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探索

来源 :市场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与利率管制而言的,实行利率市场化是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利率制度的必然演化之路。文章拟就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障碍,利率非市场化的弊端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金融市场;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77(2006)02-
  【收稿日期】2006-02-12
  【作者简介】
  
  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本质就是货币资本即资金的借贷活动。货币资本的借贷是资金盈余者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在一定时期内,将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转让给资金借入者的行为。资金的借贷已成为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货币资本借贷过程中,资金盈余者获得的收益就是货币资本的利息。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也就是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可见,利率表现为资金的价格,这是它的本质。利率市场化,简单地说,是指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与利率市场化相对的利率管制,是指国家或政府出于特定目的,将资金利率压低到市场均衡利率之下的一种政策措施。
  
  一、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障碍
  
  首先是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与利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是指政府部门对利率水平的变化设置一个最高限度(一般是对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和一个最低限(一般是指贷款利率),利率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浮动或者不允许浮动。它是国家或政府出于特定目的,将资金利率压低到市场均衡利率之下的一种政策措施。各国的发展历程表明:许多国家都曾经选择或者正采取利率管制政策,试图借此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一般来说,实行利率管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低利率管制能降低投资者融资成本,使原本无利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低效项目变为高效项目,从而吸引新的投资,扩大投资需求。实践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第二,实行利率管制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竞争需要,可能人为抬高利率吸储,这会刺激对高收益高风险项目的大量放款,危及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率管制也是一种对商业银行整体利益的保护,是在商业银行缺乏自我约束条件下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的需要。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渐显现。80年代以来,利率市场化开始成为世界性潮流。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分别于1986年和1994年全面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高潮。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原来的利率管制体制的弊端开始显现:造成了经济的低效和失衡,经济的低效和失衡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利率管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颈”。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
  其次我国货币市场发育不良也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金融深化及经济货币化的程度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却严重滞后。其中,我国货币市场发育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发展货币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持消极态度。1978年刘鸿儒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中提出了发展短期资本市场和长期资本市场的具体改革框架。在短期资本市场方面,提出了建立“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短期债券交易市场”,并总结了各国金融发展的经验,提出了“货币市场是为银行和企业流动性管理提供服务的,其规模和活跃程度受各国的银行体系的结构以及利率管理程度的影响。在美国,因为存在很多独立的小银行,货币市场的规模就比较大,也比较活跃。”但其分析未能明确的提出或者是回避了货币市场的发展时序问题。时至今日我国货币市场发展依然严重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利率定价实行国家控制原则,我国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未能按实际的均衡利率(即市场利率)成交,使利率不能提供真实的价格信息,从而货币市场发育的缺陷更加严重。
  二是我国货币市场的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较为突出。在我国货币市场的各个子市场中,虽然票据市场建立得较早,但由于企业行为不规范导致缺乏商业信誉,再加上缺乏评估机构,使金融机构商业票据贴现的风险较高。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只好对票据贴现实行严格的控制,因此这极大限制了货币市场发展。在1988~1995年间,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甚至基本停止。其实,货币市场规模小与市场参与主体少直接相关。从各个货币市场建立之始,央行就以控制风险为由对货币市场的成员资格严加管制。所以长期以来只有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才有资格直接参加货币市场交易。虽然随后扩展了货币市场交易的成员的数量,但其规模依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三是货币市场的各个子市场之间、同一子市场在区域间严重分割,二级市场缺位。主要表现在,同为国债回购市场的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場利率与交易所国债回购市场利率存在合同关系,互相不能作为对方定价的参照。另一方面,目前只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则仍然保持区域分割的局面。上交所和深交所、各地证券交易中心的国债回购相互独立,没有形成统一的交易价格和结算中心。最后,除银行承兑票据市场具有区域性二级市场、回购市场存在单边市场倾向外,其它几个子市场基本没有二级市场,致使货币市场工具普遍缺乏流动性。
  
