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华景同志走后不久,我们随陈开枝会长到湛江调研。当天中午到了华景同志的家乡吴川市,市里的领导来了。说起华景同志,大家都感到痛惜。对这位出生于樟木村从一个乡下的孩子一步一步走来,成长为热心为民办事的正厅级干部,吴川人又感到自豪。
认识华景同志,是我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的时候。那时他是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每逢省委省政府召开大会前,两办有关人员在省委办公厅会议室研究省委书记、省长的讲话侧重点时,华景同志总会提出中肯的意见,其思路的清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调至茂名市委任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一次我出差到茂名说去拜访他,他竟一定要到宾馆看望我。之后他任阳江市委书记,则更为客气。许是在省里工作的时间长了,他对省直机关下去的同志都非常热情。后来他从省委组织部到省人大常委会任选联工委主任时,我已到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上的联系便多了起来。而真正在一起共事,则是在2015年我退休后到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时候。
我到老促会时是阳春三月,而老区此时正逢春天,春风浩荡,阳光明媚。习近乎总书记多次深人老区考察调研,对老区建设发展和弘扬老区精神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中央对老区建设发展颁布了重要文件。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对老区开展的万人千县大调研而形成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在国家层面推动了相关政策的落实,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老促会系统的同志。全国“扶贫状元”、情系老区的陈开枝会长决定乘势而上,提出为广东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老区争取国家扶持政策,作为常务副会长的华景同志高度认同,坚决支持,并陪同开枝同志参与调研,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直至取得成果。
开展调查研究是省老促会的重要职责。省老促会每年都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一至两次调研,并分成若千小组。每次华景同志都积极参与。在各小组汇报后形成综合报告稿时,华景同志总会提出经过自己思考的观点。当我们的调研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当一个个建议变成扶持老区的政策措施,调研者是极为欣慰的。作家陈学昭十分喜欢“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并将之作为她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华景同志是会感受到这工作的美丽的。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美丽,使人真切感受到奉献老区的愉悦和意义。
老促会有自已的宣传阵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有《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广东省老促会有《源流》杂志。《源流》杂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家正式刊号的老区综合性月刊,曾被评为“中国最美期刊”之一和人选“中国精品期刊”,这两个杂志对宣传党的老区政策,交流各地老区建设发展的做法、经验,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十分重要。开枝会长和华景同志都十分重视这两份杂志,积极推动两份杂志的发行。对些有空白点,或订阅较少的地方,华景同志还亲自找当地老促会的同志商量,特别是在他的湛江老家,更是做了不少工作,经过努力推动,既增加了杂志的订阅量,又促进了湛江老区工作的开展。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一昔日歌谣唱出了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诞生的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2017年作出了在全国范围编纂革命老区发展史的决定。陈开枝会长高度重视,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贯彻,并请华景同志重点抓一抓这项工作。作为全国编纂革命老区史编委会成员的他,主动承担责任。从做方案到办编史培训班,他都亲力亲为。对下面送来的书稿,他认真审阅,提出的修改建议,颇有见地。他请江门市蓬江区编史的同志到其办公室谈,甚为细致。由他亲自审阅修改的《江门市蓬江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也成了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革命老区发展史。可以说,在编史工作中,华同志倾注了心血。
他工作认真投人,光说主持会议一事,就略见一斑。省老促会每年召开的会议,如理事大会、地级市及个别县老促会会长参加的座谈会,以及近年为编革命老区发展史召开的培训班,几乎都由他来主持。会前,他会认真看会议材料,作准备。开会了,他总会环视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和嘉宾,不会漏掉每一个包括临时上台的同志,介绍时总是那么得体。开场白直奔主题,简明扼要;每一节点的承接流畅自然;提出会后贯彻意见非常明确,十分到位。整个主持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在会议中起到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总觉得华景同志的主持就像放风筝,既放得冊,升得高,又收得拢一手中始终扯着会议主题那根线。每次主持,他把对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党和政府扶持老区政策的理解,自己对老区工作的热忱和鼓励大家尽力促进老区建设发展的愿望表達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颗对党的事业、对老区人民热爱的赤诚之心,是他从政几十年来工作经验的迸发,更是他一直以来关注省情国策,坚持不懈地学习,有着较强工作能力和洞察力的结果。此时我会想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尽管说的是演艺,其他又何尝不是这样,这里面包含着规律性的东西。每次看华景同志主持会议,我总是学到很多。有时我觉得,会议主持也应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值得好好研究。年初省老促会总结去年工作,陈开枝会长叫我先谈,我其中讲到华景同志主持会议的精彩,大家一致赞成,有的同志还送给华景同志一个称号:“金牌主持”。
