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一年多后,今年4月,省委办公厅又出台了深化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关系、职责权限、工作机制等进一步细化规范化,为派驻省属高校纪检监察组工作提供了严格的制度遵循。
“党代会怎么能这么开?”近日,省纪委监委驻宜宾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历智与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谈起初到学院的感受,直言不适应,学院党代会主持人不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还站在主席台一边,“本应该很严肃的会议,怎么看都像文艺节目现场”。
王历智向学院党委提出建议后,去年宜宾学院党代会即改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玲主持。
建议的底气与权威,源于一场改革。
2018年9月四川省委决定改革调整省属高校纪检监察管理体制,对标中央有关精神,在全国率先探索由省纪委监委向28所省属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并直接领导、统一管理。
改革一年多来,带来的转变远不止于一个学院的党代会。不过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场改革显然搅动的远不止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而是打开了省属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
系统推进、持续发力
党代会有瑕疵的不止宜宾学院。改革前,四川有21所高校没按期召开党代会,其中个别院校党委长达10多年没有进行换届。同时,反映高校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还在增多,被查处的高校干部从党政正职到普通教职员工均有涉及。
与此相应的是,省属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还相当薄弱。当时各高校纪委下设工作机构包括内设科室都不统一,名称多达10余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从来都被视为人类精神的圣地、知识传承的殿堂,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中更不能缺席,成为例外。
2016年四川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2017年底,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在省属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上提出,要切实把握“厘清领导关系”“完善纪检组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三项工作要求。
“基于这些要求,2018年1月各处室分头管理的省属高校,全部归口到一室管理。”省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以下简称“一室”)主任唐清利告诉记者,接手后一室马上进行“线索大起底”,发现高校纪检组织不仅业务能力比较弱,“还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在随后“工作大调研”中,“委机关就酝酿通过直接派驻,由省纪委监委直接领导、统一管理,派驻纪检监察组来破解这个难题。”
这就有了2018年省委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开展向省管企业、省属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试点的实施意见》,拉开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四川实践”的帷幕。
王雁飞强调,“机构调整只是改革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改善运行机制、改变工作面貌。”随即,省纪委监委又进行了“形势大宣讲”“人员大培训”和“落实大督查”。
2018年9月起,省纪委监委统一编写宣讲提纲,到各高校开展宣讲,讲清形势、讲明责任,传递压力、释放信号。
与此同时,省纪委监委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补什么”的原则,举办了三期培训班,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高校纪检监察干部。
“这是一场‘及时雨’!”驻西南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组信访与案件监督科科长张志华说。
此外省纪委监委还“点对点”制发《整改通知书》,指出问题460余项,提出整改措施320余项;并对“零线索”“零立案”“零处分”和审查调查工作薄弱的25所高校进行了集中约谈。
探索一年多后,今年4月,省委办公厅又出台了深化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关系、职责权限、工作机制等进一步细化规范化,为派驻省属高校纪检监察组工作提供了严格的制度遵循。
底气更足、腰杆更硬
改革一年多来,唐清利感受颇深。刚开始那会儿,派驻纪检监察组干部来交流,说的都是有多少人,怎么设的机构等,“现在一来就是探讨案件中的技术问题。”
据统计,在党的十八大至派驻改革之前六年多的时间里,半数以上省属本科高校立案数不足4件。派驻改革至今短短一年半时间,28所省属本科高校已平均立案4.25件,仅剩1所高校“零立案”。
数名派驻高校纪检监察组组长告诉记者,改革让他们对原则性、倾向性问题敢于坚持底线、把住“红线”,监督执纪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显著提升,“开展纪检监察监督工作底气更足了、腰杆更硬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不受待见’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
一年多来,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整体呈现四个转变:从被动到主动、从结果到过程、从粗放到精准、从关门到開门。
从被动到主动,靠前监督。驻四川文理学院纪检监察组成立了三个调研小组对全院14个二级学院、23个职能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调研督导并形成书面报告,精准掌握各二级单位的政治生态。驻四川文理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超称:“我们还建立了120名处级干部廉政档案,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准确为监督监察对象‘画像’。”
从结果到过程,抓早抓小。王历智最近刚在校党委会上,对新校区安保增加计划提出质疑。“去年刚投入大笔资金安装了几百个全天候的摄像头,按理说技防增加,人防就可以相应减少。”现在又提出增加人防经费,这里面不一定存在腐败,但王历智觉得至少是廉政风险,提出需要更充分理由。意见得到学院党委的认可。
