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战略,这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这个决策会影响中国至少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想我谈一下对这个决策的看法。
为什么我们会提出一带一路这么一个新的战略?这个起源还是十八大以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能过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第一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得最多的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里面有一部分是属于落后的产能,技术水平很低,质量很差,污染环境,这些产能都是要淘汰的。他们负面的影响超过产品对社会的收益。
还有一部分产能不是落后,质量也是可以的,这些产能是不能淘汰的。就过剩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淘汰而是去寻求需求,或者说创造需求。这个是从十八大以后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形势做出了这样一个整体的判断。
但是要想增加需求,国内需要,消费需求增加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消费需求增加需要两个因素,一个是居民收入的增长要快于整个经济。我们居民收入的份额前几年一直降,最近有点恢复,但是整个中国居民收入的份额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而且要增加这一部分难度还是不小的。居民收入增加了以后,只有低收入群体的增长速度快一点,才能增加消费指数。可是要想提高居民收入总量,又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这个工作不是一年两年或某一个小政策能解决的。所以这部分需求的增长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现实就是,我们现在实际上居民消费不是没有需求。我讲一个例子,统计局统计2010年城镇居民,不算农村的,城镇居民有5000万户居住在人均面积是8平方米以下,使用面积就是5平方米,没有自来水,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等,在这种条件下的城镇居民有5000万户。5000万户平均一家是3点几人口,所以就有1.7亿城镇居民居住在这样的条件,还不算农民工。所以这种改善需求的实际要求是有的,但是它是无效需求,因为没有钱,没有购买力。现在政府搞的保障性住房,包括在几个地方试点的共有产权房,这从上海发起的,这些政策都是要解决国内需求,消费需求。
但是这样一个政策也不是很短时间就能完全实现的,也不能够解决中国整个产能过剩的问题。再考虑一个消费,投资不用说了,那就只有面向国际市场。中国实际上过去生产低成本消费品为主的出口这样一个格局,现在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是我们过去的低成本有一部分是不实的低成本,职工没有社保,排污随便排,土地廉价等,是在这么一种不正常的低成本情况下,支撑了我们。这种低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隐含的成本都要表现出来,排污要交排污费,土地要交钱,职工社保是要建立起来,工资还要往上涨。所以这里面有一部分是真实成本的上升,有一部分是过去不真实的低成本也表现出来,变成实际的成本。所以现在已经出现一种过去的低成本的消费水平开始逐渐的向外迁了,很多外国的企业都牵回去,所以境外这种需求减少,对我们国内产能过剩的要求就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所以国际市场要想打开,我们现在优质的产能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我们的质量、我们的效率、我们的性价比在全世界是有竞争力的,而且发展中国家和我们国内消费情况差不多,他们有实际的需求但是没有购买力,比如他们有的有矿产资源,还有的有地理资源,比如港口资源,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资源,他们有这个资源,这个资源是可以开发出来创造新的财富,但是他没有钱,没有现实的购买力。
所以我们的产能跟这种实际需求恰恰是切合的,有没有可能把这种发展中国家潜在的购买力转换成现实的购买力,就是一个最关键的环节。而我们外汇储备数量之多已经构成我们沉重的负担,而这个外汇储备恰恰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把潜在购买力转化成现实购买力的一个金融因素。
所以这几种因素综合考虑,必须下决心搞一带一路。一带一路面对的这些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展希望我们通过我们的资金的输出,使得这些国家能够把他潜在的购买力,潜在的资源能够开发出来,创造出更多新的财富。新的财富创造出来以后,我们和这些国家,因为大家都投入资源了,我们投入我们的资源,他们投入他们的资源,大家来分享这种新创造财富的份额,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
现在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能够实施这样一个计划的国家,中国不能说是惟一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因为我们过剩的产能和我们过剩的资金恰恰构成了和这些国家资源互补的这样一个局面。所以这个决策应该说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个短时期的政策,我想至少要实行十年以上。
