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档案的概念鲜有规范性的认识。面对高校内出现的60多万“弃档族”、档案馆“门可罗雀”的现象,档案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破解难题,提高档案意识水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档案意识。通过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档案法规的认识相当模糊,对档案性质及作用的了解比较缺乏,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的兴趣较为冷淡。因此,提高大学生档案档案意识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档案;档案意识;知识调查分析
尽管大学生档案管理过程、现象、行为等社会实践活动早已存在,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档案的概念鲜有规范。我们认为,大学生档案应该是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及声像等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库、资源库,涉及到大学生隐私等权益,还是将来大学生就业后落实薪酬、福利、劳保待遇等方面的重要凭证,是十分宝贵的民生档案,直接关系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学生对本群体档案关注了解程度强弱深浅多寡,是学生理解大档案教育工作的前导和有效切入点。面对曾几何时社会出现的60多万“弃档族”[1]和档案馆“门可罗雀”现象,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如何破解难题,提高高智群体档案意识水准,进而提高大学生关注大档案的意识。日前,我们在某省属综合性大学对在校大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大学生档案知识问卷调查活动,目的在于摸清大学生对自身档案的相关知识了解到底有多少。
一、调查情况的基本数据
这次调查活动,历时三天,共在一、二、三、四年级各发出问卷调查表200份,共计800份;同学们热情高昂,积极参与答卷,一、二、三、四年级分别回收189、196、193、193份,共回收770份;平均回收率96.25%。问卷调查表共设20个问题,内容包括对档案法规了解、档案性质及作用认知、学生档案知识认识和行为、对档案工作的建议等四个板块。从回收的调查表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十分认真地对待了这次调查活动,答卷未出现一份空白卷,部分同学对选项中拿不准的,自行设置了“不知道”选项,较客观地反映了答卷者的真实信息。现将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对档案法规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档案管理若干规定》、《河南师范大学学生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四项法规规章,并且设定了最关注的法规项。770份答卷中,一项法规都不知道者、熟悉一项法规者、了解两项法规者,一年级为80﹪、2%、18%;二年级是54%、22%、35%;三年级是64%、15%、21%;四年级37%、20%、43%。按国家、部委、省级和高校顺序排列的四部法规,学生最关注的法规,一年级为12%、28%、3%、57%;二年级是18%、23%、11%、48%;三年级是17%、23%、6%、54%;四年级为18%、27%、10%、45%。
对档案性质及作用的认识。在770份答卷中,没有回答者、回答“不知道”和回答有内容者,一年级分别占30%、8%、61%,二年级分别占53%、20%、27%,三年级分别占33%、35%、32%,四年级分别占35%、20%、45%。
对大学生档案知识的认识。共设置了九项,回答正确五项以上(含五项)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回答合格与不合格的分布情况如下:一年级分别为86%、14%,二年级为72%、28%,三年级为60%、40%,四年级为93%、7%。在择业期档案放置地点选择上,共设置了学校、生源地和无所谓三项内容,一年级分别占55%、40%、5%,二年级分别占55%、39%、6%,三年级分别占49%、40%、11%,四年级分别占20%、74%、6%。
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意见。未回答者、回答没有意见者和提出建议者,一年级分别是55%、14%、31%,二年级为65%、20%、15%,三年级是54%、23%、23%,四年级为53%、21%、26%。
二、调查情况的多重分析
从答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学生档案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档案行为存在如下几个特点:
1、 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档案法规的了解认识模糊。如我们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四部法规中,一部都不知道的学生都占相当大比例。一年级占80%,二年熟悉和关注的法规是本校制定的学生档案管理办法,一年级占57%、二年级占54%,三年级占64%、四年级占37%。同时从回收的问卷中,学生最级为48%、三年级为54%、四年级是45%。
2、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档案性质及作用缺乏基本的认知。如没有回答和回答“不知道”的一年级占38%,二年级占73%,三年级占75%,四年级占55%。
3、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学生档案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如一年级合格率为86%,二年级为72%,三年级为60%,四年级是93%。对于毕业之后,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档案放置到什么地方的回答中,相当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母校存在依赖和信任。如一年级为55%,二年级为55%,三年级为49%,四年级是20%。
4、 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缺乏兴趣或热情。如一年级有69%人没有提出意见,二年级为85%,三年级为77%,四年级为74%。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的档案意识普遍偏低,缺乏对档案相关知识的基本了解,处于一种漠然无知的状态,对自身档案的认识也不尽人意,同时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关注缺乏起码的认识和热情,整体状况令人忧虑。
三、改变“窘境”的若干思考
面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忧心忡忡。大学生对档案的漠视和无知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必然结果,是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悲哀。当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肩负着民族文化振兴的重要使命,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可是他们不了解、不接触本民族的档案,意味着他们将会成为缺乏民族记忆的一代人,“记忆的遗失不仅是过去的缺损,而且是未来的坍塌。”[2]作为档案工作者应行动起来有所作为,切实提高大学生档案素质。
