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病原菌主要引起茶树叶部炭疽病害.为了降低茶树受到炭疽菌的侵害,从而防控茶树炭疽病,作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遗传体系的建立.[方法]对福建省的政和县、福州市、福安市和宁德市不同茶产区的茶树炭疽病病叶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方法(rDNA-ITS序列)进行鉴定.为深入研究其致病性机理,将含有潮霉的抗性标记基因片段和融合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Histon
【机 构】
: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宁德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宁德 352100;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宁德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宁德 352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病原菌主要引起茶树叶部炭疽病害.为了降低茶树受到炭疽菌的侵害,从而防控茶树炭疽病,作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遗传体系的建立.[方法]对福建省的政和县、福州市、福安市和宁德市不同茶产区的茶树炭疽病病叶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方法(rDNA-ITS序列)进行鉴定.为深入研究其致病性机理,将含有潮霉的抗性标记基因片段和融合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Histone 1片段的质粒pCZ007,采用聚乙二醇PEG-CaCl2介导法,转化茶树胶胞炭疽病原菌.[结果]从4个地区共分离得到致病炭疽菌12株,并进行观察和测定.发现引起茶树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aeosporioides)是优势菌株,并成功建立的该茶树胶孢炭疽菌的遗传转化体系,随机挑取的4个经分子验证的转化子均能观察到定位于细胞核的绿色荧光和具有抗潮霉素的特性,随后的多次传代均能够稳定观察到绿色荧光定位信号.[结论]本研究分离并经形态学结合分子检测鉴定了福建省4个茶产区的茶树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成功建立能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后续深入研究茶树炭疽菌相关关键致病功能基因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线索,运用绿色荧光蛋白观察茶树胶孢炭疽菌对茶树叶片的侵染过程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最新选育的20个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和5个测验种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在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鉴定,对其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以评价新选玉米自交系的综合应用潜力.[结果]组合、被测系、测验种、被测系×测验种间各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长、穗粗、穗行数和出籽率外,其余穗部性状在不同地点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自交系L1、L2、L3、L4、L6、L7和L17产量一般配合
[目的]分析蓝星睡莲和小花睡莲叶片转录组测序产生的Unigene序列及蓝星睡莲全基因组序列的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特征,为开展睡莲属植物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蓝星睡莲和小花睡莲叶片转录组数据及已公开发表的蓝星睡莲基因组,以MISA进行SSR位点搜索,并统计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的SSR位点出现频率、基元序列长度和基元类型等.[结果]在蓝星睡莲和小花睡莲叶片转录组的114 762个Unigenes序列中搜索到38 998个SSR位点,SSR位
[目的]探明茶树品种“紫娟”及诱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选定的“紫娟”及“紫娟”诱变后代材料开展植物学性状调查、生化成分分析及EST-SSR标记研究.[结果]通过植物性状调查,有15份材料芽叶色泽与“紫娟”相近,成熟叶片的叶形只有2份材料与“紫娟”相同,为披针形,其余的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色与“紫娟”相同的有9份材料,都为紫绿色,有7份材料叶色为黄绿色;春、夏两季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最高的为花青素,春季达到72.16%,夏季达到77.86%,花青素含量变化夏季大于春季;通过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出165
[目的]为研究茶树黄化新品种加工绿茶品质组分特性.[方法]以四川茶树黄化新品系为研究对象,福鼎大白为对照,对3个不同品系加工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儿茶素组分、游离氨基酸组分及香气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茶树黄化新品系金凤系列均适宜制作绿茶(酚氨比均小于8),且绿茶品质组分与对照间存在明显差异.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除金凤2号外,咖啡碱含量均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儿茶素总量则有高有低.金凤1号的优势儿茶素为C(6.58%),金凤2号的为EGC(3.14%)和EC(1.13%
[目的]考察不同品系木奶果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为进一步选育优良木奶果品种及其在大田推广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携式光合仪CIRAS-3测定6个品系木奶果嫁接苗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记录各光合生理参数,分析与比较不同品系木奶果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结果]在6个品系木奶果的光合生理参数中,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水蒸气压亏缺(VPD)、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和羧化效率(CE)在品系间差异明显,其中,Tr为2.83~3.98mmol/(m2·s),
[目的]研究小黑药茎叶提取液对亚硝化反应的清除和阻断作用.[方法]以小黑药茎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小黑药茎叶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的阻断率.[结果]从小黑药茎叶中提取抑制亚硝化反应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浸提温度65℃、浸提剂乙醇的浓度为25%、固液比为1∶20,浸提时间为3 h,此时,小黑药提取液对亚硝盐清除率最高为68.26%,对N-亚硝基化合物生成阻断率最高为85.22%.[结论]小黑药茎叶提取液对亚硝化反应具有
[目的]明确多样性混合间栽模式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水稻多样性混合间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用水稻品种冈优157和黄壳糯,在多样性混合间栽(包括里行和边行)和净栽2种种植模式下,测定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和光合指标值,并调查了穗颈瘟发生为害情况及水稻农艺性状.[结果]多样性混合间栽模式下冈优157里行的SPAD值显著高于其边行以及净栽处理,黄壳糯在2种种植模式下的SPAD值则无显著差异.多样性混合间栽模式下冈优157里行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净栽处理,和边行无显著差异;蒸腾速率、气孔
[目的]探索不同农作方式对阿克苏地区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单作枣园、枣麦间作园、荒地单作枣园、撂荒地等5种典型的农作方式下的土壤,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其主要物理特性.[结果]与农田小麦地和撂荒地相比,枣园和枣麦间作园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含水量均有相应的提高;不同农作方式下土壤湿筛团聚体组成均以2~0.25 mm的中间团聚体为主,含量达38.95%~53.74%.农田改建为枣园或枣麦间作园后>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
[目的]为明确生物降解穴盘育苗的生产适应性以及喷硒对番茄幼苗质量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番茄\'丰收128\'为试材,采用普通塑料穴盘(-J)和生物降解穴盘(+J)2种穴盘类型育苗,在幼苗第1片真叶展开(15 d)后进行叶面喷施浓度分别为0 mg/L(N)和2 mg/L(P)的亚硒酸钠溶液,并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2种穴盘类型及不同喷硒浓度对番茄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生物降解穴盘及喷硒对番茄幼苗生长初期株高、茎粗、叶面积、下胚轴长、根长、鲜重、干重、壮苗指数和日均干物质增长量(G值)无显著交互作用
[目的]明确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种类,为其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天峨县、南丹县、环江县和金城江区等石漠化地区核桃病害的发生情况,并采集病害标本进行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进行离体或活体接种确定其致病性,结合部分病原菌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鉴定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结果]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炭疽病,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