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说起抗美援朝,很多人会想起二十世纪六匕十年代那部著名的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网》,故事取材于朝鲜战场上的真实事迹,剧中那位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严伟才的原型,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第六〇六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20多年前,笔者曾对杨育才进行采访,了解到他传奇而平凡的一生。
奉命入朝鲜作战
杨育才是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人,1926年出生于贫苫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杨育才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在阎锡山部队的一个团部当传令兵。
1949年3月,杨育才被解放军俘虏,出身贫苦的他当即加入解放军。他作战勇敢,在战争问隙苦练军事技术,业余时间都在学习文化课。由于积极上进,1950年5月,杨育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底,杨育才所在部队奉命入朝鲜作战,当时杨育才是第二〇三师第六〇七网第一营第三连的普通战士。刚到朝鲜,由于地理环境不熟,第六〇七网决定成立侦察股作为先遣队,侦察地理地形和敌人动向,为大部队快速开进打开通道。侦察股股长赵士君命令测绘员吴文庆去军事素养最强的第一营第三连挑选6名侦察员,要求必须是中共党员、立过战功、英勇机智、副班长以上职务、久经战火考验的老战士。吴文庆一到,连长就叫来6名预选的侦察员。通过对这6名侦察员严格考核,吴文庆认为他们十分合格。临行前,连长又特地推荐杨育才,说杨育才的条件很好,最适合做侦察员,吴文庆于是让连长把杨育才叫来。
连长介绍说:杨育才身体健壮,臂力过人,善使机枪,单兵格斗功夫了得,能对刺五六个人,而且机智灵活,胆大心细,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符合担任侦察员的条件。当时,经过排里推荐,连里批准提升他当副班长,已上报营部备案,只是批文还没下来,他还没正式上任,“副班長以上职务”这一条件不符合,所以连里初选侦察员时就没有选他。
吴文庆听了介绍,又见杨育才身材魁梧,就高兴地说,既然连里已批准,完全符合条件,于是带上杨育才去网部报到。只身赴敌营抓“舌头”
1951年6月8日,第二〇三师师部命令第六〇七团侦察股股长赵士君、测绘员吴文庆带上杨育才等8名侦察员组成先遣队,侦察行军路线,选择徒步渡口,在被一条地图上没有标明的不知名河流挡住去路、一起研究渡河方案时,杨育才说:天色已晚,明天大部队就要到达这里,时问紧迫,来不及再在其他地方寻找渡河地点了。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一处水面平稳的地方,把背包带联结在一起,让会水的人先过河,把绳子拴在对岸树上,然后再带不会水的抓住绳子过河。大家认为可行,立即开始行动。从小就在家乡河里摸鱼捉鳖、水性比较好的杨育才拉住背包带绳头,第一个跳进激流中探路,后面3名侦察员陆续跳进水里,抓着杨育才的背包带过河。快接近岸边时,背包带突然断了,3名侦察员顺着水流被冲往下游,杨育才急忙跳进水罩,在下游几十米的地方把他们救起。经过一夜忙碌,第二天早上大部队到达河边时,他们已在3个能下水过河的地方留下标记,打下基桩,交给后续的联络站。
1951年9月,第六〇七团守卫金城地区500战略高地,网部侦察股担负侦察敌情、搜集情报、探路开道、保卫网指挥部的重要任务,杨育才带领一班打开一个通道,支援弹尽粮绝陷入绝境的友军,2次反击2座无名小山,夺回阵地,打退敌军1个连的包围进攻,坚持到最后胜利。
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后,网部侦察股扩充为3个排,第一排是3个排中担负最重要侦察战斗任务的尖刀排,而第一班又是第一排中的尖刀班,班长人选非常重要。杨育才是共产党员,作风顽强,军事素养过硬,入朝作战以来,多次只身赴敌营抓“舌头”、搞情报,立了几次大功,网部任命杨育才为侦察排第一班班长。
在金城战役打响前,网部为了解敌情,给侦察排下达抓“舌头”的任务。拂晓前,侦察排长率全排摸到敌阵地纵深一个溶洞里潜伏下来,准备等天黑伺机抓“舌头”。但到了下午,侦察排被敌人发现,敌人迅速包抄过来,情况万分危急,一旦被敌人堵在山洞里就有全排覆灭的危险。杨育才立即向排长建议,由他带领第一班冲出去,杀开一条血路,全排冲出山洞后,化整为零,四方冲杀,能冲出去几个算几个。
随着排长一声令下:“冲!”杨育才率领战士冲到洞口,猛力甩出一排手榴弹,杨育才抱起一挺机枪,率领3名机枪手向前、左、右3个方向一阵猛扫,全排战士一齐冲出洞向前猛杀猛冲,拼开一条血路,隐没在山林中。天黑时分,侦察员安全撤回我军阵地,全排无一人伤亡。
当晚,侦察排决定3个班分头行动,再去424高地完成抓“舌头”任务。杨育才率领一班由424高地山梁后侧悄悄摸到敌军阵地,不料被敌军哨兵发现,经过一番激战,杨育才带领战士抓住1个美军军官,押着他顺利撤回阵地。
奇袭白虎团
1953年6月8日,朝鲜战场上的交战双方终于达成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协定,向和平迈进决定性的一步。6月18日,南朝鲜的李承晚集网却扣压朝鲜人民军2.7万名战俘,企图破坏停战和谈。为配合停战谈判,促进和平早日实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领导经过共同研究,决定在金城前线发动一次夏季反击战。
