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个时尚的“90后”女孩,喜欢打“王者荣耀”、画漫画、跳爵士舞。和大部分“90后”女孩不同的是,她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耳蜗宝宝们,努力带着他们融入这个美好的世界……
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央视新闻直播间邀请李溶溶去做客。直播期间,她几度哽咽,深情讲述了自己这些年一路走来的那些不易、感动和温暖。面对主持人“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的提问,她回答说:“对孩子一直保持一份爱心、童心和耐心,就是一名好老师。”很难想象,这个甜美活泼的“90后”女孩,居然选择了听障特教老师这么辛苦的职业,而且一做就是10年。
世界那么大,偏偏遇见你
“遇见耳蜗宝宝们是我的幸运,是他们改变了我,使我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他们才是我的天使。”说这话时,李溶溶笑意盈盈的眼中闪着光。
2010年6月的一个晚上,在武汉一所大学读建筑专业的李溶溶无意中看到小葵花康复中心的招聘广告。“原来周围还有这么一所特殊的学校,我或许能帮上忙。”
到康复中心做志愿者后,李溶溶发现这里的宝宝大部分因听障而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也就是俗称的“耳蜗宝宝”。因为前期听觉的缺失,耳蜗宝宝们的语言发育大受影响,要经过上千次的训练才能学会一个简单的发音。做志愿者的每一天,特教老师的执着和耐心、耳蜗宝宝的天真与懵懂、宝妈的无助和泪水交织在一起,狠狠撞击着李溶溶的心。“凭借自己的努力便能改变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做特教老师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
一个月后,李溶溶决定留下来。同学们都难以置信,“你学建筑的跑去带孩子,大学不是白读了吗?”父母更是强烈反对,“我们已经帮你找好了工作,轻松又体面,为什么非要去做这么辛苦的事?”从小备受父母宠爱的李溶溶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父母大吵一架后搬出去租房住。
那是一段无比艰难却又快乐的日子。李溶溶每月800元的工资,将近一半都花在耳蜗宝宝们的身上。每天,大学的课程一结束,李溶溶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康复中心工作,下班后还要带一两个宝宝回家。不足8平方米的蜗居,洗手间在地下室,但再简陋的条件也阻挡不了彼此相伴的欢乐。两个板凳一拼,他们坐在上面唱儿歌、做游戏,嗨到停不下来。以至于每次下班时,孩子们都抢着要跟她回家。
2011年8月的一天,父母自从和李溶溶吵架后,第一次过去看她。住所、学校、康复中心,他们一个个看过来。看到可爱的耳蜗宝宝们时,父亲驻足了很久。临走,他丢下一句话:“你既然留下来,就要好好爱他们。”李溶溶顿时红了眼眶。
教会耳蜗宝宝说话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如果没有足够的爱,老师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宝宝,这就是声音!”李溶溶手拿一面小鼓,在两岁的琪琪面前连敲3声,夸张的表情和手势立刻吸引了孩子的视线。随后,三角铁、钥匙、拍手轮番上阵,每次发出一种声音,李溶溶都会重复相同的一句话:“宝宝,这就是声音!”这是为了让耳蜗宝宝在不断重复中察觉声音。但是,重复了800多遍之后,琪琪仍是一脸茫然,李溶溶的心里充满了挫败感。
2岁到6岁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期,每一分钟都很宝贵。为了亲身体会耳蜗宝宝们的感受,李溶溶特意借了一副大功率助听器。戴上的那一刻,四面八方的声音迅速向耳边扎过来,嘈杂又刺耳,甚至连身边的讲话声都分辨不清。一天下来,她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也真切地理解宝宝们的不易,“要在一片嘈杂中准确找到需要学习的声音,宝宝们太难了!”
