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药联用的正面作用
中西药联用以增加疗效:临床上抗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效果不明显时,加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可使血压逐渐平稳。如果预先使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即使减量或停用某些升压的西药,血压也能维持稳定。可见中药制剂与西药升压药合用可加强升压作用或减少对西药升压药的依赖。据文献报道,茵陈浸膏或其利胆有效成分对羟基苯乙酮可促进灰黄霉素的吸收;枳实可提高胆道庆大霉素的浓度。这都是利用一种药物促进另一种药物的吸收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中西药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山茛菪碱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心率,如与生脉散、丹参等联用可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环、提高心率、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扶正固本的中药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和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不少临床和实验证明,这类药物对化疗或放疗所致的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功能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减轻放疗、化疗后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如动物实验中,女贞子、枣皮、补骨脂、玄参等能保护注射环磷酰胺后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利用中药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西药的治疗效果。
中西药联用可减轻毒、副反应:临床上有时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等抗生素常常损害听神经而出现听力下降和耳聋,如果中药的黄精与链霉素合用就可以减少链霉素的毒性反应。
中西药联用的负面作用
中西药联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如常用的麻黄,或含麻黄制剂处方,如哮喘片、哮喘颗粒、麻杏石甘汤等,如果同时又服用西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优降灵、异姻肼、痢特灵等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灭活,使去甲肾上腺素在神经末梢大量积聚,这样就容易引起血压的上升,有的可导致高血压危现象。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丸)能对抗水杨酸毒扁豆碱引起的肠痉挛,与阿托品对抗肠痉挛的作用相似,能显著抑制平滑肌的活动,但与胃复安合用会产生拮抗。在服用茵陈或其制剂时,如果又加用了氯霉素治疗胆囊炎,也常常因为茵陈对氯霉素有显著的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在服用地榆、石榴皮治疗肠炎、泄泻时,同时给予服用维生素B1和酶制剂是非常不妥的,因为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虎杖等中药均含有大量的鞣质,可与维生素B1持久结合而排出体外,使维生素B1失去应有的作用。牛黄解毒丸中含有石膏,四环素族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羟基,能与钙离子形成螯合物降低其溶解度,影响吸收。中药洋金花和西药阿托品同时服用,洋金花里含有阿托品成分,就会超过阿托品的安全用量,出现中毒症状。阿司匹林和鹿茸、甘草及其复方制剂同时服用,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故两者不宜长期合用。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分布的影响:中西药配伍联用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从而影响疗效(或增强或减弱),或产生不良反应。例如理气中药枳实,能松弛胆总管括约肌,可使胆道内压力下降。酸碱性矿物中药(如硼砂)和含硼砂的中成药如痧气散、红灵散和行军散等禁止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联合使用。因这些中药会使后者在肾脏排泄减少,因而增加了脑组织的药物浓度,抗菌作用增强,但同时耳毒性作用也增强,可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影响肝药酶的活性:大多数中西药均在肝脏代谢,降解为水溶性强而通常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易于从肾脏排泄。肝微粒体酶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以下简作肝药酶),专一性较低,而且活性易受某些中西药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作用时间和强度。
增强肝药酶的活性: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为肝药酶诱导剂。中药生甘草以及含乙醇的中药制剂如国公酒、骨刺消痛液等是肝药酶诱导剂;而西药巴比妥类、苯妥英钠、水合氯醛、安乃近、保泰松、灰黄霉素、D860、胰岛素、双香豆素等反复使用,亦可使肝药酶活性增加。当生甘草及其制剂或含乙醇的中药液与这些西药同用时,都会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增强,结果导致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而药效减弱。另外,这些起肝药酶诱导作用的中药若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去甲丙咪嗪、阿密替林、多虑平等)同用,可使其代谢产物增加,从而诱发或增强其不良反应。