1、将档案知识教育有计划、系统地、科学地列入大学生课程体系。目前有些大学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了“大学生入学教育”活动,并发放了“学生手册”,人手一册,重要内容进行了简要讲解,许多大学在大四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这两个环节一般都多少涉及学生档案的有关知识。现在问题是:讲过的事情,学生掌握的并不理想,从问卷调查情况可以得知。从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入学教育讲解时间仅安排半天,只能讲解一些学生管理、奖助学金、学分学籍、助学贷款等内容,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讲解学生档案管理内容。《学生手册》230多页,文件包括50多个,课后学生根本无暇顾及每个文件内容。因此第一个环节期望学生了解自己档案的结果自然会出现“断层”。大四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课教师是公共事务学院的教师,讲课内容主要关注择业理念、就业设计和办理就业手续等方面,学生档案知识几乎没有涉及,加上没有统一规划要求,授课教师依据个人好恶有所偏废,因此第二个环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档案知识。因此学生档案知识应该单独设课,讲授内容要周密论证,讲授内容要科学统筹,授课教师仅可能选择富有实际档案管理经验人员。否则,效果依然难以如愿。
2、档案管理教育机构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档案教育氛围。现在许多大学设有信息情报档案专业,有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等文化管理机构,迫切需要统筹协调相关资源,摒弃“门户之见”或“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克服无所作为的懒散作风,携起手来共同修炼学校档案教育的“内功”,形成一套長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视频材料、板报、海报、学术讲座、展览、开放馆藏、散发宣传品和编辑小册子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媒介,每学期每月都宣传档案、博物等知识,使档案教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大学精神的重要手段。
3、要在校内和社会形成两个循环档案教育系统。针对档案教育,校内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档案管理管理教育机构是个“核心”子系统,其他党政机关、教学科研院所等是个“外围”子系统,学校档案教育工作的成功,除了“核心”子系统积极作为外,“外围”子系统必须予以配合、支持、协同、排除障碍,才能实现,校内两个子系统应该是循环互动的有机体。同理,学校是社会的子系统,学校档案教育的目的、价值体现的空间在于社会巨系统,而学校档案教育和社会档案大教育更应该是相互激荡、扶持和长进的机体。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将档案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形式的今天,加强两个系统协同循环,提高其效率效益已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汤耀国.人事档案改革乏力 全国至少60万份档案被抛弃[N/0L].瞭望新闻周刊2006-01-04.10:07:21.http://www.dahe.cn/xwzx/gn/t20060104_375017.htm
[2]任汉中.当代大学生的档案意识.http://dangan.03717.com/bbs/redirect.php?tid=9418&goto=lastpost#lastpost.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关键词:大学生档案;档案意识;知识调查分析
尽管大学生档案管理过程、现象、行为等社会实践活动早已存在,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档案的概念鲜有规范。我们认为,大学生档案应该是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及声像等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库、资源库,涉及到大学生隐私等权益,还是将来大学生就业后落实薪酬、福利、劳保待遇等方面的重要凭证,是十分宝贵的民生档案,直接关系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学生对本群体档案关注了解程度强弱深浅多寡,是学生理解大档案教育工作的前导和有效切入点。面对曾几何时社会出现的60多万“弃档族”[1]和档案馆“门可罗雀”现象,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如何破解难题,提高高智群体档案意识水准,进而提高大学生关注大档案的意识。日前,我们在某省属综合性大学对在校大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大学生档案知识问卷调查活动,目的在于摸清大学生对自身档案的相关知识了解到底有多少。
一、调查情况的基本数据
这次调查活动,历时三天,共在一、二、三、四年级各发出问卷调查表200份,共计800份;同学们热情高昂,积极参与答卷,一、二、三、四年级分别回收189、196、193、193份,共回收770份;平均回收率96.25%。问卷调查表共设20个问题,内容包括对档案法规了解、档案性质及作用认知、学生档案知识认识和行为、对档案工作的建议等四个板块。从回收的调查表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十分认真地对待了这次调查活动,答卷未出现一份空白卷,部分同学对选项中拿不准的,自行设置了“不知道”选项,较客观地反映了答卷者的真实信息。现将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对档案法规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档案管理若干规定》、《河南师范大学学生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四项法规规章,并且设定了最关注的法规项。770份答卷中,一项法规都不知道者、熟悉一项法规者、了解两项法规者,一年级为80﹪、2%、18%;二年级是54%、22%、35%;三年级是64%、15%、21%;四年级37%、20%、43%。按国家、部委、省级和高校顺序排列的四部法规,学生最关注的法规,一年级为12%、28%、3%、57%;二年级是18%、23%、11%、48%;三年级是17%、23%、6%、54%;四年级为18%、27%、10%、45%。
对档案性质及作用的认识。在770份答卷中,没有回答者、回答“不知道”和回答有内容者,一年级分别占30%、8%、61%,二年级分别占53%、20%、27%,三年级分别占33%、35%、32%,四年级分别占35%、20%、45%。
