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站在儿童视角的环境创设逐渐成为幼儿园老师的共识。幼儿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进行的,所以创设班级环境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激趣、开放、灵活、有特色,能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能追随儿童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激趣 开放 灵活 特色
《指南》中将“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作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实施途径之一,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幼儿园的环境热门话题是围绕“基于儿童立场”,基于儿童的内涵中提到,“基于儿童”是把教育的起点锁定在儿童,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意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现结合工作实践做如下分享。
一、环境布局支持幼儿参与——激趣、自主
《指南》中提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确实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另一个家,而友好、温馨的班级环境会带给幼儿家一般的感觉,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它就是为幼儿的教育服务的,为此我们在创设布局的时候一改以往教师为幼儿精心设置班级环境,变幼儿“被安排、被规划”为“去安排、去规划”,老师要作为幼儿的朋友蹲下身来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一起合作创设适宜他们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的环境。如小班幼儿喜欢颜色亮丽、童趣的画面,我们老师在布置前先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地方等等,由此我们的小班的老师创设了粉色的童话背景、蓝色的海洋背景、黄咖的游乐场背景……中大班的幼儿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相对强了很多,我们老师就请他们先自己设想、规划一下场地的布置,说说颜色的搭配,然后通过投票、讨论等形式确定班级的格局,甚至班级的框架都可以是幼儿制作完成的。这样的班级环境处处都有他们的想法、处处都有他们自主的痕迹,我想幼儿在精神上会感到存在感、成就感、自信心,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积极参与,并与环境产生互动,使环境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二、区域活动满足幼儿需求——开放、愉悦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学习、游戏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个别化学习参与其中,如幼儿在晨间来园、餐后、离园等环节都可以自由进入,所以区域的布局、材料的投放等都应该更开放,幼儿在活动中才能更加愉悦。本学期我们针对班级的区域布局、环境创设进行了一些调整。一是对各班的区域布局重新进行了调整,使区域更大、更宽敞了,这样幼儿出入、操作更方便了。二是老师能根据年龄段幼儿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自主选区、制定规则、规划游戏计划等,这样可以让幼儿有目的性地参与游戏,提高游戏的效率。如小班以插卡的形式自选游戏、自定规则;中大班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都提高了,所以可以自主选择和谁玩、玩什么?然后分组制定游戏计划。第三在很多区域中里老师也是利用插图、绘画、记录等形式来表现我在这个区域中游戏的心情,老师根据幼儿的反馈思考:这个游戏小朋友喜欢吗?有操作的价值吗?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获得什么?然后对区域中的内容、材料进行调整,或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以此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自我管理强化幼儿能力——灵活、自由
对一个幼儿来讲,自我管理好像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可民间又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老话又很明确的说明,幼儿的性格以及秉性,大多数是小时候形成的。在《指南》健康领域中提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针对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在社会领域中“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中对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有具体目标。可见加强幼儿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如来园、用餐、喝水、就寝、入厕等看起来细小的环节都是可以通过诸多途径和方法进行培养的,从而强化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有“今天你来了吗”、“我们的约定”、“我能我会”、“我们的一天”、“多喝水身体好”、“请您关注”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我们老师也能够有所针对性,如“今天你来了吗”小班的老师利用水果图片作为小组名字,来的小朋友就把自己的照片夹到水果组上,这样不但老师可以清楚看到每组来的情况,也能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什么组的?组上的同伴是谁?大班的幼儿开始要认识时钟了,老师就投放了有数字的时钟和电子时钟、一张记录表。幼儿每天来看着时钟记录好今天来园的时间,这样的形式不但让幼儿在操作中认识了时钟,而且通过和同伴的对比或者一周的统计,有的小朋友会发现自己来得晚了,潜移默化的激励幼儿能够养成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四、主题环境呈现幼儿痕迹——特色、创造
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是各班根据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和布置的教学内容,它既能丰富教室环境,也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往我们一般是只呈现主题教学中幼儿的作品、调查表等,幼儿关注的兴趣不高。那该如何创设真正让幼儿喜欢,并能積极互动的主题墙饰呢?首先在布局主题框架的时候我们请小朋友一起来创设,有时是他们的作品,有时是他们收集的自然材料或者废旧材料,每个地方都能与老师一起设想、布局,这样往往能抓住他们的关注热度。第二在布置幼儿作品时,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欣赏作品,对她们来说每个作品都是独特的,所以要把每个幼儿的成果都呈现出来。第三多问问幼儿在主题中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疑问,以绘画、记录的形式把幼儿的问题呈现,围绕问题引导讨论,帮助幼儿丰富更多的知识经验。第三在每一个主题环境中都留一个空白的地方,用以及时呈现生成或拓展的一些学习内容,给予幼儿更多质疑、想象、表达与探索的机会。
自然角是一个微型的感知、探索平台,能给幼儿带去直接刺激感知,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中获得了认知、发展了能力。我们各班的自然角除了常规的种植区和观赏区等,每个班级就有一个特色区,老师们根据季节特征进行创设,有“土豆和红薯PK”、“椒的王国”、“有趣的桂圆”、“芋艿宝宝”等等。还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认知,如小班的“可爱的南瓜”利用家长资源收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南瓜,比如长南瓜、圆南瓜、大南瓜、小南瓜等展示在自然角中。幼儿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形式,在近距离的接触中丰富对各种各样南瓜的认识。当老师还根据南瓜的特征引导幼儿对南瓜进行颜色、长短、大小等分类、还指导幼儿绘画了南瓜,还把南瓜里的籽挖出来一起种植……
