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道路、制度、步骤、动力以及基本政策、战略举措的理论体系。本文认为,一种理论要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至少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有贯穿整个理论的主题;三是要有围绕主题的基本观点;四是要有实践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理论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科学阐述,指出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深刻指出其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而其核心是“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四个坚定不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源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处一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有一个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共同推动一个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完成一个历史任务—实现国家现代化。与时俱进,是因为我们党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后一个理论是对前一个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科学理论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指导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般认为,一种理论要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至少要具有下面一些基本的要素:一是要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有一个贯穿全部理论的明确的主题;三是要有一系列围绕这个主题的首尾一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四是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为实践证明其正确性。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符合这些要求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为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也正是把握和运用了这一精髓,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各个阶段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从而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项又一项理论果实,引导我们的事业一步又一步地向前推进。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贯穿其中的理论主题,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核心内容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的问题。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理论主题和理论核心,形成了一系列首尾一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诸多学科领域,在实践中涵盖了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第四,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为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历史已经无数次地昭示我们,来自实践的认识是珍贵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认识是更珍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从1982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这一科学命题算起,已经经历了25 个年头;如果从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探索算起,已经经历了29 个年头。近30 年的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泉源,又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试金石。
30 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中国经受住了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东剧变和90 年代中期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了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13 亿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广泛最充分地凝聚了各个阶层的人心,促进了中国各个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陶传友,王真,易金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8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彬)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理论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科学阐述,指出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深刻指出其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而其核心是“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四个坚定不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理论源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处一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有一个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共同推动一个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完成一个历史任务—实现国家现代化。与时俱进,是因为我们党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后一个理论是对前一个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科学理论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指导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般认为,一种理论要成为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至少要具有下面一些基本的要素:一是要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有一个贯穿全部理论的明确的主题;三是要有一系列围绕这个主题的首尾一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四是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为实践证明其正确性。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符合这些要求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为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也正是把握和运用了这一精髓,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各个阶段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从而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项又一项理论果实,引导我们的事业一步又一步地向前推进。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贯穿其中的理论主题,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核心内容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的问题。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理论主题和理论核心,形成了一系列首尾一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上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诸多学科领域,在实践中涵盖了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第四,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为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历史已经无数次地昭示我们,来自实践的认识是珍贵的,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认识是更珍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从1982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这一科学命题算起,已经经历了25 个年头;如果从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探索算起,已经经历了29 个年头。近30 年的实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泉源,又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试金石。
30 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综合国力已居世界前列;中国经受住了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东剧变和90 年代中期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了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13 亿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广泛最充分地凝聚了各个阶层的人心,促进了中国各个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内外同胞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陶传友,王真,易金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8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