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架设数学中“奇”与“疑”的桥梁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k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火种。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质疑问难开始,从解疑人手的。因此,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质疑,使质疑成为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数学中如何引发“奇”产生“疑”呢?
  1、以趣引“奇”、因趣生“疑”、因奇生智,让学生学会提问
  “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参与意识就愈高,求知欲是参与的前提。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常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法”或通过“自学生疑”等激发“我要学”的愿望。如学习“通分”时,利用课件采用漫画形式的导入,用拟手法让2/3和5/7争吵。
  让学生在听、看他们的争吵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引发好奇,产生疑问:到底谁大?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产生探求数学问题的学习热情。
  又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课中,教师可大胆创设一个语文情境:语文中一些词句倒过来说仍然完整通顺,如开花——花开、我爱妈妈——妈妈爱我等。有些汉字倒过来仍是一个字如士——土,吴——吞等,在学生纷纷举例后,老师质疑: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跃跃欲试,产生极强的求知欲。
  2、以动引疑:让学生的头脑装满“问号”
  动手操作是主动学习的活动,它具体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请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有的与同学合作拼,有的与老师一起合作拼,有的独自拼,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大三角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再用课件演示各种拼法。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看老师拼,听老师讲摆效果要好得多,既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全作意识;又能让学生在拼、摆中产生疑问,激发思维,从而明白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还要“除以2”。从而达到理解知识的效果。
  又如: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后,我出示这样一题:一只羊被主人用3米长的绳子固定在一个长满青草的山坡上,小羊想:这么鲜嫩的青草,我一定要把山坡的青草全部吃光,想一想,小羊能全部吃光山坡上的青草吗?它最多可以多大范围的青草?事实证明,由于教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学生头脑中装着问号,从而展开热烈的讨论。
  3、以赛引疑。让学生主动提问
  比赛是小学生酷爱的活动,它能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欲与同学一比高低,希望得到同学的称贊,老师的微笑,是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比赛引发疑问,发现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从而获得新知,可谓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了。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老师设计如下算题:5÷8、26.37÷31、7÷3、58.5÷11,生学生分四大组进行计算比赛。学生在计算后发现有的商的小数位数是数的清的,有的小数位数是数不清的。还发现7÷3的商58.5÷11的商会重复出现。从而产生为什么会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叫什么?等等。
  又如:教学分数工程问题的时候,设计在学生列式计算,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例10,学生根据整数工程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地列出30÷(30÷10+30÷15)一(小时),当学生理解后,教师将题中长“30千米”这个条件先后换成45千米、60千米、90千米、900千米让学生比一比谁做得快。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感到奇怪、疑惑,为什么这段公路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最终答案都是6小时呢?从而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引发问题。
  总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乐于探究、注重培训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魅力,更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让每一节数学课都引得奇、引得活、引得巧,成功地架设“奇”与“疑”的桥梁。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乎着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日渐深入的今天,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所在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笔者针对这样的现状,研读相关文献,立足教学实践,提出了通过设计导学案,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策略。  【关键
期刊
新时期的教师要接受自我、超越自我,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坚持学科专业研修,做有精神的教师。但首先要接受自我。  可能有的教师会说:“难道还有人会拒绝接受自我吗?”如果我问:“你有自卑感吗?”你也许就不觉得奇怪了。的确,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所谓“自卑”,就是对自我某方面(或全部)的拒绝和不满,也就是说不愿意接受自我。对我们教师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许多内容极具德育功能。历史课堂作为讲授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就起到发挥传统文化德育功能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中有两个方面是比较适合对中学生进行德育功能教育的,一是“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二是“躬行实践”的道德精神。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功能;刚健精神;道德精神  传统,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的、前后相继的、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特定的思
期刊
在普通高中的普通班任教过的老师都知道,高三数学的总复习与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都知道,教学要因材施教。要上好普通高中的普通班的高三数学复习课,我们首先要清楚这些学生的以下特点。  (1)基础差能力低。普通班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低,不少同学甚至连小学初中的一些基本计算、解方程等都没有掌握好,这样的问题一直到高三都依然存在,这对他们学习和掌握好高中知识形
期刊
【摘要】巧借速度时间图像。通过实例,如:图像有助于问题形象化解决的,公式不适合求解的,研究对象为系统的传送带问题,过程比较复杂的启动问题,经过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巧借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呈现出清晰形象的运动过程,使问题直接得到解决,或简化。体现出速度一时间图像的精巧,提出巧借图像能避繁就简,巧借图像能出神入化,别有一番洞天。  【关键词】巧借图像;形象化;簡化;解决
期刊
【摘要】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的重难点之一,由于其综合性强,联系知识点广,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本文着重从一道题目人手,从不从角度分析并解决此类问题,介绍了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从而揭示了一些解题规律。  【关键词】参数;不等式;恒成立;一題多解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之家的建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但由于留守儿童之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难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谈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建立,旨在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基于我们对教学价值、学生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结构重组、教学过程的精心预想、教学环节的弹性控制、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四个方面,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动态推进;互动生成;教学内容;过程;环节;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预设性,常常使教师对教学过程本身关注不够,把教学过程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中小学围绕升学率这一指挥捧,很多人对语文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应试阶段。作文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显示出不良文风和写作弊端。中职学校已摆脱高考指挥棒,更应回归作文做人的理念。本文就如何把“感恩的心”融进中职作文教学,谈谈具体的作法。  【关键词】感恩;中职作文教学;作文做人  一直以来,中小学围绕升学率这一指挥捧,以分数论英雄,在“得作文者得天下”的今天,很多人对语文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二次函数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其应用。因为二次函数知识结构特殊,这是初中数学的难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學思想;数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