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发生在农村小学里的校园欺凌事件,不管是从影响力来说还是从发生的频率来看,都呈现上升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春期小学生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在面对自我认知以及负面情绪时的一些问题,较易产生校园欺凌的群体以及受害者的心理状态,将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同时,文章还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校园欺凌;农村小学;小学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096
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案例
以现实中的真实案例来对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事件进行探讨,对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应对策略。
[案例]
事件发生于广西南宁的上林县某乡村小学,该地因为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的成人都以外出打工为主,家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日常中,老人除了需要看护孩子外,还要负责所有的家务以及农务活,所以对于孩子,做得更多的是让小孩子吃饱穿暖,至于教育,则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再加上网络上暴力因素的渗透,使得该地小学欺凌事件频发。
比如某天,四年级的学生小鹏和三年级的弟弟都没到校上课,老师发现后联系家长,家长却在外地打工,接到消息后马上赶回家,和老师们一起展开寻找,一直到当天晚上的九点多钟才找到弟兄两人。问到原因,原来是班上一位比他们年龄大的同学要给他们当老大,要求他们每天必须上给老大买零食,还不能和老师、家长说,否则就要挨打。没去上学,就是因为身上没钱给老大买零食交贡钱,又害怕挨打。事件发生后,该校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以及男同学欺负女同学的事情发生频率非常高。
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特征分析
1、凸显低龄化
农村的小学需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团结、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对孩子的身心造成负面的影响。媒体报道方面,不光要给发生欺凌事件的学校以预警,还需要给予发生欺凌事件的家长和学生预警,给予教育以及心理辅导,努力纠正错误的行为和观念。
比如引人深思的“云南3男童侵犯 23 名同学下体”事件,谁敢相像这么恶劣的事件居然会发生在几个年龄还不到十岁的孩子身上。这样的事件警醒我们,校园欺凌事件早已不是个案,而且正在日渐低龄化。这个问题需要被重视。
2、模仿性较强
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期,个人的三观都还没有真正地形成,较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善于模仿,好的、坏的各种行为,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精神,从正面引导孩子,防止欺凌事件的发生。
比如发生在安徽怀远县某小学六年级的欺凌事件,该班级的副班长,拥有老师赋予的检查同学作业以及监督同学背书的权力,但他未能正确使用该权力,而是要求同学帮他抄作业、做值日,如果同学不答应的话,他就威胁同学要去老师那里告状,甚至还曾经逼迫不服从他的同学吃屎喝尿。后来经过询问方知,这些都是他从影视剧里学来的。
二、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
1、出台欺凌行为制止制度
各农村小学的领导需要以身作则,对校园内的欺凌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看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势力的存在,对于确实与校园欺凌现象存在关联的人员进行惩处,严重者可移交公安机关办理。针对校园欺凌情况,成立治理专案组,负责对相关事件的认定以及处理,将校园欺凌事件专项治理真正落实下去。让存在有欺凌行为的学生接受应有的处分或惩罚,使学生对于规章和法律产生敬畏心理,同时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意识到对于该行为自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会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
2、加强小学生自身反欺凌教育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于欺凌还没有太多的概念,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严重违反了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对于受欺凌方来说,在有同学欺凌他或者其他同学时,他还不能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本质;而对于施加方来说,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属于欺凌,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同学带去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同学的一生。所以,老师和家长需要对学生加强是非观念的教育,告诉孩子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做了是需要承担严重后果的。
3、重视合理的沟通交流
从部分校园欺凌事件中可见,被欺凌者大部分都比较胆小,性格相对内向,缺少安全感。而欺凌者的性格大部分则是相对的孤僻、不辨是非、不讲道理、缺少耐心等,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发生欺凌,就仅仅是因为我看不惯你而已。而被欺凌方常常會在受到欺凌后选择沉默,而不是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这也无形中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并且会认为这事没什么,老师都不会罚我,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所以,老师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如果自己遭受了欺凌,一定要勇敢说出来,老师和家长会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
结语:针对农村小学所存在的校园欺凌事件来说,学校应该结合该时期学生的主要心理特性,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一个安全、祥和、友爱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春光.教育欺凌行为:意涵、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教育研究及实验,2017年第1期 .
