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是谁

来源 :英语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人是谁?跟我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看起来似近而远、似亲犹疏、似熟还生?何以一个年轻女孩当年的一念一息、一举一动,竟会决定了今时今日的我毕生的命运?
  面对着一大堆微微泛黄的书信,按照信封的邮戳一封封打开细看,一个尘封遥远的世界在记忆深处慢慢浮现出来,似塘中泛起的涟漪、窗外飘来的飞絮,一串串、一片片展示眼前,接连的惊喜,不断的追寻——这个人是我吗?她见过的人、欠过的情、尝过的乐、受过的苦、做过的事、去过的地方,为什么有的记忆犹新、有的遗忘殆尽?原来记忆真是不知不觉经过筛选的,在追忆所及星光灿烂的亮点之后,竟然还有这么一大片朦胧暗淡、没入忘乡的夜空!
  这批信,是我1963年至1965年负笈美国时写给爸妈的家书。记得老爸老妈九十出头那年,他们住所还经过一次大装修,二老忙着清理杂物,把多余衣物送的送、丢的丢,旧信账单撕的撕、毁的毁。还以为我的信早已不知去向,谁知道他们去世后,在遗物中竟然发现这批信还整整齐齐原封不动地珍藏着。当时未及细看,就一大包拿回家来束之高阁。多年过去了,平日里忙忙碌碌,哪会有闲情去翻阅这些陈年旧函呢?
  疫情肆虐期间,幽居斗室,百无聊赖,一日在家中东翻翻西看看,打开柜子,瞥见这批函件和爸妈的回邮,当下如获至宝,忍不住细阅起来。一开始,便停不了,那厚厚一迭信一封封追看下去,时光倒流,旧梦重温。霎那间,仿佛又回到了早已失落的国度,再次经历了青春时代的喜与忧、乐与怒、憧憬与期盼、忐忑与烦愁。
  那年头风气使然,大学毕业了都想出国,然而出国留学谈何容易,那一大笔旅费学费生活费可难以对付。当年在崇基学院英文系毕业,进入亚细亚石油公司工作,一年之后获得美国大学的助学金,就摒挡一切,执意上路了。
  其实,那时已有了稳定的工作、可靠的男友,原本可以留在香港,安享父母的庇佑、爱侣的守护,却不知是上进心强还是好胜心切,竟然宁愿抛开一切远涉重洋去只身闯天涯。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国可是件大事,事前父母努力打点张罗,筹备行装;临行亲朋戚友都赶到启德机场去送别。记得那天第一次坐飞机出远门,孤零零瘦削削一个,左手拿着打字机,右手挽着化妆箱(如今回想,这又要来何用?是为了女儿家出门以壮行色吗?),身上背着一个大手袋,腋下夹着一件呢大衣,浑身沉甸甸勉力往前行,还没走到机舱口,眼泪已经扑簌簌往下流。此去经年,那时候谁都不会隔三五个月就轻松回家度个假,也付不起昂贵费用打长途电话,倘若思家心切,唯有靠鸿雁往返万里传书了。
  那批信,历时两年,一共有好几百封。原本自以为这辈子毫无理财观念,翻看旧函,才发现那时涉世未深的自己居然很会撙节用度,时常在信里提到省钱之道。也难怪,一开始,飘飘然来大学报到,老爸的说法在耳旁回荡:“你去金元王国(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念书,跟你的名字息息相关,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于是,一切似乎都染上了玫瑰金色的浪漫幻彩。没多久,却尝到了独立生活必须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的滋味了。带去的300美元,付了135元宿舍按金,加上每天的膳食费、日用品费、书籍文具及邮费,不出几天已经所剩无几。当时有个中国台湾来念化工系的女孩石,她出身富裕,性情开朗,兴冲冲指点我说:“在美国,身上是不必带钱的,钱都存在银行里,要用时开张支票就行了。”她竭力怂恿我像她一般去银行开个上千元存款的账户,我只好唯唯诺诺,不置可否,转头把用剩的几十美元悄悄塞在枕头下,静待一个月后助学金出粮的时候。
  留美两载,第一年住宿舍,为了学好英文,跟两个美国女孩同房。第二年,宿舍需要整修,也为了省钱,于是就跟两位中国台湾来的女孩——念化工的石和念卫生工程的廖,一起搬到学校附近的公寓居住。三个女生,同住一层楼,每逢月初,各放90美元在一个铁罐里,每星期上超市买菜,就从罐头里掏钱。上超市,当然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大事,在美国没有汽车是寸步难行的,所幸隔壁住了两位大姐黄与张,她们已经来美数年了,拥有一辆后座踩脚地方有个窟窿的老爷车,每次出行恰好带上我们这三个毛丫头,只要我们上车后小心翼翼不把脚伸到洞里去就行了。从超市回来,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当时我们住在三楼,要把战利品搬回公寓,重的牛奶、罐头之类由两位理工科高材生全力包办,轻的如纸张、胶布则由手无缚鸡之力的我拉扯上楼。
  跟石、廖两位室友同住,一星期六天三人轮流做饭,每逢星期日,则因她们要去教堂礼拜,午饭甚至晚餐常由我独立操持。多年后,我们每逢長途电话聊天叙旧,她俩坚持不信我当年竟有此能耐,如今翻看旧信,才发现证据确凿,有书为凭。原本在家时,因老爸思想前卫,举措新潮,一向重女轻男;老妈则笃信女儿当自强,读书最要紧,从来不让我进厨房,不需我做家务。没想到来了美国,因生活所需,竟会不时凭记忆胡乱凑出四菜一汤,偶尔还够胆请老外来作客品尝。“拿手好菜是干烧明虾”,我在信里洋洋自得向父母吹嘘,并宣称日后回家要克尽孝道,为他们下厨分劳。话虽如此,学成返港之后又故态复萌,一头钻进教书工作,自此与厨房绝缘。多年后,自己儿女成长,绝不相信我能做菜,并时常调侃说,从小到大尝过老妈厨艺的次数,不用十根手指就数得完。
  烹饪如是,缝纫又是另一个故事。中学时北一女的劳作,不论刺绣编织,都是妈妈代劳蒙混过关的。来了美国,发现饭堂里的牛奶一开笼头就哗啦啦溢出,任喝无妨,简直比香港的自来水还流得畅快,谁叫香港当时还在制水呢?于是,在那仍未崇尚唯瘦为美的时代,日饮鲜奶三杯,体重由初到美国的88磅暴升到102磅,带去衣裙都无法再穿,那11件旗袍更撑不下了。由于不舍得花钱,1964年暑假去科罗拉多打暑期工教中文时,除了把旧衣修改放大,居然还从圣路易斯公寓中带去旧窗帘一幅,请商教授夫人代为剪裁,自己亲力亲为缝了一件衣服!看到这封信的内容,除了马上想起《乱世佳人》中郝思嘉色诱白瑞德那经典一幕之外,不由得也大吃一惊!这个人难道是自己吗?不但如此,当年的我更曾大发宏愿,在课余到处向人讨教,千辛万苦完成了一件生平唯一手织的毛衣,献给妈妈当作生日礼物。多年后翻译《傅雷家书》和《海隅逐客》等名著时,译了又改,改了再译,十次八次,不厌其烦,那过程,每每使我想起当年在圣路易秘密练兵,悄悄为妈妈编织毛衣拆了又改、改了又拆的情景。