关键词:激趣 开放 灵活 特色
《指南》中将“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作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实施途径之一,可见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幼儿园的环境热门话题是围绕“基于儿童立场”,基于儿童的内涵中提到,“基于儿童”是把教育的起点锁定在儿童,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意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现结合工作实践做如下分享。
一、环境布局支持幼儿参与——激趣、自主
《指南》中提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确实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另一个家,而友好、温馨的班级环境会带给幼儿家一般的感觉,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它就是为幼儿的教育服务的,为此我们在创设布局的时候一改以往教师为幼儿精心设置班级环境,变幼儿“被安排、被规划”为“去安排、去规划”,老师要作为幼儿的朋友蹲下身来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一起合作创设适宜他们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的环境。如小班幼儿喜欢颜色亮丽、童趣的画面,我们老师在布置前先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地方等等,由此我们的小班的老师创设了粉色的童话背景、蓝色的海洋背景、黄咖的游乐场背景……中大班的幼儿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相对强了很多,我们老师就请他们先自己设想、规划一下场地的布置,说说颜色的搭配,然后通过投票、讨论等形式确定班级的格局,甚至班级的框架都可以是幼儿制作完成的。这样的班级环境处处都有他们的想法、处处都有他们自主的痕迹,我想幼儿在精神上会感到存在感、成就感、自信心,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积极参与,并与环境产生互动,使环境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二、区域活动满足幼儿需求——开放、愉悦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学习、游戏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个别化学习参与其中,如幼儿在晨间来园、餐后、离园等环节都可以自由进入,所以区域的布局、材料的投放等都应该更开放,幼儿在活动中才能更加愉悦。本学期我们针对班级的区域布局、环境创设进行了一些调整。一是对各班的区域布局重新进行了调整,使区域更大、更宽敞了,这样幼儿出入、操作更方便了。二是老师能根据年龄段幼儿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自主选区、制定规则、规划游戏计划等,这样可以让幼儿有目的性地参与游戏,提高游戏的效率。如小班以插卡的形式自选游戏、自定规则;中大班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都提高了,所以可以自主选择和谁玩、玩什么?然后分组制定游戏计划。第三在很多区域中里老师也是利用插图、绘画、记录等形式来表现我在这个区域中游戏的心情,老师根据幼儿的反馈思考:这个游戏小朋友喜欢吗?有操作的价值吗?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获得什么?然后对区域中的内容、材料进行调整,或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以此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自我管理强化幼儿能力——灵活、自由
对一个幼儿来讲,自我管理好像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可民间又有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老话又很明确的说明,幼儿的性格以及秉性,大多数是小时候形成的。在《指南》健康领域中提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针对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在社会领域中“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中对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有具体目标。可见加强幼儿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如来园、用餐、喝水、就寝、入厕等看起来细小的环节都是可以通过诸多途径和方法进行培养的,从而强化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有“今天你来了吗”、“我们的约定”、“我能我会”、“我们的一天”、“多喝水身体好”、“请您关注”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我们老师也能够有所针对性,如“今天你来了吗”小班的老师利用水果图片作为小组名字,来的小朋友就把自己的照片夹到水果组上,这样不但老师可以清楚看到每组来的情况,也能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是什么组的?组上的同伴是谁?大班的幼儿开始要认识时钟了,老师就投放了有数字的时钟和电子时钟、一张记录表。幼儿每天来看着时钟记录好今天来园的时间,这样的形式不但让幼儿在操作中认识了时钟,而且通过和同伴的对比或者一周的统计,有的小朋友会发现自己来得晚了,潜移默化的激励幼儿能够养成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四、主题环境呈现幼儿痕迹——特色、创造
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是各班根据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和布置的教学内容,它既能丰富教室环境,也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往我们一般是只呈现主题教学中幼儿的作品、调查表等,幼儿关注的兴趣不高。那该如何创设真正让幼儿喜欢,并能積极互动的主题墙饰呢?首先在布局主题框架的时候我们请小朋友一起来创设,有时是他们的作品,有时是他们收集的自然材料或者废旧材料,每个地方都能与老师一起设想、布局,这样往往能抓住他们的关注热度。第二在布置幼儿作品时,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欣赏作品,对她们来说每个作品都是独特的,所以要把每个幼儿的成果都呈现出来。第三多问问幼儿在主题中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疑问,以绘画、记录的形式把幼儿的问题呈现,围绕问题引导讨论,帮助幼儿丰富更多的知识经验。第三在每一个主题环境中都留一个空白的地方,用以及时呈现生成或拓展的一些学习内容,给予幼儿更多质疑、想象、表达与探索的机会。
自然角是一个微型的感知、探索平台,能给幼儿带去直接刺激感知,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中获得了认知、发展了能力。我们各班的自然角除了常规的种植区和观赏区等,每个班级就有一个特色区,老师们根据季节特征进行创设,有“土豆和红薯PK”、“椒的王国”、“有趣的桂圆”、“芋艿宝宝”等等。还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认知,如小班的“可爱的南瓜”利用家长资源收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南瓜,比如长南瓜、圆南瓜、大南瓜、小南瓜等展示在自然角中。幼儿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形式,在近距离的接触中丰富对各种各样南瓜的认识。当老师还根据南瓜的特征引导幼儿对南瓜进行颜色、长短、大小等分类、还指导幼儿绘画了南瓜,还把南瓜里的籽挖出来一起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