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洋彼岸,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硅谷地带的特斯拉,横空出世,用互联网思维跨界造车,成为电动车领域高不可攀的“高峰”。大洋此岸,总部设在北京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汉能,如今跨界推出太阳能动力汽车,勇于挑战权威,试图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是不自量力?还是后生可畏?
汉能跨界造车逐梦
跨界造车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刚刚格力造车热炒完一段时间以后,汉能造太阳能汽车的消息又“攻占”了各大媒体的版面。2016年7月2日,“颠覆创新,驱动未来——汉能移动能源战略成果暨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发布会”在汉能控股集团总部隆重举行,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站在自家公司里的舞台上,面向近4000名观众喊出了他的目标——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在发布会上,汉能正式发布Solar(太阳光)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一次发布了四款太阳能车型,它们是汉能自主开发的第二代产品。在之前的2015年10月,汉能曾推出第一代全太阳能动力概念车——Hanergy Solar Power,第一次将汉能所独有的柔性砷化镓技术覆盖到电动汽车表面。如今发布的这四款车均搭载了其“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最新成果”。根据在发布会现场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此次发布的新车车身分别集成约3.5-7.5平方米的柔性砷化镓薄膜电池,在光照5到6个小时的条件下,日均发电量8至10度,可以驱动汽车行驶80公里左右,每年行驶2万公里以上。对于长途出行或者无光照情况下,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配置了可充电的常规锂电储能电池,最大续航能力达350公里。
至此,汽车行业又迎来了一名新秀,汉能也高调进军跨界造车行列。关于汉能,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汉能早年靠水电站起家,后发力太阳能薄膜发电领域,还涉及风电等领域。汉能对清洁能源的探索可以上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从1994年收购河源东江第一个电站,到2002年开始修建总投资200多亿元的金安桥水电站(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民营水电站),一直以来,李河君可谓对清洁能源情有独钟,后又于2009年左右进军太阳能薄膜发电领域。2011年,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李河君成为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0566.HK)的实际控制人。目前李河君本人在汉能控股集团占股超过90%,其在上市公司也持有约73%的股权。由于2014年股价持续飙升,截止到2015年1月,汉能薄膜控股(00566.HK)的市值超过2400亿元,一度逼近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而李河君则以1600亿元的身家超越王健林、马云成为中国新晋首富。不过这一辉煌保持了3个月左右后,2015年5月20日上午,汉能薄膜发电因股价暴跌紧急停牌,当日下跌46.95%,上市公司千亿市值瞬间蒸发。2015年7月15日,汉能薄膜发电又被香港联交所勒令停牌,至今尚未复牌。
如此股市跌宕起伏的经历,敲打着万千股民的小心脏。而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此次太阳能动力汽车发布成为汉能这家民营清洁能源提供商在经历了过去一年间市值暴跌、股票停牌和净亏损数十亿之后,第一次高调回归公众视线。尽管这年头,跨界造车的企业虽越来越多,但开拓性地押宝太阳能动力汽车的还是屈指可数。所以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来经过历练后的企业和团队没有止步,而是在谋求更大的成长。李河君打趣地说,坏事其实变成好事,知道薄膜发电的人多了。李河君对媒体表示,“汉能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试图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
迫于不断加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0%和126.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和16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辆和4.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1%和64.2%。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增速明显。
不过虽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电动汽车占据主流,但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且不说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制于电池容量和充电桩的限制,短时间内看难以摆脱里程焦虑外。在国内一些行家看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国内纯电动汽车的电能目前大部分源于火电。而火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一直为环保人士所诟病,认为这并非是真正清洁的能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是否真能达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争论也是从未停息。日本汽车技术专家、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之父人见光夫更是多次向电动汽车开炮,他说,“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从CO2减排的角度)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他认为,“在发电方面中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尽量削减二氧化碳的排量,如果没有什么对策的话,二氧化碳的排量一定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混合动力汽车还要依赖化石能源。因此,在他们这些人看来,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仍然不是真正的清洁能源汽车,汽车与环境的矛盾依然存在。