  二、目前利率非市场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由利率管制带来的利率软约束问题。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相同,中国在经济转型中也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偏爱导致企业融资的二元化。政府直接决定利率,通常将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年份,实际利率往往为负数。就是在通货膨胀率很低的时期,实际利率虽然较高,但名义利率低到难以再降的地步。严格的金融管制使利率水平与国际水平脱节、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相隔离,国际间的套利机制难以发挥大的作用。以上分析表明,正是转型经济的二元结构和政府行政权力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二元结构,并进而决定利率结构、利率水平和借贷主体的行为。我们把政府在资金配置中的一系列举措及其引发的种种现象称为利率软约束。
  政府不仅通过决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金融机构的法定存、贷款利率直接控制利率水平,还通过各种优惠利率、利息的减免、补贴、股票上市、债转股等政策手段直接和间接地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使它们实际支付的利息水平大大降低,有的企业甚至连利息和本金都不必偿付。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极大地影响了金融市场、利率结构和利率水平,使利率难以在资金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杠杆作用,并使借贷主体的行为变形。
  政府对利率的行政干预造成官方利率内部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有研究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利率结构最复杂的国家。到1998年为止,仅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中有8大类、7小类共27个利率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中有9大类15小类共33个档次,另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利率补充种类70多种,政策性银行利率种类36种,优惠贷款利率三大类共14种,加上各种债券利率,均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实施管理。
  利率软约束下国有企业支付的真实利率水平大为下降,银行的利润受到侵蚀,信贷风险剧增。这一情况会严重影响官方金融市场的贷款行为。我们可以抽象地将银行区分为两种信贷员,一种是谨慎的信贷员,另一种是胆大的信贷员。面对信贷风险的加大,谨慎的信贷员的反应是减少信用放款,增加抵押贷款,争相给信誉好的企业贷款,减少给缺乏担保品的中小企业贷款。结果是贷款向部分优良的企业集中,整个银行业出现“惜贷”现象,民间投资增长乏力。胆大的信贷员在信贷风险加剧面前的表现正好相反,为了使银行获取最大收益,他们把资金贷给风险高、收益高的项目。更有一些不诚实的胆大信贷员,为了获取高额回扣以中饱私囊,而将资金贷给明知难以收回的客户,使银行的信贷风险进一步加大。
  其次由以上问题衍生的利率软约束金融市场发育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软约束使对官方金融市场资金的需求缺乏弹性,利率的变动对遏制资金的过度需求作用不大。金融市场的“借债还钱”这一基本准则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不少企业借了钱后赖着不还,效益差的企业不还,效益好的企业也不愿还。企业逃废债成了一种通病。企业的逃废债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尽管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向国有商业银行行注资、清理三角债、实行债转股等,银行自身也加强管理监督,但不良资产的比率仍相当高。
  利率软约束还极大地损害了金融市场赖以支撑的信用基础。信用缺损是影响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大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信用主要表现为国家信用,经济的运转和社会的安定全赖于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国家信用和金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大滑坡、商品的严重短缺和隐性的通货膨胀。在大锅饭制度下,企业和个人无信用可言。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正常运转来说,则必须有包括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在内的一套社会信用制度作保障。这就要求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主要转到间接调控上来,放弃直接决定信贷市场的利率。政府机构、银行及相关的信用评定机构应尽快联手设计、共同建立和运作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制度。
  其实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可以说利率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市场的发展程度。在发达市场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的市场利率是直接参照货币市场利率并考虑到该种金融工具的供求状况和性质而在市场中形成的。然而,我国利率的非市场定价是通过国家力量压低贷款利率来实现的,与之相对的是,民间借贷利率水平普遍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高出幅度相当大,这说明我国银行业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但是这种支持的前提是利率水平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如果实现利率市场化,这种支持就不能继续,利率的非市场定价使货币市场发育不完善,并造成利率扭曲,而且其它市場的运行只能扩大这种扭曲,这就使市场利率不能正确引导资金流动,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甚至造成经济运行紊乱。
  
