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序列相关论文
震级均值ma是震级m以上事件的震级平均值。研究了九寨沟7.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级均值ma之后,发现两个与ma有关的线性关系:(1)lgN’=a......
值此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发生20周年之际,本文简要回顾了该震后的地震学研究,包括:渤海地震序列基本参数的精定、震源参数的测定、......
地震预测研究进展与动向1995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21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与1991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IUGG大会相比,本届IUGG大会设置了与地......
目前我国强震台网的部分台站场地资料尚不完整,很大程度限制了我国强震数据的广泛应用。为改变这一现状,利用日本KiK-net台站的场......
根据182个烈度调查点的结果,结合余震序列分布、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构造分析,编制呼图壁M_S6.2地震烈度图。极震区烈度为Ⅷ度,等震线......
以岩石蠕变实验为基础,利用同一地震的余震序列和震后形变的资料来估算震源附近的地壳黏度.首先进行了3类岩石9块样品在恒定压力下......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及791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481个地震的震源位置参数。结果表明:余震沿木......
介绍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序列类型、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和余震序列各项数字地震学资料,并就......
期刊
使用川滇地区三维走时表和三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对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Ms5.8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震中位置为97.901°E,24.6......
余震触发机制的Dieterich解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定量分析以及依赖时间的概率地震预测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基于滑移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作为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的拓展应用,计算了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MS5.5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
利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至6月30日芦山Ms7.0地震余震序列中四川地震台网固定台站记录的ML2.0~4.0地震的震......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算法对2009年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和3个及以上台站记录到的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873次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
基于Aki和Chouet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思茅台记录到的2007年云南宁洱6.4地震余震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
封闭爆炸发生后常常产生大量的余震事件 ,本文对 3次爆炸余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显示 ,余震波形持时很短 ,70 %以上的余震波形......
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震时刻起到2008年12月31日,四川省及其周边省区布设的区域台网、水库台网以及流动台共记录到10000......
基于2013年吉林前郭M5.8级强震群序列资料,分析其余震序列空间分布、演化特征、测震学指标b值及震源机制特征等。结果发现,前郭强震群......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S6.2地震及693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477个地震的震源位置参数。结果表明:余震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利用参数k判定序列性质及利用前期地震预测后续地震发生时间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参数k以0为界,不同的取......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间发生5 9级地震,使内蒙古东部地震活动再次进入活跃阶段。通过对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
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发生Ms5 9级地震,地震微观震中位于北纬45°19′,东经118°22′,宏观震中位于东......
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对发生在吉林区域317次中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265次地震定位结果,显示震中分布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局部地区地......
2013—04—20四川芦山his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主震后发生了密集的余震,对其初期余震时间变化规律的认识有助于科学指导灾......
以声谱图像模式识别为基本思想,改进了基于地震波波谱包络分布特征的初至震相检测方法。改进后的算法,首先将波形记录特征转换为谱......
基于Aki等(1975)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文山地震台记录到2005年8月13日在云南文山县发生的5.3级地震余震序列的数字化波形观......
分形理论主要是研究为自然界和社会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无序(无规则)而具有自相似性的现象。它借助于自相似性原理洞察隐藏于混乱现象中......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根据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研究结果(谢富仁等,2004),地震发生的......
中强地震后短时间内发生大量余震,这些余震的记录波形相互交叠干扰并受到主震面波尾波的影响,其中一些余震波形信噪较低,通过测震台网......
据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2016年1月14日5时18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发生M5.3地震,USGS也给出了这次地......
研究了滇西地区 8次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衰减特征 ,得出了余震序列频度衰减符合修正的大森定律 :n(t) =k/ (t+c) p 关系 ;余震衰减......
根据Haskell提出的一个统计不均匀随机震源ω -立方模型 ,导出了用震源参数估算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的量度 ,从而建立了地面运动峰值......
将2000年姚安MS6.5地震的19个3.0≤ML...
利用云南大姚地震台记录到的2009年姚安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基于尾波单次散射理论,估算该次地震震源区尾波Qc值。......
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记录资料,由垂直向记录P和s振幅比值,结合部分清晰的P波初动记录资料,反演得到了2008年5月12日至2009年......
摘要:作为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的拓展应用,计算了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Ms5.5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
Research on Frequency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Based on Coseismic Coulo
By the aftershock frequency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coseismic static Coulomb stress changes and ra......
通过岩石蠕变实验,得到用标准线性固体本构方程拟合蠕变曲线比较合理的结论。对溧阳、南黄海地震的数据处理,发现应变释放曲线和蠕......
介绍了2002年8月8日四川甘孜州新龙5 3级地震的地震概况、基本参数,分析研究了余震序列、震前部分前兆手段异常情况,介绍了短临预......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9年8月28日青海省大柴旦地区发生的Ms6.3级地震及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序列主要沿宗务隆......
北京时间2016 年1 月21 日1 时13 分,在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S 6.4 地震.利用喜马拉雅台阵二期部分台站和青海地震台网震后2 个月的震......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分布的优势方向为NW向,与震源区的区域构造......
提出余震序列动态模拟及三维地形可视化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以ArcEngine为开发组件,实现数据管理、专题查询、余震地震序列动......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foreshocks,both in China and abroad,and cont......
该文研究1966—1999年中国大陆及其分区的浅源主震型序列余震强度分布b值的统计特征。对于中国大陆整体而言,88个震例样本的b值平......
Five mobile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were set up by the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near the epicenter ......
利用290个M_L≥2.5的景谷6.6级地震序列事件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得到其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M_0数值范围为10~(12)~10~(16)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