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赛在1899年创作的《嘉莉妹妹》是一部以当时美国工业革命为背景的城市小说。小说讲述了淳朴、天真的乡村女孩嘉莉怀揣梦想来到都市打工谋生的生活经历,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物化城市的华丽外表的无限诱惑。本篇论文从女主人公嘉莉悲剧性的人性异化窥见了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的欲望诱惑,金钱诱惑及名誉诱惑。
关键词:嘉莉妹妹;物化城市;诱惑;人性异化
一、引言
《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自然主义作家德莱赛的处女作,也是一部反映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现实的世界名著。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在美国工业革命时期开始蓬勃发展的两大都市芝加哥和纽约。从乡村闭塞环境走出来的女主人公嘉莉受到这两大都市的强烈的磁铁般的吸引力,在物化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首先在芝加哥被推销员杜洛坎诱骗成为情妇,然后又同更有钱和地位的有妇之夫赫斯特伍德私奔到世界之城纽约,最后抛弃了两个男人登上了百老汇明星的宝座。该作品以真切的现实主义为鲜明的特征,比较真实地揭露了20世纪初人们狂热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抱着改变自己命运的幻想从农村辗转到城市的社会事实;揭示了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的物质化腐蚀了人们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感,导致人性异化的悲剧结果。
《嘉莉妹妹》是一篇思索人生價值的小说,即“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德莱赛是这样解释的:“人就是一种化学制剂一块磁铁,没有任何崇高的生命和理想,所有的生活机制就是感受物质外力的影响,而且随着外力的作用毫无目地漂浮和迁移。”美国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拉大了社会阶级和贫富差距。下层人民置身于五光十色的城市环境中,更容易受到欲望、金钱和名誉等诱惑而不由自主的“漂浮和迁移”。本文主要就小说反映的20世纪美国物质化城市的三大诱惑进行了剖析。
二、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的三大诱惑
西方圣经文化强调:“人之初,性本恶”。在嘉莉妹妹心中,本来就种下了一颗潜在的、罪恶的种子,要不然她为什么要从哥伦比亚城跑出来呢?这颗种子即内因。当她坐火车来到芝加哥时,芝加哥迷人的外表深深地吸引了她。嘉利内心的种子开始发芽了,然后慢慢地生长,最后疯狂地蔓延开直到占据她的心。原本淳朴的乡村女孩成为了爱慕虚荣、物欲超强的女人。由此可见,内因在嘉利人性异化的过程中也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物化城市的致命诱惑即外因。在一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道德败坏的大都市里,一个穷苦的弱女子很难摆脱城市巨大的物质性劝诱而独善其身。正如德莱赛所说:“在主宰与支配宇宙的各种力量之前,一个没有经验的人简直就像一颗风中的弱草。” 这一句话中“主宰与支配宇宙的各种力量” 可以理解为城市的物质性诱惑,则恰好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物化城市的欲望诱惑、金钱诱惑和名誉诱惑这三大诱惑引诱着嘉莉走向道德沦丧,追名逐利的边缘。以下部分对这三种欲望在小说中的具体反映做了具体的分析。
(一) 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欲望诱惑
芝加哥是在19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繁荣兴盛起来的,商业化城市带来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五彩缤纷的娱乐场所充斥着每个城市居民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心中各式各样的欲望。在小说中,这些欲望主要反映在强烈的物欲,补偿性享乐的需求以及本能。
就嘉莉妹妹而言,强烈的物欲突出地表现在服饰打扮方面。灯火璀璨、富丽堂皇的商场橱窗陈列着精美的舞鞋和长筒袜,漂亮的裙子和衬裙、还有花边、缎带、梳子、钱包等等,这一切都无不是嘉莉魂牵梦萦想得到的东西。但让她心痛的是她一个都买不起!在工场里的悲惨工作的事实让她感到都市的残酷无情,她不觉想到了投靠推销员杜洛坎。嘉莉在他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好多的物欲愿望,但同时拿自己的美色作为交换。德莱赛这样叙述道:“鲜衣美服对嘉莉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每当走进它们,它们似乎在狡猾地轻声自我考耀,她心中的欲望使她乐意倾听这些声音。啊,这些无生命的东西却又多么动听的声音!谁能替我们把宝石的声音翻译出来呢?(Dreiser,130)” 嘉利穿上了漂亮的新裙子,戴上了精致的帽子,就不愿换回以前寒酸的旧衣服。在美丽衣服光环的照耀下,她不禁对自己的美貌赞赏有加,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更加向往,从而导致她的物欲不断膨胀。