从那之后,李溶溶不再焦躁,而是静下心来钻研教法。她尝试用小纸条让耳蜗宝宝感受嘴里呼出的气流,用手挡住自己的嘴巴让宝宝减少对老师嘴形的依赖,用道具让宝宝记住某一个字的发音……连做梦都在琢磨教学办法的李溶溶自创了许多小妙招,渐渐成为众多耳蜗宝宝父母心中的“救命天使”。
5岁的强强是李溶溶教过的最困難的孩子之一。他在其他学校做过两年多的康复训练,但一直无法开口说话,连“妈妈”都不会说。除了耳聋,强强的口腔技能相当弱,动动舌头都很困难,平时吃的都是流质食物。“要想学会说话,先锻炼口腔肌肉!”李溶溶每天把胡萝卜、黄瓜等食物切成小丁,让他不停地咀嚼,还在强强的嘴唇周围贴上果丹皮,让甜甜的味道吸引他伸出舌头不停地舔……经过几千次的训练,强强终于顺利地发出了第一声“po”,强强的妈妈抱着李溶溶喜极而泣。
愿每个耳蜗宝宝,都被生活温柔以待
许多耳蜗宝宝会伴有发育迟缓,每个宝宝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一致,这就决定了100个宝宝也许要用100种方法才能学会发音。2016年10月,丁丁妈一见到李溶溶就哭了。原来,丁丁不仅有听障,还患有面瘫。为了给丁丁做人工耳蜗,她和丈夫东挪西借了几十万元,可手术后在武汉多家康复中心辗转训练4年,丁丁还是没有学会说话。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丁丁妈找到李溶溶,“如果丁丁再学不会说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李溶溶的心里沉甸甸的,深知让耳蜗宝宝学会说话,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经过深思熟虑,她为丁丁量身定做了一套训练方案:每天用柔软的牙刷分别蘸上热水和冷水刷丁丁的脸和舌头,让他感受肌肉的运动;堵住丁丁的鼻子,带他不停地跑步、爬楼梯,让他习惯气息的正确运用;有时,会故意逗丁丁笑,因为笑的时候,声带是最放松的;有时,也会让妈妈假装离开骗他哭,让他把声音释放出来……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5岁的丁丁终于发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声“妈”。那一刻,李溶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坚持训练一年后,丁丁说话已经和正常孩子没有区别。从康复中心毕业那天,丁丁妈专程为李溶溶送来锦旗,拉着丁丁扑通一声跪下,“溶溶老师,是你给了孩子一个新的生命……”话音未落,两人都已是泪流满面。
由于康复中心的全托宝宝多,除了教他们说话,照顾日常起居也是必不可少的。给宝宝们剪头发、洗衣服、清理大小便,李溶溶早已是驾轻就熟。几年不见的老同学来康复中心探望她,发现当年娇滴滴的小姑娘竟成了无所不能的女汉子,不禁大发感慨。李溶溶却笑着说:“当老师不就应该爱孩子吗?” 李溶溶认为,对耳蜗宝宝最好的爱,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被人们接纳。所以,她不仅教宝宝们说话,还注重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的性格。由于听障的原因,很多宝宝变得自卑内向,本能地躲避人群。为了鼓励宝宝们,在日常教学中,李溶溶只要看到宝宝一点点进步,就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亲吻,再用夸张的表情大声夸赞“你真棒”。受到表扬的宝宝心花怒放,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有时还会主动摸她的声带,练习新的发音。
李溶溶总会在教室的角落里藏一些漂亮的小盒子,当耳蜗宝宝表现优秀时,她就会像变魔术似的打开盒子,里面是米饼、虾片、巧克力等小零食。含在嘴中,那种得偿所愿的成就感充溢在每个宝宝的心头。
每隔半个月,康复中心的小班都会举办一场小型汇报演出。李溶溶坐在台下,跟家长们一起观看宝宝们的表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当宝宝们说出一段段清晰的句子时,她忍不住和着拍子和宝宝们一起舞动。抑制不住的开心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宝宝,以至于说话还不流利的倩倩也勇敢地冲上台去,为大家朗诵了一首《静夜思》,稚嫩而有些磕绊的声音赢得了家长们的热烈掌声。
每到节假日,外省的全托宝宝们没法回家,李溶溶便主动带他们出去玩,自己掏腰包请宝宝们吃饭,吃完再去超市逛逛。人来人往中,宝宝渐渐学会在真实的社会中如何与他人交往,那份羞涩与胆怯也在不知不觉中无影无踪了。
在李溶溶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教育下,耳蜗宝宝们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每天,只要她在教室门口一站,把手一张,宝宝们立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奔过来,挤在她的怀里。有的抱,有的亲,还有的争着为她拿拖鞋。“妈妈”是所有耳蜗宝宝对李溶溶的爱称,“妈妈”一来,教室里顿时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当然,生活中不会总是明媚的阳光。有一回,李溶溶带耳蜗宝宝们去逛超市。一名顾客突然对宝宝头上的耳蜗天线产生了兴趣,问:“这是什么?”李溶溶耐心地为他解释片刻后,他作恍然大悟状,“原来就是哑巴呀!”这件事让李溶溶气愤不已,“我就想不通,戴助听器和戴眼镜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家不可以接纳耳蜗宝宝呢?”
