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是学生终身体育得以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深入探究意义重大。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广陈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喜好度、参与动机、活动形式、活动项目选择、活动时间、活动场所、组织形式、体育场地设施及其制约因素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探究,旨在为更好地促进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与建议。结果发现,篮球、排球、羽毛球以及乒乓球等项目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选择参与的主流项目,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相对简单,健身、兴趣爱好、缓解压力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为了有效的促进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提出了改善场地设施,增添体育器材,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扶植单项兴趣小组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性体育竞赛活动等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指学校体育课之外的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之和,是对体育课的有效延伸与拓展,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实践证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弥补了体育课的教学时间不足、学生练习效果不高的问题,同时推学生的体质进一步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及习惯的养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开展而言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必要的,深入开展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意义深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陈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研究方法对广陈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活动内容、锻炼时间、场地器材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要文献来源,笔者以“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为篇名进行了检索,结果有23条,其中选取了近5年内且引用率较高的文献共10条作为主要参考文献,从而促进本研究成果在学术性、推广性等方面加以提高。
2.2.2 问卷调查法
随机选取广陈中学300名学生(每个年级100名,其中男50名,女50名)完成“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为 89.33%。
2.2.3 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通过Excell统计软件加以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
所谓课外体育活动认知态度主要是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对自己参与行为重要程度的评价、判断,是一种情感的直接流露,它与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体育活动价值观、体育活动中的直接体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与掌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情况有利于体育教师对教学行为、方式、模式等加以衡量与判断,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及相关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3.1.1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态度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选择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9.70%和23.88%,选择无所谓和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3.43%和2.24%。根据上述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参与调查的初中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3.1.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由表2数据可知,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动机中选择健身为目的的有120人,占总人数的44.78%,选择缓解压力的有52人,所占的百分比是19.40%,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有96人,所占的百分比是35.82%。
3.2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情况
实践证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上一般会受其参与需要、锻炼的价值取向、活动开展的环境以及体育活动的相关经验等因素制约。
由表3所示,选择足球的学生人数占的百分比是4.48%,选择篮球的学生数所占的百分比是26.87%,选择排球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6.42%,选择乒乓球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7.92%,选择羽毛球的学生认识所占的百分比是17.91%,选择跑步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1.94%,选择健美运动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4.47%。根据表3的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参与本调查的学生中在性别维度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性,其中男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抗性强、活动量大、技艺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而女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艺术性强、对抗性较低、活动量较小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跑步等。
3.3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情况
由表4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上,2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13.43%,20-30分钟的学生占25.37%,30-60分钟的学生占19.40%,60-90分钟的学生占16.41%,90-120分钟的占10.44%,120分钟以上的学生占14.92%。根据上述数据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调查的学生在时间上普遍较少。而我们知道体育锻炼过程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锻炼需要身体加以参与,从而掌握相关动作技术;二是不以掌握某种技能或技巧为终结,而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实现体育的价值。因此,足够锻炼时间是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实现体育价值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保证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3.4 课外体育活动环境的情况
由表5中调查数据結果,我们看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依次是运动场、校园空地和家里,其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2.68%、22.38%和13.43%。
由表6中的调查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对体育场地、设施满意的学生人数占总参加调查学生的满意的占5.97%,一般满意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1.64%,不满意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2.38%。 根据表5-6的调查数据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环境整体上满意度不高,选择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的运动场,可选择的范围过小。
3.5 课外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
由表7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制约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缺少运动场地和设施,据统计其所占的百分比是41.79%。其次,是由于体育锻炼时间的短缺,其所占的百分比是34.32%。最后,是因为自身的运动基础和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影响,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19.40%和4.47%。
3.7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由表8调查数据分析,我们看到学生有组织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所占参与总人数的29.85%,而集体一起进行活动的学生占49.25%。根据数据,参与调查的学生整体上还是比较喜欢集体活动,所以建议各种组织应多多组织相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参与调查的学生整体上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必要性认识度较高;在选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上存在着性别的差异性,其中男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抗性强、活动量大、技艺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而女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艺术性强、对抗性较低、活动量较小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跑步等;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上主要是健身和缓解压力,其次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时间上整体上表现为较短,导致其体育锻炼效果不明显;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场地与器材相对较少且不够丰富,导致学生无法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放弃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上,学生更倾向于集体性活动。
4.2 建议
4.2.1 优化场地器材,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建议学校应加大体育运动场地及相关体育锻炼所需的器材。其中,对于相关场地的功能加以优化、整合,通过一地多用等做法,实现体育运动场地功能的最大化。同时,体育教研组要对部分体育器材加以梳理,通过优化与创新等手段实现器材的多功能化,如对废旧篮球、足球、排球的二次加工使其成为标志物、投掷物、负重练习等相关器材,再如对篮球场、排球场通过增加辅助线、放置体操垫等增加场地功能多元化。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还需在锻炼氛围上下功夫,可以通过各类比赛、宣传海报或展板等增加校园内的锻炼氛围。学校通过大力宣扬体育文化,使初中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校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2.2 丰富竞赛活动,扶植兴趣小组
相关研究显示,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对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行为有着积极性的促进。为此,笔者建议学校立足学校实际丰富相关体育精神活动,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各班级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热情,从而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有效开展。除常规性的校运动会、三大球比赛之外,我们还可以增加集体性趣味比赛、校园单项体育运动吉尼斯比赛,等等。另外,各项体育运动兴趣小组的有序开展是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中,通过运动项目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在其他学生找那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有效触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的积极性。
