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顶岗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就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推行顶岗实习的有效教育方法。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学生达到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素质;思想教育;技能培养
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顶岗实习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之人,结合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模式,首先要做好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在成才之前先成人。
1. 尊重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中职生对普通中学学生而言,他们有着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端正的毛病,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
2. 热情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3. 逐步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对学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学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
4. 集体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学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学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
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 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学生到生产第一线锻炼
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工学结合优势,实行理论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培养,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在企业管理和工程环境下,参与技术监督、生产调试及新产品研制开发,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大力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既能为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企业提供高智商的劳动者,从而实现教学、生产、科研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
2. 进一步推进“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3. 制定激励机制,正确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为激发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兴趣,使中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学校应对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同学进行奖励,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4. 优化学生素质,保证技能型学生的质量
技能型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艺设计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一般问题。针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开设了“大专学历+高级工”的教育模式,注重其专业能力从“会、熟”到“精、绝”,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型学生。“会”是指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能精通所学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顺利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绝”,拥有一项以上专业技能的“绝活”。
5. 全面实施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校本着“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的理念,不断摸索经验,在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上下工夫,确保顶岗实习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基地化的方向发展。
顶岗实习是中职培养高素质学生不可或缺的途径,但企业需求与教学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合作之初的教学计划制订必然成为学校和企业冲突的焦点所在。一方面,要保持教学计划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计划的随机性,合作企业越多,随机性就越突出。因此,需要实施弹性教学计划,合理确定弹性的程度,明确弹性的表现。尤其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问题,分工务必明确。一般来说,企业并不是教育专家;而教师对于企业工作流程也不会比企业员工把握得深入。因此,理论和模拟教学的安排要尊重学校意见,而实践锻炼和实习活动要遵从合作企业的安排。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合作平台,反映社会和企业需求,把教学和建设融为一体,力争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张晋.当代知识观视野中的职教改革价值取向[J].职教通讯, 2006(9).
[2]冯莹.表现性评价在职校学生评价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 2006(12).
[3]王吉明,王爱国.坚持四贴近,培育高素質技能型经贸类人才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素质;思想教育;技能培养
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顶岗实习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之人,结合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模式,首先要做好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在成才之前先成人。
1. 尊重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中职生对普通中学学生而言,他们有着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端正的毛病,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
2. 热情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
3. 逐步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对学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学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
4. 集体帮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学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学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
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 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学生到生产第一线锻炼
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工学结合优势,实行理论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培养,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在企业管理和工程环境下,参与技术监督、生产调试及新产品研制开发,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大力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既能为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又能为企业提供高智商的劳动者,从而实现教学、生产、科研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
2. 进一步推进“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3. 制定激励机制,正确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为激发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兴趣,使中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学校应对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同学进行奖励,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4. 优化学生素质,保证技能型学生的质量
技能型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艺设计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一般问题。针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开设了“大专学历+高级工”的教育模式,注重其专业能力从“会、熟”到“精、绝”,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型学生。“会”是指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能精通所学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顺利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绝”,拥有一项以上专业技能的“绝活”。
5. 全面实施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校本着“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的理念,不断摸索经验,在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上下工夫,确保顶岗实习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基地化的方向发展。
顶岗实习是中职培养高素质学生不可或缺的途径,但企业需求与教学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合作之初的教学计划制订必然成为学校和企业冲突的焦点所在。一方面,要保持教学计划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计划的随机性,合作企业越多,随机性就越突出。因此,需要实施弹性教学计划,合理确定弹性的程度,明确弹性的表现。尤其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问题,分工务必明确。一般来说,企业并不是教育专家;而教师对于企业工作流程也不会比企业员工把握得深入。因此,理论和模拟教学的安排要尊重学校意见,而实践锻炼和实习活动要遵从合作企业的安排。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合作平台,反映社会和企业需求,把教学和建设融为一体,力争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张晋.当代知识观视野中的职教改革价值取向[J].职教通讯, 2006(9).
[2]冯莹.表现性评价在职校学生评价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 2006(12).
[3]王吉明,王爱国.坚持四贴近,培育高素質技能型经贸类人才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溧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