耳蜗宝宝们,才是我的天使
2019年3月,一段李溶溶授课的视频被家长发到网上,获得800多万的点击量。视频中,面对不会发声的耳蜗宝宝们,李溶溶始终微笑着,一遍又一遍用不同的方式教他们说话。这份发自内心的爱暖哭了无数网友,大家赞她是“天使老师”。《人民日报》公众号也报道了李溶溶的事迹,称她为“教育的燃灯者”,李溶溶因此走红网络。当年李溶溶获得武汉市“一城好人”的称号。
李溶溶的视频下,留言评论最多的是耳蜗宝妈们。有的对康复训练有误解,有的急于求助,李溶溶不厌其烦地一条条回复,每天回复到凌晨一两点,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辛苦没关系,我理解她们的心情”。但是康复训练的要领,只用文字很难说清楚。李溶溶干脆在抖音上发布自己的教学视频,传授发音技巧,也为宝妈们普及各种听力障碍及语言障碍的认知误区。至今,李溶溶已经发布了300多个教学视频,获得600多万点赞。
2019年12月,李溶溶突然收到一束美丽的白玫瑰,卡片上没有写送花者的名字。惊喜之余,她发朋友圈询问:“弱弱地问一下,谁送的花?”微信好友也无人回应。一天后,一个陌生的小姐姐主动联系了她:“我是杭州的一名山区支教老师,通过你的抖音教学视频,我教会了班里一个小女孩一直都学不会的发音……溶溶老师,是你让我相信,只要持久地重复,只要坚持去爱,我们可以创造奇迹。你,就是我心里的一束光。”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李溶溶,她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不仅能帮助耳蜗宝宝,还能增强年轻人对特教这一行业的信心。
2020年春节前,由于耳蜗宝宝们大多家在外地,康复中心很早便放假了,李溶溶也准备回老家过年。没想到,随之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将她留在了武汉。从封城的那天起,耳蜗宝宝和宝妈们的问候便纷至沓来:“溶溶老师,你还好吗?”“李老师,孩子天天在家念叨你,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呀。”“缺什么物资,我们给你寄过去!”这份关心让她心里暖暖的,也支撑她度过了最初的孤单和恐慌。
疫情能封住一座城市,却封不住李溶溶对耳蜗宝宝们的关爱。从2月10日开始,李溶溶又投入了紧张的线上教学,每天将近9个小时的工作量,写教案直到凌晨。她还给每个宝宝打电话,叮嘱他们在家勤洗手,外出戴口罩。“溶溶老师,我想你啦!”“溶溶老师,你是我的彩虹公主!”每次疲惫时,看到宝宝们拍给她的视频,听着那奶声奶气的声音,李溶溶就瞬间能量满满。
“其实,宝宝们才是天使啊!”只要谈到自己的耳蜗宝宝们,李溶溶的话总是说也说不完。曾经有一次,李溶溶陪父亲去医院检查身体,心脏病三级的诊断结果让她的心情一落千丈。她强忍着大哭一场的冲动返回康复中心,所有同事都没有发现她的异常。一个耳蜗宝宝却悄悄走过来,伏在她的耳边说:“李老师,不哭。”这话让李溶溶瞬间泪崩!她特别感动地说:“我的宝宝们太暖了,你爱他一点点,他就会给你很多很多的爱。”
疫情过后,忙碌的生活继续着。7月,李溶溶又遇到了新的挑战。3岁的外地耳蜗宝宝小艺做过唇裂手术,嘴巴难以闭合,还伴有发育迟缓,连模仿拍手都不会。整整一个半月,李溶溶不厌其烦地教了几万次,直到小艺终于用稚嫩的声音喊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声“妈妈”。那一刻,小艺妈妈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未来,李溶溶计划将自己10年来的从教经验记录下来,写一本宝妈们都能看懂的书,让更多耳蜗宝宝受益。“我这辈子,做好一件事——爱他们就够了。”李溶溶笑着说。
胡晓宇摘自《婚姻與家庭》
