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博物馆参观后记:十年后重温千年印刷史

来源 :今日印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稀记得,第一次参观中国印刷博物馆,还是10年前刚刚入学时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那时候,对于印刷一无所知,所见所闻都不加思考,可谓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所以,脑海中留下的点滴画面,仅剩那些发黄的纸张、残旧的书籍和冰冷的设备。如今10年后重温,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印刷历史,而那些精美的藏品象征着中华民族璀璨的印刷文明,每次印刷技术的革新也都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印刷博物馆是一个充满无数印刷故事的地方,在研究室主任李英老师的专业讲解下,更让人心潮起伏。中国印刷博物馆主要有四大展厅,清晰记载和传承着中国印刷历史与文化。
  从三层古代源头馆开始,不仅可以通过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石刻文字等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而且可以看到最早的书籍形式和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式,以及笔墨和纸的发明、发展。当然,这个展厅最吸引人的是对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介绍,以历史朝代为线索和脉络,详细记录了这两大印刷术发明和发展的始末。当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印刷术和造纸术外传图时,不禁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所震撼和折服,也为之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二层是近现代馆,既全面介绍了19世纪中叶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等近现代印刷术传入与发展,也详细讲述了我国民族印刷业和相关工业的兴起,同时还展出了新中国50多年来印刷及相关工业现代化的历程。另外,在这个展厅还特别开辟了3个专题展区,即纸币印刷展区、邮票印刷展区和港澳台印刷展区。
  一层大厅是数字技术馆,重点介绍王选院士及其团队发明的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这不仅解决了计算机处理汉字的世界性难题,也消除了对汉字是否可以生存于信息时代的质疑,实现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此外,这个展厅还展示了数字印前技术、数字按需、可变数据、个性化等印刷新技术和数字化工作流程等。
  地下是印刷设备馆,展出了自1865年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多种型号的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设备,包括早期的手扳式铁制印刷机、铅字铸排机、手动照排机,以及世界仅存的一台由美国米力公司于1926年制造的重达45吨的双全张双色胶印机,还有1892年奥地利生产的石版印刷机等。
  参观完毕,我们还沉浸其中,反复咀嚼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印刷历史和文化。此时让人由衷地感慨,这片华夏热土不仅是“文明之母”印刷术的发祥地,更承载着无数印刷人的梦想和未来。
其他文献
一、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就建国以来所开展的外国史学史研究而言,如果我们无视张芝联先生(1918—2008)的贡献,那么这段史学史的历史不但会显得苍白,甚至还会出现空白。更重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GRACE评分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心内科首次明确诊断为急性冠
目的:1、考察《中小学教师工作热情调查问卷》在中小学教师人群中的适用性,调查中小学教师工作热情现状2、探讨影响工作热情的因素,为践行教师工作热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屯堡说唱文学包括屯堡佛歌、孝歌、山歌、花灯、地戏等,是屯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屯堡说唱文学,在相同文化环境和创作背景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浓郁厚重
尽管被国内球迷尊称为"九球天后",但已经练习台球达十年之久的潘晓婷一直用国际赛场新丁的身份来看待自己。2007年是潘晓婷参加巡回赛的第
期刊
选用10个烤烟品种,在6省(市)设置7个试验点开展了小区品比试验,分析了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中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烟叶7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在基因型间
非制冷探测器的制备,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微机械加工在CMOS读出电路上制作悬桥来实现。传感器将吸收的热量转化为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变化由检测电路检出,但该结构吸收效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