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文献综述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sz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现代羽毛球的发展最早起源于英国,1992年起,羽毛球被列入奥运会竞技项目中。依据田麦久先生的项群理论分类,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的球类项目。我国历来在隔网对抗的球类项目中都较为优势,但羽毛球项目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60年代的无冕之王;80年代的巅峰;90年代逐步下滑;2006年重回巅峰;至今平稳发展”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也在发展。因此,笔者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法总结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功经历四个时期,分别是探索期、发展期、磨合期、平稳期。
  二、探索期(90年初至1999年)
  90年代以来,我国的羽毛球发展逐步下滑,1992年奥运会仅获一枚银牌,1994年亚运会金牌、银牌为零。而欧洲各国的羽毛球水平纷纷崛起,逐步呈现垄断趋势。在此阶段,我国体育总局开始逐步关注羽毛球的各项发展,鼓励研究者研究羽毛球发展。在此背景下,羽毛球运动开始了逐步发展。直到1995年,中国队首次夺得苏迪曼杯,邁出了打翻身仗的第一步。该时期的特点:1、观念上对一般训练不重视。主要体现在方法上和运动量搭配上的不合理与不科学。杨代明教授在对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调查中发现:“1999年以前,羽毛的体能训练手段大多数来自田径运动的训练手段,未能与羽毛球专项紧密结合,基础体能往往与专项体能相脱节,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训练效果不佳和较高的伤病率。”当时我国羽毛球技术并无落伍,只是在训练手法和策略上不合理与不科学。其次,训练方法上有“极化”现象,缺乏逐级专项化的体能训练手段。“极化”现象是指在体能训练当中,要么用非常一般的身体训练手段,如田径场上冲跑、长跑或力量房内的杠铃蹲起等,要么用非常专项化的训练手段,如专项步法、战术比赛等,缺乏逐级专项化的中间过渡手段,因而未能很好地发挥体能的迁移作用。2、单纯的重视下肢的发展,忽略体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速度和灵敏相结合的运动,在基本功中最为重要是步伐。在分期训练理论与当时的观念的影响,下肢力量的重要性成为了当时训练的重中之重,而忽略了全面体能发展对技术的作用。
  三、发展期(1999年至2003年)
  1994年的亚运会以后,国家开始大力鼓励羽毛球教练大胆创新训练;鼓励相关研究学者大胆研究。在这举国之力的势头下,羽毛球的发展开始有所起色,尤其体现在1995年,中国队首次夺得苏迪曼杯。在此期间,羽毛球的体能训练也开始了突破性的发展与创新,尤其体现在1999年的训练观念转变。单纯的重视专项体能,使得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相脱节的观念发生质的改变,教练组开始重视了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特征、运动员的能量代谢以及步伐和基本技术所带动的肌肉群等与日常体能训练的关系。该时期的特点有:1、以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为基础,结合体能训练;2、羽毛球比赛能量代谢研究深入,为羽毛球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3,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认识逐步加深;4、“练体是储备能量,练技是节省能量,两者缺一不可”的理念产生。
  四、突破期(2003年至2008年)
  本时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突破一一学术方面和训练实践方面。1、早期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主要是引自国外的训练理论(马特维耶夫的“二元训练理论”),没有考虑到种族差异。为此,我国的优秀运动员也有一些不适反应。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鼓励下,我国运动训练的理论水平得到大弧度进步,学术界开始重视对运动训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茅棚的“一元训练理论”的提出,动摇了著名训练学家马特维耶夫的“二元训练理论”(分期训练理论)。2,训练实践得到空前的发展。进入08年奥运会备战周期,国家、教练组及运动员都满怀着一个爱国之心,力争在自己家的奥运会拿金牌,使得训练上得到了空间发展。该时期的几个特点:第一、单纯重视下肢训练逐步转向上肢、躯干、下肢的全面发展;第二、“速度是关键、力量是基础、耐力是保证”成为体能训练的指导方针。
  五、平稳期(2008年至今)
  旧规则在现有竞技羽毛球发展上表现出不足。为此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推出了新一轮的竞赛规则。于2006年,开始实施羽毛球新规则。新规则的实施对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要求更加严格化。然而,我国教练员重新调整训练计划,使中国羽毛球项目优势逐步稳定,并在世界羽坛崭露头角。主要表现有:1、核心力量练习在体能训练中得到重视;2、心理因素和体能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3、体能训练多样性呈现,充分体现了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有机结合;4、运动员“用心训练,自主训练”成为训练常态。
  六、小结
  目前羽毛球体能训练仍处于实践研究阶段,理论研究相对单薄。虽然中国羽毛球项目的优势在世界羽坛崭露头角,但随着各国的崛起及羽毛球运动研究的深入,中国仍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如何将心理训练、体能训练及技战术训练巧妙的结合”是未来羽毛球运动员体能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羽毛球运动员的少年化将决定体能训练的逐步性和多样性。在体能训练中,如何在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全面素质的同时兼顾其自身的发展,是我们今后的思考方向。
其他文献
期刊
一、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目的整体比较  (一)竞技年龄特征  总的来说,职业运动员的竞技年齡可以为各方面的比较提供参考,同时对职业运动员的生涯规划提供依据。由于不同项目的竞技特征不同,运动员在年龄上也体现出了很大差异。  (二)运动员成绩的变化趋势  在体育竞技过程中,运动员的成绩主要以各种大赛冠军和前八名来衡量。冠军的具体成绩可以对世界体育的发展水平进行有效衡量,通过对前八名成绩的比较,也可以对项目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在学校,而是走向社会后的终身学习.在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技术学校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然而在英语教学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无法继续学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感知觉对体操运动员在比赛及训练中竞技表现的影响关系为研究重点。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资料研究法:本文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相关体育文献进行检索,将查到的有关研究感知觉的文章进行摘录,通过分析文献确定研究应采用的方法。  2.专家咨询访谈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感知觉  感知觉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方面。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摘 要: 素质教育对开发高校学生的智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优良的道德品质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的日益提高,各高校正致力于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理念,这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一、素质教育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倡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但由于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素质教育并没有引起高校的
近几年参与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工作,在工作中通过实践积累,总结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要点,供同行借鉴参考。 In recent years, he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cons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结合新课改所增设的“综合与实践”这一新模块,对该内容的合理教学计划安排以及系统的课上引导将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良多,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相
期刊
目的:探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是培养孩子欣赏能力、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学习的启蒙课本。本文通过幼儿园绘本阅读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和研究,从而对幼儿园绘本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