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的药物称为肝药酶抑制剂。据报道中药复方补肾方(含黑附片、生地、熟地、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山药)汤剂的大、中、小三种剂量均对大鼠肝药酶有抑制作用,而明显延长安替比林血浆半衰期;其中,大、中剂量能抑制小鼠肝药酶而减缓戊巴比妥的代谢,明显地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西药痢特灵、优降宁、异烟肼、苯乙肼等对单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破坏而在神经末梢中蓄积,还可延缓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及口服降血糖药的代谢。中药麻黄及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麻杏石甘片、气管炎糖浆、哮喘冲剂、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或汤剂(如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所含的麻黄碱可使大量贮存于神经末梢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上述西药和中药的配伍联用,否则大量单胺类递质,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释放,可升高血压,甚至导致高血压危象或脑出血。
破坏或降低酶的活性:含消化酶或酵母酶的中药(如神曲、麦芽、豆蔻等)和中成药(如保和丸、银翘解毒丸等)不宜与酶类西药(如胃蛋白酶、多酶片、多酶生、淀粉酶、胰酶等) 伍用, 因后者会破坏中药中的酶以及有益微生物,从而影响中药的药效。反之,西药的酶类药物又不宜与含砷、钙、镁等金属元素的中药(如雄黄、石膏等)和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解毒消炎丸等)合用, 因其中金属离子可与酶结合,而使西药疗效降低。
酸碱中和:具有明显酸或碱偏性的中药和西药配伍应用,要考虑到酸碱中和反应会降低疗效。例如酸性的中药(如山楂、山茱萸、乌梅、五味子等)和中成药(如乌梅丸、山楂丸、六味地黄丸等)若与碱性西药(如氨茶碱、复方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同用;或碱性中药(如煅龙骨、煅牡蛎、硼砂、龙齿等)和中成药(如痧气散、行军散等)若与酸性西药(如阿斯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合用,均会由于酸碱中和作用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有毒物质:中药硃砂(含汞)或含硃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六神丸、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冠心苏合丸等)不能与具有还原性的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类药物等)合用,因二者相互作用可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和硫化汞等有毒的物质,引起较严重的汞中毒,例如药源性肠炎而见赤痢样大便等。
结 语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开西药、西医开中药的现象司空见惯,但必须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有时相当严重,甚至可以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可掉以轻心。
中西药联用以增加疗效:临床上抗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效果不明显时,加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可使血压逐渐平稳。如果预先使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即使减量或停用某些升压的西药,血压也能维持稳定。可见中药制剂与西药升压药合用可加强升压作用或减少对西药升压药的依赖。据文献报道,茵陈浸膏或其利胆有效成分对羟基苯乙酮可促进灰黄霉素的吸收;枳实可提高胆道庆大霉素的浓度。这都是利用一种药物促进另一种药物的吸收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中西药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山茛菪碱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心率,如与生脉散、丹参等联用可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环、提高心率、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扶正固本的中药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和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不少临床和实验证明,这类药物对化疗或放疗所致的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功能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能减轻放疗、化疗后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如动物实验中,女贞子、枣皮、补骨脂、玄参等能保护注射环磷酰胺后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利用中药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西药的治疗效果。
中西药联用可减轻毒、副反应:临床上有时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等抗生素常常损害听神经而出现听力下降和耳聋,如果中药的黄精与链霉素合用就可以减少链霉素的毒性反应。
中西药联用的负面作用