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面对媒体问道关于如何评价电动车行业的领军者——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时,李河君这样说道,“他名气很大,我也知道这个人,我名声没他那么大。他做电动车,我们也做,但是我们的电是从太阳能获得的,完全是一种真正的天然电源。有一个细节,其实你看看,所有的电动汽车,你要充哪种电,电从哪儿来?煤烧的,还是油烧的?薄膜太阳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在汽车方面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方面领先美国人。”李河君表示,长久以来人类获取能源的方式只有“燃烧”。
与传统的纯电驱动新能源汽车相比,汉能的太阳能汽车无需受充电桩设施的限制,无需刻意去固定充电设施充电,不仅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甚至能充当一个小型“充电桩”,将多余的电分享给周围的车。这便解决了电动车发展过程中由于配套设置、里程忧患而发展受限的痛点,这也意味着颠覆了传统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概念。在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太阳能汽车事业部CEO高卫民看来,“汉能太阳能动力汽车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是颠覆性创新。” 颠覆者的魄力
尽管太阳能动力汽车有这么多优势,不过关于太阳能汽车,无论是吉利还是奇瑞,目前来看,并无制造太阳能汽车的打算。也许在他们看来,太阳能汽车虽然看上去美好,但毕竟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很大。所以国内汽车行业,造太阳能汽车的整车企业也不多。不过在这一点上,上汽貌似却是个例外,记得上汽在世博会上,曾经推出过太阳能汽车产品叶子概念车。利用与植物叶子光合作用的相似原理,让汽车完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的能源作为动力。不过遗憾的是,叶子并没有量产的打算,其存在在业界看来,更多是承载了上汽营销的功能。上汽新能源某技术专家甚至曾直言不讳地说,“上汽之前研发叶子,更多在于作秀,要真正量产并且让消费者购买,太阳能汽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位不愿具名的机构分析人士也表示,发力做全太阳能汽车的愿景是美好的,但是目前来看,全面商业化的技术、资金市场挑战巨大。
所以目前很多人,包括汽车领域的专家对造太阳能汽车的质疑声不断。不过李河君可谓对类似这种质疑已经相当具有免疫力,他表示汉能自诞生起,就一直被质疑,“我干水电,金安桥,全国人都笑我,说我们是一群神经病;我做太阳能薄膜发电,全球都笑我,”李河君表示,不论怎样,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他多次提及梦想、信念及企业家精神等颇具情怀的词汇。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选择很重要,是做一个开拓者,颠覆者?还是亦步亦趋的跟随者?两者各有取合利弊。做跟随者,循着别人走过的轨迹,有章可循,不容易出现大的失误,但也意味着竞争激烈,不容易出彩。做开拓者,意味着更大的努力与付出,意味着更多的冒险,但更多的风险可能也意味着更大的成功。众多的事实也证明谁敢于冒险,谁敢于进行颠覆性创新,谁就有可能站在行业发展的领头位置。因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总是离不开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特斯拉被大家视为电动汽车领域最具颠覆性的企业,特斯拉不仅使电动车具备了长续航里程,还具备了很多互联网功能,于是特斯拉成为了电动车领域的“翘楚”。他就如同汽车界的“苹果”,因为他们都颠覆了各自行业固有的游戏规则。近年来,国内企业也加快了颠覆性创新的步伐。乐视便是其中颠覆性创新的拥泵者,过去几年,乐视让中国资本市场深刻认知了何为产业孵化,而如“颠覆、重新定义、生态化反”这样的高能词汇也已经成为乐视CEO贾跃亭的口头禅。在这一点上,汉能也看到了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学习选择像特斯拉一样做开拓与颠覆者。谈到特斯拉马斯克,李河君表示:“他比我小,他在美国,我在中国。他想改变世界,我也想改变世界,我觉得这是企业家精神的巧合,所有伟大的企业家或者伟大企业都有种使命感,都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做事,商人和企业家区别就是这样。”他还自信表示,“其实我觉得我们比马斯克强。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没有人想象到一个太阳能汽车在外面晒五六个小时能够把车驱动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想到了并且做到了也更加难。太阳能将来越来越好,因为我们转化率高,我们车的重量往下降,转化率往上走,两头一结合,将来这辆汽车一定会超出你们的想象。大家要坚信,将来的汽车比现在好很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车重还要不断往下减,那是非常有意义的。”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太阳能汽车事业部CEO高卫民则透露,未来3年内,汉能将通过技术突破以及规模生产来降低太阳能汽车的成本,汉能的目标是打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太阳能汽车。
面对这些,多疑的人可能仍旧并不买账,认为是在画饼,毕竟这些年来,大家也见惯了很多“只画饼”的企业。不过早在两年前,汉能就已经将薄膜发电技术植入阿斯顿·马丁赛车,为其提供空调系统的电量供应。在本次发布会上,汉能宣布还将与福田汽车联合开发清洁能源巴士。“造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是汉能的中长期战略。”李河君说。
专家呼吁,如果是作秀炒概念,那么就应该被揭穿;相反,部署长期发展也应该被给予耐心和时间。就如同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所说:“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一不小心实现了呢。”“如果汉能把汽车太阳薄膜发电产品做好,对汽车业而言可谓功德无量。”奇瑞新能源汽车总经理高立新表示。而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冯擎峰也认为“新事物不能否定,一切皆有可能。”