但后来,我们知道近年每一次主持会议下来,华景同志的身体都会像散了架似的。其实他已病得不轻。当他来到省老促会工作不久,医院已查出了他患的是难治之症。开枝会长劝他,希望他注意休息。可一旦有任务,他就顾不了那么多。只要精神稍好,他还是要回到办公室……
这些年,省老促会在陈开枝会长的领导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去年五在梅州大埔县召开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上,省委李希书记还特别表扬了省老促会和陈开枝会长。这里面,有华景同志的一分功劳。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王健会长说过:“老促会是一面旗帜,是一块精神高地,是一片净土池清水,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团队。”华景同志倾情老区的行动,正是对王健会长这段话语的一个具体的诠释。
省老促会的同志对华景同志很为关心。去年底他不定期人院治疗,陈开枝会长和省老促会的同志常去看望。今年疫情期间,他住进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陪陈开枝会长两次前往。最后一次,只见已显疲惫的他,紧紧握着陈开枝的手久久不愿放下,欲言汉止,就像他对老区人民和老区的事业样依依不舍。
至今仍记起与华景同志交往的一些事。想到他的;大局观念、工作的严谨、文字的推敲,想到他每次召开大会前对一些细节安排给我的提醒。又记起一次去探病时,他说自己也是文学爱好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参加省的文艺创作培训班,听过欧阳山、秦牧等著名作家的课。十年他写下的当代农业题材的报告文学《绿野奇勋》,还收入在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集子里,其篇名也成了书名。后来因为忙,创作也就中断了。言语中不无遗憾。
我想,华景同志已倾情老区写春秋。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老区人民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坚实前进,取得了累累硕果,老区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华景同志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和广大老区人民,和陈开枝会长及这个激情燃烧的团队一道,共同在老区的土地上写下了蝶变的绚丽的篇章...华景同志,安息吧!
(作者系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认识华景同志,是我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的时候。那时他是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每逢省委省政府召开大会前,两办有关人员在省委办公厅会议室研究省委书记、省长的讲话侧重点时,华景同志总会提出中肯的意见,其思路的清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调至茂名市委任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一次我出差到茂名说去拜访他,他竟一定要到宾馆看望我。之后他任阳江市委书记,则更为客气。许是在省里工作的时间长了,他对省直机关下去的同志都非常热情。后来他从省委组织部到省人大常委会任选联工委主任时,我已到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工作上的联系便多了起来。而真正在一起共事,则是在2015年我退休后到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时候。
我到老促会时是阳春三月,而老区此时正逢春天,春风浩荡,阳光明媚。习近乎总书记多次深人老区考察调研,对老区建设发展和弘扬老区精神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中央对老区建设发展颁布了重要文件。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对老区开展的万人千县大调研而形成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在国家层面推动了相关政策的落实,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老促会系统的同志。全国“扶贫状元”、情系老区的陈开枝会长决定乘势而上,提出为广东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老区争取国家扶持政策,作为常务副会长的华景同志高度认同,坚决支持,并陪同开枝同志参与调研,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直至取得成果。
开展调查研究是省老促会的重要职责。省老促会每年都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一至两次调研,并分成若千小组。每次华景同志都积极参与。在各小组汇报后形成综合报告稿时,华景同志总会提出经过自己思考的观点。当我们的调研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当一个个建议变成扶持老区的政策措施,调研者是极为欣慰的。作家陈学昭十分喜欢“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并将之作为她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华景同志是会感受到这工作的美丽的。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美丽,使人真切感受到奉献老区的愉悦和意义。