  三、利率市场化的内容
  
  利率市场化的着眼点是一种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形成机制,是资金价格的市场机制,社会上的资金资源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在社会上流动,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上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微观主体对资金需求没有扭曲,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可以较完全反映资金供求,并且影响供求。利率富弹性,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即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是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来自主决定,最终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资金利率体系。因此,客观上反映出来的利率极具代表性,能为央行宏观调控提供真实信号反映.利率市场化具体来说包括几方面内容:
  首先要加快货币市场改革,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中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由此可见,加快货币市场改革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必由之路。1996年1月3日全国统一的银行间拆借市场的启动试运行,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拆借市场的利率由交易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确定;同年6月1日又取消了原先按同档次再贷款利率加2.28个百分点的上限限制,利率完全由交易双方自行议定。单个交易品种在每一交易日的加权平均利率形成“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简称CHIBOR)。1996年4月9日,中央银行以国债回购方式启动了公开市场业务,其回购利率实行市场招标,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在1996年的国债发行中,一改过去发行利率计划确定的做法,对一年期以上的国债实行发行利率市场招标。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制度,放开贴现与转贴现利率。1998年9月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2000年9月21日实现对境内外币利率三项改革,即外汇贷款利率参照国际市场;外汇存款利率由银行同业工会协商确定;大额存款利率由双方协议确定。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2003年以来迈出重要步伐。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到2004年11月,人民银行在调整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同时,决定放开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大的外币利率决定权。由此可见,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货币市场入手,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些还不够,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市场硬件建设,为实现货币市场的统一奠定基础;逐步开放货币市场,降低对货币进入资格的限制,增加市场交易成员;加快二级市场建设;建立统一、权威的资信评估结构。在此过程中,央行应该采取措施,如适当调整再贷款利率,改变目前央行再贷款利率低于货币市场利率的局面,将变动再贴现率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在货币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逐步放开货币市场利率,遵循先批发、后零售的顺序;先放开贷款,后放开存款;在放松贷款利率管制的过程中,及时利率的浮动幅度、逐步简化利率的种类;在贷款利率的制定权安排方面,先由各商业银行总行根据企业信用评级确定全行统一利率标准,等条件成熟后,再将贷款利率制定权逐级下放;对于存款,先放开大额存款、后放开小额存款;在银行利率的安排上,先放开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银行利率,再放开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等。
  其次实行金融市场的结构改革和消除利率软约束。在中国经济的转型中,政府仍主要运用行政权力来配置资源,通过直接干预贷款或各种各样补贴措施分配资金,计划经济下的预算软约束变成了现在的利率软约束。它不仅不能优化资源配置,反而使资金的使用缺乏效率,还造成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不实行金融结构改革,而只是简单地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可以想象会出现如下结果。由于银行体系是一种垄断和寡头结构,当银行获得自由决定利率水平的权力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银行之间进行串通共谋,约定都不提高存款利率,情况与放开利率管制前没有多大变化,金融市场的二元结构将维持下去,利率软约束也会原封不动。其二是银行之间展开价格战,为吸引资金而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则会导致利率水平的总体提高。但是,由于政府在资金分配上的角色并没有变化,利率软约束依然故我,尽管借贷成本上升了,官方金融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仍很旺盛,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不会提高,企业逃废债的更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仍在扩大。如果利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下货币可兑换同时实行,则会使经济面临更为严重的风险。国内实际利率的提高造成国际间利差的变化,以套利为目的的短期资本流入会急剧增加。这种短期资本流入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不稳定性,资本流入造成本国货币的升值,会损害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使经常项目收支恶化,引起对本国货币的贬值预期的压力,有可能导致流入的资本掉头外逃,造成国际收支困难,甚至引发金融危机。这一种情况正是拉美国家在70年代实行利率自由化时尝到的苦果。我们自然不应重蹈这一覆辙。
  这样,利率市场化的重点就是进行金融结构,特别是银行体系的改革。这一改革的核心是消除利率软约束。政府主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经济,不再直接决定资金的分配,不再使用各种补贴措施支持国有企业,尽快着手金融结构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一个受中央银行的调控和有效监管的、脱离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的、按商业银行原则运营的混合型商业银行体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银行包括国有、股份制、外资和民间资本银行构成同时是一个大中小银行并存的混合型商业银行体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零售小额业务的成本和风险,并最终将非正规金融市场融入正规的金融市场。
  再次是最终的利率决定权要由市场交易主体来确定。利率结构包括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等都应该由市场自发选择。
  利率的本质是一种价格,是资金的价格。定价权是市场交易双方的基本权利。金融活动不外乎是资金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商业银行是借贷活动中最重要的交易主体,商业银行对存贷款的定价权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商业银行的利率决定权,好比企业的产品定价权。一个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其经营成效是自身所无法控制的,更谈不上改善经营和利率风险管理了。利率市场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让商业银行享有利率自主权。
  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样,金融交易同样存在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差别:另外资金交易的价格还应该存在期限差别和风险差别。利率计划当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进行科学的测算。相反,金融交易双方应该有权就某一项交易的具体数量、期限、风险及其相应的利率水平达成协议。从而为整个金融市场合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数量結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
  第四是加强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重塑金融监管在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在总结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经验时,学界普遍都认为了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成功实现的前提。现在我国的金融监管一方面出现了比较喜人的变化。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警示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使我国在近年大大改善了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如1998年完成了中央银行九大区域分行的设立;根据国情实行了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管理模式;整顿和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资产;出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金融领域执法力度,等等。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又存在多方困境,如分业监管形成监管真空;监管的“时滞”明显;金融监管手段单一;金融监管人才缺乏等等。目前的监管状况相对于前几年而言,无疑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它使利率主体行为更为规范,这对利率市场化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何尽快使金融监管摆脱困境,为利率市场化的根本推进创造条件更显迫切。因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如国有商业银行未转化为完全的商业银行,许多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不完善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利率市场化,而没有相应的金融监管,后果是非常危险的。从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引起社会震动最小的都是在金融监管方面给予极大的关注,因此要实现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金融监管;按市场化金融运行的要求,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从而大大提高我国监管水平。可以说,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是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为关键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蒋硕杰,蒋硕杰.经济科学论文集一一筹资约束与货币理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左科华.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思考[N].国际金融报,2001-01-04.
  [3]夏斌.中国“私募基金”报告[J].金融研究,2001,(8).
  [5]何小松,徐长生.对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建设的思考[J].银行与企业,1999,(9).
  [6]李崇淮.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为深入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公路交通发展的若干问题,立足于当前总体形势和要求,剖析城镇化建设对公路交通发展的需求特点,从战略层面对公路交通、城镇化相互间的影响性因素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在对可持续发展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要求,构建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禅宗六祖慧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慧能不识字,但他会说,他说的《六祖坛经》是他的弟子记录下来的。《六祖坛经》最典型地体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特点。早期的佛教相对来说
报纸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如何正确定位高校聘用关系和劳动关系,保证高校聘用制改革的合法性,维护学校和职工双方的利益,尽可能地规避用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对34例OSF、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角质形成细胞(KC)中CTGF mRNA进行检测。结果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