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教育观念强调,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教育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学校、教师应该认识并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各有其特点,都能进步,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公正就成为学校及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现实教育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
一、按分数分班,就极不公平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领导认为,把分数高的编为一班,分数低的编入另一班,考上高中或大学的人数一定多。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初、高中,特别是初中,一般都习惯一级一级按分数分班,或是按上学期期末的考分,或是按开学之初组织考试评出的分数分为“尖子班”、“中班”和“慢班”,即好、中、后进班。姑且不说一次考试能否准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而是这样做,把学生当作了单纯读书考试升学的工具。“尖子班”享受很多特权,先是教师配备上,学校在各科都安排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岗该班的课程。补课、加班加点,不一而足。学生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真正成了一幅漫画《幼芽兮》的逼真写照。没有了童年的爱好,没有了童年的欢乐。到后来,个别学生还成了高分低能的“动物人”。再是在资源等方面的配置上,优先考虑“尖子班”。“慢班”即后进班,由于没有升学的期望,学校领导不重视,只按部就班的进行一般管理,在“慢班”任教的教师,没有积极性,上课很松散。学生被分入“慢班”,认为“此生休矣”!遂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学习,于是三五成群的逃学。网吧成了他们的好去处,成了他们的天堂。更有甚者,走到社会,成为祸害。学生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没能考入“尖子班”,也泄了气。不管孩子的学业了。从此放任自由。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教师与不同学生的互动存在差异
由于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支配地位,使许多教师在交往中带有更多的主观性。据笔者观察发现,教师对学习成绩好、在班级担任职务的、家庭背景好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互动频率,而对其他学生,则极少互动。在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互动时,教师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方式,并表现出很大的耐心;在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互动时,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方式,并且较少给这些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问上,教师常常鼓励考试分数高的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提出较难的问题时,会给这些学生较长的时间,并且努力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回答。而对成绩后进的学生,则不屑一顾,或表现出不耐烦。结果,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后进的更后进。
三、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同一行为的评价不同
在教学中,教师对某个学生有好感后,就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即使有缺点也会轻易的原谅;而对印象不太好的学生总认为其毛病多多,得了好成绩会认为一定是作了弊或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
四、部分学生享受“特权”
在“尖子班”中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受到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特别优待,不用自己排队买饭票,不用自己排队打水洗澡,等等不一而足,自有班主任利用关系很容易搞妥。编排座位是一个焦点问题,班主任老师总是把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社会地位较高和与自己有特殊社会关系的学生安排在靠近讲台的位置,而把那些成绩较后进和教师认为调皮捣蛋的学生安排在后排。座位就成了地位和身份的标志,歧视倾向非常明显。
此外,诸如在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的评选等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因考试加分等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或有些项目,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有关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就私下定了。这样就严重的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要解决以上种种弊端,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构建教育教学公平,学校及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正视差异,一视同仁
学校是教育机关,是培养人的神圣的地方,学校和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教育一开始以及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持民主和尊重的态度,对出身、性别、智力、相貌、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首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坚决杜绝学校分“尖子班”、“慢班”,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不要按中考的分数排学校的名次;学校要坚定的执行上级的要求,即不要分“好班”与“慢班”,使同一个班里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要努力建成良好的班风,使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好恶和私利作标准。
不过,一视同仁不能机械的理解和施行,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视学生的差异,针对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2、体谅和宽容
前文说师生平等,并不是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看作像教师一样的成人,作为未成年人,许多方面和教师是不一样的,他们正处在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其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予以宽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成为好朋友,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
3、让学生有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也就是都是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承认这种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多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能文能武,有极高的道德品质修养和学识修养。
总之,学校教师要尊重学生,就必须克服偏见,公平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处理好学校、教师个人的需要和学生需要之间的关系。教师不是神,也有自己的需要,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理性的控制自己的需要,充分考虑、关注、尊重学生的需要,平等对待一切孩子。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教师对学生的爱,非完全是一个情感的范畴,而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他人需要的充分认识、承认、接受、尊重的基础上的,是理性和情感的统一。
