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和艾米莉·狄金森的异同比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有史以来伟大的诗人之一。1830年出生于美国马塞诸塞州的阿默斯特小镇,1886年死于出生的房子中。因其几乎闭门不出,且身着白衣,被人称为“阿默斯特的女尼”。艾米莉·狄金森出身于当地一个颇有名望的律师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律师,祖父更是阿默斯特学院的创始人。在25岁以后,狄金森谢绝社交,在孤独中写诗30年,留下了1700多首诗稿,她在世时仅公开发表过7首。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如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在国际上也享有极大的声誉,她本人也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有《狂野的夜》《这是鸟儿们回来的日子》《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待死神》等。
  余秀华,中国女诗人,2015年因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上爆红,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余秀华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横店村,因其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致使其行动不便、口齿不清。余秀华所受教育程度不高,高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19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一个比她年长19岁的男人,开始了无爱的婚姻。至今,余秀华已经出版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等多部诗集, 2015年,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摇摇晃晃的人间》获第七届湖北文学奖。
  旅美学者沈睿将余秀华称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大部分中国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充满华丽装饰的客厅”(沈,2020,48)。这个说法虽然仍存在争议,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她们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都是女性诗人、都没有幸福的婚姻和感情生活,但都用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追寻内心的独立和自由,敏锐地感知大自然的变化。
  二、余秀华和艾米莉·狄金森的相同点
  (一)卓有成就的女诗人
  狄金森和余秀华不仅是优秀诗人的代表,更是杰出女性的代表,她们在男性主导的文学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古今中外,著名的诗人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则寥寥无几。例如,中国的李白、杜甫、陆游,近现代的闻一多、海子、顾城。在美国,和狄金森同时期的著名诗人也都是男性,如朗费罗和惠特曼。但是在她的诗歌发表之后,她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她在美国诗坛的地位仅次于惠特曼。1984年,为庆祝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诞辰200周年,美国在纽约的圣约翰教堂开辟了诗人角,入选的只有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余秀华从2009年开始正式写诗以来,也获得了许多奖项,还登上了央视主流节目《朗读者》,朗读了自己的诗,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诗歌所吸引。并且,她仍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创作。
  (二)生活封闭,内心丰盈
  “生活封闭,内心丰盈”是艾米莉·狄金森和余秀华共有的特征。除了青年时期曾在艾默斯特学院和曼荷莲女子学院有短暂的求学时光,去过波士顿、华盛顿、费城,艾米莉·狄金森一生都在艾默斯特这个小镇上度过,25岁以后更是身着白衣,足不出户,甚至来家里拜访的人,她也拒绝相见。在戴维斯导演的狄金森的传记电影《宁静的热情》中,影片一开始就是曼荷莲女子学院的老师里昂小姐,向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问道:“你们愿意走向上苍并被救赎吗?想成为基督徒的人请站在我的右边,那些坚持己见,希望被救赎的请站在的左边。”最后只有狄金森一个人站在了中间,独自反抗,这可能也预示着她下半生的孤独和对宗教的质疑。虽然她自我束缚在一个小房间里,但是她的内心富足,思想深邃。她的诗歌中充满着生活的热情,对生死的思考和对对信仰的追求。比如《我为美而死》(1862):
  我为美而死,对坟墓
  几乎,还不适应
  一个殉真理的烈士
  就成了我的近邻—
  他轻声问我“为什么倒下?”
  我回答他:“为了美”—
  他說:“我为真理,真与美—
  是一体,我们是兄弟”—
  就这样,像亲人,黑夜相逢—
  我们,隔着房间谈心—
  直到苍苔长上我们的嘴唇—
  覆盖掉,我们的姓名—
  《我为美而死》是狄金森600多首死亡诗中杰出的诗歌之一,表达了她不惜牺牲自己坚持追求真和美,这也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
   《我是无名之辈》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吗?
  那就有了我们一对,可别声张!
  你知道,他们会大肆张扬!
  做着,显要人物,多么无聊!
  像个青蛙,向仰慕的泥沼—
  在整个六月,把个人的姓名
  聒噪—何等招摇!