4.2.2 借信息化手段,做指导与沟通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及相关活动的正确方法等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仅仅依靠体育课上的教学也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弥补。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博客、網站等,上传一些课外体育活动的文章、图片以及视频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平湖市广陈中学)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指学校体育课之外的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之和,是对体育课的有效延伸与拓展,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实践证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弥补了体育课的教学时间不足、学生练习效果不高的问题,同时推学生的体质进一步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及习惯的养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开展而言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必要的,深入开展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意义深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陈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研究方法对广陈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活动内容、锻炼时间、场地器材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要文献来源,笔者以“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为篇名进行了检索,结果有23条,其中选取了近5年内且引用率较高的文献共10条作为主要参考文献,从而促进本研究成果在学术性、推广性等方面加以提高。
2.2.2 问卷调查法
随机选取广陈中学300名学生(每个年级100名,其中男50名,女50名)完成“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为 89.33%。
2.2.3 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通过Excell统计软件加以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
所谓课外体育活动认知态度主要是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对自己参与行为重要程度的评价、判断,是一种情感的直接流露,它与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体育活动价值观、体育活动中的直接体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与掌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情况有利于体育教师对教学行为、方式、模式等加以衡量与判断,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及相关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3.1.1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态度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发现,选择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9.70%和23.88%,选择无所谓和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3.43%和2.24%。根据上述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参与调查的初中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3.1.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由表2数据可知,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动机中选择健身为目的的有120人,占总人数的44.78%,选择缓解压力的有52人,所占的百分比是19.40%,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有96人,所占的百分比是35.82%。
3.2 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情况
实践证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上一般会受其参与需要、锻炼的价值取向、活动开展的环境以及体育活动的相关经验等因素制约。
由表3所示,选择足球的学生人数占的百分比是4.48%,选择篮球的学生数所占的百分比是26.87%,选择排球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6.42%,选择乒乓球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7.92%,选择羽毛球的学生认识所占的百分比是17.91%,选择跑步的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11.94%,选择健美运动学生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4.47%。根据表3的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参与本调查的学生中在性别维度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性,其中男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抗性强、活动量大、技艺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而女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艺术性强、对抗性较低、活动量较小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跑步等。
3.3 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情况
由表4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上,2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13.43%,20-30分钟的学生占25.37%,30-60分钟的学生占19.40%,60-90分钟的学生占16.41%,90-120分钟的占10.44%,120分钟以上的学生占14.92%。根据上述数据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调查的学生在时间上普遍较少。而我们知道体育锻炼过程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锻炼需要身体加以参与,从而掌握相关动作技术;二是不以掌握某种技能或技巧为终结,而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实现体育的价值。因此,足够锻炼时间是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实现体育价值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保证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3.4 课外体育活动环境的情况
由表5中调查数据結果,我们看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依次是运动场、校园空地和家里,其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2.68%、22.38%和13.43%。
由表6中的调查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对体育场地、设施满意的学生人数占总参加调查学生的满意的占5.97%,一般满意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1.64%,不满意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2.38%。 根据表5-6的调查数据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环境整体上满意度不高,选择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的运动场,可选择的范围过小。
3.5 课外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
由表7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制约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缺少运动场地和设施,据统计其所占的百分比是41.79%。其次,是由于体育锻炼时间的短缺,其所占的百分比是34.32%。最后,是因为自身的运动基础和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影响,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19.40%和4.47%。
3.7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由表8调查数据分析,我们看到学生有组织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所占参与总人数的29.85%,而集体一起进行活动的学生占49.25%。根据数据,参与调查的学生整体上还是比较喜欢集体活动,所以建议各种组织应多多组织相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参与调查的学生整体上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必要性认识度较高;在选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上存在着性别的差异性,其中男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抗性强、活动量大、技艺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而女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艺术性强、对抗性较低、活动量较小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跑步等;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上主要是健身和缓解压力,其次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时间上整体上表现为较短,导致其体育锻炼效果不明显;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场地与器材相对较少且不够丰富,导致学生无法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从而放弃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上,学生更倾向于集体性活动。
4.2 建议
4.2.1 优化场地器材,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建议学校应加大体育运动场地及相关体育锻炼所需的器材。其中,对于相关场地的功能加以优化、整合,通过一地多用等做法,实现体育运动场地功能的最大化。同时,体育教研组要对部分体育器材加以梳理,通过优化与创新等手段实现器材的多功能化,如对废旧篮球、足球、排球的二次加工使其成为标志物、投掷物、负重练习等相关器材,再如对篮球场、排球场通过增加辅助线、放置体操垫等增加场地功能多元化。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还需在锻炼氛围上下功夫,可以通过各类比赛、宣传海报或展板等增加校园内的锻炼氛围。学校通过大力宣扬体育文化,使初中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校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2.2 丰富竞赛活动,扶植兴趣小组
相关研究显示,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对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行为有着积极性的促进。为此,笔者建议学校立足学校实际丰富相关体育精神活动,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各班级及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热情,从而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的有效开展。除常规性的校运动会、三大球比赛之外,我们还可以增加集体性趣味比赛、校园单项体育运动吉尼斯比赛,等等。另外,各项体育运动兴趣小组的有序开展是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践中,通过运动项目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在其他学生找那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有效触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的积极性。
4.2.2 借信息化手段,做指导与沟通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及相关活动的正确方法等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仅仅依靠体育课上的教学也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以弥补。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博客、網站等,上传一些课外体育活动的文章、图片以及视频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进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平湖市广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