间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值越来越大;中等锻炼量和大锻炼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值呈现“V”型的曲线,小锻炼量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在身体自我价值感上均值呈现倒“V”型的曲线;大锻炼量在第3组锻炼持续时间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均值是所有组别中最大的;而小锻炼量在第1组锻炼持续时间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均值是所有组别中最小的。
从身体锻炼量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来看,身体锻炼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就越大,其均值也就越大。而且,由小锻炼量到中等锻炼量的斜率(身体自我价值感增大幅度,下同)要明显大于由中等锻炼量到大锻炼量的斜率,这说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一开始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由小锻炼量到中等锻炼量),它的增大幅度较快,然后随着身体锻炼量的继续增大(由中等锻炼量到大锻炼量),它的增大幅度趋于平缓。
同时,从锻炼持续时间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来看,身体锻炼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加对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也越大,其均值也就越大。而且,由锻炼持续时间1组(8周以下)到锻炼持续时间2组(8周到12周)的斜率要远远小于由锻炼持续时间2组(8周到12周)到锻炼持续时间3组(8周到12周以上)的斜率。这说明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一开始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加(由锻炼持续时间1组到锻炼持续时间2组),它的增大幅度较慢,然后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继续增加(由锻炼持续时间2组到锻炼持续时间3组),它的增大幅度明显提高。
三、结论
1.参与身体锻炼的学生比不锻炼的学生有更高的身体自我价值感。
2.身体锻炼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越大;同时,身体锻炼随着身体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也越大。
3.锻炼持续时间随着身体锻炼量的增大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逐渐加深;中等锻炼量的身体锻炼和大锻炼量的身体锻炼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对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呈现“V”型曲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