但是,资金怎么出去,我们资金怎么使这些国家的潜在购买力变成现实的购买力?我们比较优秀的、国内过剩世界不过剩的这样的产能,如何和当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十年之内,我想可能会对我们国内的很多政策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比如说我们国内GDP增长速度会下降,因为钱投资到境外去了,产能输出了,GNP会增加,但是GDP的增长速度会减慢。但是我们在境外的这种新创造的属于中国人的财富会大幅度增加,日本多少年GDP都是增长很慢,其实我们对日本这段时间GDP发展很慢的评估的同时,日本的GNP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这对我们国内宏观政策的评估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一带一路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出口政策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资金输出的问题,它可能对我们国内一系列的过速,宏观政策的实施、评估,都会产生很多新的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很多人说,其实我们产能过剩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十八大”才有的,应该说若干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只有在今天才做出这个决定。当时不同意做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的理由,就是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的国内的政策变化?能解决他们政权的更迭吗?能解决国际市场的风险?这些问题都在现实中发生。比如说委内瑞拉的石油,谁能预测到石油价格降到这么低,这样的风险在我们一开始搞这个项目的时候肯定没有预测到。所以在国际上实行一带一路,会遇到很多我们过去在国内,通过投资拉动推动经济发展所没有遇到的风险,这是我们确实要面对的。但是没有别的出路,惟一的出路就是这个。我们的本领,对我们的挑战就是要应对这些问题。 一带一路如果是搞十年,我相信中国的经济会出现一个新的格局,这种格局可能要实现几个目标,第一,我们过剩产能要得到基本的解决,该淘汰的淘汰掉,这种污染环境,效率很低的产能要淘汰掉。然后好的产能要能够有需求,继续地发展,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的速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通过这样一个方法,给国内提高消费提供了一个时间,发展经济最后的目标不是光是说产能要解决需求,而是要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这是我们发展经济最后的目标。但是,要提高居民的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增加居民消费,这是需要时间的。而一带一路这样的政策,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时间,使得我们已经开始实施的,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等原来这些战略,能够有时间来实施,能够按照预期的5年、10年来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没有一带一路的话,可能就实现不了。
第三,我们的外汇储备,领导人讲是沉重的负担,表现之一就是整个外汇的资产收益和外汇负债的成本,大概是负的600多亿的美元。外汇资产数量要远远大于外汇负债,所以我们是净资产,但是收益是负的。这种输出虽然有很多新的风险,但是总体来讲把外汇资产转化成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战略,这样的一种结构的转换,会大大提高外汇整体的收益水平。这个外汇的收益水平就是我们国家全体居民的财富,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虽然也有很多风险,但是总体上外汇资产的收益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最后还有一个可以实现的,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因为搞一带一路整个战略里面一项措施,就是要让人民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政策,并且还会有研究很多相关的政策,使得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在世界各国里面总量还是很小的,但是国家的数量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增加。如果能够维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健康态势,那么人民币作为一个国际货币,速度会比以前改革开放过程中间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我们要获得铸币税的份额,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快速的在国际市场沉淀,都是铸币税,我们现在是给别人交铸币税,人民币国际化就可以我们自己来收取国际市场一部分铸币税,这个局面我们已经看了很久,而且做了很多的努力,通过一带一路,重要的一个一揽子的一个实施方案,就可以大幅度推广人民币国际化。因为在出借资金的时候,既可以出借储备的外汇资金,也可以直接出借一部分人民币资金。一些国家在实施项目的时候需要购买中国的产能,中国帮你开发矿产,帮你修港口、公路、铁路,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都要从中国购买。所以直接用人民币去作为我们的出借资金,因为别国用人民币直接来买我们国内资产,这样又能够降低项目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成本,因为正常情况下要两次换汇成本是相当高的。如果在我们对外项目里面有50%,或者是60%、70%,加入有这么一个幅度的钱是利用人民币来完成的,对整个项目成本的降低,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所以一带一路战略,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新的途径。相信在几年之内,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一带一路应该说是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的形势,对今后相当一个时期,至少是10年之内,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来实施这个战略的。它的未来对我们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但是我相信我们中国在5到10年以后,通过这个战略实施,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为什么我们会提出一带一路这么一个新的战略?这个起源还是十八大以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能过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第一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得最多的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里面有一部分是属于落后的产能,技术水平很低,质量很差,污染环境,这些产能都是要淘汰的。他们负面的影响超过产品对社会的收益。
