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象到实质有多远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看到2016年高考全国卷的三个作文题目时,大家一致的感觉是很贴近生活实际,能够保证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写。但事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只有下手写的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近两年新材料作文题目大都是看易实难,考生能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尚且不易,写出一篇好文章就更难了。为了让考生在考场上能得心应手写出优秀文章,我们必须对新材料作文做全面的了解。
  一、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特点
  1. 话题新颖,贴近生活
  2016年全国Ⅰ卷作文是漫画作文,整个画面由2组图面组成,构图和内容是:第一组两幅图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一个孩子考了59分,(家长)给了一巴掌;第二组两幅图同样是这两个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巴掌,而考了59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话题好像还是“过于看重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之类,其实是围绕着两个孩子分数的升降对比所引发的相关思考展开。全国Ⅱ卷要求考生对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发表看法,而不是只谈语文或语文学习。全国Ⅲ卷讲述小羽的专利产品被仿冒之后,制定产业标准,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故事,审题不全面的话,可能又会谈论“创新”“诚信”之类的话题,但整体理解材料就会看出本题讨论的是“协调发展”的问题。三则作文题目均立足于生活实际,话题新颖,有效地规避了套作的可能。
  全国Ⅰ卷、Ⅱ卷作文题均指向了考生“自我”。全国Ⅰ卷作文以“分数的升降”为话题,几乎是每位考生都会有的类似经历或体验;全国Ⅱ卷作文更加明确地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需要考生由衷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 降低审题难度
  与前几年高考作文题目相比,2016年作文题目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前几年作文题目大多是“寓意启发”式题目,近一两年作文题目转向了“就事论事”式题目,考生不用再去费力地“猜”题目意图,题目材料已经给出了相对明确的写作指令,只要选准一个角度即可开始写作,这一点从201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就可以看出。就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来看,虽然采用了漫画作文题目,但材料寓意非常明朗。四个显眼的分数对比,巴掌印与唇印的对比,可以看出很多家长眼里只有考试成绩与分数,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身心健康、实际能力等,采取忽视的态度。材料内容无非是引导考生阐述对“过于看重分数”的看法,审题从漫画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入手,或纵比,或横比,可简单地得出结论: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唯分数至上”。总结出观点,然后就事论事,结合现实展开论证分析。
  全国Ⅱ卷作文题目寓意更是明显,三种行为(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都可以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立意。例如,“课外大量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或“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或“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等,都是符合要求的。
  3. 重在解决问题
  201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则作文题目都包含着特定的社会生活语题:全国Ⅰ卷是“怎么正确看待分数的变化”,全国Ⅱ卷是“怎么提升语文素养”,全国Ⅲ卷是“怎么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每一个考生都要直面这些问题,从现象入手,去分析它们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所代表的普遍心理,最重要的是还要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所以写作从发现问题开始,接着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文章可以不必过分强调表面的文采,但必须言之成理,而且呈现出严密的逻辑关系。那些辞藻华丽、空洞无物的文章,显然不再能够蒙混过关了,胡乱拼凑、堆砌名人事例的写作方式也不再有用武之地。
  二、新材料作文情境下的困惑
  1. 陌生话题带来的不适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内容一般都固定了写作的立意指向,而这个立意指向竭力回避与往年作文话题的雷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一般过分注重文章章法的训练,例如从审题、立意、选材和结构等各方面传授技法,或者从开头、结尾、过渡和修辞等方面强化训练,训练内容大多局限于往年高考的已有话题。当考生瞥见作文题目中的新材料时,感觉往往是“当头一棒”:这个话题我从来没有见过,它要我写什么?我要怎么写?一时手足无措。
  2. 不能发现生活的本质