从粗放到精准,直指关键。驻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组针对学校此前发生的腐败案件,强化对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的日常监督。“‘分层分级分性质’对‘关键少数’进行谈话:校领导对中层正职和重要岗位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日常谈话;分管校领导对涉及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人员开展廉政约谈;纪检组长对违规违纪人员开展诫勉谈话、警示约谈。”驻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鹏说,去年共约谈重点岗位领导干部100余人次,给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10条。 从关门到开门,更具活力。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雷超称,“巡视巡察秉持初心使命,以问题为导向,融会贯通了各种监督方式、方法,开门搞监督,开宗明义搞监督,成为我们监督工作中破解难题的不二选择。”从2019年9月开始,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纪检监察组协助党委利用巡察方式,在全校范圍内开展了“辅导员中的‘微腐败’”专项整治行动,约谈辅导员4名,35名辅导员主动向组织说明有关问题。
推动高校治理变革
2018年,驻西南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组收到群众举报:教授梁某有冒领和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问题。
驻西南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立权称,经初核和立案审查调查,梁某身为中共党员,让17名学生办理银行卡交给自己管理,通过给这些学生银行卡发放劳务费的方式,冒领横向科研经费33万余元。“据此,驻校纪检监察组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改革一年多来,派驻高校纪检监察组通过监督执纪问责,帮助违纪违法的教职工改正了错误,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师德师风观,实现主体责任和专责监督责任落地落实,推动高校治理创新。
一名派驻高校纪检监察组干部告诉记者,他们曾办过一个案子,二级学院商议一件事后,具体负责的人拿着事情报告去学院书记那里签字,“签完字,二级学院院长居然看都不看书记签的什么,导致具体负责人更改了事情报告内容也不知道。”
这个案子查办后,该学院从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教职工的纪律规矩意识,按程序办事、请示汇报意识等都大大增强。
主体责任落实质量更高。为统筹推动工作,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均首次专题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大会,组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参加。“有4名党员领导干部无故旷会,学院党委研究决定给予他们全院通报。”张超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采访中,四川警察学院党委书记周朝坤等数名高校党委书记称,省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让“教职员工遵规守纪的意识不断增强”,“学校逐步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不过,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改革也没有终点。
“我们即将出台高校政治生态研判实施方案、高校纪检监察实务等系列制度规范,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完善,希望能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党代会怎么能这么开?”近日,省纪委监委驻宜宾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历智与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谈起初到学院的感受,直言不适应,学院党代会主持人不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还站在主席台一边,“本应该很严肃的会议,怎么看都像文艺节目现场”。
王历智向学院党委提出建议后,去年宜宾学院党代会即改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玲主持。
建议的底气与权威,源于一场改革。
2018年9月四川省委决定改革调整省属高校纪检监察管理体制,对标中央有关精神,在全国率先探索由省纪委监委向28所省属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并直接领导、统一管理。
改革一年多来,带来的转变远不止于一个学院的党代会。不过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场改革显然搅动的远不止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而是打开了省属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
系统推进、持续发力
党代会有瑕疵的不止宜宾学院。改革前,四川有21所高校没按期召开党代会,其中个别院校党委长达10多年没有进行换届。同时,反映高校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还在增多,被查处的高校干部从党政正职到普通教职员工均有涉及。
与此相应的是,省属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还相当薄弱。当时各高校纪委下设工作机构包括内设科室都不统一,名称多达10余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从来都被视为人类精神的圣地、知识传承的殿堂,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中更不能缺席,成为例外。
2016年四川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2017年底,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王雁飞在省属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上提出,要切实把握“厘清领导关系”“完善纪检组织”“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三项工作要求。
“基于这些要求,2018年1月各处室分头管理的省属高校,全部归口到一室管理。”省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以下简称“一室”)主任唐清利告诉记者,接手后一室马上进行“线索大起底”,发现高校纪检组织不仅业务能力比较弱,“还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在随后“工作大调研”中,“委机关就酝酿通过直接派驻,由省纪委监委直接领导、统一管理,派驻纪检监察组来破解这个难题。”
这就有了2018年省委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开展向省管企业、省属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试点的实施意见》,拉开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四川实践”的帷幕。