杨育才所在的第六〇七网是金城战役的攻坚团,对面的守敌是李承晚的王牌军一人称“白虎网”的南朝鲜(今韩国)首都师第一网。首都师是李承晚军队中的精锐师网,而第一网又是首都师的“王牌团”,在三八线以北的襄阳阵地坚守战中,该网死守阵地一战成名,荣获“困防军主力”的美名,时任大韩民困总统李承晚亲白授给该团一面用彩色丝线绣制而成的“虎头旗”,该团从此得名“白虎团”。
志愿军准备在7月13H向李承晚军队阵地发起进攻,第二〇三师负责歼灭白虎团。白虎团配有机甲团的1个营、4个炮兵营和大量的纵深炮兵,还有航空兵支援,再加上美军的参战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该团以40余辆坦克、140余门火炮和近两年修成的工事,构成坚同的防御体系。如果贸然对这样坚同且火力凶猛的阵地发动进攻,伤亡必然非常惨重。第二〇三师首长经过研究决定:第六〇七团为主攻网,侧翼的第六o九团副团长赵仁虎带领二营组成渗透迂回支队,从敌侧翼插入敌后,准备在总攻发起后切断敌人退路,消灭敌增援部队。由第六〇七网派1个侦察班,利用敌军兵种混杂、互相不熟悉、战况混乱的空子,采取化装袭击的手段,直捣敌人心脏,奇袭白虎团团部指挥中枢,以配合我主力部队全歼守敌。 这一重要任务完成结果的好坏,决定整个战役的胜败,杨育才担任侦察班班长。杨育才挑选10名智勇双全的侦察员,调来2名做翻译工作的朝鲜人民军联络员一一韩淡年和金大柱,组成13人的奇袭小分队。这一支小分队,日后也被称为“化袭班”。
杨育才化装成美军顾问,他身材魁梧,身高180cm,大鼻子,穿上美军军服,外面再披上雨衣,戴上美式钢盔,脚蹬大头皮鞋,乍一看还真像美军顾问;其他12名队员全部换上南朝鲜军队军装,装成护送美军顾问的李承晚伪军。每个队员都配备手枪、冲锋枪、手雷和手榴弹。
1953年7月13日21时,志愿军向敌军发起突然进攻。万炮齐鸣,仅20分钟内,就有1900多吨炮弹倾泻在敌人阵地上。志愿军3个突击集团向南朝鲜军队4个师60公里的防御阵地展开猛烈的正面攻击。志愿军西集团军在突破前沿阵地后,第一梯队各师组织的渗透迂回支队迅速向南朝鲜军纵深穿插前进。
杨育才率领的化袭班出发时问和金城战役的发起时问是同一时问,即7月13日21时。侦察员在主力部队炮火的掩护下快速越过敌炮火封锁的500米开阔地后,沿380高地西侧,通过铁丝网,绕过混合布雷区,顺利踏上直插二青洞的公路。随着越来越深入敌人的腹地,他们发现,狡猾的敌人警备异常严密,在前面没有重重岗哨。杨育才想:最好能逮住一个“舌头”,问出敌人的口令。
大约到三南里的时候,他们走上公路。借着敌人的照明弹,杨育才习惯性地回头观察侦察班的行进情况,看看队伍中是否有人掉队。他惊奇地发现队伍后面竟然多了一个人。杨育才悄悄命令身边的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淡年去查个究竟。韩淡年走到队伍后面,发现是个南朝鲜士兵。韩淡年趁他不注意,一把夺过他手中的枪。原来,这是南朝鲜军队的一个传令兵,他被志愿军强大的炮火吓破胆,为逃命溜出工事,逃跑时恰巧遇上化装成南朝鲜军的化袭班经过,他还以为是自己人撤退,就糊里糊涂地跟在化袭班后面往前跑。
韩淡年很快盘问出白虎网团部的情况,这个传令兵交代当晚敌军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朝鲜语“云”“雹”的意思)。
处理完俘虏后,化袭班行军至三南里以西小桥附近,遇到敌人的哨兵盘问。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金大柱大声用朝鲜语反问对方:“你是干什么的?”不等敌哨兵答话,韩淡年又从后面疾速赶来,边走边用朝鲜语骂:“瞎眼啦!老子是护送美国顾问回团部去的,误了事,要你的脑袋!”一顿训斥,吓得敌哨兵日瞪几呆,化袭班趁机大摇大摆地通过第一道岗哨。
化袭班在行进过程中发现有两名南朝鲜士兵走过来,这正是对照口令的好机会。杨育才让韩淡年先问敌人口令,敌军回答:“古伦姆。”韩淡年接着补上:“欧巴。”口令对上,化袭班与两名敌军游动哨擦肩而过。
两名敌军游动哨的回答證实俘虏交代的口令属实。化袭班凭着敌人的口令,又顺利通过敌军的第二道岗哨。
白虎团团部位于二青洞西南山谷内,四周全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小路纵贯整个山谷。14日凌晨1时50分,化袭班赶到距离白虎网团部2公里处时,突然前方传来车辆的轰鸣声。原来是首都师机甲团增援白虎网一线部队的车队,有六匕辆车停在通往白虎团网部的沟几上,恰好挡住化袭班前进的道路。为争取时问,杨育才果断地下达命令:“两人打一辆,趁着敌人混乱,冲过公路,到公路那边的白杨树下集合。”说完,杨育才带领战士向敌军车队发起突然袭击,趁着敌军一片混乱,迅速冲过公路。
凌晨2时40分,化袭班捅至白虎团团部所在铁丝网外围,发现该网部是巾铁丝网围起来的,门前停着大小30多辆车,中问有3排木房子,对面山沟左侧是警卫排,木板房里有一问大房子是会议窒,里面灯火通明。借着灯光,杨育才发现会议室里一些敌军军官正围着沙盘在研究作战方案。原来,志愿军向敌军发起突然炮击后,白虎团部署在一线的3个营遭到猛烈攻击,敌师师长就命令机甲团团长陆根珠率领1个营火速增援白虎网。当时,白虎团团长崔喜寅正与赶到此地的机甲团团长陆根珠、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以及其他一些军官在商量增援一线部队的对策。
杨育才把化袭班分成4个战斗小组,从4个不同方位向敌人猛烈开火。第一小组负责歼灭敌军警卫排,第二小组负责歼灭敌军炮兵指挥部,杨育才带领第三小组负责歼灭会议窒里的敌人,第四小组负责歼灭混乱的敌军并摧毁敌军汽车,支援第二、第_三小组战斗。各小组分头进攻,以打警卫排的枪声为行动信号。