汉能跨界造车逐梦
跨界造车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刚刚格力造车热炒完一段时间以后,汉能造太阳能汽车的消息又“攻占”了各大媒体的版面。2016年7月2日,“颠覆创新,驱动未来——汉能移动能源战略成果暨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发布会”在汉能控股集团总部隆重举行,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站在自家公司里的舞台上,面向近4000名观众喊出了他的目标——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在发布会上,汉能正式发布Solar(太阳光)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一次发布了四款太阳能车型,它们是汉能自主开发的第二代产品。在之前的2015年10月,汉能曾推出第一代全太阳能动力概念车——Hanergy Solar Power,第一次将汉能所独有的柔性砷化镓技术覆盖到电动汽车表面。如今发布的这四款车均搭载了其“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最新成果”。根据在发布会现场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此次发布的新车车身分别集成约3.5-7.5平方米的柔性砷化镓薄膜电池,在光照5到6个小时的条件下,日均发电量8至10度,可以驱动汽车行驶80公里左右,每年行驶2万公里以上。对于长途出行或者无光照情况下,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配置了可充电的常规锂电储能电池,最大续航能力达350公里。
至此,汽车行业又迎来了一名新秀,汉能也高调进军跨界造车行列。关于汉能,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汉能早年靠水电站起家,后发力太阳能薄膜发电领域,还涉及风电等领域。汉能对清洁能源的探索可以上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从1994年收购河源东江第一个电站,到2002年开始修建总投资200多亿元的金安桥水电站(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民营水电站),一直以来,李河君可谓对清洁能源情有独钟,后又于2009年左右进军太阳能薄膜发电领域。2011年,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李河君成为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0566.HK)的实际控制人。目前李河君本人在汉能控股集团占股超过90%,其在上市公司也持有约73%的股权。由于2014年股价持续飙升,截止到2015年1月,汉能薄膜控股(00566.HK)的市值超过2400亿元,一度逼近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而李河君则以1600亿元的身家超越王健林、马云成为中国新晋首富。不过这一辉煌保持了3个月左右后,2015年5月20日上午,汉能薄膜发电因股价暴跌紧急停牌,当日下跌46.95%,上市公司千亿市值瞬间蒸发。2015年7月15日,汉能薄膜发电又被香港联交所勒令停牌,至今尚未复牌。
如此股市跌宕起伏的经历,敲打着万千股民的小心脏。而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此次太阳能动力汽车发布成为汉能这家民营清洁能源提供商在经历了过去一年间市值暴跌、股票停牌和净亏损数十亿之后,第一次高调回归公众视线。尽管这年头,跨界造车的企业虽越来越多,但开拓性地押宝太阳能动力汽车的还是屈指可数。所以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看来经过历练后的企业和团队没有止步,而是在谋求更大的成长。李河君打趣地说,坏事其实变成好事,知道薄膜发电的人多了。李河君对媒体表示,“汉能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试图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
迫于不断加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0%和126.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和16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辆和4.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1%和64.2%。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增速明显。
不过虽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电动汽车占据主流,但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且不说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制于电池容量和充电桩的限制,短时间内看难以摆脱里程焦虑外。在国内一些行家看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国内纯电动汽车的电能目前大部分源于火电。而火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一直为环保人士所诟病,认为这并非是真正清洁的能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是否真能达到“节能减排”作用的争论也是从未停息。日本汽车技术专家、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之父人见光夫更是多次向电动汽车开炮,他说,“如果按照现在的发电方式进行计算,(从CO2减排的角度)电动汽车几乎没有意义”,他认为,“在发电方面中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尽量削减二氧化碳的排量,如果没有什么对策的话,二氧化碳的排量一定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而混合动力汽车还要依赖化石能源。因此,在他们这些人看来,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仍然不是真正的清洁能源汽车,汽车与环境的矛盾依然存在。