  人的际遇,十分玄妙,当年若不是邂逅好友石与廖,我的留学生活不会如此单纯——每日里除了念书就是念书。我们同进同出,彼此扶持,不知道寂寞孤单为何物。当年的旅美学界,多的是各式各类的派对聚会,我们每次出席,都由张、黄两位大姐领队,她俩如母鸡守护小鸡般照看我们,晚饭一过,就五人同行,全身以退,连一次舞会都没有参加过。廖当年也已有固定男友在瑞士攻读,因此我们立意固守阵地、坚壁清野,不让任何诱惑近身。
  两年过去,该是学成返港的时候了。亚洲学系的主任与教授竭力挽留,说是只要我点头,就可以让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独当一面当讲师,每年约有7000多美元薪水,这个优渥的待遇对别人来说可是求之不得,对我来说也是天文数字。但我当时去意已决,辜负了系方一番美意,让他们大失所望,觉得我不识好歹、不堪造就。那一批信里,充满了彷徨与忧虑、烦躁与不安,深恐因此得罪教授,拿不到硕士学位无功而返,白白让两年光阴化作东流水。
  如今回想,当年的一个坚持、一个决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假如选择留下了,不知道是祸是福,多半会成为於梨华小说中另一个角色吧!(执笔至此,恰好传来这位早年旅美文学代言者在美染疫身亡的消息,令人唏嘘!)但是这个人绝不会是现在的我——一个和睦家庭里的受宠者、一个漫长译道上的拓荒人!
  展信细阅,竟然看得累眼昏花了,那批信当年是写给爸妈的,为什么毫不体恤,为了省点邮费,写的都是蝇头小字?转念一想,以年龄来说,那时的爸妈,比起我现在的子女,也实在大不了多少啊!
其他文献
看似基本的,却往往复杂。其他的领域姑且不论,在我比较熟知的英语,这样“似非而是”(paradox)的情况似乎屡见不鲜。  数字(number)可细分为基数(cardinal number)和序数(ordinal number)。基数表基本的数量,如一、二、三;序数表事物的顺序,如第一、第二、第三。中文的数字系统相对单纯,在基数前加个“第”就成了序数。  英文基数和序数的关系也不复杂。大原则是,在基
期刊
You wouldn’t know it watching him take care of his chickens on the family farm, but according to his birth certificate and official Mexican ID, Manuel Garcia Hernandez is 121 years old.   Garcia, who
期刊
It is hard to fully appreciate how vaccines have revolutionized modern medicine. The long schedule of vaccines may seem like a hassle, and rumors about harmful effects unnerve parents. But, the fact i
期刊
提及汉语的“主题”,读者脑海浮现的英文不外乎是theme、subject、topic等詞。好玩的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主题公园”(theme park)这种字眼,而艺术青年或会想到毕加索那句名言:  If there were only one truth, you couldn’t paint a hundred canvases on the same theme.(要说真理,只有一条:无法围绕
期刊
Vaccines take over a decade to develop in a safe and effective manner. Vaccine candidates must first be proved to work in the lab and then tested for toxicity in animals before reaching early phase cl
期刊
Few health care topics elicit stronger opinions than pediatric vaccines.   Vaccine advocates see the choice not to immunize children against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illnesses as a fear-versus-fac
期刊
The magnitude of Kobe Bryant’s reach was such that his death, along with his daughter Gianna, in a helicopter accident resonated well beyond basketball and into other sports, and soccer proved to be n
期刊
Public mistrust of vaccines means the world is taking a step backwards in the fight against deadly yet prevent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warn experts.專家警告说,公众对疫苗的不信任意味着,世界在同那些致命却可预防的传染病的抗争中倒退了一步。  The
期刊
In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Mexico that are prone to hurricanes, aggressive spiders are evolving to survive and ride out the storm.   When hurricanes rage along the Gulf of Mexico or charge up
期刊
A blade of grass twitched just outside the tire. Rachet instinctively drew her feet under her and studied the grass through the tear in the tire. It quivered—something alive. Her hunger told her—mous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