“哒哒哒!”第一小组首先向警卫排发起攻击,听到枪声,杨育才大喊:“狠狠打!”顿时,子弹、手榴弹向哨兵、汽车、木板房飞去。杨育才带领2名战士堵住会议窒门口,往会议窒里投进几颗手榴弹,随着两声巨响,顿时灯灭屋塌。在手榴弹爆炸瞬间,杨育才等3人迅速冲进窒内,端着冲锋枪一阵猛烈扫射,正在开会的敌军军官根本没有想到会被直捣团部,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急忙跳窗逃窜,但又遭到埋伏在外面的化袭班战士的一阵扫射。
第一小组迅速将毫无防备的敌警卫排大部分歼灭。第二小组战士在炸毁敌人的炮兵指挥部后,随即与杨育才等人汇合,对混乱的敌军进行围歼。敌机甲团团长陆根珠当场被击毙,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人被俘虏。白虎团的那面白色虎头的军旗也被化袭班缴获。接着,化袭班又炸掉附近的油库、弹药库,把白虎团团部搅得天翻地覆。
团部一垮,整个白虎团全线崩溃。敌师副师长林益淳在逃出白虎团团部后被我另一支侦察化袭班俘获,成为志愿军俘获的最高级别的南朝鲜军队军官。14日中午,敌师残兵败将撤到后方。一夜之间,他们负责死守的10公里宽、纵深8公里的防线丧失殆尽。而令人惊奇的是,杨育才的化袭班13人只有1人受轻伤。
在奇袭白虎团战斗中,化袭班究竟消灭了多少敌人?不同资料关于歼敌的具体数字有些出入。《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5日第二版刊发的《永远的丰碑一一英雄侦察员杨育才》一文,援引新华社的报道称,“仅用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也有不少资料写化袭班消灭的敌人总数是223人。 山东省退休干部孙戈力曾是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政治部文化干事,他写过一篇文章《单等冲锋号角响,尖刀直插敌胸膛一一陪同战斗英雄杨育才作报告》,发表在2017年第9期《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杂志上。文章回忆杨育才在报告中称此战共击毙敌人214人,俘虏敌人19名;缴获白虎团团旗一面,吉普车27辆、卡车10辆、火炮一门、各种枪支76支、各种电台总机11部、步谈机和电话机110部。
京剧《奇袭白虎团》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掉队并跟在侦察化袭班后面的那名敌军传令兵被抓获并审问出口令后,侦察员把他捆起来堵住嘴关到山洞里。在一些有关介绍杨育才的资料中也都说这名俘虏被战士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隐蔽在草丛中。杨育才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把俘虏捆起来塞住嘴在草丛中隐蔽起来,这在战场上其实是不可能的。杨育才说:在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任何一个细节处置不当,都会使战斗结局发生逆转,造成不町挽回的损失,这个俘虏一旦逃脱或者被其他敌军发现,说出化袭班的情况,整个奇袭计划将功亏一篑。
战争的残酷性由此可见一斑。
这次传奇般的特种作战行动打乱了白虎团的指挥体系,有力地配合大部队作战,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14天后, 即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李承晚政府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奇袭白虎团成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极为精彩的一仗。这一仗,创立我军出其不意、深入虎穴、以少胜多的特殊战例,在政治、军事领域都产生重大影响。
为表彰杨育才及所率侦察班,中困人民志愿军给杨育才记特等功,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1953年10月,杨育才被授予“中困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12月15日,杨育才被朝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围旗勋章。1955年4月,第六十八军撤军回国。从朝鲜凯旋后,杨育才光荣出席全军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杨育才的金星奖章和一级困旗勋章后来作为一级文物珍品被收藏在中困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中困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成为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战斗事迹
被编成革命样板戏
根据杨育才率领化袭班奇袭白虎网的事迹,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文化工事土程远写成2万多字的报告文学,以《奇袭》为题在《解放军报》上发表,后修改成6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奇袭白虎团》,由人民出版礼出版单行本。再后来,王程远应约把《奇袭白虎团》改编成电影剧本。