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央视新闻直播间邀请李溶溶去做客。直播期间,她几度哽咽,深情讲述了自己这些年一路走来的那些不易、感动和温暖。面对主持人“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的提问,她回答说:“对孩子一直保持一份爱心、童心和耐心,就是一名好老师。”很难想象,这个甜美活泼的“90后”女孩,居然选择了听障特教老师这么辛苦的职业,而且一做就是10年。
世界那么大,偏偏遇见你
“遇见耳蜗宝宝们是我的幸运,是他们改变了我,使我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他们才是我的天使。”说这话时,李溶溶笑意盈盈的眼中闪着光。
2010年6月的一个晚上,在武汉一所大学读建筑专业的李溶溶无意中看到小葵花康复中心的招聘广告。“原来周围还有这么一所特殊的学校,我或许能帮上忙。”
到康复中心做志愿者后,李溶溶发现这里的宝宝大部分因听障而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也就是俗称的“耳蜗宝宝”。因为前期听觉的缺失,耳蜗宝宝们的语言发育大受影响,要经过上千次的训练才能学会一个简单的发音。做志愿者的每一天,特教老师的执着和耐心、耳蜗宝宝的天真与懵懂、宝妈的无助和泪水交织在一起,狠狠撞击着李溶溶的心。“凭借自己的努力便能改变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做特教老师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
一个月后,李溶溶决定留下来。同学们都难以置信,“你学建筑的跑去带孩子,大学不是白读了吗?”父母更是强烈反对,“我们已经帮你找好了工作,轻松又体面,为什么非要去做这么辛苦的事?”从小备受父母宠爱的李溶溶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父母大吵一架后搬出去租房住。
那是一段无比艰难却又快乐的日子。李溶溶每月800元的工资,将近一半都花在耳蜗宝宝们的身上。每天,大学的课程一结束,李溶溶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康复中心工作,下班后还要带一两个宝宝回家。不足8平方米的蜗居,洗手间在地下室,但再简陋的条件也阻挡不了彼此相伴的欢乐。两个板凳一拼,他们坐在上面唱儿歌、做游戏,嗨到停不下来。以至于每次下班时,孩子们都抢着要跟她回家。
2011年8月的一天,父母自从和李溶溶吵架后,第一次过去看她。住所、学校、康复中心,他们一个个看过来。看到可爱的耳蜗宝宝们时,父亲驻足了很久。临走,他丢下一句话:“你既然留下来,就要好好爱他们。”李溶溶顿时红了眼眶。
教会耳蜗宝宝说话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如果没有足够的爱,老师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宝宝,这就是声音!”李溶溶手拿一面小鼓,在两岁的琪琪面前连敲3声,夸张的表情和手势立刻吸引了孩子的视线。随后,三角铁、钥匙、拍手轮番上阵,每次发出一种声音,李溶溶都会重复相同的一句话:“宝宝,这就是声音!”这是为了让耳蜗宝宝在不断重复中察觉声音。但是,重复了800多遍之后,琪琪仍是一脸茫然,李溶溶的心里充满了挫败感。
2岁到6岁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期,每一分钟都很宝贵。为了亲身体会耳蜗宝宝们的感受,李溶溶特意借了一副大功率助听器。戴上的那一刻,四面八方的声音迅速向耳边扎过来,嘈杂又刺耳,甚至连身边的讲话声都分辨不清。一天下来,她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也真切地理解宝宝们的不易,“要在一片嘈杂中准确找到需要学习的声音,宝宝们太难了!”
