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思”是教学基本手段,教师要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展开全面创新改造,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创优学习活动、创新训练形式,让学生“想说”“乐说”“善说”,逐步建立良性“说”思维,并在不断历练过程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
  初中学生课堂表达愿望没有小学生强烈,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说”的冲动。教师布设讨论话题、启动辩论程序、组织课堂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文本信息,为学生投放阅读思考问题,都可以成功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对歌曲非常熟悉,大多跟随多媒体歌唱。教师展开教学发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歌唱说得太好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平凡的车夫——老王,体会一下,我们平凡的人是如何传递伟大的爱的。自主阅读课文,看课文介绍了老王哪些情况?用一个字概括他的生活。学生快速展开自主阅读,并自发进行讨论。教师继续引导:作者与老王交往涉及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怎样一个人?学生有了阅读经历,自然有话要说。“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给作者送香油鸡蛋等,都是作者与老王的交往。”“我认为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与人为善,虽然地位卑微,但其内心却是高贵的。”
  教师利用歌曲打开课堂教学,为教学创设适宜学习情境,学生阅读思维顺利启动。特别是思考问题的及时投放,成功调动学生表达热情。从学生发言中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引导是比较有成效的。
  二、创优活动让学生“乐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有探索欲望,教师不妨利用丰富学习互动形式,让学生进入“乐说”境界。课堂演绎、课堂辩论、课本剧创编、主题讨论、质疑活动、复述故事、朗读比赛、即兴演讲等,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之中,自然产生“说”的主观愿望,教师给出适时的引导和组织,课堂“说”活动顺利展开,学生在“说”实践中形成语文核心能力。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习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并总结叶圣陶先生的优良人品。学生用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词语,对叶圣陶先生品质进行总结。教师让学生找出体现叶圣陶先生品质的句子,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设立了“发言奖”,看谁的见解分析更贴近。学生开始行动起来。有学生说:叶先生伏案执笔,为作者描画标点。这个“描”字体现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做事的态度,也表现他对作者的尊重。也有学生说:叶先生与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写文章时坚决用普通话,从这里可以看出叶先生的严谨认真态度和随和客气的品质。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客观评价。
  学生有了阅读基础,教师适时发起讨论话题,学生有丰富学习感受,自然有说的愿望。特别是引入“发言奖”活动,将学生学习思维激活,课堂教学呈现和谐性。
  三、创新训练让学生“善说”
  语文训练设计时引入“说”内容,在训练操作中增加“说”形式,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训练品质。首先,教师要注意创建和谐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注意给学生做出示范,帮助学生找到“善说”的操作感觉。最后,要为学生创设“说”机会,同桌合作说、小组演示说、课堂展示说、师生互动说,通过多种训练形式达成“说”效果。
  《紫藤萝瀑布》中有许多精彩描写片段,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展开“赏花品美”活动:阅读文本,将喜欢的句子或者词语画出来,然后从用词、描写角度、修辞等角度谈谈喜欢的理由。其格式为:我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学生拿到任务后,快速行动起来。有学生说:我喜欢的句子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是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也有学生说:我喜欢的句子是“花儿一串挨着一串……好不活泼热闹”,因为(这句话中有一些词语用得特别经典,如“挨”“推著挤着”,动感十足,写出了鲜花争相开放的情景,给人带来了美感)。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给出个性点评。
  新课改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发生重要变革,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为主流共识。教师如何摆正自身位置,以凸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已经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说”的主角,需要教师作出更多创新实践探索。
  张莉,江苏宜兴市实验中学北校区教师。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课外资源很重要,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课外阅读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方面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气息,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提高学生在小学语文方面的学习成绩,进而使教师的课堂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结合课文,推荐课外阅读资料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讲课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很好地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给学
<正> 改革,历来被认为是开创新局面,一改过去那种墨守成规、停滞不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紊乱状态,建立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正常秩序。要改革,就不能脱离现实基础。既要讲实事
阅读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可以教会学生怎样读书,怎样认识世界和自己,怎样搜集资料,如何赏析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在培养学生上述能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探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阅读的实效
尽管“比”与古人感性生活在表层形态上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体现于男女双人舞中的那种双方意得心许、“超乎空间力的关系”,却始终受到了格外的重视,并从二人间的亲密、和谐被扩展、提升为社会群体内部的和谐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最后凝结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智慧。这种变化表现在语言学上,则是比的含义从“匕者,比也,比于牡也”到“比者,密也”的外延扩展。而这一变化过程也正是比法思维从孕含于感性生活到被抽象为一种认识、思维方法的早期生成过程。无论作为修辞手法,还是作为表现手法的形式化的比,都不可能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不仅是对素质教育的落实,还是现代化教育的根本需要,教师需围绕培养他们的主体性意识为中心展开教学,借此改善学生的汉语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一、以学习兴趣为引导,极力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教师首先需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以学习兴趣为引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踊跃参与到知识学习与探索中。其实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难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当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方式有了转变,但总体来说没有实现完全的转变。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陈旧教学模式与低效成果。在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方面,语文老师的专业能力不够过硬,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面对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提出的专业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没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导致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课堂里面,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阅读知识,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受泰戈尔影响最深的男性作家当属王统照。对比泰戈尔与王统照的诗歌创作,可以明显地看出,王统照的小诗无论意象的选择,还是潜隐的诗思,都与泰戈尔的小诗极为相似。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上的切近。而当现实生活苦痛的尖刺使王统照扬弃了泰戈尔式的“爱的哲学”、终止了泰戈尔式的低吟浅唱之后,他的饱含着民族忧患意识的诗作,则更加紧密地拥抱生活,在时代的血与火的浇铸下,始终沿着揭露社会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走向更坚实地发展。
中国的语言文学博大精深,虽然从我们出生就在听汉语,从我们咿呀学语开始在说汉语,但是要想了解汉语的精髓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设立了语文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启蒙教育越来越早,但是不论孩子们学什么,语文都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就是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对于每个孩子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语文课程的启蒙教育。语文是基础,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