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赴朝慰问演出时得知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团部的事迹,就将其改编成京剧《奇袭白虎团》,在战场上为志愿军战士演出。1959年,志愿军京剧团回国后,原班人马转业组建山东省京剧团。1963年10月,为了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大会,团里专门组织一个创作班子对该戏重新加工。1964年6月,《奇袭白虎团》赴京正式演出。首场演出时,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郜观看,给予高度评价,并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1964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观看《奇袭白虎团》,亲切接见剧组人员,并以“声情并茂”来评价这台戏。在观看《奇袭白虎团》时,毛泽东听说《奇袭白虎团》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就问陪同观看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人还在不在,任什么职务?”肖华不知实情,只能如实回答:“不大清楚。”
当天深夜,肖华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打电话,向他了解杨育才的情况。楊得志立即责成手下急办。
当时第二〇三师驻军江苏徐州,杨育才任师侦察连副连长,带领战士在江苏沛县的微山湖畔生产基地边生产边训练。第二〇三师政治部派下事刘瑞年、吕连澄等去调查了解杨育才的情况。时值深秋,年近40岁的杨育才正带领比他小20来岁的战士在刺骨的湖水中苦练武装泅渡。他当了10多年的连级下部,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年过年时都到士兵食堂去帮厨,和战士共度节日。生产基地距徐州师部55公里,每次到师部开会,只要时间许可,他总是徒步往返,借此锻炼保持行军能力。
1969年,杨育才升任济南军区原陆军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副师长。
杨育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5年10月,他奉命以中朝友好代表网网长的身份率团出访朝鲜。
共产党人的风采
作为一名战功卓著的英雄,杨育才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以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风采。
杨育才的妻子李天姿比他小9岁,算是杨育才的“粉丝”。抗美援朝时期,全团各地掀起给“最可爱的人”写慰问信的热潮,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李天姿给杨育才写信,杨育才给她回信,两人成了笔友。1953年,杨育才立功后在国庆前获得回围观礼的殊荣,临行前,战友们叫他回国后顺便去会会李天姿。后来,杨育才和李天姿结为伉俪。
1955年,杨育才随第六十八军调防来到江苏徐州。1983年,杨育才离休,在济南安度晚年。作为战斗英雄,他常参加济南军区一些大的活动。他还先后担任30多所学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名誉校长、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经常到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传统教育作报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育下一代;被全国、山东省、济南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987年,杨育才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98年,杨育才荣获“全困老有所为奉献奖”,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休下部”称号,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作为传奇英雄,杨育才很少向子女提起自己的当年勇。杨育才去世后,家人在他的遗物中发现大量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他和战友同金日成合拍的。
杨育才的大女儿杨军15岁时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两年后入伍,靠自己努力入党,考上护校,毕业后分配在安徽省蚌埠某医院,后随部队调往山东青岛;二女儿杨华、儿子杨波和三女儿杨红退伍时,杨育才都没有帮安排工作,后来杨波还下了岗。杨育才有个侄孙想当兵,求杨育才去武装部说情,杨育才却告诉他:“想当兵是好事,但不能让我打招呼,当人情兵没出息,你得按正常渠道去应征,接受祖围的挑选。”杨育才家里18个侄儿侄女侄孙,没有一个因他的关系被安排工作的。杨育才的妻子李天姿在接受采访时说,家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沾过杨育才的光。“老杨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前途自己奔,将来奔得好说明有能力,奔得不好也怨不着别人,只能说明自己不行!”