要使全体教师都能这样做,除了教师自身不断学习进取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组织教师培训、辅导,常抓不懈,绝不放松。
(作者单位:536017广西北海市南康镇初级中学)
一、按分数分班,就极不公平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领导认为,把分数高的编为一班,分数低的编入另一班,考上高中或大学的人数一定多。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初、高中,特别是初中,一般都习惯一级一级按分数分班,或是按上学期期末的考分,或是按开学之初组织考试评出的分数分为“尖子班”、“中班”和“慢班”,即好、中、后进班。姑且不说一次考试能否准确的评价每一位学生。而是这样做,把学生当作了单纯读书考试升学的工具。“尖子班”享受很多特权,先是教师配备上,学校在各科都安排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岗该班的课程。补课、加班加点,不一而足。学生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真正成了一幅漫画《幼芽兮》的逼真写照。没有了童年的爱好,没有了童年的欢乐。到后来,个别学生还成了高分低能的“动物人”。再是在资源等方面的配置上,优先考虑“尖子班”。“慢班”即后进班,由于没有升学的期望,学校领导不重视,只按部就班的进行一般管理,在“慢班”任教的教师,没有积极性,上课很松散。学生被分入“慢班”,认为“此生休矣”!遂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学习,于是三五成群的逃学。网吧成了他们的好去处,成了他们的天堂。更有甚者,走到社会,成为祸害。学生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没能考入“尖子班”,也泄了气。不管孩子的学业了。从此放任自由。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教师与不同学生的互动存在差异
由于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支配地位,使许多教师在交往中带有更多的主观性。据笔者观察发现,教师对学习成绩好、在班级担任职务的、家庭背景好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互动频率,而对其他学生,则极少互动。在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互动时,教师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方式,并表现出很大的耐心;在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互动时,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方式,并且较少给这些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问上,教师常常鼓励考试分数高的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提出较难的问题时,会给这些学生较长的时间,并且努力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回答。而对成绩后进的学生,则不屑一顾,或表现出不耐烦。结果,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后进的更后进。
三、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同一行为的评价不同
在教学中,教师对某个学生有好感后,就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即使有缺点也会轻易的原谅;而对印象不太好的学生总认为其毛病多多,得了好成绩会认为一定是作了弊或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
四、部分学生享受“特权”
在“尖子班”中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受到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特别优待,不用自己排队买饭票,不用自己排队打水洗澡,等等不一而足,自有班主任利用关系很容易搞妥。编排座位是一个焦点问题,班主任老师总是把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社会地位较高和与自己有特殊社会关系的学生安排在靠近讲台的位置,而把那些成绩较后进和教师认为调皮捣蛋的学生安排在后排。座位就成了地位和身份的标志,歧视倾向非常明显。
此外,诸如在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的评选等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因考试加分等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或有些项目,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有关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就私下定了。这样就严重的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要解决以上种种弊端,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构建教育教学公平,学校及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正视差异,一视同仁
学校是教育机关,是培养人的神圣的地方,学校和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教育一开始以及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持民主和尊重的态度,对出身、性别、智力、相貌、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首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坚决杜绝学校分“尖子班”、“慢班”,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不要按中考的分数排学校的名次;学校要坚定的执行上级的要求,即不要分“好班”与“慢班”,使同一个班里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要努力建成良好的班风,使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关心、爱护,无偏见,不偏袒,不以个人的好恶和私利作标准。
不过,一视同仁不能机械的理解和施行,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视学生的差异,针对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2、体谅和宽容
前文说师生平等,并不是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看作像教师一样的成人,作为未成年人,许多方面和教师是不一样的,他们正处在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其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予以宽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成为好朋友,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
3、让学生有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也就是都是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承认这种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多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能文能武,有极高的道德品质修养和学识修养。
总之,学校教师要尊重学生,就必须克服偏见,公平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处理好学校、教师个人的需要和学生需要之间的关系。教师不是神,也有自己的需要,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理性的控制自己的需要,充分考虑、关注、尊重学生的需要,平等对待一切孩子。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教师对学生的爱,非完全是一个情感的范畴,而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他人需要的充分认识、承认、接受、尊重的基础上的,是理性和情感的统一。
要使全体教师都能这样做,除了教师自身不断学习进取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组织教师培训、辅导,常抓不懈,绝不放松。
(作者单位:536017广西北海市南康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