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谈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德育不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专利,而是每一个老师都要承担的一项责任,作为教师,我们都要用熏陶、感染、启发、诱导的方法将德育融入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将道德目标贯穿于家庭、学校和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好方法,而不能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相割裂。
  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规定不仅明确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但语文课毕竟有自身的特点,语文课不能等同于政治课和班会课,更不能脱离德育教育而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下面谈一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一些方法。
  一、因材施教法
  尽管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师的“口授”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的“讲”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古人讲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便是思想道德教育,它充分体现教师的“爱心”,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有所选择地得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充分滿足“自我”,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和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为因材施教法提供了物质基础 。
  在赏析课堂上,教师要突出文中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美,乃至热爱美追求美。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课文中的字、词、句,才能透彻地阐述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受到深刻、生动的思想教育。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长沙的秋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如:染、透、争等,当学生对长沙秋景有了具体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推敲文中的重点字词,以深化对长沙秋景的热爱。这样,一幅美丽的长沙秋景图不但带给他们感观上的慰藉,而且让他们在心灵中激发起热爱自然的炽热之情,再由此转化为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
  二、情感教学法
  情感法要求教师感情投入。前代教育家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这是基础,然后才能以情动人。让自己与作品中的情发生共鸣,然后将情物化,形成语言。关键在于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作品中的情,将情的信息释放,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感情投入,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格得到升华。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兴趣,陶治情感。法国作家巴比塞·昂利说过:“宣传最崇高的理想,如若得不到通往这个理想的正确道路,也是无济于事的。”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巧妙利用好各种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陶治情感的目的。这些教学语言包括导语、过渡语、点拔语、结束语、教师范读等。现以导语和教师范读为例,说说它们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导语,特别是生动、形象、富有诱惑力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别林斯基说过:“感性是先于知识的,谁没有道德的感情,谁就不懂得道德。”语文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只要我们的教学语言运用得当,必能使学生移位入情,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作文教学法。
  写作教学是德育渗透的最佳环节。通过写作实践,加强教育对象的德育修养。作文能反映作者的思想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和人生观,俗话说“文如其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 生学作文时,也要指导学生学做人,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风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和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写作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文章观点要鲜明正确,不能说假话、大话、空话,驳论文要以理服人,不能乱扣帽子甚至 人身攻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游记及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川的感情,把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在文章中,这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情景创设法。
  教师要善于分析好人物形象,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所学的语文课文中,介绍了许多高深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为使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能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使他们的光辉形象铭刻在学生的心灵中,利用课堂上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教会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形象,更让学生在一些人物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教授《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我让学生分析子路等四人的言行,让他们在比较中明白言行要谦恭礼让的道理,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重点刻画了蔺相如这个智勇双全、宽容礼让的君子形象。他的一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向我们袒露了深沉的爱国奉献的赤诚之心,这些都是在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表现。
  教师修养的提高,教学因素的利用,教学方式方法的正确,为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奠定了基础,充实了条件,完善了保障。通过德育的渗透,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一批批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高技能人才。总之,寄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既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又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有用人才,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今后语文教学中的灵魂。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正在成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顶层理念和指导方向.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它涵盖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能力,这是学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聋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了聋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并且着重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聋生 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思维是语言的直观现实。聋生由于耳聋的局限,也就限制了其自然地发展语言,这就直接阻碍了语言以及思维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心理异常。而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所以必须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出自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那么 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
摘要:從事物理教学工作多年,置身于课改,虽然只有不到一年,但感受颇深.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课标方面来谈谈我所领悟的课改.
摘要:信息素养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与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学习及終身学习的水平;对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了解和运用;必须拥有多种信息技能:如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检索,对所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等。可以说,完整的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采用根箱法在不同供磷水平下,对春小麦和大豆在间套作和单作情况下的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磷能促进小麦和大豆根系的生长,间套作促进根系
在这个网络信息技术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多媒体渐渐被人们所重视,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同时多媒体在教学中也逐渐被利用,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必要工具之一,教师利用多
摘要:隨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运用新的课标理念在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但从一些“新课堂”中却折射出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领悟不深,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课改的轨道。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初中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倡导合作交流、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思想品德教学 综合评价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初中政治教育课
摘要:目前中學语文课的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变革时期,探索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是“新课改”探究的课题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