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主要通过阅读来进行,积累规范语言,必须多读、熟读。教师必须注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情趣,读中悟情,积累丰富的语言。在培养语感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敏锐的感悟能力。
一、激趣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
1、激趣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蒙田也说:“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则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这都形象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支配。因此,如何激发学习的阅读兴趣,就成为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2、激趣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景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新颖有趣的形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为一堂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心理上和情绪上的准备。
导入课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形式丰富多样的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是整堂课的良好开端。如采用谈话、表演、录音、录像、设置悬念、复习旧知或开门见山,解题导入即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课文阅读。巧妙地挖掘出课文的美育因素,把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借助音乐特有的魅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好奇的情绪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厚积是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1、勤读多思善问才能厚积
多读是理解领悟文章意思最好、最有效的手段。教师要继续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领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理解文章的意思,可采用“带着问题去读”,“读中想想再说”,“想想不懂再读”,“读后体味回想”等方法。可从课题入手,读前提问,可围绕文章重点发问,也可按文后思考题去读文章。
例如在教学《大作家与小老师》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以课题入手读前提问。我先让学生读课题,学生读好课题后,我就说: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后想提什么问题?这下,同学们纷纷提问:
生:作家是什么样的人?
生:像作家这样了不起的大人物,他的老师会是谁呢?
生:为什么又说是小老师呢?
生:题目上的‘大’和‘小’是什么意思呢?
……
在学生提完问题后。我就说:同学们刚才真会动脑筋,会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你们刚才提的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
至于“带着问题去读”则是引导学生去朗读,使读书有一定的目的性。“读中想想再说”则是鼓励学生不急于说,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想想不懂再读”是为了让学生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读后体味回想”则是让学生由部分回到整体,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2、“不动笔墨不读书”才能厚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可备忘。教学中,我着意培养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发现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首先让学生对自己读懂的、喜欢的画一画 ,读一读。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及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圈一圈,问一问,议一议。教师则对学生自读、互读中解决不了的字、词、句引导学生应用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或用拆字法 、换加偏旁法等各种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理解,也可通过演一演,换一换,比一比等方式来理解表达词、句的意思,词语的意思不必都作口头精确理解,只要达到意会即可。
此时的读可自己读、小组互读、轻声读、大声读、引读、带着问题读、发现问题读、反复吟诵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读书的要求是动脑、动口,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3、“入情”才能在厚积中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调控好朗读的基调,要成为课堂情感的主导,要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贯穿整个过程中,使师生的情感产生交流,引起共鸣。
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把思想与情感都融入文中,进入角色,入情入境。同时,还要据文想像,把语言文学变成画面,用心去感受体会其中之美,理解其之意。例如《掌声》一课,我在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再精读、细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内容,指导学生什么地方应用低沉的语气读,什么地方应用缓慢的语气读,而什么地方应用激动的语气读,使学生在朗读时真正融入于课文之中,进入了角色。
总之,教师要充分让学生自读、互读,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自由地进行朗读、理解、体会。同时教师相机点播、引导,精心设问,感情范读,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以读促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并利用师生评议,反馈纠正读书结果,提高读书质量。
三、悟读是有效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1、受之以渔,教会读法,重在内化
这一环节主要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阅读相关文章的方法。如写人的,让他们知道可采取“一读,知人物,明事情;二读,理顺序,抓重点;三读,析要素,知特点;四读,抓整体,探写法”的方法。写事的可采取“一读,感知内容,了解事情;二读,理清顺序,把握重点;三读,剖析重点,理解中心;四读,主次联系,强化理解”的方法。古诗可采用“一读,由字及句,理解句意;二读,想象情景,体会感情;三读,朗读背诵,综合练习”的方法。这样引导,能使学生读有目标,读有顺序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回忆,提炼精华。
2、熟读吟诵,学会鉴赏,培养悟性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有了平时的积累,用时才能“倾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不断的积累,也就没有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着力帮助学生积词积句,对于名篇佳作或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给足时间,让学生欣赏品味,多读牢记,使之“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在不断内化的基础上也就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美文佳句也自然而然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在赏读背诵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能力而提出不同的要求,可背好词好句,可背精彩的一段,也可记下全篇。背诵时,加强指导,教给各种背诵的方法。赏读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看板书背、看图背、表演背、比赛背、情景背等等。
综上所说,在教学实践中以激趣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乃至阅读情趣,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厚积,提高悟性,以期厚积薄发,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语感,让小学生在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进入“悟读”的最高境界。
一、激趣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
1、激趣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蒙田也说:“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则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这都形象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支配。因此,如何激发学习的阅读兴趣,就成为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2、激趣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景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新颖有趣的形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为一堂课的学习作好知识上、心理上和情绪上的准备。
导入课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形式丰富多样的为学生设置教学情景是整堂课的良好开端。如采用谈话、表演、录音、录像、设置悬念、复习旧知或开门见山,解题导入即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课文阅读。巧妙地挖掘出课文的美育因素,把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借助音乐特有的魅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好奇的情绪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厚积是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1、勤读多思善问才能厚积
多读是理解领悟文章意思最好、最有效的手段。教师要继续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领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理解文章的意思,可采用“带着问题去读”,“读中想想再说”,“想想不懂再读”,“读后体味回想”等方法。可从课题入手,读前提问,可围绕文章重点发问,也可按文后思考题去读文章。
例如在教学《大作家与小老师》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以课题入手读前提问。我先让学生读课题,学生读好课题后,我就说: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后想提什么问题?这下,同学们纷纷提问:
生:作家是什么样的人?