对大学生档案知识的认识。共设置了九项,回答正确五项以上(含五项)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回答合格与不合格的分布情况如下:一年级分别为86%、14%,二年级为72%、28%,三年级为60%、40%,四年级为93%、7%。在择业期档案放置地点选择上,共设置了学校、生源地和无所谓三项内容,一年级分别占55%、40%、5%,二年级分别占55%、39%、6%,三年级分别占49%、40%、11%,四年级分别占20%、74%、6%。
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意见。未回答者、回答没有意见者和提出建议者,一年级分别是55%、14%、31%,二年级为65%、20%、15%,三年级是54%、23%、23%,四年级为53%、21%、26%。
二、调查情况的多重分析
从答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学生档案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档案行为存在如下几个特点:
1、 相当部分大学生对档案法规的了解认识模糊。如我们调查问卷中涉及的四部法规中,一部都不知道的学生都占相当大比例。一年级占80%,二年熟悉和关注的法规是本校制定的学生档案管理办法,一年级占57%、二年级占54%,三年级占64%、四年级占37%。同时从回收的问卷中,学生最级为48%、三年级为54%、四年级是45%。
2、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档案性质及作用缺乏基本的认知。如没有回答和回答“不知道”的一年级占38%,二年级占73%,三年级占75%,四年级占55%。
3、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学生档案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如一年级合格率为86%,二年级为72%,三年级为60%,四年级是93%。对于毕业之后,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档案放置到什么地方的回答中,相当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母校存在依赖和信任。如一年级为55%,二年级为55%,三年级为49%,四年级是20%。
4、 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缺乏兴趣或热情。如一年级有69%人没有提出意见,二年级为85%,三年级为77%,四年级为74%。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校大学生的档案意识普遍偏低,缺乏对档案相关知识的基本了解,处于一种漠然无知的状态,对自身档案的认识也不尽人意,同时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关注缺乏起码的认识和热情,整体状况令人忧虑。
三、改变“窘境”的若干思考
面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忧心忡忡。大学生对档案的漠视和无知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必然结果,是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悲哀。当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肩负着民族文化振兴的重要使命,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可是他们不了解、不接触本民族的档案,意味着他们将会成为缺乏民族记忆的一代人,“记忆的遗失不仅是过去的缺损,而且是未来的坍塌。”[2]作为档案工作者应行动起来有所作为,切实提高大学生档案素质。
1、将档案知识教育有计划、系统地、科学地列入大学生课程体系。目前有些大学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展了“大学生入学教育”活动,并发放了“学生手册”,人手一册,重要内容进行了简要讲解,许多大学在大四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这两个环节一般都多少涉及学生档案的有关知识。现在问题是:讲过的事情,学生掌握的并不理想,从问卷调查情况可以得知。从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入学教育讲解时间仅安排半天,只能讲解一些学生管理、奖助学金、学分学籍、助学贷款等内容,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讲解学生档案管理内容。《学生手册》230多页,文件包括50多个,课后学生根本无暇顾及每个文件内容。因此第一个环节期望学生了解自己档案的结果自然会出现“断层”。大四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课教师是公共事务学院的教师,讲课内容主要关注择业理念、就业设计和办理就业手续等方面,学生档案知识几乎没有涉及,加上没有统一规划要求,授课教师依据个人好恶有所偏废,因此第二个环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档案知识。因此学生档案知识应该单独设课,讲授内容要周密论证,讲授内容要科学统筹,授课教师仅可能选择富有实际档案管理经验人员。否则,效果依然难以如愿。
2、档案管理教育机构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档案教育氛围。现在许多大学设有信息情报档案专业,有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等文化管理机构,迫切需要统筹协调相关资源,摒弃“门户之见”或“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克服无所作为的懒散作风,携起手来共同修炼学校档案教育的“内功”,形成一套長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视频材料、板报、海报、学术讲座、展览、开放馆藏、散发宣传品和编辑小册子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媒介,每学期每月都宣传档案、博物等知识,使档案教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大学精神的重要手段。
3、要在校内和社会形成两个循环档案教育系统。针对档案教育,校内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档案管理管理教育机构是个“核心”子系统,其他党政机关、教学科研院所等是个“外围”子系统,学校档案教育工作的成功,除了“核心”子系统积极作为外,“外围”子系统必须予以配合、支持、协同、排除障碍,才能实现,校内两个子系统应该是循环互动的有机体。同理,学校是社会的子系统,学校档案教育的目的、价值体现的空间在于社会巨系统,而学校档案教育和社会档案大教育更应该是相互激荡、扶持和长进的机体。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将档案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形式的今天,加强两个系统协同循环,提高其效率效益已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汤耀国.人事档案改革乏力 全国至少60万份档案被抛弃[N/0L].瞭望新闻周刊2006-01-04.10:07:21.http://www.dahe.cn/xwzx/gn/t20060104_375017.htm
[2]任汉中.当代大学生的档案意识.http://dangan.03717.com/bbs/redirect.php?tid=9418&goto=lastpost#lastpost.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