所谓补偿性享乐,是指城市居民在工作劳累之后的作为补偿的娱乐活动。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嘉莉迫不及待的想到:“啊,那即将来临的夜晚给予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多少希望和梦想!所有过去的希望与幻想总是在这个时刻重现!那些拖着疲倦身躯回家的人们总是在对自己说:“总算可以自由了,总算可以好好地歇一歇乐一乐了。”街道、灯光、明亮的餐厅与摆放齐整的餐具,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享受晚餐。还有戏院、舞厅、聚会、各种休息娱乐方式,都在夜里通通属于我了。(Dreiser,10)” 在工作都还没有着落的时候,嘉莉首先想到的就是享受。高档的酒店,精美的食物,金碧辉煌的戏院,五彩缤纷的聚会,灯红酒绿的舞厅无一不向她热烈地招手,无一不是她幻想着要去的地方。
本能的欲望在小说中也不乏体现。嘉莉的爱情是建立物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爱情,只是出于本能的欲望而建立的关系。杜洛坎在火车上遇见嘉利时就发现她是一个可人儿,暗自下定决心把她征服。最后他也成功的达到了目的。作者叙述道:“他走了,嘉莉感到怅然若失。等他完全消失不见了,她充分感到了他的离去给她带来的孤独。和她姐姐在一起,她感到自己就像无情的汹涌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孤苦无依。(Dreiser,13)”为什么嘉莉会感到孤独呢?究其原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一个人对她大献殷勤,她本来无助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慰藉,想从这个男人的身上寻找避风的港湾。本能的欲望引诱着嘉莉走向了人性的堕落。
(二) 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金钱诱惑
美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巨大的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了丰硕的利润,资本家的腰包都胀的鼓鼓的。巨额的财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与人之间没有真实的情感,有的只是冷冰冰的金钱利益关系。不管是在芝加哥还是纽约,金钱至上成为每个人的信条。
花花绿绿的钞票一向能赢得大多数人的好感,嘉莉当然也不例外。俗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嘉莉妹妹却不以为然。她的金钱观同一般人一样肤浅,她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拥有,而我也必须有的东西。这个古老的定义可以充分表达他对金钱的所有看法。”不管取得金钱的途径是什么,嘉利认为能拿到钱就能满足好多物欲的愿望。她第一次接受杜洛坎的援助后,德莱赛这样叙述道:“现在她手里拿着的就是一些金钱—两张软乎乎的10元绿色钞票。这两张票子让她感到自己的境遇好多了,这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有她这种想法的人,只要能得到一大捆钞票,就是被抛在荒岛上也会心甘情愿的。(Dreiser,81)”这一段心理描写生动真实地展现了女主人公对金钱的爱不释手。她甚至把金钱看成了一种权力,能够改变自己贫困处境的权利。她和经理赫斯特伍德的相识不得不说成对金钱的崇拜。他拥有比杜洛坎更多的资产,交际圈也很广。嘉莉发现有钱也使这位经理变得风度翩翩起来,不知不觉被他吸引过去。这为后来他们私奔到纽约埋下了伏笔。
小说中还提到嘉利的姐姐敏妮只为了每周四块半的房租才愿意收留她。在她失去工作之后,敏妮的丈夫汉森就想着是否要让她回家。血浓如水的亲情在金钱的作用下变得逐渐渺小和不值一提。
(三) 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名誉诱惑
百老汇,原义为“宽阔的大街” ,是指位于纽约市以巴特利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场25公里的一条长街。百老汇大道是美国现代歌舞艺术,戏剧艺术,美国娱乐业的代名词,那里聚集了众多的大牌明星。一个人能在百老汇出名就意味着成了全球闻名的明星,这么荣耀的头衔诱惑着不计其数的人们为之努力奋斗。
19世纪20世纪之交,观赏戏剧成为上流社会的高雅享受,也是贫穷阶级所望尘莫及的消费。小说中多次暗示嘉莉有演戏方面的天赋,能够比较自然地投入自己的感情。在芝加哥时,她就尝试通过演戏来谋生,但一直不怎么出名。在跟赫斯特伍德住到纽约后,他们的生活每况愈下,她只得自己去打工。在几家戏院演小角色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她意外地被選中饰演百老汇戏院上演的《阿布都尔的后妃》一剧中的乡下姑娘卡蒂莎一角,然后一剧成名。德莱赛叙述道:“渐渐地,她心里充满了向上报的愿望。她渴望自己也像别人一样有名,并且贪婪地阅读一切有关她这一行里那些名角儿的褒贬评论。他所声望的这个花花世界完全把她吸引住了。(Dreiser,561)”嘉利走上了追名逐利的道路,抛弃了曾给予她温暖避风港的两个男人,实现了自己的明星梦。但是,她并没有得到幸福。表面上她得到了一切—名利双收、众人仰慕。实际上,她的内心缺少了真正的宁静,道德沦丧让她一生饱受良心的谴责。小说的结尾写到她坐在摇椅上摇啊摇,感到寂寞孤单。她也知道,年轻和美貌是自己唯一的资本,当青春不在、美貌逝去时,自己的成功也会成为空梦一场。嘉莉的成功是虚无的,在夜晚来临时,陪伴她的将是寒冷与孤寂。