中西药联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如常用的麻黄,或含麻黄制剂处方,如哮喘片、哮喘颗粒、麻杏石甘汤等,如果同时又服用西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优降灵、异姻肼、痢特灵等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灭活,使去甲肾上腺素在神经末梢大量积聚,这样就容易引起血压的上升,有的可导致高血压危现象。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丸)能对抗水杨酸毒扁豆碱引起的肠痉挛,与阿托品对抗肠痉挛的作用相似,能显著抑制平滑肌的活动,但与胃复安合用会产生拮抗。在服用茵陈或其制剂时,如果又加用了氯霉素治疗胆囊炎,也常常因为茵陈对氯霉素有显著的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在服用地榆、石榴皮治疗肠炎、泄泻时,同时给予服用维生素B1和酶制剂是非常不妥的,因为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虎杖等中药均含有大量的鞣质,可与维生素B1持久结合而排出体外,使维生素B1失去应有的作用。牛黄解毒丸中含有石膏,四环素族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酰胺基和多个羟基,能与钙离子形成螯合物降低其溶解度,影响吸收。中药洋金花和西药阿托品同时服用,洋金花里含有阿托品成分,就会超过阿托品的安全用量,出现中毒症状。阿司匹林和鹿茸、甘草及其复方制剂同时服用,增加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故两者不宜长期合用。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分布的影响:中西药配伍联用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从而影响疗效(或增强或减弱),或产生不良反应。例如理气中药枳实,能松弛胆总管括约肌,可使胆道内压力下降。酸碱性矿物中药(如硼砂)和含硼砂的中成药如痧气散、红灵散和行军散等禁止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联合使用。因这些中药会使后者在肾脏排泄减少,因而增加了脑组织的药物浓度,抗菌作用增强,但同时耳毒性作用也增强,可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影响肝药酶的活性:大多数中西药均在肝脏代谢,降解为水溶性强而通常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易于从肾脏排泄。肝微粒体酶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以下简作肝药酶),专一性较低,而且活性易受某些中西药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作用时间和强度。
增强肝药酶的活性: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为肝药酶诱导剂。中药生甘草以及含乙醇的中药制剂如国公酒、骨刺消痛液等是肝药酶诱导剂;而西药巴比妥类、苯妥英钠、水合氯醛、安乃近、保泰松、灰黄霉素、D860、胰岛素、双香豆素等反复使用,亦可使肝药酶活性增加。当生甘草及其制剂或含乙醇的中药液与这些西药同用时,都会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增强,结果导致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而药效减弱。另外,这些起肝药酶诱导作用的中药若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去甲丙咪嗪、阿密替林、多虑平等)同用,可使其代谢产物增加,从而诱发或增强其不良反应。
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的药物称为肝药酶抑制剂。据报道中药复方补肾方(含黑附片、生地、熟地、补骨脂、淫羊藿、菟丝子、山药)汤剂的大、中、小三种剂量均对大鼠肝药酶有抑制作用,而明显延长安替比林血浆半衰期;其中,大、中剂量能抑制小鼠肝药酶而减缓戊巴比妥的代谢,明显地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西药痢特灵、优降宁、异烟肼、苯乙肼等对单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被破坏而在神经末梢中蓄积,还可延缓巴比妥类、吩噻嗪类及口服降血糖药的代谢。中药麻黄及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麻杏石甘片、气管炎糖浆、哮喘冲剂、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或汤剂(如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所含的麻黄碱可使大量贮存于神经末梢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因此,高血压病人应尽量避免上述西药和中药的配伍联用,否则大量单胺类递质,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释放,可升高血压,甚至导致高血压危象或脑出血。
破坏或降低酶的活性:含消化酶或酵母酶的中药(如神曲、麦芽、豆蔻等)和中成药(如保和丸、银翘解毒丸等)不宜与酶类西药(如胃蛋白酶、多酶片、多酶生、淀粉酶、胰酶等) 伍用, 因后者会破坏中药中的酶以及有益微生物,从而影响中药的药效。反之,西药的酶类药物又不宜与含砷、钙、镁等金属元素的中药(如雄黄、石膏等)和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解毒消炎丸等)合用, 因其中金属离子可与酶结合,而使西药疗效降低。
酸碱中和:具有明显酸或碱偏性的中药和西药配伍应用,要考虑到酸碱中和反应会降低疗效。例如酸性的中药(如山楂、山茱萸、乌梅、五味子等)和中成药(如乌梅丸、山楂丸、六味地黄丸等)若与碱性西药(如氨茶碱、复方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同用;或碱性中药(如煅龙骨、煅牡蛎、硼砂、龙齿等)和中成药(如痧气散、行军散等)若与酸性西药(如阿斯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合用,均会由于酸碱中和作用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有毒物质:中药硃砂(含汞)或含硃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六神丸、七厘散、紫雪丹、苏合香、冠心苏合丸等)不能与具有还原性的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类药物等)合用,因二者相互作用可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和硫化汞等有毒的物质,引起较严重的汞中毒,例如药源性肠炎而见赤痢样大便等。
结 语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开西药、西医开中药的现象司空见惯,但必须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有时相当严重,甚至可以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