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对“工农对立论”的批判与超越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sx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中后叶,以赫尔岑、巴枯宁、特卡乔夫等为代表的“工农对立论”者将农民视作天生的社会革命主体,夸大俄国村社制度的优越性,宣扬工人阶级不可靠论,主张放弃武装斗争而寻求所谓的“本能解放”,妄图破坏工农关系、分化革命力量.马克思与恩格斯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深刻批判了“工农对立论”:以经验事实批判其论据虚构,以唯物史观批判其唯心史观,以积极革命观批判其消极革命观.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农关系的具体分析,马克思与恩格斯明确了工人引导农民、工农联合互助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策略,以“工农联盟论”完成了对“工农对立论”的超越.在今天,重温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工农对立论”的批判与超越,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思想、正确认识社会阶层关系与共同体治理问题、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多维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是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要作用的核心.结合浙江万里学院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借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内容采取相适宜的考核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确定多元评价主体,全方位地把控线上、线下评价内容,采用多维立体的全过程评价方法,形成一套合理性与实用性并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多维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财会类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建设缺乏特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为此,提出“细分人才市场,走差异化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瞄准新产业、新业态对财会类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设置与市场对接的新兴专业方向,通过“产教融合,虚实结合,知行耦合”的人才培养思路,重构和优化财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地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儒学情论的基本理路一是在性体情用的体用框架下来理解“情”;二是基于存在的立场,以“情”为思考人之存在的基础和本源.基于这一理路,传统儒学论情有两个重要特质:一是立足于切己的生存体验;二是在天人一体的文化诠释背景下主张因共情而通情.合理借鉴传统儒学论情的这两项特质,不仅有助于化解当代情感教育中因对情感过度知识化、结构化、工具化以及个体自我化而造成的不当影响,也有助于发掘和建设当代国人充满生机而又切己自觉的情感生活以及因共情而通情的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更具意义的是,儒学论情的特质还能为当代中国提出并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