生:像作家这样了不起的大人物,他的老师会是谁呢?
生:为什么又说是小老师呢?
生:题目上的‘大’和‘小’是什么意思呢?
……
在学生提完问题后。我就说:同学们刚才真会动脑筋,会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你们刚才提的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
至于“带着问题去读”则是引导学生去朗读,使读书有一定的目的性。“读中想想再说”则是鼓励学生不急于说,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想想不懂再读”是为了让学生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读后体味回想”则是让学生由部分回到整体,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2、“不动笔墨不读书”才能厚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可备忘。教学中,我着意培养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发现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首先让学生对自己读懂的、喜欢的画一画 ,读一读。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及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圈一圈,问一问,议一议。教师则对学生自读、互读中解决不了的字、词、句引导学生应用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或用拆字法 、换加偏旁法等各种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理解,也可通过演一演,换一换,比一比等方式来理解表达词、句的意思,词语的意思不必都作口头精确理解,只要达到意会即可。
此时的读可自己读、小组互读、轻声读、大声读、引读、带着问题读、发现问题读、反复吟诵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读书的要求是动脑、动口,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3、“入情”才能在厚积中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调控好朗读的基调,要成为课堂情感的主导,要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贯穿整个过程中,使师生的情感产生交流,引起共鸣。
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把思想与情感都融入文中,进入角色,入情入境。同时,还要据文想像,把语言文学变成画面,用心去感受体会其中之美,理解其之意。例如《掌声》一课,我在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再精读、细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内容,指导学生什么地方应用低沉的语气读,什么地方应用缓慢的语气读,而什么地方应用激动的语气读,使学生在朗读时真正融入于课文之中,进入了角色。
总之,教师要充分让学生自读、互读,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自由地进行朗读、理解、体会。同时教师相机点播、引导,精心设问,感情范读,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以读促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并利用师生评议,反馈纠正读书结果,提高读书质量。
三、悟读是有效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1、受之以渔,教会读法,重在内化
这一环节主要在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阅读相关文章的方法。如写人的,让他们知道可采取“一读,知人物,明事情;二读,理顺序,抓重点;三读,析要素,知特点;四读,抓整体,探写法”的方法。写事的可采取“一读,感知内容,了解事情;二读,理清顺序,把握重点;三读,剖析重点,理解中心;四读,主次联系,强化理解”的方法。古诗可采用“一读,由字及句,理解句意;二读,想象情景,体会感情;三读,朗读背诵,综合练习”的方法。这样引导,能使学生读有目标,读有顺序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回忆,提炼精华。
2、熟读吟诵,学会鉴赏,培养悟性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有了平时的积累,用时才能“倾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不断的积累,也就没有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着力帮助学生积词积句,对于名篇佳作或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给足时间,让学生欣赏品味,多读牢记,使之“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在不断内化的基础上也就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美文佳句也自然而然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在赏读背诵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能力而提出不同的要求,可背好词好句,可背精彩的一段,也可记下全篇。背诵时,加强指导,教给各种背诵的方法。赏读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看板书背、看图背、表演背、比赛背、情景背等等。
综上所说,在教学实践中以激趣为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乃至阅读情趣,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厚积,提高悟性,以期厚积薄发,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语感,让小学生在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进入“悟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