1993年3月,杨育才的小女儿杨辉由于表现突出被推荐报考军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李天姿想让女儿留在身边,就劝杨育才找有关部门说说,把女儿分配到驻济南的部队。杨育才当时是济南军区资格最老的副师职干部,但他却让李天姿转告女儿:“不是不想给你们说情,而是我每次想到在战场上倒下的战友,心中就不是滋味。向组织伸手,心中有愧啊!”说服杨辉服从组织分配。
1991年10月10日,杨育才带着老伴李天姿和小女儿杨辉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陕西勉县探亲。他婉言谢绝当地领导为他安排的小车接送,全家三几坐一辆小面的回杨家山,路过千户崖时,车上不去,65岁的杨育才下车同大家一起用手把车推上去。在家乡逗留的10多天里,他走访亲友乡邻,询问生活、生产情况,鼓励乡亲们勤劳致富,一再告诫侄儿们不要浪费粮食,剩下的饭菜不倒掉,第二天热着吃,这种精神使侄儿全家和乡邻深受感动。
1999年5月26日, 这位传奇英雄平静地离开了,享年74岁。5月3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隆重的杨育才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敬献花圈,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并题挽联: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
奉命入朝鲜作战
杨育才是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人,1926年出生于贫苫的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杨育才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在阎锡山部队的一个团部当传令兵。
1949年3月,杨育才被解放军俘虏,出身贫苦的他当即加入解放军。他作战勇敢,在战争问隙苦练军事技术,业余时间都在学习文化课。由于积极上进,1950年5月,杨育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底,杨育才所在部队奉命入朝鲜作战,当时杨育才是第二〇三师第六〇七网第一营第三连的普通战士。刚到朝鲜,由于地理环境不熟,第六〇七网决定成立侦察股作为先遣队,侦察地理地形和敌人动向,为大部队快速开进打开通道。侦察股股长赵士君命令测绘员吴文庆去军事素养最强的第一营第三连挑选6名侦察员,要求必须是中共党员、立过战功、英勇机智、副班长以上职务、久经战火考验的老战士。吴文庆一到,连长就叫来6名预选的侦察员。通过对这6名侦察员严格考核,吴文庆认为他们十分合格。临行前,连长又特地推荐杨育才,说杨育才的条件很好,最适合做侦察员,吴文庆于是让连长把杨育才叫来。
连长介绍说:杨育才身体健壮,臂力过人,善使机枪,单兵格斗功夫了得,能对刺五六个人,而且机智灵活,胆大心细,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符合担任侦察员的条件。当时,经过排里推荐,连里批准提升他当副班长,已上报营部备案,只是批文还没下来,他还没正式上任,“副班長以上职务”这一条件不符合,所以连里初选侦察员时就没有选他。
吴文庆听了介绍,又见杨育才身材魁梧,就高兴地说,既然连里已批准,完全符合条件,于是带上杨育才去网部报到。只身赴敌营抓“舌头”
1951年6月8日,第二〇三师师部命令第六〇七团侦察股股长赵士君、测绘员吴文庆带上杨育才等8名侦察员组成先遣队,侦察行军路线,选择徒步渡口,在被一条地图上没有标明的不知名河流挡住去路、一起研究渡河方案时,杨育才说:天色已晚,明天大部队就要到达这里,时问紧迫,来不及再在其他地方寻找渡河地点了。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一处水面平稳的地方,把背包带联结在一起,让会水的人先过河,把绳子拴在对岸树上,然后再带不会水的抓住绳子过河。大家认为可行,立即开始行动。从小就在家乡河里摸鱼捉鳖、水性比较好的杨育才拉住背包带绳头,第一个跳进激流中探路,后面3名侦察员陆续跳进水里,抓着杨育才的背包带过河。快接近岸边时,背包带突然断了,3名侦察员顺着水流被冲往下游,杨育才急忙跳进水罩,在下游几十米的地方把他们救起。经过一夜忙碌,第二天早上大部队到达河边时,他们已在3个能下水过河的地方留下标记,打下基桩,交给后续的联络站。
1951年9月,第六〇七团守卫金城地区500战略高地,网部侦察股担负侦察敌情、搜集情报、探路开道、保卫网指挥部的重要任务,杨育才带领一班打开一个通道,支援弹尽粮绝陷入绝境的友军,2次反击2座无名小山,夺回阵地,打退敌军1个连的包围进攻,坚持到最后胜利。
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后,网部侦察股扩充为3个排,第一排是3个排中担负最重要侦察战斗任务的尖刀排,而第一班又是第一排中的尖刀班,班长人选非常重要。杨育才是共产党员,作风顽强,军事素养过硬,入朝作战以来,多次只身赴敌营抓“舌头”、搞情报,立了几次大功,网部任命杨育才为侦察排第一班班长。
在金城战役打响前,网部为了解敌情,给侦察排下达抓“舌头”的任务。拂晓前,侦察排长率全排摸到敌阵地纵深一个溶洞里潜伏下来,准备等天黑伺机抓“舌头”。但到了下午,侦察排被敌人发现,敌人迅速包抄过来,情况万分危急,一旦被敌人堵在山洞里就有全排覆灭的危险。杨育才立即向排长建议,由他带领第一班冲出去,杀开一条血路,全排冲出山洞后,化整为零,四方冲杀,能冲出去几个算几个。
随着排长一声令下:“冲!”杨育才率领战士冲到洞口,猛力甩出一排手榴弹,杨育才抱起一挺机枪,率领3名机枪手向前、左、右3个方向一阵猛扫,全排战士一齐冲出洞向前猛杀猛冲,拼开一条血路,隐没在山林中。天黑时分,侦察员安全撤回我军阵地,全排无一人伤亡。
当晚,侦察排决定3个班分头行动,再去424高地完成抓“舌头”任务。杨育才率领一班由424高地山梁后侧悄悄摸到敌军阵地,不料被敌军哨兵发现,经过一番激战,杨育才带领战士抓住1个美军军官,押着他顺利撤回阵地。
奇袭白虎团