还有一部分产能不是落后,质量也是可以的,这些产能是不能淘汰的。就过剩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淘汰而是去寻求需求,或者说创造需求。这个是从十八大以后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根据整个国民经济形势做出了这样一个整体的判断。
但是要想增加需求,国内需要,消费需求增加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消费需求增加需要两个因素,一个是居民收入的增长要快于整个经济。我们居民收入的份额前几年一直降,最近有点恢复,但是整个中国居民收入的份额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而且要增加这一部分难度还是不小的。居民收入增加了以后,只有低收入群体的增长速度快一点,才能增加消费指数。可是要想提高居民收入总量,又要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这个工作不是一年两年或某一个小政策能解决的。所以这部分需求的增长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现实就是,我们现在实际上居民消费不是没有需求。我讲一个例子,统计局统计2010年城镇居民,不算农村的,城镇居民有5000万户居住在人均面积是8平方米以下,使用面积就是5平方米,没有自来水,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等,在这种条件下的城镇居民有5000万户。5000万户平均一家是3点几人口,所以就有1.7亿城镇居民居住在这样的条件,还不算农民工。所以这种改善需求的实际要求是有的,但是它是无效需求,因为没有钱,没有购买力。现在政府搞的保障性住房,包括在几个地方试点的共有产权房,这从上海发起的,这些政策都是要解决国内需求,消费需求。
但是这样一个政策也不是很短时间就能完全实现的,也不能够解决中国整个产能过剩的问题。再考虑一个消费,投资不用说了,那就只有面向国际市场。中国实际上过去生产低成本消费品为主的出口这样一个格局,现在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是我们过去的低成本有一部分是不实的低成本,职工没有社保,排污随便排,土地廉价等,是在这么一种不正常的低成本情况下,支撑了我们。这种低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隐含的成本都要表现出来,排污要交排污费,土地要交钱,职工社保是要建立起来,工资还要往上涨。所以这里面有一部分是真实成本的上升,有一部分是过去不真实的低成本也表现出来,变成实际的成本。所以现在已经出现一种过去的低成本的消费水平开始逐渐的向外迁了,很多外国的企业都牵回去,所以境外这种需求减少,对我们国内产能过剩的要求就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所以国际市场要想打开,我们现在优质的产能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我们的质量、我们的效率、我们的性价比在全世界是有竞争力的,而且发展中国家和我们国内消费情况差不多,他们有实际的需求但是没有购买力,比如他们有的有矿产资源,还有的有地理资源,比如港口资源,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资源,他们有这个资源,这个资源是可以开发出来创造新的财富,但是他没有钱,没有现实的购买力。
所以我们的产能跟这种实际需求恰恰是切合的,有没有可能把这种发展中国家潜在的购买力转换成现实的购买力,就是一个最关键的环节。而我们外汇储备数量之多已经构成我们沉重的负担,而这个外汇储备恰恰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把潜在购买力转化成现实购买力的一个金融因素。
所以这几种因素综合考虑,必须下决心搞一带一路。一带一路面对的这些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展希望我们通过我们的资金的输出,使得这些国家能够把他潜在的购买力,潜在的资源能够开发出来,创造出更多新的财富。新的财富创造出来以后,我们和这些国家,因为大家都投入资源了,我们投入我们的资源,他们投入他们的资源,大家来分享这种新创造财富的份额,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
现在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能够实施这样一个计划的国家,中国不能说是惟一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因为我们过剩的产能和我们过剩的资金恰恰构成了和这些国家资源互补的这样一个局面。所以这个决策应该说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个短时期的政策,我想至少要实行十年以上。
