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que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小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特征。

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收治的拟诊为中小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患者36例(36只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50±12)岁,所有病变隆起高度不超过5 mm、基底不超过15 mm。并选取相同体积脉络膜血管瘤69例(69只眼)患者和脉络膜转移癌16例(19只眼)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其中脉络膜血管瘤男性45例,女性24例,年龄(45±11)岁,脉络膜转移癌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50±11)岁。分析超声检查中病变的位置、形态、隆起高度、基底-高度比率、内回声及内回声特性、有无挖空征和脉络膜凹陷征、有无继发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混浊等超声检查特点。3种肿瘤间超声检查指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

结果

91.7%(33/36)的脉络膜黑色瘤、94.2%(65/69)的脉络膜血管瘤表现为扁平或半球形的隆起病变,而63.2%(12/19)的脉络膜转移癌形态不规则,表面可见切迹或呈波浪状,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0,P<0.001);脉络膜黑色素瘤隆起高度为(4.02±0.70)mm,脉络膜转移癌为(3.10±1.08)mm,脉络膜血管瘤为(2.75±0.87)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31,P<0.001);脉络膜黑色素瘤基底-高度比率为2.62±0.48,脉络膜转移癌为4.09±1.18,脉络膜血管瘤为3.16±0.5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53,P<0.001);86.1%(31/36)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和84.2%(16/19)的脉络膜转移癌的内回声表现为低于相邻眶内组织的低回声,92.8%(64/69)的脉络膜血管瘤内回声等于或高于眶内回声,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96,P<0.001);16.7%(6/36)的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凹陷征阳性,而所有脉络膜转移癌及脉络膜血管瘤均无脉络膜凹陷征,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6%(29/36)的脉络膜黑色素瘤、78.9%(15/19)的脉络膜转移癌及52.2%(36/69)的脉络膜血管瘤继发视网膜脱离,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5,P=0.006)。内回声、隆起高度、基底-高度比率作为有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内回声低、隆起高度高是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OR=0.016、0.199,均P<0.05),而内回声低、基底-高度比率大是脉络膜转移癌的危险因素(OR=0.011、0.073,均P<0.05)。

结论

超声检查在中小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病变的内回声、隆起高度、基底-高度比率可以为中小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中华眼科杂志,2018,54:843-848)

其他文献
体外冲击波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而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鲜为人知,研究也较少。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世界医学难题,目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有限,效果也不甚满意,本文就体外冲击波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医用臭氧介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疼痛科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3例,其中A组行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B组给予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C组行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3、6个月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
期刊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时大鼠前扣带回处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p-CREB表达的变化。方法将SPF级6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G)、模型组(MG)、触发点组(TG)和非触发点组(NTG)。对后3组大鼠腓肠肌定点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模式进行连续8周干预,之后正常饲养4周形成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模型。12周造模结束后,检测模型成功指标,并对TG组和NTG组大鼠
期刊
过量的布比卡因可抑制心脏的传导及收缩功能,而临床上发现布比卡因中毒时肾上腺素的应用会加重其心脏毒性,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回顾近年的文献报道,综述β肾上腺素受体的激活加重布比卡因心肌毒性的原因及机制。
目的评估酶学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华南地区溶酶体贮积病(LSDs)疾病谱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3 364例疑似LSDs高危患儿的酶学检测结果,采用人工底物荧光法或比色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或血浆中22种酶活性,筛查24种LSDs疾病,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或构成比表示。结果确诊LSDs患儿283例,共发现18种疾病,高危筛查阳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