1953年6月8日,朝鲜战场上的交战双方终于达成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协定,向和平迈进决定性的一步。6月18日,南朝鲜的李承晚集网却扣压朝鲜人民军2.7万名战俘,企图破坏停战和谈。为配合停战谈判,促进和平早日实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领导经过共同研究,决定在金城前线发动一次夏季反击战。
杨育才所在的第六〇七网是金城战役的攻坚团,对面的守敌是李承晚的王牌军一人称“白虎网”的南朝鲜(今韩国)首都师第一网。首都师是李承晚军队中的精锐师网,而第一网又是首都师的“王牌团”,在三八线以北的襄阳阵地坚守战中,该网死守阵地一战成名,荣获“困防军主力”的美名,时任大韩民困总统李承晚亲白授给该团一面用彩色丝线绣制而成的“虎头旗”,该团从此得名“白虎团”。
志愿军准备在7月13H向李承晚军队阵地发起进攻,第二〇三师负责歼灭白虎团。白虎团配有机甲团的1个营、4个炮兵营和大量的纵深炮兵,还有航空兵支援,再加上美军的参战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该团以40余辆坦克、140余门火炮和近两年修成的工事,构成坚同的防御体系。如果贸然对这样坚同且火力凶猛的阵地发动进攻,伤亡必然非常惨重。第二〇三师首长经过研究决定:第六〇七团为主攻网,侧翼的第六o九团副团长赵仁虎带领二营组成渗透迂回支队,从敌侧翼插入敌后,准备在总攻发起后切断敌人退路,消灭敌增援部队。由第六〇七网派1个侦察班,利用敌军兵种混杂、互相不熟悉、战况混乱的空子,采取化装袭击的手段,直捣敌人心脏,奇袭白虎团团部指挥中枢,以配合我主力部队全歼守敌。 这一重要任务完成结果的好坏,决定整个战役的胜败,杨育才担任侦察班班长。杨育才挑选10名智勇双全的侦察员,调来2名做翻译工作的朝鲜人民军联络员一一韩淡年和金大柱,组成13人的奇袭小分队。这一支小分队,日后也被称为“化袭班”。
杨育才化装成美军顾问,他身材魁梧,身高180cm,大鼻子,穿上美军军服,外面再披上雨衣,戴上美式钢盔,脚蹬大头皮鞋,乍一看还真像美军顾问;其他12名队员全部换上南朝鲜军队军装,装成护送美军顾问的李承晚伪军。每个队员都配备手枪、冲锋枪、手雷和手榴弹。
1953年7月13日21时,志愿军向敌军发起突然进攻。万炮齐鸣,仅20分钟内,就有1900多吨炮弹倾泻在敌人阵地上。志愿军3个突击集团向南朝鲜军队4个师60公里的防御阵地展开猛烈的正面攻击。志愿军西集团军在突破前沿阵地后,第一梯队各师组织的渗透迂回支队迅速向南朝鲜军纵深穿插前进。
杨育才率领的化袭班出发时问和金城战役的发起时问是同一时问,即7月13日21时。侦察员在主力部队炮火的掩护下快速越过敌炮火封锁的500米开阔地后,沿380高地西侧,通过铁丝网,绕过混合布雷区,顺利踏上直插二青洞的公路。随着越来越深入敌人的腹地,他们发现,狡猾的敌人警备异常严密,在前面没有重重岗哨。杨育才想:最好能逮住一个“舌头”,问出敌人的口令。
大约到三南里的时候,他们走上公路。借着敌人的照明弹,杨育才习惯性地回头观察侦察班的行进情况,看看队伍中是否有人掉队。他惊奇地发现队伍后面竟然多了一个人。杨育才悄悄命令身边的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淡年去查个究竟。韩淡年走到队伍后面,发现是个南朝鲜士兵。韩淡年趁他不注意,一把夺过他手中的枪。原来,这是南朝鲜军队的一个传令兵,他被志愿军强大的炮火吓破胆,为逃命溜出工事,逃跑时恰巧遇上化装成南朝鲜军的化袭班经过,他还以为是自己人撤退,就糊里糊涂地跟在化袭班后面往前跑。
韩淡年很快盘问出白虎网团部的情况,这个传令兵交代当晚敌军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朝鲜语“云”“雹”的意思)。
处理完俘虏后,化袭班行军至三南里以西小桥附近,遇到敌人的哨兵盘问。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金大柱大声用朝鲜语反问对方:“你是干什么的?”不等敌哨兵答话,韩淡年又从后面疾速赶来,边走边用朝鲜语骂:“瞎眼啦!老子是护送美国顾问回团部去的,误了事,要你的脑袋!”一顿训斥,吓得敌哨兵日瞪几呆,化袭班趁机大摇大摆地通过第一道岗哨。
化袭班在行进过程中发现有两名南朝鲜士兵走过来,这正是对照口令的好机会。杨育才让韩淡年先问敌人口令,敌军回答:“古伦姆。”韩淡年接着补上:“欧巴。”口令对上,化袭班与两名敌军游动哨擦肩而过。
两名敌军游动哨的回答證实俘虏交代的口令属实。化袭班凭着敌人的口令,又顺利通过敌军的第二道岗哨。
白虎团团部位于二青洞西南山谷内,四周全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小路纵贯整个山谷。14日凌晨1时50分,化袭班赶到距离白虎网团部2公里处时,突然前方传来车辆的轰鸣声。原来是首都师机甲团增援白虎网一线部队的车队,有六匕辆车停在通往白虎团网部的沟几上,恰好挡住化袭班前进的道路。为争取时问,杨育才果断地下达命令:“两人打一辆,趁着敌人混乱,冲过公路,到公路那边的白杨树下集合。”说完,杨育才带领战士向敌军车队发起突然袭击,趁着敌军一片混乱,迅速冲过公路。
凌晨2时40分,化袭班捅至白虎团团部所在铁丝网外围,发现该网部是巾铁丝网围起来的,门前停着大小30多辆车,中问有3排木房子,对面山沟左侧是警卫排,木板房里有一问大房子是会议窒,里面灯火通明。借着灯光,杨育才发现会议室里一些敌军军官正围着沙盘在研究作战方案。原来,志愿军向敌军发起突然炮击后,白虎团部署在一线的3个营遭到猛烈攻击,敌师师长就命令机甲团团长陆根珠率领1个营火速增援白虎网。当时,白虎团团长崔喜寅正与赶到此地的机甲团团长陆根珠、首都师副师长林益淳以及其他一些军官在商量增援一线部队的对策。
杨育才把化袭班分成4个战斗小组,从4个不同方位向敌人猛烈开火。第一小组负责歼灭敌军警卫排,第二小组负责歼灭敌军炮兵指挥部,杨育才带领第三小组负责歼灭会议窒里的敌人,第四小组负责歼灭混乱的敌军并摧毁敌军汽车,支援第二、第_三小组战斗。各小组分头进攻,以打警卫排的枪声为行动信号。
“哒哒哒!”第一小组首先向警卫排发起攻击,听到枪声,杨育才大喊:“狠狠打!”顿时,子弹、手榴弹向哨兵、汽车、木板房飞去。杨育才带领2名战士堵住会议窒门口,往会议窒里投进几颗手榴弹,随着两声巨响,顿时灯灭屋塌。在手榴弹爆炸瞬间,杨育才等3人迅速冲进窒内,端着冲锋枪一阵猛烈扫射,正在开会的敌军军官根本没有想到会被直捣团部,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急忙跳窗逃窜,但又遭到埋伏在外面的化袭班战士的一阵扫射。