  在《我是无名之辈》中,她将“某人”比作“一只青蛙”,对那些追逐名利和金钱,追求真诚和诚实生活的强烈渴望的人表示出极大的憎恶。狄金森的诗集揭示了一种极其复杂而充满激情的情感,这不仅说明了她的人生经验虽然有限,但是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
  狄金森终身未婚,曾有过两个爱慕的对象,最终都因为种种原因无疾而终。她的人生经历看似单薄,但她的内心世界却无比强烈,艾伦·泰特(20世纪一位杰出的评论家和诗人)说,对狄金森小姐的“贫瘠生活”的所有遗憾都是被误导的,她的生活是该大陆有史以来最丰富和最深刻的生活之一。
  在这一点上,余秀华跟她非常相似。除了“农民诗人”“脑瘫诗人”是贴在余秀华身上的另一个标签。出生时的脑瘫导致她腿脚不便,口齿不清,她的生活范围被大大地缩小了。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19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与一个外地男人结婚。在成名以前,余秀华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钟祥市横店村。在村民看来,她是一个异类,身在农村,却不像村民一样下地干活,而是无所事事、到处闲逛。在横店村,无人知晓她的内心,更没有人关心她的诗歌。虽然她不像狄金森一般一生未婚,但是她的婚礼也是加剧她痛苦的因素之一。丈夫比她年长19岁,两个毫无共同语言,有过家暴,常年在外务工且出轨,在成名后,余秀华用金钱结束了这段婚姻,捍卫了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离婚证》
  一叠新翠,生命里难得一次绿色环保
  和我的残疾证放在一起
  合成一扇等待开启的门
  36岁,我平安落地
  至少一段时间里,
  我不再是走钢丝的人
  比身份证显眼呢
  在我近视的眼睛里,
  身份证总是可疑
  她背后的长城时常出现我前生的哭泣
  而前面的名字和数字仿佛没有根据
  只是,身份证我总是用到比如生病住院,邮局取东西
  残疾证我偶尔用到比如申请低保
  但是离婚证有什么用呢
  —我不再结婚,从此独身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离婚对她来说,是人生新的开始,就像一扇通向人生新旅程的大门。她终于摆脱了摇摇晃晃的婚姻,在36岁那年平安落地。从物理意义上来看,余秀华的生活圈子贫瘠、狭小,但是她的内心却是万物生长,清风、池塘、院里的柿子树、江汉平原的麦子……都是她诗歌中诗意的大自然,比如《横店村的下午》:
  恰巧阳光正好,照到坡上的屋脊,照到一排白杨
  照到一方方小水塘,照到水塘边的水草
  照到匍匐的蕨类植物。照到油菜,小麦
  光阴不够平整,被那么多的植物分取
  被一头牛分取,被水中央的鸭子分取
  被一个个手势分取
  同时,也被我分取
  我用分取的光阴凑足了一辈子
  母亲用这些零碎凑足了一头白发
  只有万物欢腾
  —它们又凑足了一个春天
  我们在这样的春天里
  不过还是把横店村重新捂热一遍
  (三)身患疾病
  两位女诗人另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她们都受到疾病的折磨,余秀华身体的疼痛是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的。从电影艾米莉·狄金森的传记电影《宁静的热情》(特伦斯·戴维斯导演)中,我们可以看到狄金森青年时代起就患有棘手的肾病,且发起病来痛苦不堪,最后也是在痛苦中离世。但是疼痛并没有阻挡她们对生活的热爱,诗歌是余秀华在这摇摇晃晃的人间的拐杖,也是狄金森与外界沟通的信使。
  (四)相似的诗歌主题
  尽管这两位女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她们的诗歌主题却有一些共通之处。她们用独特的女性视角来描述对死亡、生命和爱情的理解。由于诗歌的主题是20世纪现代派诗人关注的焦点,因此艾米莉·狄金森被视为20世纪现代诗歌的开拓者之一。两位女诗人都有很多关于自然的诗。狄金森的自然诗取材广泛,从宇宙到昆虫都是她诗中的主角(吕,2020,94)。对于狄金森来说,我们在正常情况下看到的天空、太阳、雨、雪、鸟并不寻常,而是妙不可言的。例如,在《这是鸟儿归来的日子》中:
  这是鸟儿归来的日子—
  寥寥无几—一只或两只—
  为了最后一面
  这是上苍复苏的日子
  那古老的—古老的六月诡辩—
  一个湛蓝而金黄的谬误
  呵
其他文献
开展化学史与化学实验融合教学非常必要.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史的内容、对应章节以及所属类别,是教师开发化学史的丰富的情境素材.在中学一线开展问卷调查与教学案例实践工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福克纳一生都在
期刊
可视化的实验改进使实验现象变得可视化,让实验课程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传统实验通过学科整合进行改进,对实验方法、器材进行改进,可以达到可视化
《心灵奇旅》由皮克斯首席创意官彼得·道格特(Pete Docter)与剧作家凯普·鲍尔斯(Kemp Power)联合执导。讲述的是一个原本在中学教书的爵士钢琴手乔,在成功试音知名爵士四重奏乐队后遭遇了不幸事故。在介于生死的临界状态时,他的灵魂来到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遇到在此驻留了几个世纪的灵魂22。为了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体,他与22展开了一段奇妙的旅行。与之前的同样探讨个体
期刊
一、外交辞令的界定rn外交活动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氏族社会就已产生,但古代外交的含义不同于今天,主要是指人臣私见诸侯,例如《谷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
期刊
孟子心性论是性善论的义理基础,不仅开启了后世性善恶的长久讨论,也曾引出宋明儒心性之学.现代以来学界曾有过孟子是性善还是向善论的讨论,陈永革做出了向善是本善的经验陈述
期刊
虽然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一个较为重要的实验,但该实验成功率较低.在教学中,可以碳的干燥程度、碳的种类、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碳的颗粒度大小为研究变量,通过方差分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可以柠檬水果电池为导入,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而解释水果电池发电的原因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设计“原电池”一课,可
一、董平人物性格分析  《水浒传》中作者对董平的直接描写并不多,因此我们只能从文中细节对其进行分析。  (一)残暴嗜杀,冷酷无情  董平未上梁山前曾三次显露自己残暴的一面。  第一次是大战之前,宋江遣人前往城中送信,欲以礼相待,兵不血刃拿下东平府时,郁保四与王定六二人进入城池,将信件呈上后,程太守并未有过激言论,只是将信件内容告知董平,而董平“听了大怒,叫推出去斩首”。在程太守直言不可后,仍“怒气
期刊
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是支持课程改革、实现课程目标、提升教学效果、推动教师发展的基础.个人开发中学生物课程资源时,应做到以下5点:丰富理论储备、挖掘乡土资源、提高开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