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不仅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是会计国际趋同的必然选择,但基于我国的市场环境、理论环境、法制环境、技术环境、法制监管环境等的不完善,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公允价值的时机尚不成熟,我国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度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关键词:公允价值;市场环境;制度环境;技术环境;法制监管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决策有用观,历史成本计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而公允价值以市场定价为基础,其决策价值要明显优于历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以及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许多具体准则中都提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应用前景到底如何呢,本文在对公允价值认识的基础上,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在我国广泛推广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限制条件。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长期以来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成为现代会计理论基础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存在的缺陷日益凸显,不断受到通货膨胀、衍生金融工具等的冲击, 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逐渐认识到,在一些业务中采用公允价值作为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公允价值计量应运而生了。
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其实,公允价值的实质就是客观价值。在这种计量方式下,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的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并在报表中予以反映,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1998年《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在我国首次被提出,紧接着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交易》两项准则中又一次被提出。首次使用公允价值后,由于公允价值相关规章、制度不十分健全加之其本身不易计量,出现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财政部在2001年对有关公允价值的准则进行了修订,缩小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到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而且扩大了应用范围。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不仅标志着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重大变革,也表明我国运用公允价值条件的日渐成熟。
三、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现实环境
新会计准则中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有17个在初始或后续计量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障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美国、欧洲、日本这些曾经率先使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的国家,又相继宣布停止公允价值的使用,会计计量重新回归历史成本。
尽管在公允价值实施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但是不应回避甚至放弃公允价值,只要现代会计的目标仍是决策有用观,公允价值就仍是未来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但是公允价值的应用不是盲目的,其应用和推广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它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环境,如发达的市场、完善的理论、先进的技术、完善的法制环境、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等。这些条件不具备,公允价值的使用必然受到限制。
1.我国现实的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问题来自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是保证其可靠性所必须。市场环境是指各种影响商品价格的外在影响因素,如市场机制的健全程度、市场活跃程度、商品通用程度、各项市场交易参数是否容易取得等。公允价值的取得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市场价值和估计价值。对于可通过市场价值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来说,相关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是必须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保险市场、房地产市场不断开放,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较,差距还很大,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发达,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都不够活跃,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必须谨慎恰当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目前我国的法制环境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首先,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严重的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一方面,我国过去制定的一些涉及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已经过时,还没有进行修订。另一方面,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不久,相关配套的操作规范正在制定之中。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体现了国际间制度趋同的要求,但也使得制度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公允价值确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其参杂较多的主观性,其可靠性、真实性总是令人质疑,又由于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模糊性、使用的随机性,约束的无序性,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的制度设计本身的不完善,使得各经济主体会利用这种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寻求自身的利益,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就必然要出现。
其次,在我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违规者的预期违规收益一旦大于违规成本,市场违规就会不断蔓延。
3.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对其应用的影响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很有限,理论研究的缺失,阻碍了公允价值运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17项要求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指南中对公允价值的解释很有限,而且分布在许多具体准则中,各准则间又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增加了对公允价值理解的难度,使得实务操作多样化,导致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很难大范围地应用。
4.公允价值应用技术环境和法制监管环境影响分析
公允价值推广的其他配套环境不完善,如技术环境、法制监管環境等也将限制其广泛的应用。
首先,根据公允价值确认顺序,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要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确认,而我国目前的评估界的评估理论还比较落后。而且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公允价值评估机构。
其次,我国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严重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再次,从对会计信息的监管来看,我国会计法中已经做出了必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明确规定,但是作为企业外部监管部门的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管时只是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尚未形成,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法律规定的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范围还很有限,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和监管上的作用很有限,审核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准确也很困难。
5.诚信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在现今的社会中,如果缺乏诚信,即使会计制度、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其他条件都达到完美,也无法避免造假行为。因此,必须建立诚信负责的机制,明确诚信的评判标准及违背诚信标准应付出的成本。在我国,诚信机制的建立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违背诚信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6.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高低制约着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
自1993年会计改革以来,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更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技术的支持,若会计人员的观念或技术没能及时适应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那么所提供的信息必然失去公允性,当然,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存在公平交易市场交换的前提下,市价是公允价值的首选,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一些项目可以直接依据市场交易价格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但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并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这时需要利用其他信息和价值计量技术确定公允价值,这些都需要有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因此,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我们应当坚定实施公允价值会计是大势所趋,是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但基于我国的市场环境、理论环境、制度环境、技术环境、法制监管环境等的不完善,诚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会计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在我国大范围地推广公允价值应用的时机并不成熟,我国应逐步建立与完善成熟、高效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充分而有效的市场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加强法制监管、建立诚信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来保证公允价值合理而恰当地运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讨论》会计研究,2007.