第一小组迅速将毫无防备的敌警卫排大部分歼灭。第二小组战士在炸毁敌人的炮兵指挥部后,随即与杨育才等人汇合,对混乱的敌军进行围歼。敌机甲团团长陆根珠当场被击毙,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人被俘虏。白虎团的那面白色虎头的军旗也被化袭班缴获。接着,化袭班又炸掉附近的油库、弹药库,把白虎团团部搅得天翻地覆。
团部一垮,整个白虎团全线崩溃。敌师副师长林益淳在逃出白虎团团部后被我另一支侦察化袭班俘获,成为志愿军俘获的最高级别的南朝鲜军队军官。14日中午,敌师残兵败将撤到后方。一夜之间,他们负责死守的10公里宽、纵深8公里的防线丧失殆尽。而令人惊奇的是,杨育才的化袭班13人只有1人受轻伤。
在奇袭白虎团战斗中,化袭班究竟消灭了多少敌人?不同资料关于歼敌的具体数字有些出入。《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5日第二版刊发的《永远的丰碑一一英雄侦察员杨育才》一文,援引新华社的报道称,“仅用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也有不少资料写化袭班消灭的敌人总数是223人。 山东省退休干部孙戈力曾是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政治部文化干事,他写过一篇文章《单等冲锋号角响,尖刀直插敌胸膛一一陪同战斗英雄杨育才作报告》,发表在2017年第9期《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杂志上。文章回忆杨育才在报告中称此战共击毙敌人214人,俘虏敌人19名;缴获白虎团团旗一面,吉普车27辆、卡车10辆、火炮一门、各种枪支76支、各种电台总机11部、步谈机和电话机110部。
京剧《奇袭白虎团》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掉队并跟在侦察化袭班后面的那名敌军传令兵被抓获并审问出口令后,侦察员把他捆起来堵住嘴关到山洞里。在一些有关介绍杨育才的资料中也都说这名俘虏被战士捆起来,嘴里塞上毛巾隐蔽在草丛中。杨育才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把俘虏捆起来塞住嘴在草丛中隐蔽起来,这在战场上其实是不可能的。杨育才说:在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任何一个细节处置不当,都会使战斗结局发生逆转,造成不町挽回的损失,这个俘虏一旦逃脱或者被其他敌军发现,说出化袭班的情况,整个奇袭计划将功亏一篑。
战争的残酷性由此可见一斑。
这次传奇般的特种作战行动打乱了白虎团的指挥体系,有力地配合大部队作战,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14天后, 即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李承晚政府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奇袭白虎团成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极为精彩的一仗。这一仗,创立我军出其不意、深入虎穴、以少胜多的特殊战例,在政治、军事领域都产生重大影响。
为表彰杨育才及所率侦察班,中困人民志愿军给杨育才记特等功,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获特等功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1953年10月,杨育才被授予“中困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12月15日,杨育才被朝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围旗勋章。1955年4月,第六十八军撤军回国。从朝鲜凯旋后,杨育才光荣出席全军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杨育才的金星奖章和一级困旗勋章后来作为一级文物珍品被收藏在中困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中困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成为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
战斗事迹
被编成革命样板戏
根据杨育才率领化袭班奇袭白虎网的事迹,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文化工事土程远写成2万多字的报告文学,以《奇袭》为题在《解放军报》上发表,后修改成6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奇袭白虎团》,由人民出版礼出版单行本。再后来,王程远应约把《奇袭白虎团》改编成电影剧本。
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赴朝慰问演出时得知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团部的事迹,就将其改编成京剧《奇袭白虎团》,在战场上为志愿军战士演出。1959年,志愿军京剧团回国后,原班人马转业组建山东省京剧团。1963年10月,为了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大会,团里专门组织一个创作班子对该戏重新加工。1964年6月,《奇袭白虎团》赴京正式演出。首场演出时,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郜观看,给予高度评价,并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1964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观看《奇袭白虎团》,亲切接见剧组人员,并以“声情并茂”来评价这台戏。在观看《奇袭白虎团》时,毛泽东听说《奇袭白虎团》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就问陪同观看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人还在不在,任什么职务?”肖华不知实情,只能如实回答:“不大清楚。”
