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8
摘要 目的 通过我院微生物实验室标本阳性率的统计和实验室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探讨基层医院微生物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策略。 方法 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统计我院2011年一年内所接收的各种临床标本;采用细菌培养在1周内随机检测3次实验室各区域及物标微生物。 结果 微生物实验室每天都在接触含有不同致病性的微生物标本;实验室各区域菌落数均不超标,但清洁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工作人员手的菌落数超标,污染概率相对较高,具有代表性。 结论 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范、安全设备、防护措施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对薄弱。
关键词 基层 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工作人员 防护策略
生物安全管理是临床实验室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该准则对生物医学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作了详细的规定,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把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关法律法规相继面世[1,2]。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应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工作人员在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下,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结合本院微生物实验室的特点,以我院2011年一年内所接收的各种临床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对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防护对策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抗酸染色试剂、革兰氏染色试剂、M-H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SS选择培养基、生物安全柜、长沙天地人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1.2本实验室基本状况 本实验室布局流程基本符合要求,设标本采集区、标本接收区、实验区。实验室每日按照内部制定的《生物安全手册》进行操作台面、地面清扫,定期消毒,每日通风,废弃物处理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生物安全柜使用符合要求。
1.3采样 临床标本由临床工作人员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集要求采样后送至微生物室;门诊标本由本室工作人员直接采样;微生物室监测标本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于每个工作日上午实验工作最集中的时段采样,在1周内随机检测3天。
1.4直接涂片镜检 用于找抗酸杆菌、皮肤真菌、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1.5细菌培养与鉴定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
1.6阳性结果选定 抗酸染色阳性,革兰氏染色阳性标本主要为查见皮真菌或查见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各种标本培养鉴定出致病菌。
1.7菌落的计算方法 空气菌落数的计算方式:CFU/m3=50000N/AT,其中N为菌落数,A为培养皿面积,T为放置时间。台面、墙面、手、工作服等物表菌落数计算方式:CFU/cm2=平板上的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
1.8合格标准 依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我院微生物实验室为Ⅲ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小于或等于500CFU/m3,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小于或等于10CFU/cm2。工作人员手的细菌总数小于或等于10CFU/cm2。
2.结果
2.1各种标本阳性率较高,见表1。痰检抗酸染色阳性率为6%,痰涂片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工作人员应戴口罩。
2.2实验室各区域菌落数均不超标,但工作人员手的菌落数最高,且超标,污染概率相对较高,具有代表性。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微生物污染情况无太大区别,但清洁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原因在于工作人员更多关注污染区生物安全而忽略了清洁区。
3讨论
我院微生物实验室每日接触最多的标本是痰标本,我院痰检标本阳性率高达34.5,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的标本为354例,阳性率为6%。 2011年3月21日下午,卫生部召开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全国肺结核疫情现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结核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对我们实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疾病。由于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注重安全防护。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综上所述,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在实验室条件相对简陋的情况下,应当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策略。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 祁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7.
3 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摘要 目的 通过我院微生物实验室标本阳性率的统计和实验室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探讨基层医院微生物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策略。 方法 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统计我院2011年一年内所接收的各种临床标本;采用细菌培养在1周内随机检测3次实验室各区域及物标微生物。 结果 微生物实验室每天都在接触含有不同致病性的微生物标本;实验室各区域菌落数均不超标,但清洁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工作人员手的菌落数超标,污染概率相对较高,具有代表性。 结论 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范、安全设备、防护措施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对薄弱。
关键词 基层 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工作人员 防护策略
生物安全管理是临床实验室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该准则对生物医学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作了详细的规定,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把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关法律法规相继面世[1,2]。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应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工作人员在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下,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结合本院微生物实验室的特点,以我院2011年一年内所接收的各种临床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3],对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防护对策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抗酸染色试剂、革兰氏染色试剂、M-H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SS选择培养基、生物安全柜、长沙天地人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
1.2本实验室基本状况 本实验室布局流程基本符合要求,设标本采集区、标本接收区、实验区。实验室每日按照内部制定的《生物安全手册》进行操作台面、地面清扫,定期消毒,每日通风,废弃物处理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生物安全柜使用符合要求。
1.3采样 临床标本由临床工作人员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集要求采样后送至微生物室;门诊标本由本室工作人员直接采样;微生物室监测标本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于每个工作日上午实验工作最集中的时段采样,在1周内随机检测3天。
1.4直接涂片镜检 用于找抗酸杆菌、皮肤真菌、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1.5细菌培养与鉴定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
1.6阳性结果选定 抗酸染色阳性,革兰氏染色阳性标本主要为查见皮真菌或查见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各种标本培养鉴定出致病菌。
1.7菌落的计算方法 空气菌落数的计算方式:CFU/m3=50000N/AT,其中N为菌落数,A为培养皿面积,T为放置时间。台面、墙面、手、工作服等物表菌落数计算方式:CFU/cm2=平板上的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
1.8合格标准 依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我院微生物实验室为Ⅲ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小于或等于500CFU/m3,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小于或等于10CFU/cm2。工作人员手的细菌总数小于或等于10CFU/cm2。
2.结果
2.1各种标本阳性率较高,见表1。痰检抗酸染色阳性率为6%,痰涂片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工作人员应戴口罩。
2.2实验室各区域菌落数均不超标,但工作人员手的菌落数最高,且超标,污染概率相对较高,具有代表性。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微生物污染情况无太大区别,但清洁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原因在于工作人员更多关注污染区生物安全而忽略了清洁区。
3讨论
我院微生物实验室每日接触最多的标本是痰标本,我院痰检标本阳性率高达34.5,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的标本为354例,阳性率为6%。 2011年3月21日下午,卫生部召开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全国肺结核疫情现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结核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对我们实验人员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疾病。由于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注重安全防护。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综上所述,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在实验室条件相对简陋的情况下,应当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策略。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 祁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7.
3 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