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面对媒体问道关于如何评价电动车行业的领军者——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时,李河君这样说道,“他名气很大,我也知道这个人,我名声没他那么大。他做电动车,我们也做,但是我们的电是从太阳能获得的,完全是一种真正的天然电源。有一个细节,其实你看看,所有的电动汽车,你要充哪种电,电从哪儿来?煤烧的,还是油烧的?薄膜太阳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所以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我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在汽车方面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方面领先美国人。”李河君表示,长久以来人类获取能源的方式只有“燃烧”。
与传统的纯电驱动新能源汽车相比,汉能的太阳能汽车无需受充电桩设施的限制,无需刻意去固定充电设施充电,不仅能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甚至能充当一个小型“充电桩”,将多余的电分享给周围的车。这便解决了电动车发展过程中由于配套设置、里程忧患而发展受限的痛点,这也意味着颠覆了传统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概念。在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太阳能汽车事业部CEO高卫民看来,“汉能太阳能动力汽车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是颠覆性创新。” 颠覆者的魄力
尽管太阳能动力汽车有这么多优势,不过关于太阳能汽车,无论是吉利还是奇瑞,目前来看,并无制造太阳能汽车的打算。也许在他们看来,太阳能汽车虽然看上去美好,但毕竟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很大。所以国内汽车行业,造太阳能汽车的整车企业也不多。不过在这一点上,上汽貌似却是个例外,记得上汽在世博会上,曾经推出过太阳能汽车产品叶子概念车。利用与植物叶子光合作用的相似原理,让汽车完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的能源作为动力。不过遗憾的是,叶子并没有量产的打算,其存在在业界看来,更多是承载了上汽营销的功能。上汽新能源某技术专家甚至曾直言不讳地说,“上汽之前研发叶子,更多在于作秀,要真正量产并且让消费者购买,太阳能汽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位不愿具名的机构分析人士也表示,发力做全太阳能汽车的愿景是美好的,但是目前来看,全面商业化的技术、资金市场挑战巨大。
所以目前很多人,包括汽车领域的专家对造太阳能汽车的质疑声不断。不过李河君可谓对类似这种质疑已经相当具有免疫力,他表示汉能自诞生起,就一直被质疑,“我干水电,金安桥,全国人都笑我,说我们是一群神经病;我做太阳能薄膜发电,全球都笑我,”李河君表示,不论怎样,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他多次提及梦想、信念及企业家精神等颇具情怀的词汇。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选择很重要,是做一个开拓者,颠覆者?还是亦步亦趋的跟随者?两者各有取合利弊。做跟随者,循着别人走过的轨迹,有章可循,不容易出现大的失误,但也意味着竞争激烈,不容易出彩。做开拓者,意味着更大的努力与付出,意味着更多的冒险,但更多的风险可能也意味着更大的成功。众多的事实也证明谁敢于冒险,谁敢于进行颠覆性创新,谁就有可能站在行业发展的领头位置。因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总是离不开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特斯拉被大家视为电动汽车领域最具颠覆性的企业,特斯拉不仅使电动车具备了长续航里程,还具备了很多互联网功能,于是特斯拉成为了电动车领域的“翘楚”。他就如同汽车界的“苹果”,因为他们都颠覆了各自行业固有的游戏规则。近年来,国内企业也加快了颠覆性创新的步伐。乐视便是其中颠覆性创新的拥泵者,过去几年,乐视让中国资本市场深刻认知了何为产业孵化,而如“颠覆、重新定义、生态化反”这样的高能词汇也已经成为乐视CEO贾跃亭的口头禅。在这一点上,汉能也看到了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学习选择像特斯拉一样做开拓与颠覆者。谈到特斯拉马斯克,李河君表示:“他比我小,他在美国,我在中国。他想改变世界,我也想改变世界,我觉得这是企业家精神的巧合,所有伟大的企业家或者伟大企业都有种使命感,都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做事,商人和企业家区别就是这样。”他还自信表示,“其实我觉得我们比马斯克强。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没有人想象到一个太阳能汽车在外面晒五六个小时能够把车驱动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想到了并且做到了也更加难。太阳能将来越来越好,因为我们转化率高,我们车的重量往下降,转化率往上走,两头一结合,将来这辆汽车一定会超出你们的想象。大家要坚信,将来的汽车比现在好很多,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车重还要不断往下减,那是非常有意义的。”汉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太阳能汽车事业部CEO高卫民则透露,未来3年内,汉能将通过技术突破以及规模生产来降低太阳能汽车的成本,汉能的目标是打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太阳能汽车。
面对这些,多疑的人可能仍旧并不买账,认为是在画饼,毕竟这些年来,大家也见惯了很多“只画饼”的企业。不过早在两年前,汉能就已经将薄膜发电技术植入阿斯顿·马丁赛车,为其提供空调系统的电量供应。在本次发布会上,汉能宣布还将与福田汽车联合开发清洁能源巴士。“造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是汉能的中长期战略。”李河君说。
专家呼吁,如果是作秀炒概念,那么就应该被揭穿;相反,部署长期发展也应该被给予耐心和时间。就如同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所说:“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一不小心实现了呢。”“如果汉能把汽车太阳薄膜发电产品做好,对汽车业而言可谓功德无量。”奇瑞新能源汽车总经理高立新表示。而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冯擎峰也认为“新事物不能否定,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