  学生自发地认识生活大多停留在表象层级,不能够由表及里地想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在文章中也就说不出什么道理。有些作文题目材料确实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但司空见惯不等于认识清楚,恰恰是常见的生活现象才存在思考的盲区。例如,全国Ⅰ卷作文用学生考分的升降做题目材料,这是每一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遇到过的问题。但他们在关注自己考分的时候,不一定会联想到当今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那种普遍的焦急心态,更不一定会把不公平的评价标准上升到社会层面去思考。同样,全国Ⅱ卷作文有关对语文学习的讨论平时也不一定会引起考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们关注“语文学习”,也可能只是关注到考分为止,至于“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素养”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差不多是茫然无知的。
  3. 不能发现表象之下的专业话题
  一旦看见作文题目材料里面讲述的是日常生活现象,就认为该题目人人有话可写,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例如,全国Ⅱ卷作文题目,谈“语文学习”自然是一个生活现象,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此经历,但“语文素养的提升”就属于专业话题:什么是语文素养?考试分数提高了是否就等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如果素养与考分无关的话,怎么才能提升语文素养?材料中列举的三个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哪一个更有效?语文素养代表了国家什么样的“软实力”?这些问题恐怕考生都是难以回答的。当第一段亮明观点之后,写作可能就会出现写不下去的困窘。究其原因,谈论专业话题,更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否则,就无话可说。   4. 行文找不到论据
  在对题目材料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还要硬着头皮写下去,写作就只有胡乱拼凑字数了。在备考的过程中,学生总是习惯于使用现成的论据去组合文章,这些现成论据大多又是关注历史人物或当下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所以从套作的模式里面走不出来。在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目的影响下,考生过多关注生活中那些充满正能量的平凡人物。今年作文话题的突然转向使得考生的写作捉襟见肘,尤其是全国Ⅱ卷作文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基本上限制了作文的取材范围,它被局限在考生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之间。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都是竭力地回避自己,认为自己庸常的生活无具有写作价值的材料,不如用历史名人的事例使文章显得更具说服力。如此一来,至少从写作的心理上就转不过弯来,写出理想文章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三、困惑的突破
  1. 拓展话题
  基于以上的困惑,我们可以看出,考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淡化写作方法的教学,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不能再企图只依赖论据大全之类去充实自己的文章。全国卷作文题目材料以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再现当今中学生在生活中的困惑,诸如“怎么认识同学们之间的情谊”(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游戏规则的改变带给人的思考”(2014年高考全国Ⅰ卷),“亲情与法制的纠结”(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分数的变化与评价尺度的公允”(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等,都属于此类。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生活,如“大国起飞离不开工匠精神”(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集体致富才能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2016年高考全国Ⅲ卷)等,都取材于当年的时事新闻,备考的师生自然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可以在课堂上讨论。
  2. 深究本质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每一种生活现象之下都有一种本质的东西存在。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是高考作文考查的目标之一,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生活,把自己所见闻的生活现象与特定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总能够看见人们心灵深处的波动。前几年的一些社会时事,都是经过加工改造成为作文题目的,如惊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在高考作文中对应的是“补船工无偿的小小善举救了船主的孩子”(2012年高考全国卷),“复旦学生投毒案”对应的是“怎么认识同学们之间的情谊”(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可爱的孩子命丧车轮之下和同学之间的加害不能不让人痛心于人心的冷漠,急需呼唤真情的回归。近两年的高考更是把新闻事件直接作为作文题目(只是把新闻主角的名字更换一下),无论是“小陈举报父亲”还是“小羽带领大家致富”,都是当下青年应该具有的体现正能量的时代精神。
  3. 写出感悟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目要求给小陈、老陈或相关方写一封信,实际上已经摈弃了堆积名人事例的写作方法,逼迫考生注意写出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最佳例证去支持作文的观点。2016年的作文更是如此,无论是全国Ⅰ卷有关“分数升降”的思考,还是全国Ⅱ卷有关“语文素养的提升”,都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体会,所以考生在备考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发掘自己的经历,在写作中以己推人,才能避免无病呻吟,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
