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非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145例,总结临床特征、抗真菌治疗和恢复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进行研究.连续变量采用f检验,离散变量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145例患者中52例出现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5.9%,其中
【机 构】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350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感染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200040上海,复旦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非AIDS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并发颅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145例,总结临床特征、抗真菌治疗和恢复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进行研究.连续变量采用f检验,离散变量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145例患者中52例出现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5.9%,其中视神经、动眼神经、听神经、外展神经、嗅神经和面神经受累分别为25、22、12、6、4、3例,分别占所有颅神经损伤患者的48.1%、42.3%、23.1%、11.5%、7.7%和5.8%.确诊时间是发生颅神经损伤的最强危险因素(OR=1.056,95% CI为1.002~1.111),诊断时间每延长1周,颅神经损伤发生率就增加5.6%.颅内压高及脑脊液有核细胞数降低也是发生颅神经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发生颅神经损伤后有73.3%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恢复中位时间为3个月(0.5~24.0个月).受累神经数量(OR=0.230,95%CI为0.066~0.800,P=0.021)和两性霉素B联合三唑类药物治疗(AmB+ 5-FC+三唑类药物)(OR=10.317,95%CI为2.086~51.025,P=0.004)是神经损伤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颅神经损伤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很常见,其发生率与确诊时间延长、颅内压增高及脑脊液有核细胞数降低有关,而受累神经数量和联合治疗是神经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抗真菌治疗对防治颅神经损伤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新生儿进行主动-被动双重免疫,可有效阻断HBV的垂直传播,但由于宫内感染,仍有10%~15%的新生儿免疫失败.目前,宫内感染的阻断尚无有效措施,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孕妇,新生儿感染HBV的概率更大.如何快速降低孕妇体内HBV DNA水平,是预防胎儿宫内感染的关键.近年来,陆续上市的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HBV DNA水平,但这些药物
产前检查是预防垂直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对孕妇产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能够及早发现传染病患者,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控制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传染病发生率,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医院感染,以及避免医务工作者职业感染.本研究通过对就诊孕妇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TP-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这4种传染病在孕妇中的感染情况,以便能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
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办、感染病学分会小儿肝病和感染学组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儿科肝脏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学术会议于2013年8月22至25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双门楼宾馆召开。会议除了交流最新的儿科肝病和感染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最新研究进展外,特邀请我国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郑树森院士等进行专题报告。本次会议注册费:普通代表1000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生和研究生600元(凭相关证件),授予国家级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近1/3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1],其中肺外结核占所有结核病的15%~20%[2].相对于肺结核,目前肺外结核诊断存在很多困难,主要原因是肺外结核感染途径和感染部位多样,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现有的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阳性率较低.结核菌素(PPD)试验是临床常用的筛查结核的免疫学方法,但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因此,寻找一种对肺
目的 通过对苏州市2004年至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麻疹发病情况及流行株基因特点,为加强麻疹病毒学监测,实现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至2010年苏州市麻疹病例,分析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采集2009年至2011年57例麻疹患者咽拭子和尿液标本分离病毒,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6 bp核苷酸并进行序列测定,与G
目的 探讨IL-22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ACLF患者79例和健康志愿者24名。ELISA法检测患者入院时和入院28d的血浆IL-22水平,在住院第28天评估病情,患者随访至入院后5个月。根据预后分析血浆IL-22水平在ACLF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预后价值。两组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微小核糖核酸-34a(miRNA-34a)体外转染肝星状细胞-T6(HSC-T6)后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率及活化的影响,探讨miRNA-34a在肝纤维化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SC-T6细胞,分别对miRNA-34a重组慢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病毒组转染肝星状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法
对于既往无肝炎病史的初发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医师有时难以在病程早期对患者做出是急性乙型肝炎(AHB)还是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诊断,而两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前者不必采取抗病毒治疗,后者则需采取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措施.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AHB肝功能变化规律和病毒动态变化特征,以期在早期予以鉴别,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抗病毒治疗.本研究观察87例散发的成人AHB患者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慢性HBV感染者微小RNA(miRNA)的分子表达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miRNA芯片筛选12例慢性乙型肝炎,12例慢性HBV携带者,1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9名健康对照者的miRNA分子表达谱.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21例慢性乙型肝炎,23例慢性HBV携带者,20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21名健康对照者的miRNA分子表达谱.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