[2]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研究,2006(9) .
[3]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06(6)季秀杰.
关键词:公允价值;市场环境;制度环境;技术环境;法制监管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决策有用观,历史成本计量已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而公允价值以市场定价为基础,其决策价值要明显优于历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以及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许多具体准则中都提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应用前景到底如何呢,本文在对公允价值认识的基础上,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在我国广泛推广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限制条件。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长期以来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成为现代会计理论基础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存在的缺陷日益凸显,不断受到通货膨胀、衍生金融工具等的冲击, 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逐渐认识到,在一些业务中采用公允价值作为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公允价值计量应运而生了。
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其实,公允价值的实质就是客观价值。在这种计量方式下,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的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并在报表中予以反映,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1998年《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在我国首次被提出,紧接着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交易》两项准则中又一次被提出。首次使用公允价值后,由于公允价值相关规章、制度不十分健全加之其本身不易计量,出现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财政部在2001年对有关公允价值的准则进行了修订,缩小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到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而且扩大了应用范围。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不仅标志着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重大变革,也表明我国运用公允价值条件的日渐成熟。
三、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现实环境
新会计准则中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有17个在初始或后续计量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障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美国、欧洲、日本这些曾经率先使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的国家,又相继宣布停止公允价值的使用,会计计量重新回归历史成本。
尽管在公允价值实施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但是不应回避甚至放弃公允价值,只要现代会计的目标仍是决策有用观,公允价值就仍是未来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但是公允价值的应用不是盲目的,其应用和推广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它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环境,如发达的市场、完善的理论、先进的技术、完善的法制环境、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等。这些条件不具备,公允价值的使用必然受到限制。
1.我国现实的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问题来自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是保证其可靠性所必须。市场环境是指各种影响商品价格的外在影响因素,如市场机制的健全程度、市场活跃程度、商品通用程度、各项市场交易参数是否容易取得等。公允价值的取得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市场价值和估计价值。对于可通过市场价值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来说,相关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是必须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保险市场、房地产市场不断开放,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较,差距还很大,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发达,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都不够活跃,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必须谨慎恰当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目前我国的法制环境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首先,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严重的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一方面,我国过去制定的一些涉及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已经过时,还没有进行修订。另一方面,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不久,相关配套的操作规范正在制定之中。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体现了国际间制度趋同的要求,但也使得制度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公允价值确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其参杂较多的主观性,其可靠性、真实性总是令人质疑,又由于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模糊性、使用的随机性,约束的无序性,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的制度设计本身的不完善,使得各经济主体会利用这种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寻求自身的利益,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就必然要出现。
其次,在我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违规者的预期违规收益一旦大于违规成本,市场违规就会不断蔓延。
3.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对其应用的影响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很有限,理论研究的缺失,阻碍了公允价值运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17项要求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指南中对公允价值的解释很有限,而且分布在许多具体准则中,各准则间又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增加了对公允价值理解的难度,使得实务操作多样化,导致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很难大范围地应用。
4.公允价值应用技术环境和法制监管环境影响分析
公允价值推广的其他配套环境不完善,如技术环境、法制监管環境等也将限制其广泛的应用。
首先,根据公允价值确认顺序,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要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确认,而我国目前的评估界的评估理论还比较落后。而且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公允价值评估机构。
其次,我国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严重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再次,从对会计信息的监管来看,我国会计法中已经做出了必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明确规定,但是作为企业外部监管部门的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管时只是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尚未形成,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法律规定的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范围还很有限,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和监管上的作用很有限,审核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准确也很困难。
5.诚信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在现今的社会中,如果缺乏诚信,即使会计制度、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其他条件都达到完美,也无法避免造假行为。因此,必须建立诚信负责的机制,明确诚信的评判标准及违背诚信标准应付出的成本。在我国,诚信机制的建立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违背诚信的事件还时有发生,这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6.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高低制约着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
自1993年会计改革以来,会计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更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技术的支持,若会计人员的观念或技术没能及时适应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那么所提供的信息必然失去公允性,当然,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存在公平交易市场交换的前提下,市价是公允价值的首选,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一些项目可以直接依据市场交易价格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但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并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这时需要利用其他信息和价值计量技术确定公允价值,这些都需要有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因此,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我们应当坚定实施公允价值会计是大势所趋,是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但基于我国的市场环境、理论环境、制度环境、技术环境、法制监管环境等的不完善,诚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会计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在我国大范围地推广公允价值应用的时机并不成熟,我国应逐步建立与完善成熟、高效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充分而有效的市场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加强法制监管、建立诚信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来保证公允价值合理而恰当地运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讨论》会计研究,2007.
[2]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研究,2006(9) .
[3]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06(6)季秀杰.