从那之后,李溶溶不再焦躁,而是静下心来钻研教法。她尝试用小纸条让耳蜗宝宝感受嘴里呼出的气流,用手挡住自己的嘴巴让宝宝减少对老师嘴形的依赖,用道具让宝宝记住某一个字的发音……连做梦都在琢磨教学办法的李溶溶自创了许多小妙招,渐渐成为众多耳蜗宝宝父母心中的“救命天使”。
5岁的强强是李溶溶教过的最困難的孩子之一。他在其他学校做过两年多的康复训练,但一直无法开口说话,连“妈妈”都不会说。除了耳聋,强强的口腔技能相当弱,动动舌头都很困难,平时吃的都是流质食物。“要想学会说话,先锻炼口腔肌肉!”李溶溶每天把胡萝卜、黄瓜等食物切成小丁,让他不停地咀嚼,还在强强的嘴唇周围贴上果丹皮,让甜甜的味道吸引他伸出舌头不停地舔……经过几千次的训练,强强终于顺利地发出了第一声“po”,强强的妈妈抱着李溶溶喜极而泣。
愿每个耳蜗宝宝,都被生活温柔以待
许多耳蜗宝宝会伴有发育迟缓,每个宝宝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一致,这就决定了100个宝宝也许要用100种方法才能学会发音。2016年10月,丁丁妈一见到李溶溶就哭了。原来,丁丁不仅有听障,还患有面瘫。为了给丁丁做人工耳蜗,她和丈夫东挪西借了几十万元,可手术后在武汉多家康复中心辗转训练4年,丁丁还是没有学会说话。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丁丁妈找到李溶溶,“如果丁丁再学不会说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李溶溶的心里沉甸甸的,深知让耳蜗宝宝学会说话,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经过深思熟虑,她为丁丁量身定做了一套训练方案:每天用柔软的牙刷分别蘸上热水和冷水刷丁丁的脸和舌头,让他感受肌肉的运动;堵住丁丁的鼻子,带他不停地跑步、爬楼梯,让他习惯气息的正确运用;有时,会故意逗丁丁笑,因为笑的时候,声带是最放松的;有时,也会让妈妈假装离开骗他哭,让他把声音释放出来……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5岁的丁丁终于发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声“妈”。那一刻,李溶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坚持训练一年后,丁丁说话已经和正常孩子没有区别。从康复中心毕业那天,丁丁妈专程为李溶溶送来锦旗,拉着丁丁扑通一声跪下,“溶溶老师,是你给了孩子一个新的生命……”话音未落,两人都已是泪流满面。
由于康复中心的全托宝宝多,除了教他们说话,照顾日常起居也是必不可少的。给宝宝们剪头发、洗衣服、清理大小便,李溶溶早已是驾轻就熟。几年不见的老同学来康复中心探望她,发现当年娇滴滴的小姑娘竟成了无所不能的女汉子,不禁大发感慨。李溶溶却笑着说:“当老师不就应该爱孩子吗?” 李溶溶认为,对耳蜗宝宝最好的爱,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被人们接纳。所以,她不仅教宝宝们说话,还注重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的性格。由于听障的原因,很多宝宝变得自卑内向,本能地躲避人群。为了鼓励宝宝们,在日常教学中,李溶溶只要看到宝宝一点点进步,就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亲吻,再用夸张的表情大声夸赞“你真棒”。受到表扬的宝宝心花怒放,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有时还会主动摸她的声带,练习新的发音。
李溶溶总会在教室的角落里藏一些漂亮的小盒子,当耳蜗宝宝表现优秀时,她就会像变魔术似的打开盒子,里面是米饼、虾片、巧克力等小零食。含在嘴中,那种得偿所愿的成就感充溢在每个宝宝的心头。
每隔半个月,康复中心的小班都会举办一场小型汇报演出。李溶溶坐在台下,跟家长们一起观看宝宝们的表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当宝宝们说出一段段清晰的句子时,她忍不住和着拍子和宝宝们一起舞动。抑制不住的开心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宝宝,以至于说话还不流利的倩倩也勇敢地冲上台去,为大家朗诵了一首《静夜思》,稚嫩而有些磕绊的声音赢得了家长们的热烈掌声。
每到节假日,外省的全托宝宝们没法回家,李溶溶便主动带他们出去玩,自己掏腰包请宝宝们吃饭,吃完再去超市逛逛。人来人往中,宝宝渐渐学会在真实的社会中如何与他人交往,那份羞涩与胆怯也在不知不觉中无影无踪了。
在李溶溶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教育下,耳蜗宝宝们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每天,只要她在教室门口一站,把手一张,宝宝们立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奔过来,挤在她的怀里。有的抱,有的亲,还有的争着为她拿拖鞋。“妈妈”是所有耳蜗宝宝对李溶溶的爱称,“妈妈”一来,教室里顿时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当然,生活中不会总是明媚的阳光。有一回,李溶溶带耳蜗宝宝们去逛超市。一名顾客突然对宝宝头上的耳蜗天线产生了兴趣,问:“这是什么?”李溶溶耐心地为他解释片刻后,他作恍然大悟状,“原来就是哑巴呀!”这件事让李溶溶气愤不已,“我就想不通,戴助听器和戴眼镜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家不可以接纳耳蜗宝宝呢?”
