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至今,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教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课堂小练笔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不仅能促进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还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笔者在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小练笔教学。
一、积累语言、夯实基础
学生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在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抓住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反复地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出情趣,读出滋味,进而熟读成诵,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教师还应辅以其他形式,如阅读课外读物,通过电脑查阅资料、收看电视等,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耳闻目睹,获取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对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笔者每周安排了两次摘抄精彩的好词、佳句、妙段。每一次选择一篇精彩的例文,要求学生写清文章的题目、出处、作者、摘抄时间,然后选择文中精彩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最后写下自己学习这篇例文的感悟,内容可多可少,贵在抒写真实感受。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笔者注意捕捉文中的精彩之处,尤其是对学生能准确运用所积累的词语的地方给予最真诚的鼓励。
二、走进课本,唤醒潜能
1. 放飞想象翅膀,变画为话。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中有一幅英子认真看书的插图,教完这一课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三段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然后根据图意,想一想英子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用一段话写出英子看书的样子、看书时的神态、手的动作以及她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就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英子热爱读书的精神,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安排这样的小练笔,有效地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使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 结合已有知识,改编原文。语文教材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些古诗语言凝练,蕴含深意且诗中有画,是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的好材料。例如,《秋思》这首诗,从内容看似乎很平淡,其实饱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往往会深深地打动学生。在教学中笔者想方设法拓宽古诗的外延,丰富充实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并提出了具体要求:(1)以诗中人物和情节为主,展开合理想象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2)叙述顺序自定,可倒叙,也可顺叙,但要符合原意。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让学生过了一把“导演”瘾,把诗改编为课本剧。学生在自导自演中,将语言的表达,人物的神态、动作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 抓准读写链接,进行仿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例,让学生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如何安排结构、运用怎样的表达方法等,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有力突破口。仿写时,要找准具有明显特征的读写链接点,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先仿后创。笔者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让学生找到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明白第二至第五句是分句,具体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特别好”。熟读后,再让学生以“我们的学校多美丽”为总起句,从校园的设施、美化、绿化、净化这几个方面分述校园的美丽。学生都完成得很好。
三、走出课本,捕捉精彩
1. 抓住身边小事,写下点滴感动。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都可以用来练练笔。有一天,刚上《珍珠鸟》一会儿,笔者转身板书时,底下传来学生七嘴八舌的说话声:“快看,有鸟儿飞进来了。”“快点,捉住它……”原来有一只刚学飞的小鸟从教室窗外飞进来,在教室里乱撞。有的学生爬上桌子要去捉,有的学生干脆拿起扫把去驱赶。笔者正要生气,又想了想,不如让这件事成为现场版的教育学生热爱动物的例子,于是笔者让学生安静下来,和蔼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这只小鸟知道咱们今天上《珍珠鸟》,它想代替文中的小鸟看一下我们是否信赖它,我们该怎么做?”有的学生说:“老师,不能赶它。”“老师,我们不说话,让它安静地找出口。”“老师,把所有的门窗都打开,让它飞出去。”……这时有学生轻轻地把食指放在嘴边“嘘”一下,全班安静下来。等了十几分钟,鸟儿安全飞出,全班一阵掌声。笔者在被学生的爱心感动的同时,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妙的练笔机会,就让学生即兴写《可爱鸟儿到我班》小练笔。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文章中处处流淌着对鸟儿的爱。
2. 参与社会实践,记下殷殷真情。结合少先队开展的“红领巾一条街”“家乡环境小调查”“我爱家乡美 ”“弯弯腰,拾起一片蓝天”等系列实践活动开展小练笔。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颇深,如在进行“家乡环境小调查”时,有学生真心呼吁:“家乡原本清澈的小河变黑了,那曾经在小河嬉戏的鱼儿不见了,原本纯净的蓝天不见了。每天看到的是灰蒙蒙的阴霾,我们的‘大地妈妈’生病了,希望大伙共同努力,让‘大地妈妈’重返健康,让大家每天闻得到清新甜润的空气,每天看得到清澈见底的溪水……”保护自然环境的真情让人永远忘怀不了。
3. 亲近美好自然,留下自我心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地表达心声。我们镇有一个张墩村申报了国家级美丽乡村,规划很美,笔者抓住契机让学生和父母周末一块去张墩村游玩,回校后让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为美丽张墩当小导游写好导游词,评选最美导游词。学生呈上了一篇篇充满对家乡风光喜爱赞美之情的导游词。
