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96年11月19日新疆和田西南喀喇昆仑山口发生了7.1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Ⅶ度。区内造成大面积的崩塌、滑坡。此次地震为主-余震型,主展发生后最大余震为5.2级。余震序列衰减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11月19日新疆和田西南喀喇昆仑山口发生了7.1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Ⅶ度。区内造成大面积的崩塌、滑坡。此次地震为主-余震型,主展发生后最大余震为5.2级。余震序列衰减较快,至1997年12月发生3.5级以上地震共有67次。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为此次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北西西,P轴方位N57°E,仰角10°,地震在北东向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左旋走滑破裂。此次地震发生在规模巨大的喀喇昆仑断裂带上,是喀喇昆仑断裂带近代新活动的表现。
其他文献
应用卫星遥感高分辨率ETM彩色合成影像和SPOT-4全色黑白影像,对四川省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工程场地及其外围地区进行地质构造的解译调查,其中重点对厂址区附近的锦屏山断层、青纳-民胜乡断层、沃底—干海子断层等断裂构造进行详细判读,并结合野外现场勘查和断层测年结果进行分析,初步认为,锦屏水电站及其周边地区活动断层的最晚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没有发现全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
在对地下流体单项前兆进行异常识别和效能评价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异常指数方法对新疆38项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较好地识别和提取地震短临前兆,还能对成组地震事件有所显示。
利用定点长水管倾斜仪、石英伸缩仪、金属摆倾斜仪、石英摆倾斜仪连续观测资料对特大远震引起的震时和震后形变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定点连续形变观测台网能记录到不同方位地震的震时脉冲信号,其持续时间半小时到4小时;同时还能记录到一些地震的阶跃信号。水平摆倾斜仪(金属摆、石英摆)观测值的震后效应表现为大幅漂移,持续时间几天到一个月。对由特大远震引起的形变观测变化图像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另外对震时
采用速率合成和趋势合成两种方法对云南定点形变倾斜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旨在提取形变准同步群体异常的信息,分析研究倾斜与强震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强震前1-2年形变场的群体异常信息较为显著,对云南地区强震的中期预测有一定的效能,倾斜南北向的观测变化结果对强震的反映优于东西向。
系统介绍了GRE VPN和L2TP VPN技术在新疆地震VPN网络中的实现及应用,以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用户跨网络安全通信为背景,通过构建VPN网络,实现远程安全介入局域网,提高了数据数据传输及远程维护的效率。
在新疆钻孔应变 18年的观测期间 ,发生了 6级以上强震 17组 (次 )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5次 ,8级以上地震 1次。钻孔应变资料在 6 4%强震前记录到了异常变化。其中属于天山和塔里木地块周边的 15例强震中 ,在 11例地震前钻孔应变资料出现了异常 ,占全部强震的 73%。利用钻孔应变资料正确预报的地震数仅 4例 ,占全部强震的 2 3% ,占天山及塔里木地块周边地震数的 2 6 %。
数字地电的原始观测数据文件类型特殊,转换后文件个数较多。根据不同类型数据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及需要保存电子观测日志和上传电子月报文件的特点和要求,利用Visual Basic6.0开
分析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省永登地震、1996年6月1日天祝地震和2000年6月6日景泰地震前,甘肃省中东部地区的连城、榆中、通渭温泉水汞、武山等水化测点的资料变化情况,发现这3次地震前几个测点均有较明显的变化,而且通渭水汞、武山22号井和武山1号泉在地震前的反映比较明显。
12.1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概念性理论基础科学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认知研究对象实际资料合理方法学的利用.因为,实际地质介质状态决定于有一定关系的不同规模构造单元的总体,并利用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前较大范围的 5级以上地震活动性研究 ,发现地震前空间上存在着 5级地震围空和条带现象 ,时间进程上出现了 5级地震活动增强以及 GL值高值波动变化现象。还分析讨论了中国大陆几次 8级地震后中国西部强震活动特点 ,认为新疆地区今后几年 6级以上地震活动可能处于相对活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