三、结语
著名的批评家哈库塔层曾说:“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在《嘉莉妹妹》的出版百年纪念来临之际,对德莱赛的重要性给予怎样高的评价都不过分,无论是在德莱赛那个时代还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嘉莉妹妹》这部小说不论在20世纪美国还是在21世纪的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主义价值。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嘉莉妹妹”为代表的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群体的人数日益增加,形成了一道劳动力流动的风景线。这一社会群体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寻找工作,寻找自己的归属地,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在城市美丽外表的迷惑下,他们当中很多人往往禁不住欲望、金钱、名誉的诱惑,走上一条道德败坏、追名逐利的道路。诸如20世纪美国都市的诱惑同样存在于当今中国。在一个日益物化的世界里,人性中的“美”在逐渐消退。我们只有让自己的心境多一分淡泊、多一分宁静才能抵制住诱惑,找回美丽纯真的人性。
[参考文献]
[1]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
[3]西奥多•德莱赛.嘉莉妹妹[M].李献民,夏长春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4]王佐良等主编.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1.
[5]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杜荣芳.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文学观[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7]魏京京.对嘉莉妹妹欲望的心理解析[J].安徽文学,2006,(12).
[8]杨芳,刘姝青.从嘉莉妹妹看城市生活的本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3).
[9]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2.
[10]柳鸣九主编.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1]蒋成勇等.欧美自然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2]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关键词:嘉莉妹妹;物化城市;诱惑;人性异化
一、引言
《嘉莉妹妹》是美国伟大自然主义作家德莱赛的处女作,也是一部反映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现实的世界名著。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在美国工业革命时期开始蓬勃发展的两大都市芝加哥和纽约。从乡村闭塞环境走出来的女主人公嘉莉受到这两大都市的强烈的磁铁般的吸引力,在物化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首先在芝加哥被推销员杜洛坎诱骗成为情妇,然后又同更有钱和地位的有妇之夫赫斯特伍德私奔到世界之城纽约,最后抛弃了两个男人登上了百老汇明星的宝座。该作品以真切的现实主义为鲜明的特征,比较真实地揭露了20世纪初人们狂热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抱着改变自己命运的幻想从农村辗转到城市的社会事实;揭示了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的物质化腐蚀了人们的心灵和真挚的情感,导致人性异化的悲剧结果。
《嘉莉妹妹》是一篇思索人生價值的小说,即“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德莱赛是这样解释的:“人就是一种化学制剂一块磁铁,没有任何崇高的生命和理想,所有的生活机制就是感受物质外力的影响,而且随着外力的作用毫无目地漂浮和迁移。”美国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拉大了社会阶级和贫富差距。下层人民置身于五光十色的城市环境中,更容易受到欲望、金钱和名誉等诱惑而不由自主的“漂浮和迁移”。本文主要就小说反映的20世纪美国物质化城市的三大诱惑进行了剖析。
二、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的三大诱惑