耳蜗宝宝们,才是我的天使
2019年3月,一段李溶溶授课的视频被家长发到网上,获得800多万的点击量。视频中,面对不会发声的耳蜗宝宝们,李溶溶始终微笑着,一遍又一遍用不同的方式教他们说话。这份发自内心的爱暖哭了无数网友,大家赞她是“天使老师”。《人民日报》公众号也报道了李溶溶的事迹,称她为“教育的燃灯者”,李溶溶因此走红网络。当年李溶溶获得武汉市“一城好人”的称号。
李溶溶的视频下,留言评论最多的是耳蜗宝妈们。有的对康复训练有误解,有的急于求助,李溶溶不厌其烦地一条条回复,每天回复到凌晨一两点,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辛苦没关系,我理解她们的心情”。但是康复训练的要领,只用文字很难说清楚。李溶溶干脆在抖音上发布自己的教学视频,传授发音技巧,也为宝妈们普及各种听力障碍及语言障碍的认知误区。至今,李溶溶已经发布了300多个教学视频,获得600多万点赞。
2019年12月,李溶溶突然收到一束美丽的白玫瑰,卡片上没有写送花者的名字。惊喜之余,她发朋友圈询问:“弱弱地问一下,谁送的花?”微信好友也无人回应。一天后,一个陌生的小姐姐主动联系了她:“我是杭州的一名山区支教老师,通过你的抖音教学视频,我教会了班里一个小女孩一直都学不会的发音……溶溶老师,是你让我相信,只要持久地重复,只要坚持去爱,我们可以创造奇迹。你,就是我心里的一束光。”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李溶溶,她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不仅能帮助耳蜗宝宝,还能增强年轻人对特教这一行业的信心。
2020年春节前,由于耳蜗宝宝们大多家在外地,康复中心很早便放假了,李溶溶也准备回老家过年。没想到,随之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将她留在了武汉。从封城的那天起,耳蜗宝宝和宝妈们的问候便纷至沓来:“溶溶老师,你还好吗?”“李老师,孩子天天在家念叨你,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呀。”“缺什么物资,我们给你寄过去!”这份关心让她心里暖暖的,也支撑她度过了最初的孤单和恐慌。
疫情能封住一座城市,却封不住李溶溶对耳蜗宝宝们的关爱。从2月10日开始,李溶溶又投入了紧张的线上教学,每天将近9个小时的工作量,写教案直到凌晨。她还给每个宝宝打电话,叮嘱他们在家勤洗手,外出戴口罩。“溶溶老师,我想你啦!”“溶溶老师,你是我的彩虹公主!”每次疲惫时,看到宝宝们拍给她的视频,听着那奶声奶气的声音,李溶溶就瞬间能量满满。
“其实,宝宝们才是天使啊!”只要谈到自己的耳蜗宝宝们,李溶溶的话总是说也说不完。曾经有一次,李溶溶陪父亲去医院检查身体,心脏病三级的诊断结果让她的心情一落千丈。她强忍着大哭一场的冲动返回康复中心,所有同事都没有发现她的异常。一个耳蜗宝宝却悄悄走过来,伏在她的耳边说:“李老师,不哭。”这话让李溶溶瞬间泪崩!她特别感动地说:“我的宝宝们太暖了,你爱他一点点,他就会给你很多很多的爱。”
疫情过后,忙碌的生活继续着。7月,李溶溶又遇到了新的挑战。3岁的外地耳蜗宝宝小艺做过唇裂手术,嘴巴难以闭合,还伴有发育迟缓,连模仿拍手都不会。整整一个半月,李溶溶不厌其烦地教了几万次,直到小艺终于用稚嫩的声音喊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声“妈妈”。那一刻,小艺妈妈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未来,李溶溶计划将自己10年来的从教经验记录下来,写一本宝妈们都能看懂的书,让更多耳蜗宝宝受益。“我这辈子,做好一件事——爱他们就够了。”李溶溶笑着说。
胡晓宇摘自《婚姻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