但是,资金怎么出去,我们资金怎么使这些国家的潜在购买力变成现实的购买力?我们比较优秀的、国内过剩世界不过剩的这样的产能,如何和当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十年之内,我想可能会对我们国内的很多政策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比如说我们国内GDP增长速度会下降,因为钱投资到境外去了,产能输出了,GNP会增加,但是GDP的增长速度会减慢。但是我们在境外的这种新创造的属于中国人的财富会大幅度增加,日本多少年GDP都是增长很慢,其实我们对日本这段时间GDP发展很慢的评估的同时,日本的GNP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这对我们国内宏观政策的评估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一带一路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出口政策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资金输出的问题,它可能对我们国内一系列的过速,宏观政策的实施、评估,都会产生很多新的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很多人说,其实我们产能过剩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十八大”才有的,应该说若干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只有在今天才做出这个决定。当时不同意做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的理由,就是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的国内的政策变化?能解决他们政权的更迭吗?能解决国际市场的风险?这些问题都在现实中发生。比如说委内瑞拉的石油,谁能预测到石油价格降到这么低,这样的风险在我们一开始搞这个项目的时候肯定没有预测到。所以在国际上实行一带一路,会遇到很多我们过去在国内,通过投资拉动推动经济发展所没有遇到的风险,这是我们确实要面对的。但是没有别的出路,惟一的出路就是这个。我们的本领,对我们的挑战就是要应对这些问题。 一带一路如果是搞十年,我相信中国的经济会出现一个新的格局,这种格局可能要实现几个目标,第一,我们过剩产能要得到基本的解决,该淘汰的淘汰掉,这种污染环境,效率很低的产能要淘汰掉。然后好的产能要能够有需求,继续地发展,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的速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通过这样一个方法,给国内提高消费提供了一个时间,发展经济最后的目标不是光是说产能要解决需求,而是要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这是我们发展经济最后的目标。但是,要提高居民的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增加居民消费,这是需要时间的。而一带一路这样的政策,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时间,使得我们已经开始实施的,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等原来这些战略,能够有时间来实施,能够按照预期的5年、10年来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没有一带一路的话,可能就实现不了。
第三,我们的外汇储备,领导人讲是沉重的负担,表现之一就是整个外汇的资产收益和外汇负债的成本,大概是负的600多亿的美元。外汇资产数量要远远大于外汇负债,所以我们是净资产,但是收益是负的。这种输出虽然有很多新的风险,但是总体来讲把外汇资产转化成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战略,这样的一种结构的转换,会大大提高外汇整体的收益水平。这个外汇的收益水平就是我们国家全体居民的财富,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虽然也有很多风险,但是总体上外汇资产的收益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最后还有一个可以实现的,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因为搞一带一路整个战略里面一项措施,就是要让人民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政策,并且还会有研究很多相关的政策,使得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在世界各国里面总量还是很小的,但是国家的数量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增加。如果能够维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健康态势,那么人民币作为一个国际货币,速度会比以前改革开放过程中间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我们要获得铸币税的份额,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快速的在国际市场沉淀,都是铸币税,我们现在是给别人交铸币税,人民币国际化就可以我们自己来收取国际市场一部分铸币税,这个局面我们已经看了很久,而且做了很多的努力,通过一带一路,重要的一个一揽子的一个实施方案,就可以大幅度推广人民币国际化。因为在出借资金的时候,既可以出借储备的外汇资金,也可以直接出借一部分人民币资金。一些国家在实施项目的时候需要购买中国的产能,中国帮你开发矿产,帮你修港口、公路、铁路,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都要从中国购买。所以直接用人民币去作为我们的出借资金,因为别国用人民币直接来买我们国内资产,这样又能够降低项目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成本,因为正常情况下要两次换汇成本是相当高的。如果在我们对外项目里面有50%,或者是60%、70%,加入有这么一个幅度的钱是利用人民币来完成的,对整个项目成本的降低,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所以一带一路战略,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新的途径。相信在几年之内,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一带一路应该说是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的形势,对今后相当一个时期,至少是10年之内,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来实施这个战略的。它的未来对我们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但是我相信我们中国在5到10年以后,通过这个战略实施,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