当天深夜,肖华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打电话,向他了解杨育才的情况。楊得志立即责成手下急办。
当时第二〇三师驻军江苏徐州,杨育才任师侦察连副连长,带领战士在江苏沛县的微山湖畔生产基地边生产边训练。第二〇三师政治部派下事刘瑞年、吕连澄等去调查了解杨育才的情况。时值深秋,年近40岁的杨育才正带领比他小20来岁的战士在刺骨的湖水中苦练武装泅渡。他当了10多年的连级下部,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年过年时都到士兵食堂去帮厨,和战士共度节日。生产基地距徐州师部55公里,每次到师部开会,只要时间许可,他总是徒步往返,借此锻炼保持行军能力。
1969年,杨育才升任济南军区原陆军第六十八军第二〇三师副师长。
杨育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5年10月,他奉命以中朝友好代表网网长的身份率团出访朝鲜。
共产党人的风采
作为一名战功卓著的英雄,杨育才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以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风采。
杨育才的妻子李天姿比他小9岁,算是杨育才的“粉丝”。抗美援朝时期,全团各地掀起给“最可爱的人”写慰问信的热潮,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李天姿给杨育才写信,杨育才给她回信,两人成了笔友。1953年,杨育才立功后在国庆前获得回围观礼的殊荣,临行前,战友们叫他回国后顺便去会会李天姿。后来,杨育才和李天姿结为伉俪。
1955年,杨育才随第六十八军调防来到江苏徐州。1983年,杨育才离休,在济南安度晚年。作为战斗英雄,他常参加济南军区一些大的活动。他还先后担任30多所学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名誉校长、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经常到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传统教育作报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育下一代;被全国、山东省、济南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987年,杨育才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98年,杨育才荣获“全困老有所为奉献奖”,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休下部”称号,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
作为传奇英雄,杨育才很少向子女提起自己的当年勇。杨育才去世后,家人在他的遗物中发现大量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他和战友同金日成合拍的。
杨育才的大女儿杨军15岁时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两年后入伍,靠自己努力入党,考上护校,毕业后分配在安徽省蚌埠某医院,后随部队调往山东青岛;二女儿杨华、儿子杨波和三女儿杨红退伍时,杨育才都没有帮安排工作,后来杨波还下了岗。杨育才有个侄孙想当兵,求杨育才去武装部说情,杨育才却告诉他:“想当兵是好事,但不能让我打招呼,当人情兵没出息,你得按正常渠道去应征,接受祖围的挑选。”杨育才家里18个侄儿侄女侄孙,没有一个因他的关系被安排工作的。杨育才的妻子李天姿在接受采访时说,家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沾过杨育才的光。“老杨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前途自己奔,将来奔得好说明有能力,奔得不好也怨不着别人,只能说明自己不行!”
1993年3月,杨育才的小女儿杨辉由于表现突出被推荐报考军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李天姿想让女儿留在身边,就劝杨育才找有关部门说说,把女儿分配到驻济南的部队。杨育才当时是济南军区资格最老的副师职干部,但他却让李天姿转告女儿:“不是不想给你们说情,而是我每次想到在战场上倒下的战友,心中就不是滋味。向组织伸手,心中有愧啊!”说服杨辉服从组织分配。
1991年10月10日,杨育才带着老伴李天姿和小女儿杨辉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陕西勉县探亲。他婉言谢绝当地领导为他安排的小车接送,全家三几坐一辆小面的回杨家山,路过千户崖时,车上不去,65岁的杨育才下车同大家一起用手把车推上去。在家乡逗留的10多天里,他走访亲友乡邻,询问生活、生产情况,鼓励乡亲们勤劳致富,一再告诫侄儿们不要浪费粮食,剩下的饭菜不倒掉,第二天热着吃,这种精神使侄儿全家和乡邻深受感动。
1999年5月26日, 这位传奇英雄平静地离开了,享年74岁。5月3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隆重的杨育才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敬献花圈,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并题挽联: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