西方圣经文化强调:“人之初,性本恶”。在嘉莉妹妹心中,本来就种下了一颗潜在的、罪恶的种子,要不然她为什么要从哥伦比亚城跑出来呢?这颗种子即内因。当她坐火车来到芝加哥时,芝加哥迷人的外表深深地吸引了她。嘉利内心的种子开始发芽了,然后慢慢地生长,最后疯狂地蔓延开直到占据她的心。原本淳朴的乡村女孩成为了爱慕虚荣、物欲超强的女人。由此可见,内因在嘉利人性异化的过程中也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物化城市的致命诱惑即外因。在一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道德败坏的大都市里,一个穷苦的弱女子很难摆脱城市巨大的物质性劝诱而独善其身。正如德莱赛所说:“在主宰与支配宇宙的各种力量之前,一个没有经验的人简直就像一颗风中的弱草。” 这一句话中“主宰与支配宇宙的各种力量” 可以理解为城市的物质性诱惑,则恰好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物化城市的欲望诱惑、金钱诱惑和名誉诱惑这三大诱惑引诱着嘉莉走向道德沦丧,追名逐利的边缘。以下部分对这三种欲望在小说中的具体反映做了具体的分析。
(一) 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欲望诱惑
芝加哥是在19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繁荣兴盛起来的,商业化城市带来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五彩缤纷的娱乐场所充斥着每个城市居民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心中各式各样的欲望。在小说中,这些欲望主要反映在强烈的物欲,补偿性享乐的需求以及本能。
就嘉莉妹妹而言,强烈的物欲突出地表现在服饰打扮方面。灯火璀璨、富丽堂皇的商场橱窗陈列着精美的舞鞋和长筒袜,漂亮的裙子和衬裙、还有花边、缎带、梳子、钱包等等,这一切都无不是嘉莉魂牵梦萦想得到的东西。但让她心痛的是她一个都买不起!在工场里的悲惨工作的事实让她感到都市的残酷无情,她不觉想到了投靠推销员杜洛坎。嘉莉在他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好多的物欲愿望,但同时拿自己的美色作为交换。德莱赛这样叙述道:“鲜衣美服对嘉莉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每当走进它们,它们似乎在狡猾地轻声自我考耀,她心中的欲望使她乐意倾听这些声音。啊,这些无生命的东西却又多么动听的声音!谁能替我们把宝石的声音翻译出来呢?(Dreiser,130)” 嘉利穿上了漂亮的新裙子,戴上了精致的帽子,就不愿换回以前寒酸的旧衣服。在美丽衣服光环的照耀下,她不禁对自己的美貌赞赏有加,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更加向往,从而导致她的物欲不断膨胀。
所谓补偿性享乐,是指城市居民在工作劳累之后的作为补偿的娱乐活动。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嘉莉迫不及待的想到:“啊,那即将来临的夜晚给予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多少希望和梦想!所有过去的希望与幻想总是在这个时刻重现!那些拖着疲倦身躯回家的人们总是在对自己说:“总算可以自由了,总算可以好好地歇一歇乐一乐了。”街道、灯光、明亮的餐厅与摆放齐整的餐具,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享受晚餐。还有戏院、舞厅、聚会、各种休息娱乐方式,都在夜里通通属于我了。(Dreiser,10)” 在工作都还没有着落的时候,嘉莉首先想到的就是享受。高档的酒店,精美的食物,金碧辉煌的戏院,五彩缤纷的聚会,灯红酒绿的舞厅无一不向她热烈地招手,无一不是她幻想着要去的地方。
本能的欲望在小说中也不乏体现。嘉莉的爱情是建立物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爱情,只是出于本能的欲望而建立的关系。杜洛坎在火车上遇见嘉利时就发现她是一个可人儿,暗自下定决心把她征服。最后他也成功的达到了目的。作者叙述道:“他走了,嘉莉感到怅然若失。等他完全消失不见了,她充分感到了他的离去给她带来的孤独。和她姐姐在一起,她感到自己就像无情的汹涌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孤苦无依。(Dreiser,13)”为什么嘉莉会感到孤独呢?究其原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一个人对她大献殷勤,她本来无助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慰藉,想从这个男人的身上寻找避风的港湾。本能的欲望引诱着嘉莉走向了人性的堕落。
(二) 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金钱诱惑
美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巨大的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了丰硕的利润,资本家的腰包都胀的鼓鼓的。巨额的财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与人之间没有真实的情感,有的只是冷冰冰的金钱利益关系。不管是在芝加哥还是纽约,金钱至上成为每个人的信条。