老促会有自已的宣传阵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有《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广东省老促会有《源流》杂志。《源流》杂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家正式刊号的老区综合性月刊,曾被评为“中国最美期刊”之一和人选“中国精品期刊”,这两个杂志对宣传党的老区政策,交流各地老区建设发展的做法、经验,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十分重要。开枝会长和华景同志都十分重视这两份杂志,积极推动两份杂志的发行。对些有空白点,或订阅较少的地方,华景同志还亲自找当地老促会的同志商量,特别是在他的湛江老家,更是做了不少工作,经过努力推动,既增加了杂志的订阅量,又促进了湛江老区工作的开展。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一昔日歌谣唱出了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诞生的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2017年作出了在全国范围编纂革命老区发展史的决定。陈开枝会长高度重视,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贯彻,并请华景同志重点抓一抓这项工作。作为全国编纂革命老区史编委会成员的他,主动承担责任。从做方案到办编史培训班,他都亲力亲为。对下面送来的书稿,他认真审阅,提出的修改建议,颇有见地。他请江门市蓬江区编史的同志到其办公室谈,甚为细致。由他亲自审阅修改的《江门市蓬江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也成了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革命老区发展史。可以说,在编史工作中,华同志倾注了心血。
他工作认真投人,光说主持会议一事,就略见一斑。省老促会每年召开的会议,如理事大会、地级市及个别县老促会会长参加的座谈会,以及近年为编革命老区发展史召开的培训班,几乎都由他来主持。会前,他会认真看会议材料,作准备。开会了,他总会环视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和嘉宾,不会漏掉每一个包括临时上台的同志,介绍时总是那么得体。开场白直奔主题,简明扼要;每一节点的承接流畅自然;提出会后贯彻意见非常明确,十分到位。整个主持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在会议中起到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我总觉得华景同志的主持就像放风筝,既放得冊,升得高,又收得拢一手中始终扯着会议主题那根线。每次主持,他把对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党和政府扶持老区政策的理解,自己对老区工作的热忱和鼓励大家尽力促进老区建设发展的愿望表達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颗对党的事业、对老区人民热爱的赤诚之心,是他从政几十年来工作经验的迸发,更是他一直以来关注省情国策,坚持不懈地学习,有着较强工作能力和洞察力的结果。此时我会想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尽管说的是演艺,其他又何尝不是这样,这里面包含着规律性的东西。每次看华景同志主持会议,我总是学到很多。有时我觉得,会议主持也应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值得好好研究。年初省老促会总结去年工作,陈开枝会长叫我先谈,我其中讲到华景同志主持会议的精彩,大家一致赞成,有的同志还送给华景同志一个称号:“金牌主持”。
但后来,我们知道近年每一次主持会议下来,华景同志的身体都会像散了架似的。其实他已病得不轻。当他来到省老促会工作不久,医院已查出了他患的是难治之症。开枝会长劝他,希望他注意休息。可一旦有任务,他就顾不了那么多。只要精神稍好,他还是要回到办公室……
这些年,省老促会在陈开枝会长的领导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去年五在梅州大埔县召开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上,省委李希书记还特别表扬了省老促会和陈开枝会长。这里面,有华景同志的一分功劳。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王健会长说过:“老促会是一面旗帜,是一块精神高地,是一片净土池清水,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团队。”华景同志倾情老区的行动,正是对王健会长这段话语的一个具体的诠释。
省老促会的同志对华景同志很为关心。去年底他不定期人院治疗,陈开枝会长和省老促会的同志常去看望。今年疫情期间,他住进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陪陈开枝会长两次前往。最后一次,只见已显疲惫的他,紧紧握着陈开枝的手久久不愿放下,欲言汉止,就像他对老区人民和老区的事业样依依不舍。
至今仍记起与华景同志交往的一些事。想到他的;大局观念、工作的严谨、文字的推敲,想到他每次召开大会前对一些细节安排给我的提醒。又记起一次去探病时,他说自己也是文学爱好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参加省的文艺创作培训班,听过欧阳山、秦牧等著名作家的课。十年他写下的当代农业题材的报告文学《绿野奇勋》,还收入在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集子里,其篇名也成了书名。后来因为忙,创作也就中断了。言语中不无遗憾。
我想,华景同志已倾情老区写春秋。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老区人民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坚实前进,取得了累累硕果,老区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华景同志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和广大老区人民,和陈开枝会长及这个激情燃烧的团队一道,共同在老区的土地上写下了蝶变的绚丽的篇章...华景同志,安息吧!
(作者系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