[2]汪宗伟,刘晓军.农村学校校园欺凌防止策略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7(6).
关键词:校园欺凌;农村小学;小学校园欺凌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096
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案例
以现实中的真实案例来对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事件进行探讨,对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应对策略。
[案例]
事件发生于广西南宁的上林县某乡村小学,该地因为经济相对落后,大部分的成人都以外出打工为主,家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日常中,老人除了需要看护孩子外,还要负责所有的家务以及农务活,所以对于孩子,做得更多的是让小孩子吃饱穿暖,至于教育,则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缺乏家庭教育的情况,再加上网络上暴力因素的渗透,使得该地小学欺凌事件频发。
比如某天,四年级的学生小鹏和三年级的弟弟都没到校上课,老师发现后联系家长,家长却在外地打工,接到消息后马上赶回家,和老师们一起展开寻找,一直到当天晚上的九点多钟才找到弟兄两人。问到原因,原来是班上一位比他们年龄大的同学要给他们当老大,要求他们每天必须上给老大买零食,还不能和老师、家长说,否则就要挨打。没去上学,就是因为身上没钱给老大买零食交贡钱,又害怕挨打。事件发生后,该校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以及男同学欺负女同学的事情发生频率非常高。
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特征分析
1、凸显低龄化
农村的小学需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团结、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对孩子的身心造成负面的影响。媒体报道方面,不光要给发生欺凌事件的学校以预警,还需要给予发生欺凌事件的家长和学生预警,给予教育以及心理辅导,努力纠正错误的行为和观念。
比如引人深思的“云南3男童侵犯 23 名同学下体”事件,谁敢相像这么恶劣的事件居然会发生在几个年龄还不到十岁的孩子身上。这样的事件警醒我们,校园欺凌事件早已不是个案,而且正在日渐低龄化。这个问题需要被重视。
2、模仿性较强
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期,个人的三观都还没有真正地形成,较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善于模仿,好的、坏的各种行为,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精神,从正面引导孩子,防止欺凌事件的发生。
比如发生在安徽怀远县某小学六年级的欺凌事件,该班级的副班长,拥有老师赋予的检查同学作业以及监督同学背书的权力,但他未能正确使用该权力,而是要求同学帮他抄作业、做值日,如果同学不答应的话,他就威胁同学要去老师那里告状,甚至还曾经逼迫不服从他的同学吃屎喝尿。后来经过询问方知,这些都是他从影视剧里学来的。
二、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
1、出台欺凌行为制止制度
各农村小学的领导需要以身作则,对校园内的欺凌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看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势力的存在,对于确实与校园欺凌现象存在关联的人员进行惩处,严重者可移交公安机关办理。针对校园欺凌情况,成立治理专案组,负责对相关事件的认定以及处理,将校园欺凌事件专项治理真正落实下去。让存在有欺凌行为的学生接受应有的处分或惩罚,使学生对于规章和法律产生敬畏心理,同时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意识到对于该行为自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会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
2、加强小学生自身反欺凌教育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于欺凌还没有太多的概念,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严重违反了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对于受欺凌方来说,在有同学欺凌他或者其他同学时,他还不能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本质;而对于施加方来说,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属于欺凌,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同学带去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同学的一生。所以,老师和家长需要对学生加强是非观念的教育,告诉孩子哪些事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做了是需要承担严重后果的。
3、重视合理的沟通交流
从部分校园欺凌事件中可见,被欺凌者大部分都比较胆小,性格相对内向,缺少安全感。而欺凌者的性格大部分则是相对的孤僻、不辨是非、不讲道理、缺少耐心等,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发生欺凌,就仅仅是因为我看不惯你而已。而被欺凌方常常會在受到欺凌后选择沉默,而不是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这也无形中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并且会认为这事没什么,老师都不会罚我,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所以,老师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如果自己遭受了欺凌,一定要勇敢说出来,老师和家长会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
结语:针对农村小学所存在的校园欺凌事件来说,学校应该结合该时期学生的主要心理特性,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一个安全、祥和、友爱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春光.教育欺凌行为:意涵、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教育研究及实验,2017年第1期 .
[2]汪宗伟,刘晓军.农村学校校园欺凌防止策略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