花花绿绿的钞票一向能赢得大多数人的好感,嘉莉当然也不例外。俗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然而,嘉莉妹妹却不以为然。她的金钱观同一般人一样肤浅,她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拥有,而我也必须有的东西。这个古老的定义可以充分表达他对金钱的所有看法。”不管取得金钱的途径是什么,嘉利认为能拿到钱就能满足好多物欲的愿望。她第一次接受杜洛坎的援助后,德莱赛这样叙述道:“现在她手里拿着的就是一些金钱—两张软乎乎的10元绿色钞票。这两张票子让她感到自己的境遇好多了,这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有她这种想法的人,只要能得到一大捆钞票,就是被抛在荒岛上也会心甘情愿的。(Dreiser,81)”这一段心理描写生动真实地展现了女主人公对金钱的爱不释手。她甚至把金钱看成了一种权力,能够改变自己贫困处境的权利。她和经理赫斯特伍德的相识不得不说成对金钱的崇拜。他拥有比杜洛坎更多的资产,交际圈也很广。嘉莉发现有钱也使这位经理变得风度翩翩起来,不知不觉被他吸引过去。这为后来他们私奔到纽约埋下了伏笔。
小说中还提到嘉利的姐姐敏妮只为了每周四块半的房租才愿意收留她。在她失去工作之后,敏妮的丈夫汉森就想着是否要让她回家。血浓如水的亲情在金钱的作用下变得逐渐渺小和不值一提。
(三) 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名誉诱惑
百老汇,原义为“宽阔的大街” ,是指位于纽约市以巴特利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场25公里的一条长街。百老汇大道是美国现代歌舞艺术,戏剧艺术,美国娱乐业的代名词,那里聚集了众多的大牌明星。一个人能在百老汇出名就意味着成了全球闻名的明星,这么荣耀的头衔诱惑着不计其数的人们为之努力奋斗。
19世纪20世纪之交,观赏戏剧成为上流社会的高雅享受,也是贫穷阶级所望尘莫及的消费。小说中多次暗示嘉莉有演戏方面的天赋,能够比较自然地投入自己的感情。在芝加哥时,她就尝试通过演戏来谋生,但一直不怎么出名。在跟赫斯特伍德住到纽约后,他们的生活每况愈下,她只得自己去打工。在几家戏院演小角色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她意外地被選中饰演百老汇戏院上演的《阿布都尔的后妃》一剧中的乡下姑娘卡蒂莎一角,然后一剧成名。德莱赛叙述道:“渐渐地,她心里充满了向上报的愿望。她渴望自己也像别人一样有名,并且贪婪地阅读一切有关她这一行里那些名角儿的褒贬评论。他所声望的这个花花世界完全把她吸引住了。(Dreiser,561)”嘉利走上了追名逐利的道路,抛弃了曾给予她温暖避风港的两个男人,实现了自己的明星梦。但是,她并没有得到幸福。表面上她得到了一切—名利双收、众人仰慕。实际上,她的内心缺少了真正的宁静,道德沦丧让她一生饱受良心的谴责。小说的结尾写到她坐在摇椅上摇啊摇,感到寂寞孤单。她也知道,年轻和美貌是自己唯一的资本,当青春不在、美貌逝去时,自己的成功也会成为空梦一场。嘉莉的成功是虚无的,在夜晚来临时,陪伴她的将是寒冷与孤寂。
三、结语
著名的批评家哈库塔层曾说:“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在《嘉莉妹妹》的出版百年纪念来临之际,对德莱赛的重要性给予怎样高的评价都不过分,无论是在德莱赛那个时代还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嘉莉妹妹》这部小说不论在20世纪美国还是在21世纪的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主义价值。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嘉莉妹妹”为代表的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群体的人数日益增加,形成了一道劳动力流动的风景线。这一社会群体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寻找工作,寻找自己的归属地,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在城市美丽外表的迷惑下,他们当中很多人往往禁不住欲望、金钱、名誉的诱惑,走上一条道德败坏、追名逐利的道路。诸如20世纪美国都市的诱惑同样存在于当今中国。在一个日益物化的世界里,人性中的“美”在逐渐消退。我们只有让自己的心境多一分淡泊、多一分宁静才能抵制住诱惑,找回美丽纯真的人性。
[参考文献]
[1]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
[3]西奥多•德莱赛.嘉莉妹妹[M].李献民,夏长春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4]王佐良等主编.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1.
[5]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杜荣芳.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文学观[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7]魏京京.对嘉莉妹妹欲望的心理解析[J].安徽文学,2006,(12).
[8]杨芳,刘姝青.从嘉莉妹妹看城市生活的本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3).
[9]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2.
[10]柳鸣九主编.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1]蒋成勇等.欧美自然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2]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