  4. 改变体裁
  习惯了用名人事例来展开论述,一旦使用自身经历作为例证,可能会忽而叙述,忽而议论,把文章写得“四不像”,这就要求写作体裁必须做到相应的改变。阐述事理并不一定是议论文的专利,议论文语言逻辑性强,但枯燥。记叙文或在大量叙事的基础上篇末点题,或在叙事的同时穿插精当的议论,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在新材料作文强调叙写“自身体会”的情况下,记叙文应该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把熟知的生活表象转变成情理丰富的文章,中间隔着许多障碍,包括审题,立意,从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发掘素材所包含的道理以及选用正确的表达方式等。如果打不通这些障碍,我们将永远无法测量表象到实质的距离;只有用“心”,才能实现认识的飞跃。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咚咚咚。”2013年9月的一天,江西省余江县潢溪镇倪锡英家的门被敲响了。倪锡英打开门,不禁被眼前一个形色憔悴、一瘸一拐的中年男人惊呆了!  “是我——剑锋!”对方嗫嚅着。难道真是在非典中已“死去”10年的丈夫?倪锡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10年来,他杳无音讯,带给自己和两个孩子数不尽的苦难。绝望中,她结识了鹰潭的冯永生,他不仅对她好,对她的儿女也视如己出,还帮她还清了外债,建起一栋3层小楼。
记 者:2013年高考在政策上、专业设置上,以及招考条件方面,有哪些变化?如何体现稳中有变的思想?  杨开乔:2013年,广东省高考在考试科目、投档方式等方面都延续了往年的做法,保持高考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在保持普通高考考试形式和招生方式基本稳定的同时,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以深化制度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前,几乎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是正能量满满的“点赞”派。在界面设计上,这些平台将点赞功能放在最为明显的位置,而愤怒、不满、懊悔等负面情绪的表达,在功能设计中被刻意淡化,乃至彻底消失。  有人说,设计点赞功能提供了一种积极表态的方式,让我们拓展了社交的空间,在互动中找到存在感;也有人说,只有点赞功能会掩盖真实的表达,代替深入的交流,反而使我们
说破喉咙操碎心,  女儿的爱情逆风长  2014年1月的一天,陆格格深夜11点才回到家,刚一进门,父亲陆会鸣忙招呼女儿:“快过来看看。”陆格格一瞟,发现又是一堆相亲资料,她不耐烦地推开说:“老爸,你别再做这种多余又可笑的事了好吗?!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是我的健身教练!”陆会鸣一听赶紧追问对方是个什么条件。却不想陆格格潇洒地回答道:“喜欢就是喜欢,不管他是什么条件,也根本不需要理由!”陆会鸣听后心里
弟弟开豪车炫富,不料撞倒保安。名校毕业的姐姐救弟心切,意欲与保安私了。哪知保安先是索要巨额赔偿;尔后提出要姐姐“肉偿”……姐姐竟选择逆来顺受,直至终于无法负荷这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014年3月12日上午,在车行做学徒的赵云峰接到老同学王跃生的电话:“哥们,都说你小子发财了,我今天来市里办点事,你一定要把你那辆豪车开来车站接我啊!”这通电话让赵云峰一下子慌了神!   赵云峰1995年出生
安徽省望江县长江北岸和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的两个小镇,一衣带水,隔江相望。有一对美丽的双胞胎姐妹,却生生分离了15年。2013年春节,当她们初次相认时,彼此却像牵挂了很久。  这对双胞胎姐妹天生默契,都爱留长发,都喜欢唱歌。2015年5月,还不满18岁的她们到合肥打工,同睡一张床。哪料几天后,妹妹蒯浦琴被查出急性髓系白血病M2,生命只剩三个月。分离已太久,既相聚便不要分开!当姐姐汪阳倩得知同卵双生
2015年6月12日17时左右,上海市浦东一家居民小区,一家五金公司的老板娘任长玲正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出门玩耍,一名30多岁的女子突然踢开虚掩的房门,闯入家中,对着女主人和孩子一顿砍杀,1岁多的幼子当场死亡,任长玲与大儿子则身受重伤。  浦东警方接到业主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将仍待在小区的嫌疑犯牛芫控制。牛芫是五金公司的员工,刚被老板张红义解雇,理由是她过于强势霸道,不利团队建设。然而,当警方深入调查
2009年高考的帷幕已经落下,对语文命题热议仍在继续,不过,与以往议论主要集中在作文上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增加了一个新的议论焦点,就是一道语言运用题——第22题。这道分值为6分的图文转换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连贯、表达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看上去难度不大,但阅卷的结果却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平均分仅为1.73分,十三万九千多人得0分,占了考生总数的23.24%!得0分的答卷近六成是空白卷,约三十
[阅读提示] 为了不拖累女儿,身染癌症的母亲留言离开。心急如焚的女儿贴出启事:“十万元赏金寻母”。可是,当终于有人带来老人的信息时,女儿却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并后悔许诺的赏金太多……  2015年4月16日,黄敏娟收拾好店铺,急急忙忙买菜回家。桌上的一张纸条让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纸条是黄敏娟67岁的母亲刘学智写的。她留言:“你有孝心,可我的身体我清楚。我不想住院,也不想你再着急上火,所以,我走了
2015年7月1日,网上一组“光头奶爸”的新闻图片震撼世人!在合肥闹市街头,11个光头男人身穿统一的白色T恤,身上印着的红心中写着“白血病患儿光头老爸团”,其中还有一个戴着口罩、露出大大眼睛的男孩……他们在向市民叫卖矿泉水。  原来,他们是11个重症白血病患儿的父亲,为首者名叫洪志兴,那个男童是他9岁的儿子洪泽邦。经年累月,他们为了拯救孩子都已倾家荡产,濒临绝境!水,是生命的源泉,如今他们以“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