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氨酸磷酸酶LHPP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组氨酸磷酸酶LHPP的表达对胰腺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99例胰腺癌术后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病理切片,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HPP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统计LHPP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应用χ2检验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LHPP表达强度是否有差异,分析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LHPP表达高低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行生存时间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LHPP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χ2=19.841,P<0.05),其表达与病理分级(χ2=6.386,P<0.05)、美国癌症分期委员会(AJCC)分期(χ2=4.608,P<0.05)和短期死亡(χ2=6.832,P<0.01)相关。LHPP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相关(χ2=11.342,P<0.05),表达越高生存期越长。LHPP表达(P<0.05)、病理分级(P<0.01)和N分期(P<0.01)为影响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LHPP表达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表达者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慢性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 (DA)能神经元的缺失、纹状体DA含量显著减少为特征,左旋多巴仍是目前PD治疗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可出现疗效减退,并引起症状波动和运动并发症,而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 (LID)是其中较普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概括性的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帕金森病异动症在动物模型、机制以及治疗上的基础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靶向沉默保罗样激酶1(PLK1)对结肠癌侵袭与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47.5±6.2)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别检测PLK1蛋白和mRNA水平。细胞体外侵袭实验(Transwell)和细胞增殖与
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一类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异常改建为主要病理特征,以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外科治疗策略可归结为关节成形术和关节软骨修复两大类,前者以关节软骨切除为代价。关节软骨修复的优势在于挽救关节软骨,推迟甚至避免关节成形,包括以微骨折、自体骨软骨移植为代表的关节内治疗和楔形截骨为代表的关节外治疗。关节内治疗主要受限于软骨缺损的面积;关节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类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颅脑外伤早期挫裂伤脑组织中的激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2例重型颅脑外伤早期手术(受伤后24 h内)切除的挫裂伤脑组织、5例正常脑组织2 448位点丝氨酸磷酸化的mTOR[p-mTOR(Ser2448)]及其下游靶分子473位点丝氨酸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Ser473)]、389位点苏氨酸磷酸化的
目的构建敲除程序死亡受体-1(PD-1)基因的靶向表皮生长因子突变受体Ⅲ(EGFRvⅢ)阳性胶质瘤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评估其在体外和体内对EGFRvⅢ阳性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运用电转染技术构建靶向EGFRvⅢ抗原的CAR-T细胞,并用基因打靶技术(CRISPR/Cas9)敲除其PD-1基因,获得PD-1ko EGFRvⅢ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反应(PCR)和
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最早被发现于儿童肾母细胞瘤(Wilms瘤)患者,且被认为是抑癌基因。此后证实WT1表达异常与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造成的很多疾病有关,且在白血病、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被证实是癌基因。本研究对WT1及其编码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以及靶向WT1的肿瘤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和成脂分化,是骨科研究领域热点。本文就lncRNA调控B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