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教事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办学质量方面仍与社会需要相距甚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我们未能牢牢地抓住课程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我国的职教课程基本理论研究中多是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课程理论或挖掘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但由于职业教育研究兴起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职教课程理论体系。在职教课程实践中,虽然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但在课程体系中仍然可以看到学科本位课程体系的影子。要切实地做到增强职教课程意识,就需要运用现代课程论的思想来更新职教课程观念,树立起一种职教“大课程观”。
一、就现代职教课程的内涵而言,我们不能将课程观念局限在正规的显在课程之上。
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代表的是整体的学习概念,它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计划表中排列的各门学科,也包括规定科目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但在实践中人们却往往只注重那些严格按照计划组织的教学科目,而普遍忽视了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支配学校师生集体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的校园文化之类隐蔽课程的建设。事实已经证明,在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面,这类非正规的隐蔽课程是比任何正规的显在课程都来得有力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在揭示现代职教课程内涵时,一定要把显在课程和隐蔽课程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如果这种非正规课程的作用发挥得好,既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又能够增强现代职教课程的总体效应。
二、就现代职教课程开发水平上来看,我们要克服职教课程开发的低水平重复。
我国的职教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单位,在学校的层面进行,从个体来讲是由学校的若干教师承担,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职教课程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各职业院校之间的课程开发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学习国外经验不深入;另一方面是课程开发的管理层次不高。要解决职教课程开发的低水平重复,需要集中社会职教资源进行职教课程开发。要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以立法的形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动提出人才需求,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以行业或区域为基准,组织或委托中间机构进行职教课程开发,并颁布相关的最低课程标准,对于一些尚不能推行的课程标准的专业和课程,可以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或行业标准进行规范,也可组织区域职业院校联盟进行职教课程联合开发与推广,将课程开发的层次从单个职业院校提升到行业、区域的水平。
三、就现代职教课程的形态而言,我们不能将观念局限在必修课程的建设之上。
在现代化职教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各种类型的选修课程的开发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其中包括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以及能够体现个人特长的选修。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的理解,又能照顾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促使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至于这些课程的选修方式及其具体要求可以因校、因人而异,但从总体上讲,要采用“必修课程综合化,选修课程微型化”的思路。因为职教的必修课程设置不应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本位,而应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本位,这就必然要打破学科界限而将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综合起来,着重于整体知识和技能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这样既避免了课程内容相互重叠和分量过重的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现代企业生产广泛的适应性。但选修课程则不宜将过多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综合在一起,而应结合职教实际向微型化发展。这样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就不一定要求所有内容人人必听,而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实际需要来选择某一专题,深入学习。这种“微型课程”在国外发展得比较迅速,尽管它最初是应用于社会学科的,但将它引入职教领域更能发挥其长处。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是有目共睹的,从职业教育课程理论走向职业教育课程实践的路还是很艰难的。课程是一切现实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轴心,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及其思想和观点,包含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宗旨,都必須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手段,因为课程具体体现着培养目标的要求,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更加具体体现了各行业对各类人才知能结构的客观要求,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也只有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
一、就现代职教课程的内涵而言,我们不能将课程观念局限在正规的显在课程之上。
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代表的是整体的学习概念,它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计划表中排列的各门学科,也包括规定科目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但在实践中人们却往往只注重那些严格按照计划组织的教学科目,而普遍忽视了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支配学校师生集体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的校园文化之类隐蔽课程的建设。事实已经证明,在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面,这类非正规的隐蔽课程是比任何正规的显在课程都来得有力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在揭示现代职教课程内涵时,一定要把显在课程和隐蔽课程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如果这种非正规课程的作用发挥得好,既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又能够增强现代职教课程的总体效应。
二、就现代职教课程开发水平上来看,我们要克服职教课程开发的低水平重复。
我国的职教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单位,在学校的层面进行,从个体来讲是由学校的若干教师承担,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职教课程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各职业院校之间的课程开发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学习国外经验不深入;另一方面是课程开发的管理层次不高。要解决职教课程开发的低水平重复,需要集中社会职教资源进行职教课程开发。要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以立法的形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动提出人才需求,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以行业或区域为基准,组织或委托中间机构进行职教课程开发,并颁布相关的最低课程标准,对于一些尚不能推行的课程标准的专业和课程,可以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或行业标准进行规范,也可组织区域职业院校联盟进行职教课程联合开发与推广,将课程开发的层次从单个职业院校提升到行业、区域的水平。
三、就现代职教课程的形态而言,我们不能将观念局限在必修课程的建设之上。
在现代化职教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各种类型的选修课程的开发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其中包括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以及能够体现个人特长的选修。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的理解,又能照顾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促使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至于这些课程的选修方式及其具体要求可以因校、因人而异,但从总体上讲,要采用“必修课程综合化,选修课程微型化”的思路。因为职教的必修课程设置不应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本位,而应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本位,这就必然要打破学科界限而将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综合起来,着重于整体知识和技能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这样既避免了课程内容相互重叠和分量过重的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现代企业生产广泛的适应性。但选修课程则不宜将过多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综合在一起,而应结合职教实际向微型化发展。这样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就不一定要求所有内容人人必听,而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实际需要来选择某一专题,深入学习。这种“微型课程”在国外发展得比较迅速,尽管它最初是应用于社会学科的,但将它引入职教领域更能发挥其长处。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是有目共睹的,从职业教育课程理论走向职业教育课程实践的路还是很艰难的。课程是一切现实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轴心,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及其思想和观点,包含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宗旨,都必須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手段,因为课程具体体现着培养目标的要求,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更加具体体现了各行业对各类人才知能结构的客观要求,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也只有通过课程这座桥梁才能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