王雁飞强调,“机构调整只是改革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改善运行机制、改变工作面貌。”随即,省纪委监委又进行了“形势大宣讲”“人员大培训”和“落实大督查”。
2018年9月起,省纪委监委统一编写宣讲提纲,到各高校开展宣讲,讲清形势、讲明责任,传递压力、释放信号。
与此同时,省纪委监委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补什么”的原则,举办了三期培训班,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高校纪检监察干部。
“这是一场‘及时雨’!”驻西南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组信访与案件监督科科长张志华说。
此外省纪委监委还“点对点”制发《整改通知书》,指出问题460余项,提出整改措施320余项;并对“零线索”“零立案”“零处分”和审查调查工作薄弱的25所高校进行了集中约谈。
探索一年多后,今年4月,省委办公厅又出台了深化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关系、职责权限、工作机制等进一步细化规范化,为派驻省属高校纪检监察组工作提供了严格的制度遵循。
底气更足、腰杆更硬
改革一年多来,唐清利感受颇深。刚开始那会儿,派驻纪检监察组干部来交流,说的都是有多少人,怎么设的机构等,“现在一来就是探讨案件中的技术问题。”
据统计,在党的十八大至派驻改革之前六年多的时间里,半数以上省属本科高校立案数不足4件。派驻改革至今短短一年半时间,28所省属本科高校已平均立案4.25件,仅剩1所高校“零立案”。
数名派驻高校纪检监察组组长告诉记者,改革让他们对原则性、倾向性问题敢于坚持底线、把住“红线”,监督执纪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显著提升,“开展纪检监察监督工作底气更足了、腰杆更硬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不受待见’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
一年多来,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整体呈现四个转变:从被动到主动、从结果到过程、从粗放到精准、从关门到開门。
从被动到主动,靠前监督。驻四川文理学院纪检监察组成立了三个调研小组对全院14个二级学院、23个职能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调研督导并形成书面报告,精准掌握各二级单位的政治生态。驻四川文理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超称:“我们还建立了120名处级干部廉政档案,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准确为监督监察对象‘画像’。”
从结果到过程,抓早抓小。王历智最近刚在校党委会上,对新校区安保增加计划提出质疑。“去年刚投入大笔资金安装了几百个全天候的摄像头,按理说技防增加,人防就可以相应减少。”现在又提出增加人防经费,这里面不一定存在腐败,但王历智觉得至少是廉政风险,提出需要更充分理由。意见得到学院党委的认可。
从粗放到精准,直指关键。驻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组针对学校此前发生的腐败案件,强化对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的日常监督。“‘分层分级分性质’对‘关键少数’进行谈话:校领导对中层正职和重要岗位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日常谈话;分管校领导对涉及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人员开展廉政约谈;纪检组长对违规违纪人员开展诫勉谈话、警示约谈。”驻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鹏说,去年共约谈重点岗位领导干部100余人次,给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10条。 从关门到开门,更具活力。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雷超称,“巡视巡察秉持初心使命,以问题为导向,融会贯通了各种监督方式、方法,开门搞监督,开宗明义搞监督,成为我们监督工作中破解难题的不二选择。”从2019年9月开始,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纪检监察组协助党委利用巡察方式,在全校范圍内开展了“辅导员中的‘微腐败’”专项整治行动,约谈辅导员4名,35名辅导员主动向组织说明有关问题。
推动高校治理变革
2018年,驻西南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组收到群众举报:教授梁某有冒领和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问题。
驻西南科技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立权称,经初核和立案审查调查,梁某身为中共党员,让17名学生办理银行卡交给自己管理,通过给这些学生银行卡发放劳务费的方式,冒领横向科研经费33万余元。“据此,驻校纪检监察组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改革一年多来,派驻高校纪检监察组通过监督执纪问责,帮助违纪违法的教职工改正了错误,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师德师风观,实现主体责任和专责监督责任落地落实,推动高校治理创新。
一名派驻高校纪检监察组干部告诉记者,他们曾办过一个案子,二级学院商议一件事后,具体负责的人拿着事情报告去学院书记那里签字,“签完字,二级学院院长居然看都不看书记签的什么,导致具体负责人更改了事情报告内容也不知道。”
这个案子查办后,该学院从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教职工的纪律规矩意识,按程序办事、请示汇报意识等都大大增强。
主体责任落实质量更高。为统筹推动工作,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均首次专题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大会,组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参加。“有4名党员领导干部无故旷会,学院党委研究决定给予他们全院通报。”张超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采访中,四川警察学院党委书记周朝坤等数名高校党委书记称,省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让“教职员工遵规守纪的意识不断增强”,“学校逐步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不过,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改革也没有终点。
“我们即将出台高校政治生态研判实施方案、高校纪检监察实务等系列制度规范,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完善,希望能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