总之,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抒发真情的大舞台,提高写作能力的芳草地。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进行小练笔,会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加以探索、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小练笔,学生的灵性就会在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埔上中心小学)
一、积累语言、夯实基础
学生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在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抓住教材这一特点,让学生反复地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出情趣,读出滋味,进而熟读成诵,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教师还应辅以其他形式,如阅读课外读物,通过电脑查阅资料、收看电视等,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耳闻目睹,获取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对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笔者每周安排了两次摘抄精彩的好词、佳句、妙段。每一次选择一篇精彩的例文,要求学生写清文章的题目、出处、作者、摘抄时间,然后选择文中精彩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最后写下自己学习这篇例文的感悟,内容可多可少,贵在抒写真实感受。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笔者注意捕捉文中的精彩之处,尤其是对学生能准确运用所积累的词语的地方给予最真诚的鼓励。
二、走进课本,唤醒潜能
1. 放飞想象翅膀,变画为话。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中有一幅英子认真看书的插图,教完这一课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三段内容结合课文插图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然后根据图意,想一想英子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用一段话写出英子看书的样子、看书时的神态、手的动作以及她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就会更深刻地感受到英子热爱读书的精神,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安排这样的小练笔,有效地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使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 结合已有知识,改编原文。语文教材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些古诗语言凝练,蕴含深意且诗中有画,是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的好材料。例如,《秋思》这首诗,从内容看似乎很平淡,其实饱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往往会深深地打动学生。在教学中笔者想方设法拓宽古诗的外延,丰富充实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并提出了具体要求:(1)以诗中人物和情节为主,展开合理想象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2)叙述顺序自定,可倒叙,也可顺叙,但要符合原意。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让学生过了一把“导演”瘾,把诗改编为课本剧。学生在自导自演中,将语言的表达,人物的神态、动作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 抓准读写链接,进行仿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例,让学生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如何安排结构、运用怎样的表达方法等,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有力突破口。仿写时,要找准具有明显特征的读写链接点,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先仿后创。笔者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让学生找到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明白第二至第五句是分句,具体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特别好”。熟读后,再让学生以“我们的学校多美丽”为总起句,从校园的设施、美化、绿化、净化这几个方面分述校园的美丽。学生都完成得很好。
三、走出课本,捕捉精彩
1. 抓住身边小事,写下点滴感动。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都可以用来练练笔。有一天,刚上《珍珠鸟》一会儿,笔者转身板书时,底下传来学生七嘴八舌的说话声:“快看,有鸟儿飞进来了。”“快点,捉住它……”原来有一只刚学飞的小鸟从教室窗外飞进来,在教室里乱撞。有的学生爬上桌子要去捉,有的学生干脆拿起扫把去驱赶。笔者正要生气,又想了想,不如让这件事成为现场版的教育学生热爱动物的例子,于是笔者让学生安静下来,和蔼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这只小鸟知道咱们今天上《珍珠鸟》,它想代替文中的小鸟看一下我们是否信赖它,我们该怎么做?”有的学生说:“老师,不能赶它。”“老师,我们不说话,让它安静地找出口。”“老师,把所有的门窗都打开,让它飞出去。”……这时有学生轻轻地把食指放在嘴边“嘘”一下,全班安静下来。等了十几分钟,鸟儿安全飞出,全班一阵掌声。笔者在被学生的爱心感动的同时,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妙的练笔机会,就让学生即兴写《可爱鸟儿到我班》小练笔。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文章中处处流淌着对鸟儿的爱。
2. 参与社会实践,记下殷殷真情。结合少先队开展的“红领巾一条街”“家乡环境小调查”“我爱家乡美 ”“弯弯腰,拾起一片蓝天”等系列实践活动开展小练笔。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颇深,如在进行“家乡环境小调查”时,有学生真心呼吁:“家乡原本清澈的小河变黑了,那曾经在小河嬉戏的鱼儿不见了,原本纯净的蓝天不见了。每天看到的是灰蒙蒙的阴霾,我们的‘大地妈妈’生病了,希望大伙共同努力,让‘大地妈妈’重返健康,让大家每天闻得到清新甜润的空气,每天看得到清澈见底的溪水……”保护自然环境的真情让人永远忘怀不了。
3. 亲近美好自然,留下自我心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地表达心声。我们镇有一个张墩村申报了国家级美丽乡村,规划很美,笔者抓住契机让学生和父母周末一块去张墩村游玩,回校后让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为美丽张墩当小导游写好导游词,评选最美导游词。学生呈上了一篇篇充满对家乡风光喜爱赞美之情的导游词。
总之,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抒发真情的大舞台,提高写作能力的芳草地。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进行小练笔,会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加以探索、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小练笔,学生的灵性就会在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埔上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